历史名人的冰上奇缘

日期:2022-02-07 10:2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历史名人的冰上奇缘
  • 历史名人的冰上奇缘

溜冰滑雪,如今已经是大众休闲活动。时光回放到上世纪30年代,溜冰还是一项相当小众与时髦的活动,颇受沈从文、林海音、萧淑芳、李世芳、谭小培等文人墨客及梨园弟子的关注与喜爱,他们驰骋冰场,一展芳华,留下传奇。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上世纪50年代中国冰坛迎来了第一波发展高潮,涌现出被誉为“世界冰坛上的第一抹中国红”的王金玉、新中国首位女子速滑健将孙洪霞等运动员,成就了我国早期的冰坛佳话。

历史名人的冰上奇缘

萧淑芳在北海冰场写生

萧淑芳在北海冰场写生

  北平的冬日严寒刺骨,但也有别样之美。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里这样描述:“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可谓生动道出了冬日北平人们愉悦的生活场景。其中,溜冰因其时髦性和趣味性,成为当时“最风行的冬季运动”,颇受文人墨客和梨园弟子的关注与喜爱。

  溜冰是沈从文一家重要的冬日娱乐活动。1937年,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家书中这样描述:“葡萄架旁那一方地,夏天种茄子的,冬天泼水成冰,便成了家中大小孩子的溜冰场。你的冰鞋大妹妹穿得,四妹的小二妹穿正好,小龙穿着双棉鞋也到冰上去溜冰,大家常被三婶妈大嚷大骂叫回来。”场地虽然简陋,但沈家溜冰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是个“比北平人还要北平”的老北京,她在这里度过了25年的时光。喜爱滑冰的她,对北海冰场上的“溜冰健将夏承楹”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成就了冰场的一段佳话。

  萧氏姐妹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萧友梅先生的侄女,姐妹当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画家萧淑芳,她在北平学习绘画期间,常把自己的木质画架带到冰场外,滑冰疲惫之余,便坐下面对美景写生作画。她的溜冰技术精湛,姿态优美,时人称之为“凌波仙子”。1935年,萧淑芳在华北冰上运动会荣获冠军。

  “西部歌王”王洛宾也醉心于滑冰运动。1928年,15岁的王洛宾来到北京通州潞河中学,除了音乐外,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游泳和滑冰。潞河中学的校园内有一个大湖和三四个小湖,夏天为天然浴场,冬天则为天然冰场,滑冰的条件非常好,附近华美学校的外国人也会来滑冰,因此这所学校是北京最早开展滑冰运动的学校之一,他的滑冰就是在这里学会的。在青海生活期间,王洛宾不仅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知名歌曲,还成为青海滑冰史上有名的开拓者。1944年,湟中滑冰场设立时,他做过滑冰表演,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梨园弟子溜冰的热情亦不甘落后。“四小名旦”之一的李世芳为梅兰芳得意弟子,其滑冰兴致在梨园界当推为第一人。每届冬日,他就携带冰鞋到北海溜冰,其父担心他因此败嗓,不得不将他的冰鞋藏了起来,并严禁他外出,从此北海冰场不再见其踪迹。后来其父嘱咐他去太庙喊嗓,世芳趁喊嗓之便,又私置冰鞋,存于友人家中,每天清晨喊嗓后,又作滑冰之戏。其冰上姿势,矫健绝伦,不似戏台上的婀娜多姿。同为“四小名旦”的宋德珠亦是冰场常客,他将自己最擅长的跷工化作溜冰的冰刀,在转身、圆场、下场等戏曲程式上借鉴溜冰的动作和原理,从而达到滑而轻悄、倾而不倒。京剧名家谭小培在年近古稀之际,对于滑冰仍颇感兴趣,每日均赴太庙滑冰,后因一时不慎,滑倒在冰面,胯骨摔伤甚重,导致长时间无法登台演出。此外,朱琴心、梁小鸾、白玉薇、黄玉华等梨园中人亦颇爱溜冰。(作者:刘帅伟 首师大历史学院在读博士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历史名人的冰上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