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艾草香。
吃粽子,饮雄黄。
今年端午小长假歇周末两天+周一
妥妥的不用调休的“2+1”
(小编值班ing)
端午节吃点啥?
这还用问
当然是粽子啊!
说到粽子,
那历史可就远了去了。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
到了晋代,
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庆食物并流传至今。
总体上说,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
而端午节吃粽子,
古往今来,
中国各地都一样。
您吃肉粽还是枣粽?
小编这样问并不是要挑起关于粽子的“南北战争”
只是想告诉大家,
从馅料上看,
南方多以豆沙、鲜肉等为主,
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而在北方则以咱北京枣粽最为典型。
不信您听听
↓↓↓↓↓↓↓
(马志明、黄族民《大保镖》节选)
……
乙:嘿——!听你这一说,还真像个练家子。
甲:练家子呀,得投名师、访高友。
乙:这话没错儿。
甲:提我,提我差点儿啊。
乙:是啊?
甲:哎,要提我师父,可是大大的有名。
乙:喔,您师父是谁啊?
甲:先说他的家乡住处吧,就吓你一溜跟头。
乙:嗨,那值当的吗?您说他是哪儿的人吧。
甲:我老师家住在京西北宣平坡的下坎儿,有个虎岭儿,怹老人家就是那个地方的人。
乙:行了行了,就甭“怹老人家”了。不虎岭儿吗?我知道那地方,大概有个百十来户人家吧,净是卖粽子的,对吗?
甲: 你这话不通情理,不通情理。
乙: 怎么不通情理啦?
甲: 百十来户都卖粽子,卖给谁去呀?
乙: 也是,反正那地方卖粽子的多。
甲: 再说了,你听我师父这名姓,他也不像卖粽子的。
乙: 喔,他叫什么名字?
甲: 姓江。
乙: 姓江。
甲: 他老人家姓江名米,字小枣儿。
乙: 还是粽子啊!江米小枣儿嘛。
甲: 江老师在社会上很有名气,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乙: 那可不,到五月节谁不得吃几个?
甲: 捣乱是怎么着?
乙: 呵,本来嘛。
甲: 我是说他武艺高强,威震江湖!
乙: 喔,有能耐。
甲: 一共才收俩徒弟。
乙: 都谁呀?
甲: 我跟我哥哥,给我们哥俩都起名字了。
乙: 那你们哥俩叫什么名字?
甲: 我哥哥叫白糖的,我叫馅儿的。
乙: 俩小粽子!
……
(有较真儿的网友考证,北京周边并没有一个叫“虎岭”的地方,倒是在涿州附近有个叫“胡良”的村子,临近拒马河,盛产苇子叶。“虎岭”、“胡良”发音相近,以前相声老艺人口传心授,难免就以讹传讹了。)
怎么样?
小编没说错吧!
咱北京地区的粽子主要是苇叶包裹黄米的小枣粽子,又以用密云产的小枣最有名。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系粽子用马兰草那也是北京特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吃粽子逐渐成为端午节的一个象征,“端午节”逐渐演变成“粽子节”,而其他的节令食物逐渐被人们遗忘。
其实除了吃粽子,人们在端午节还要饮雄黄酒、吃绿豆糕和咸鸭蛋这三种凉性食物,以避免因为夏至到来所带来的褥夏等疾病。
绿豆糕、咸鸭蛋比较常见,
咱单说这雄黄酒,
那药效可是666啊!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避邪解毒,虫豸不叮。
小编友情提示:
雄黄酒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建议慎饮,最好是严格遵照医嘱饮用。
北京人过端午还讲究吃五毒饼。
早在清朝时期的《燕京岁时记·端阳》中就有“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的记载。
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五毒饼也算是端午节走亲访友时的馈赠佳品。
好了,关于端午美食的话题今儿就聊这么多!
特别感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孙蕾小姐姐提供资料支持!
首都之窗人文北京频道全体小编
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