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的冰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赛时承担全部速度滑冰项目比赛,产生14枚金牌。“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场馆设计之初就融入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绿色理念,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最节能的制冰技术。开赛三天以来,各国运动员在“冰丝带”已四度打破奥运会纪录,改变了平原冰场鲜有新纪录诞生的历史,“冰丝带”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快的冰”。2022年2月8日18时30分,我国选手宁忠岩将亮相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决赛,向金牌发起冲击。
索网屋面“天幕编织”
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形象地看,索网就像一个巨大的羽毛球拍“绷”在场馆上方,如同编织出的“天幕”。“天幕”用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的高钒密闭索,承载力强,防腐蚀力好,打破了进口索的垄断,填补了国产索在国内大型场馆的应用空白。
结构侧剖图
曲面幕墙“丝带飞舞”
曲面幕墙所使用的玻璃,每块尺寸和曲面弧度都不相同,全部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定制、现场安装。这种创新型“冰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其设计灵感来自冰雪运动与速度的结合,盘旋的“冰丝带”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同时22条“冰丝带”又象征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
工艺纹样
场馆入口“中国浪漫”
为增加辨识度,方便各类人群快捷找到入口,国家速滑馆外围的24个场馆入口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遗产结合,设计制作了有二十四节气徽章元素的入口标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立春”节气,这样的巧合,更能让到访“冰丝带”的人们感受到场馆设计的用心之处。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冰丝带”采用全新升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每年可节省200万度电,制冰能效大幅提升。
相较于传统冰场间接制冷技术会造成高达1.5℃-2℃的冰温温差,新技术可确保冰面温差在0.5℃以内,无论运动员滑到第几圈,冰的品质都一样好,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更佳战绩,打造“最快的冰”。
速度滑冰项目设置
中国在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上有一定竞争实力,叶乔波、王曼丽、王北星都曾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2014年,张虹在索契冬奥会1000米比赛中力压群雄,为中国队夺得首枚速滑奥运金牌。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共设14个小项
男子
500米
1000米
1500米
5000米
10000米
团体追逐
集体出发
女子
500米
1000米
1500米
3000米
5000米
团体追逐
集体出发
本届冬奥会,中国速滑队获得14个参赛名额(6男8女)、23个参赛席位,除男子5000米、10000米,其余12个小项均获得参赛资格,其中女子1000米、1500米、集体出发及男子1500米实现满额参赛。(刘洋 冯晶 唐广源 钟岷珊 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