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钉马掌
自古以来,人类就选择了马作为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军事服务的重要工具。马力气大,又善行走,能奔跑,性温顺易驯服。作为战争和生产的主力,最重要的是它的四个蹄子。马蹄子是由二层角质层构成的,类似人的指甲,和地面接触的这一层大约有两到三厘米厚。马蹄在路上行走奔跑,就必然会和地面摩擦,负重越大,摩擦力肯定也越大,再加上泥水的侵蚀,时间一长,马蹄的角质层就会腐烂脱落,直接磨肉,无法行走了。于是人类就想出了给它钉铁质马掌的办法,这样就延缓了马蹄的摩损,大大保护了它的四脚,而且还能使马蹄能稳稳地抓住地面,提高了马行走的效率。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就发明了钉马掌的技术。他们用金属打制成U形的保护圈,钉在马蹄子的角质层上来保护马蹄,这称为“马蹄铁”,后来传入中国。
旧时的京城交通运输主要依靠畜力拉车,赶大车的为了保护长年奔走的马蹄,就得去找打铁铺给马钉掌。那时不论城里,或是在农村乡镇上,都有打铁铺。除打制农具、日用品等,也都兼营钉马掌的活儿。
在铺子前面的空地儿上,埋下两根大粗木桩子,上面钉上一根粗壮的横梁。前来钉马掌的大车把式,先将马从车辕中解下辔头和缰绳,拉到木架下,用大绳子把马肚子和木架的上梁拴到一起勒紧,再把前后腿上半截用大绳子捆在立柱上,让马动弹不得,免得它尥蹶子伤人,为了安全和干活方便,只能委屈一下牲口了。被惹急了的马会喷着响鼻,用没拴的四蹄刨地,尘土飞扬。一切准备妥当了,铁匠拿出预制的铁马掌,提起马蹄比划一下,看看蹄、掌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还得进铁匠炉,烧红再打造一番,再比划一下,合适为止。
若马掌合适时,铁匠师傅拿着工具,还拿过一个四条腿劈开的高脚凳儿,把马蹄朝上放在凳子上开始给马除去旧铁掌,再用铲刀削掉马蹄上的角质老茧,修得平平正正的,最后用锉刀锉平,用尖嘴钳子取出马掌上的锈铁钉和杂物。铁匠这时起身把选好的铁马掌放进炉火中烧红,用火钳子夹起来,小伙计帮助把马蹄子提起来,放在凳子上,再把烧红的铁掌按在马蹄上,顿时冒出黑烟,散发出一股焦糊味儿,马被烫得疼痛,昂首嘶叫。烫马蹄是为了让铁掌和马蹄结合牢固,等都焊实了,铁匠将马蹄放入凉水桶中冷却,用自己的围裙给它擦干。这时马也安静下来了,铁匠再次提起马蹄放在凳子上,举起小铁锤,用小铁钉开始钉马掌,因为它的角质层很厚,用小钉子去钉是不会疼的,钉好后放下马蹄落地,检查是否平整。如有不合适的,还要再修理一下。钉四个马掌,在有经验、技术熟练的老师傅操作下,也得干上半个多小时。
我小时候就爱看这手艺人干活,总爱前后看个究竟。很心疼马被烫时的疼痛,但那短时一过去,又很高兴它像穿上新鞋一样,脚可以受到保护了。后来大学毕业到石景山区工作,那时周围都是农村,看到钉马掌的机会更多了,我经常拿起速写本画下这生动的场面。
几十年过去了,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已经全面取代了畜力车,在城里很少见到马了,偶尔看体育运动的马术表演,才能见到这个老朋友。几千年来的马拉车,不到几十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铁匠铺钉马掌,也成历史回忆了。(何大齐 文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