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日期:2020-03-13 22:00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分享:
字号:        

  2019年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三地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优势互补,通力协作,区域经济稳中提质,协同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区域发展稳中有进,功能定位日趋强化

  (一)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从经济总量看,2019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8458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5371.3亿元、14104.3亿元和3510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6.1%、4.8%和6.8%。

  从城镇化水平看,2019年,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为6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城镇化率分别为86.6%、83.5%和57.6%,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0.4个和1.2个百分点。

  (二)功能定位日益强化

  北京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从文化中心建设看,制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2849.7亿元,同比增长8.2%。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3万场, 239家实体书店获得专项支持。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看,截至2019年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2件,比上年增加20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4.9%,增速创近5年新高。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看,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全市货物进出口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参展参会人次比上年增长3倍。

  天津全面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实施智能制造“攻坚年”行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6.5%,快于全市投资2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增强,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功能持续提升,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730万标准箱,增长8.1%,增幅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6%。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新登记市场主体累计超过6.4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16万亿元。

  河北“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日趋增强。积极构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2019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23亿件,同比增长32.3%。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去产能力度不减,新经济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签约项目过百项、总投资超千亿元。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改造老旧小区2779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7万户,城镇化率比2013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获批建设,大气质量达6年来最好水平。

  二、疏解转移有序推进,减量发展成效明显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

  北京坚持疏控并举,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截至2019年底,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同时,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拆违腾退土地5706公顷。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逐步实施,市级机关完成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行政办公区搬迁,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

  (二)津、冀强化精准承接

  2019年,天津积极打造“1+16”承接平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502家;京津合作示范区完成首批10个地块出让,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项目建设与招商势头良好。河北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要素等资源,京津产业向河北转移,2019年,共承接京津单位964个;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雄安新区加强产业集聚与协同布局,与中关村管委会签订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碧水源等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

  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新驱动效果显现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9年,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为4.5:28.7:6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其中,京津冀三地均超过50%,分别为83.5%、63.5%和51.3%。

  北京产业发展聚焦“高精尖”。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5.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7%和58.9%(二者有交叉)。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2%,均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

  天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智能制造工业增加值增长8.2%,快于全市工业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新服务、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4.8%、19.3%和12.4%。

  河北新动能不断集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7个百分点。其中,风能原动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和显示器件制造的增幅均在30%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2成。

  (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

  北京科技创新保持活跃。创新驱动发展指数连续8年稳步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引导各分园聚焦主业,实现特色化发展。全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6.5万亿元,增长10.5%;其中实现技术收入13061.3亿元,增长16.9%。

  天津创新驱动成效明显。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均突破60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3件。

  河北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形成,创新主体数量猛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超过2000家,总数是三年前历史总和的3.5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万家。推动京津冀创新资源共享、资质互认,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8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6家。

  四、共享发展取得实效,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民生领域不断完善

  2019年,京津冀三地加大惠民增收力度,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北京、天津、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7756元、42404元和2566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7.3%和9.5%。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京津冀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北京完成第二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任务,提前实现“十三五”国家考核的水体比例目标,天津、河北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分别为50%和58.1%,同比分别提高10.0个和4.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气质量有所提升。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其中北京、河北PM2.5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和50.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7.6%和5.8%,天津PM2.5平均浓度总体保持稳定。

  交通建设扎实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新机场北线高速(京开-京台)建成通车,京礼高速、京张铁路全线、京雄城际北京段开通运营;河北唐廊高速公路与天津连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段主体建成,G105京冀和G205津冀接线段、G228沧州段开工建设。2019年末,三地公路里程合计达23.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938.4公里,增加281.0公里。

  (二)公共服务合作向纵深推进

  2019年,京津冀持续加强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 “民生红利”在区域间不断释放。在教育融合方面,北京成立职业教育专家顾问团,帮助河北职教院校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优质教育向北三县辐射,与河北廊坊签署《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北京3所职业培训机构与雄安新区培训机构开展“一对一”合作帮扶;启动建设援建雄安“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

  在医疗协作方面,持续推动北京与河北廊坊、张家口等五市医疗卫生合作,16家市属医院已与河北26家医院共同开展31个合作项目。36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411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176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

   ——摘自北京市统计局网站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