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同兴和修缮记

日期:2023-01-13 09:12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
字号:        
  • 百年老店同兴和修缮记
  • 百年老店同兴和修缮记

  原标题:曾是清宫造办处技艺传承地 正在修旧如旧焕新生 百年老店同兴和修缮记

  天坛北侧、金鱼池中区3号楼,京城知名老字号、百年建筑同兴和木器店旧址正在进行保护性修缮,由从事古建筑、老房子修缮40年以上的老工匠们主持修缮,这座百年建筑将焕发新生。

老工匠主持修缮

老工匠指导施工人员在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现场修缮。

百年建筑同兴和木器店旧址

老工匠指导施工人员在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现场修缮。

  老工匠指导施工人员在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现场修缮。

  溯源

  百年小楼大有来头

  冬日,同兴和木器店旧址四周立着围挡,自2022年9月进场施工,至今已有四个月。透过挡板细看,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沧桑小楼,高十余米,墙体上隐约可见“古玩”、“同兴和”等字样,砖雕、牌匾等处处透着古朴,这里曾是清宫造办处技艺传承地之一。

  清雍正年间,清宫造办处自养心殿移出,作坊匠人聚集在南城晓市大街鲁班馆一带。1835年,一位姓程的木匠创办了同兴和硬木家具店。1920年后,同兴和吸收了造办处的能工巧匠,在晓市大街兴建这幢二层洋楼,距今已有100多年。

  1955年,公私合营之后,同兴和一度成为职工宿舍。屋顶、墙体和楼梯等年久失修,2017年被判定为危房。住户腾退后,2020年起,东城区属企业京诚集团和北京建筑大学设计团队着手开展修缮设计。

  修缮前,木器店整体保存尚好,入选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面对这幢百年建筑,我们起初没有轻易下手,而是边拆临建、清理内部,边研究、考证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性修缮,这个过程花了足足两年多时间,从2020年一直到2022年9月。”京诚集团崇西房管公司副经理武冠利说。

  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为了严格遵循这个老建筑修缮原则,他们请来从事古建筑、老房子修缮40年以上的老工匠们,带领施工方驻扎现场,主持修缮。

  镶补柁头

  替旧换新如拼插积木

  同兴和木器店是一栋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以松木为主,中间一个天井,木楼梯旋转将人引至二楼,头顶檩、梁、椽纵横交错,彰显着中国传统木结构的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秩序。

  经历百年,小楼中的木结构很多都已严重糟朽,二楼的大柁就是如此。“这是大柁,也就是房梁的一段,糟朽的部分主要是一端,也就是柁头。”老工匠李金福解释,这位66岁的老工匠自进场施工以来风雨无阻、几乎每天到岗指导修缮。他手中的松木柁头,截面尺寸一米见方,但因糟朽严重已呈深棕色,一碰边缘碎屑便簌簌下落。

  “大柁整体是好的,就这一块朽了。”着手前,李金福等老工匠们和设计方、施工方等进行了多次现场定案。“按照最小干预原则,要避免整根换掉,最好把糟朽部分剔除、随形做新柁头,最后抱箍加固。”李金福解释,这个过程相当于将两块积木拼插在一起。

  拼插修复,要求两块“积木”严丝合缝。新柁头怎么做?考验着老工匠们的手艺。李金福凭借50年的木工经验,先将糟朽部分剔除,并在不破坏原有结构基础上剔出一个尽可能规矩点的造型,然后再逐一测量各个部位尺寸,按尺寸在新料上打造出一个新柁头,再一次次手工打磨、实验,让新柁头与原来部分严丝合缝地安插上,最后再通过胶和U形铁抱箍加固,一个完整无缺的大柁重现眼前。

  不止大柁如此,楼内多根糟朽的立柱也没有整根更换,而是通过传统工艺“墩接”,即截取腐朽部分,接上新的木材,保证其构件功能。

  修缮屋面

  按照古建标准“三浆三压”

  修缮现场,年近七旬的苗世常身手敏捷地爬上脚手架,登上屋顶,现场指导工人铺设。

  小楼屋面是合瓦屋面,形制为三连卷坡。“小楼整体保护基本完好,这个合瓦屋面功不可没。”这位老瓦匠说,木结构的天敌就是水,100年前初建时合瓦铺设精心、牢固,100年间基本没有漏水,保护了小楼内的木结构免受雨水侵蚀。

  然而,年久受潮,楼内的支撑柱仍有不少糟朽,所以此次修缮虽然挑开了屋顶、卸去了柱子的荷载,但檩等大木结构和外墙基本没动。因此,柱子完成墩接后,屋顶还要按照原工艺恢复性修建。

  “我们按照古建修缮标准,采取苫灰背的方法修缮屋面。”苗世常说,灰背就是屋面的基础层,用的是麻刀灰,也就是白沙灰浆里添加麻以提高结合度。“苫灰背时要分层,切记不可一次成型。”施工现场,苗世常一边演示,一边带领施工人员施工,先浇灰浆后赶压,赶压就是用灰拍子压实,铺一层浆、压一次,三浆三压,达到压实、压光、出亮、无裂缝的标准。

  不止屋面修缮,铺设合瓦也要发扬“工匠精神”。“底瓦月牙向上、盖瓦月牙向下,瓦片的边缘要用灰缝封堵,肉眼可见砂浆均匀、封堵严密、横平竖直才算合格。”老工匠刘京生说。

  这样一来,屋顶从下向上依次为望板、护望灰、防水层、灰背、合瓦,既保持了原工艺,又提高了防水性能,让老建筑坚固长久。

  复原槛窗

  手作线刨还原弧度线条

  在修缮前,各界专家学者对木器店修缮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这幢百年建筑整体比例适当、沉稳精致,是北京城不可多见的工艺与审美相结合的建筑精品,具有极高的建筑、历史、艺术及社会价值。

  诚如专家学者们所说,在这座百年建筑精品里,隐藏着不少巧思。以二楼的槛窗为例,不但带有传统花饰纹样,窗框上还有不同的弧度和线条,它们层次丰富、凹凸有致,将槛窗衬托得很有立体感。然而,修缮前槛窗不少部位已糟朽,需重制更换。

  整个小楼里,共有11处这样的槛窗。“这些弧度、线条都是当年修建小楼的工匠们手工打造的,还原首先得有能刨出同样弧度和线条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线刨。”老工匠李金福说。然而,刨刃形状等都已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制作一个能刨出“同款”的全新线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复制这些弧度和线条,李金福先用游标卡尺将老构件量出尺寸,再依据尺寸打磨刨刃,最终手工制作了多种线刨。制作一个线刨需要2天时间,他不厌其烦、精工细作,“哪怕刨刃角度差几度,刨出的效果都大相径庭,所以一定要沉下心来精细制作。”最终,李金福使用多个线刨依次在木料上刨出不同的线条弧度,形成了高低、宽度、角度各不相同,却和谐统一的装饰线角,一块块复制成功的崭新木料替代了原有的糟朽槛窗,百年槛窗焕发新生。

  仿制雨水斗

  色卡比对调色保留原样

  在最早的小楼踏勘中,攀上脚手架向高处去,在小楼屋顶生锈的雨水管顶端,技术组人员惊喜地发现了一组“艺术品”——铁艺雕花雨水斗。

  两个雨水斗分布在东北角、西北角,虽然锈迹斑斑,但依旧掩盖不了它的精美工艺和富有节奏感的律动。每个雨水口上各落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铁蝴蝶”,卷曲的触须、舒展的翅膀,仿佛是不经意的落脚。“这样充满想象力的装饰手法出现在雨水斗上,技艺与审美情趣并重,在我的从业生涯中是第一次见。”项目设计负责人倪越说。

  针对雨水管和雨水斗这样的金属构件,倪越召集老工匠、施工方等一起想办法,拿出专属方案。“对于现状比较好的‘铁蝴蝶’,我们先用试剂做试验,去除了构件上的有害锈。其他完全锈化的,则需要仿制更换。”施工负责人刘嘉瑞说,眼下,在通州找到了一家工厂进行仿制,老工匠们一次次用色卡比对调色,并打磨做旧,既继承“铁蝴蝶”的精美工艺,又保留原有的老劲儿。

  “跟着老工匠们现场学习,每一部分、每个构件都有专属的修缮方法,我不仅学到了技艺,更感受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刘嘉瑞说。(李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百年老店同兴和修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