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公交”大山里播撒大爱

日期:2022-05-17 10:36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大山公交”大山里播撒大爱
  • “大山公交”大山里播撒大爱

驾驶员常景生背残疾乘客上车后,将轮椅搬上车。

驾驶员常景生背残疾乘客上车后,将轮椅搬上车。

H75路公交车在山区道路上行驶。

H75路公交车在山区道路上行驶。

  石洞子村,北京的“北极村”,向北跨过市界,就是河北丰宁。这个藏身大山深处的村庄,是H29路公交的最后一站。村民们乘坐这趟大山公交,可以抵达110公里外的怀柔城区,还能方便地换乘其他线路,进入北京中心城区。

  徒步数小时翻山越岭,成为历史。让这些变成现实的,是北京公交集团客七分公司第十一车队——66条“大山公交”覆盖14个乡镇300余个行政村、自然村。

  对于大山里的村民来说,这群穿着蓝色制服的北京公交人,更像他们的亲人。留守老人出门不易,他们当起“快递员”,送药、送菜、送证件;残疾村民进城看病,他们背着上下车,一背就是十几年;路途遥远,为了保证次日发车,他们一年有100多天睡在山里……村村通公交,不仅连通了大山内外,也让爱——在大山中蔓延。

  村民感谢信道出做了十年的好事

  早上9点多,怀柔区琉璃庙镇H13路站台上,驾驶员常景生舒展着腰腿。几分钟后,他将驾车驶入怀柔山区运营线路中最危险、最难走的路线,途经30多个村庄,翻越6道山梁。“通行注意安全山体崩塌落石”“前方弯道 谨慎驾驶”……这样的警示牌,沿途随处可见。

  范崎路,因弯道密集、风景秀丽,近年来吸引着大批自驾族、骑行族。“最怕那些跑山的车队。不管大弯小弯,都必须提前减速、鸣笛,做好避让准备。”常景生娴熟地转动方向盘,缓踩油门,小客车都嫌窄的路,老司机都怕的胳膊肘弯儿,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车辆始终保持平稳。14年间,每道山梁、每个急弯儿,都已经印刻在他的心里。

  “常师傅开车,稳!放心!”乘客雷女士每周都坐这趟车,从怀柔城区回河北村的娘家。“有了这趟车,早起到怀柔城区看个病,当天就能回来。”一位家住大地村的居民感叹道,“搁早些年前,绕山走上大半天,才能坐上车,去趟城区单程就得一整天。现在幸福了,出门就有车,这些师傅技术特别棒!”

  常景生话不多,好事儿可没少做。2018年,一位坐着轮椅的男子来到第十一车队,大伙儿一问缘由才知,这位因意外导致下肢瘫痪的二台子村民,是来送感谢信的,感谢的正是“悄悄”背他上车下车十年、陪伴他康复治疗的常景生和同组驾驶员。车队领队问:“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说?”常景生说:“这是分内事,没什么可说的。”

  山区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孩子,常景生主动当起了“救护员”和“快递员”。帮打工子女给山里老人带药品;将昏迷的乘客尽快送医救治……这样的“分内事”根本数不清。常景生的左手食指上,至今还留着一道疤,那是为了防止一位突发癫痫的乘客咬到舌头,他情急之下用手指架住乘客牙齿留下的。

  带来城里游客 接送上学孩子

  2008年这条联运线路开通前,大山里的村民只能靠小公共出行,经常发生因乘客少被轰下车,遇到恶劣天气随意涨价等情况,时间上也没有保证。那会儿,没要紧事,村民们索性不出门。第十一车队运营队长李鹏飞介绍,北京公交集团自2008年接收怀柔区域线路,大山公交终于走上规范运营的“正轨”。

  常景生负责运营的H12、H13、H25路公交车组成的联运线路,沿途遍布不夜谷等热门景区,日均运营152公里。

  大山公交,不仅让村民能走出深山,也为当地景区带来了更多城里游客。位于怀柔不夜谷景区的川谷度假村,门前H字头公交线多达6条。“有了这些公交,疫情前高峰期客流增长了50%,一个中午就能接待近千人就餐。”川谷度假村老板杨成说,很多中老年游客不会开车,结伴来此游玩,公交车成为他们郊区游的最佳交通工具。

  “村村通公交,在线路设计上兼顾了多种出行需求。”客七分公司运营经理张蕊介绍,为了满足村民通勤需求,方便学生上下学及职工上下班,以此确定发车时间的线路多达32条;服务村民就医,以怀柔新医院为首站的线路有7条;削减怀柔城区重复线路,把汤河口作为山区线路中转首站的线路15条;还有数条带动沿线旅游经济的线路,都按照怀柔区政府及区交通局要求进行了整体规划。

  在第十一车队会议室里,挂着一整面墙的锦旗,每面旗子背后都有服务大山村民的故事。

  “现在孩子幸福啊,上学有车坐。一道梁十八个弯,早些年我们去镇上得走仨小时。”提起H75路的开通,今年78岁的大黄木厂村老党员孙荣兰感慨万千。这条线路格外特殊,只在每周一三五开行,“周一,学生离家到汤河口上学;周三,村民去镇上赶集;周五,学生下学回家。”更特殊的是,由于进出村只有一条2.5米宽的盘山路,只能选用一辆改造后的六米长行政用车,由安全驾驶里程超过70万公里的翁晓明担任“专车司机”。最近,随着道路条件改善,H75路也换上了新车,村民乘坐更舒适了。

  “我的三个孩子都走出大山工作了,孙子也考上大学了。有了公交,村里孩子们走得更远了!”孙荣兰重复了好几遍:“村里通公交,做梦都没想到!”

  大山里的第二个“家”

  H29路驾驶员樊辉常说,他在大山里有第二个“家”。此话不假,一年365天,他有一百余天睡在大山里。这条公交线全长111.24公里,78站,单程3小时40分钟。为了保证次日发车,樊辉差不多三天就要在H29路最后一站——石洞子村“驻点”睡一晚。这里,是北京最北端的村子,过去没通公交时,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压根儿没出过村。

  这个“驻点”,其实就是从老乡那租的一间厢房。大山里潮,没有改善条件前,大蜈蚣、蝎子、蚊子都是“常客”,甚至有次屋里钻进蛇。樊辉还在公交车上睡过两宿。冬季大山里零下三十摄氏度,怕早上打不着火,樊辉凌晨就爬起来“暖车”,回到屋里棉袄都被冻得“笔挺”。赶上大雪封山,在大山里一关就是数日。

  如此艰辛,12年来,樊辉却没想过换岗。他还记得,有次帮村里低保户捎急用的证件。有点儿残疾的老爷子,一边作揖,一边颤颤巍巍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说:“没好烟,您别嫌弃。”樊辉当然不能收,但老爷子的眼神、动作永远印刻在他的脑海里。“老乡们真的需要我们这些人。”

  一条条大山公交通车背后,还有许多不同岗位的公交人,默默付出着。

  每逢雨雪天气,第十一车队老安全员王凤来就成了“逆行者”,他要在线路发车前,开着一辆皮卡车去验路。无论塌方、落石,还是冰冻三尺,都得眼见为证。“一道山梁,北边下雪,南边可能就是雨,是彻底停驶,还是能开区间,咱得有理有据,也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很多次,落石就在他的车边滚落。

  车队工人管理员张丽梅,走遍了数十个山村。了解村民出行需求,不断优化线路班次、首末班时间,满足早出晚归的村民出行需求。

  这个地处怀柔区于家园的车队,承载着怀柔村村通公交客运任务,管理运营着多达66条山区和半山区线路,覆盖14个乡镇300余个行政村、自然村。从2008年成立至今,他们也见证了怀柔山区村民出行的变迁,一路用爱伴随着每一个村民的每一次出行。(孙宏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大山公交”大山里播撒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