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 | "昂托安 莫蒂耶:墨行光影" 11月震撼呈现

日期:2019-11-15 09:44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分享:
字号:        

  在北京展出昂托安莫蒂耶的作品意义非凡,要理解他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其身处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利时政府组织并参与举办了一些大型展览,目的是促进跨国艺术交流。于是,比利时抽象绘画得以在重大年度活动中展出,例如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以及美国的一些大型展览,尤其是在匹兹堡的展览。二战后,这些展览为抽象艺术作为全球现象得到认可提供了机会,多位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揭示了抽象画这种艺术形式究竟如何表达创作者多样、独创的情感走向。抽象画不受国籍和国境的限制,反之,它是一种国际性的表达。因此,此次展出的作品意味着,可以在相距数千公里的艺术家之间找寻其作品的相似之处!

  实际上,信息的传播从一个国家到另一国家相对受限,从大洋的一侧到另一侧更是如此。在过去,惟有读书和旅行能促进交流,因此巴黎曾成为名副其实的各国艺术家的孵化器,例如享誉西方的旅法艺术家赵无极和朱德群。中西文化融合带来了多样化的表达途径,有利于丰富艺术的内涵,从源头滋养艺术。巴黎与仅三个小时车程外的布鲁塞尔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成果丰硕的交流活动,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促进了思想的传播。不过,当时信息传播的速度相对今时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展览是艺术爱好者获取知识的必要载体,与欧洲一样,现代性和抽象绘画浸润着一些中国艺术家,尤其是参加台湾东方画会以及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求学的艺术家。而比利时的画家们通常独自工作或仅短暂结成团体,所以对此不甚了解。直到1959年,在布鲁塞尔美术宫举办了一场现代中国绘画展(作品跨越1850-1950年),这个前卫的场所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艺术平台。此前,西方公众所熟知的仅限于大型博物馆里的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和比利时的抽象艺术之间存在联系,能引发有趣的回顾性对话。本次展览就属于这样全新的探索。展览纪念了比利时抽象艺术领军人物——艺术家昂托安莫蒂耶。为了明确艺术发展的理论框架,比利时的抽象艺术呈现出两种(通常对立的)趋势,即几何抽象(冷抽象)和抒情抽象(热抽象)。倡导几何抽象的代表人物寻求只用几何形状来实现某种理想,他们希望通过拒绝自由表达来创造一种普适性的艺术,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和平与安宁。而推崇抒情抽象或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则自由表达情感、不囿于现实,原始自发的创作手法成为自由的代名词。

  昂托安莫蒂耶是追求自由表达的艺术家的最佳代表,他的作品是抒情抽象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寻找本质有绝对的必要性。他的画作是对该观点的表达,他的纸上作品也是他全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主要探讨“纸”这一易于破损的媒介以及对中国水墨的运用。从创作方法可以看出,莫蒂耶很可能与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水墨画存在共鸣。有趣的是,莫蒂耶广泛使用水墨也成为他不同于其他比利时画家的独特之处。

  对中国水墨的运用需要掌握精湛的手法,产生了莫蒂耶一直在寻求的“即时性”。水墨创作需要自律和耐心,既要实现既定的构图,又不得流于俗套,这中间需要消耗多少纸张?与音乐家一样,莫蒂耶凭着勤勉和毅力演奏着自己的音阶。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了休闲时间,在书房的寂寞中与世隔绝,以热情和自律投入工作,直至拿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他的工作室由此成为魔法诞生之所,从混乱的视野中寻找秩序。莫蒂耶坚定不移地渴望触及星辰。20世纪50年代初,他在阁楼上创作出其尺幅最大的一批作品,画纸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尽管创作的空间有限,这位个子不高的艺术家还是决心全力以赴追寻他想象中的质感和体量,去创造不朽的作品。

  就这样,1958年初,他创作出《鼠药》这幅大师之作。他怒形于色,以艺术为生的疲惫感达到顶峰。即使如此,他仍没有放下画笔。相反,他激昂地宣告必须生存下去。他对艺术的信仰和信念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他很早就认同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1929年)中提到的建议:“请你走向内心。探寻你写作的缘由…深入内心,直至找到最深刻缘由…如此向内求索,探求内心世界后再写出诗句,你就不会再想问别人你的诗好不好。”这一建议适用于所有形式的创作。莫蒂耶深信艺术应走向内心,这有助于艺术家克服困境。由于文辞匮乏,莫蒂耶更愿意使用符号语言创作出极具个性化的诗歌。

  与中国传统水墨一样,莫蒂耶认为抽象画的创作在于达意,在于将因现实而产生的感觉转化为作品,而不在于重现现实。他试图画出生命的本质,专注于将印象落实于视觉形式的挑战,然而这一挑战在本质上几乎是无法完成的。问题的关键近似于……将现实转化提升至极致。为此,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在为这种微妙的过程寻求支持。人物和物体虽然是去人性化和非物质的,但那是笔墨的沉积,例如《路人》(La Passante,1952年)以及《灰色上升》(élévation Grise,1963年)。对现实的印象是构图的基础,但不是主旨。相反,由于最终的挑战超越了忠实的转化,莫蒂耶毫不犹豫地对现实进行解构。他的手法产生了墨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能从笔尖的触碰、笔杆的振动、墨汁的滴落等无法言表但可以感知的元素中觉察事物的本质,他的探索与老子《道德经》中的观点相呼应:“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的每件作品都是探寻“众妙之门”的尝试。

  莫蒂耶的大幅水墨作品经常激发人们对符号概念的评论,与其试图从作品中找出通用语汇,不如将它们视为图像符号。如此一来,这位比利时艺术家的作品与中国传统水墨又一次交织。与其停留在字母创作上,不如说艺术家聚焦于图像化的构思。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像一个引起情感振动的图像符号,透露出某种私人的感悟,而具体的内涵,莫蒂耶没有给出解释。他的做法是要么理解,要么放弃理解。每件作品的密钥都只掌握在莫蒂耶的手中。欣赏莫蒂耶的水墨作品,不仅要明白其作品存在的基础,而且要懂得他存在的基础。每个人都有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也使得两种文化相互关联或者彼此区别,但最重要的是,它们证明了艺术是发现另一种艺术的神奇媒介……通过加强白纸黑墨的反差,莫蒂耶展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无论我们身处哪一个世界,这种力量都能将我们引向另一个新的世界。

  1908 10月2日出生。 1921 15岁时成为一名装饰铸造学徒。 1926-1951在多家工厂兼职皮匠。 1936以优异的成绩被圣若斯-滕-诺德美术学院录取,参加夜校课程学习雕刻和装饰布置。 1940-194 7担任比利时皇家铸币局剧院合唱团成员。 1949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宫举办首次个展。 1952作品《变化》(1951年)被匹兹堡卡内基艺术博物馆购得。 1953兰伯特夫人在她布鲁塞尔的私人别墅中提供工作室。作品《躯体》(1948年)被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购得。参加第二届圣保罗双年展。 1954作品《裸体说》(1953年)被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购得。 1956-1958在兰伯特夫人的别墅遭遇大火后,陷入艰难时期。 1959辞去蒂嫩市框架厂的工作,全心投入绘画。 1961参加圣保罗双年展,展出21件代表作。购得“巴黎巴银行”的几幅藏品。 1962代表比利时出席第30届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 1964与罗伯特劳森伯格共同获得第32届威尼斯双年展大奖提名。1967在比利时瓦隆布拉邦成立家庭工作室。 1969在布鲁塞尔美术宫举办首次大型回顾展。 1986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馆和布鲁塞尔美术宫分别举办回顾展。 1988 80岁生日当天,两件考顿钢高浮雕代表作《圣母怜子像》和《桂冠》在布鲁塞尔伊瑟尔地铁站举行落成典礼。 1994回到布鲁塞尔定居。 1999 辞世,享年91岁。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2日-2020年2月23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总 策划苏 丹 吉尔 克诺普斯策 展人卡米尔布拉瑟尔(比利时)李 益(中国)协 调人弗朗索瓦丝 莫蒂耶项目协调王晨雅 王 瑛 胡晓曦 王晨雪策展助理朱莉 范 德恩视觉统筹王 鹏展览执行刘徽建 胡晓曦 骆 佳 展陈及视觉设计骆 佳 国际事务王 瑛 行政事务马艳艳视频字幕赵春乐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昂托安 莫蒂耶协会昂托安 莫蒂耶基金会支持单位比利时驻华大使馆比利时博杜安国王基金会比中经贸委员会特别鸣谢比利时驻华大使马文克先生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署驻华代表高芸迪女士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署亚太地区负责人阿布巴卡尔沙尔卡维先生布鲁塞尔首都大区国际关系专员丹尼尔佛海登先生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伯纳德德威特先生阿登高原国际艺术中心公共关系及项目负责人戴金浦先生欧盟亚洲中心颜瑞女士昂托安莫蒂耶协会志愿者团队米歇尔 佩平劳拉 韦斯特盖尔 潘捷杰基 梅泽勒贡献照片版权的摄影师让 多米尼克 伯顿吉尔伯特 德 凯瑟罗伯特 豪瑟奥斯卡 谢勒肯斯卢克 施罗比根

  开馆时间

    2019年11月22日至2020年2月23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校外游客参观请走清华大学东三门、东南门。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内容统筹/王晨雅

  图文编辑/垚梦

  视觉统筹/王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