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1-02-21 08:01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

分享:
字号: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1年2月

  2010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平稳复苏回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4%、9.5%和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变化为2010年的0.9:24.1:75。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2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210亿元和855.4亿元,分别增长16.8%和13.7%,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513.1亿元和215.3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1.1%。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2716亿元,增长17.1%。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9%、41.6%和18%。

  全市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64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2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和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累计分别达到8827.9亿元和9941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2.6倍。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开高走,四季度明显加大。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过4%,12月份继续走高,达到4.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涨幅高于上年3.9个百分点。其中,低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食品价格上涨5.5%,非食品价格上涨1%;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6.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5%。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5.9%。

  房屋销售价格自5月份开始逐步走稳,月度同比涨幅持续小幅回落。全市房屋销售价格从4月份同比上涨14.7%回落到10月份上涨11.1%、11月份上涨9.1%,12月份进一步回落到上涨6.3%。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从5月份上涨22%回落到12月份上涨9.9%;二手住宅价格从4月份上涨8.4%回落到12月份上涨2.6%。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5%,其中新建住宅上涨18%,二手住宅上涨5%。

  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6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7.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982.5万人、1063.7万人、774.2万人和823.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54.8万人、125.3万人、98.5万人和76.7万人;比2005年末净增462.5万人、488.9万人、379.6万人和494.9万人。年末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59.3万人,参保率为92%。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78.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3.5万人,参合率为96.7%,高于上年末1个百分点,高于2005年末16.4个百分点。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3.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8.2万人。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18家,床位6.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68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75个。

三、水资源、能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23.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6%。全市总用水量35.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6%。其中,生活用水15亿立方米,增长2%;工业用水5.2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农业用水11.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9.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71%。“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39.54%。

  能源:“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5%,提前1年达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的目标。

  环境:全市污水处理率为81%,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均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别比2005年提高18.6个和24.9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产生量计算)为96.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6天,比上年增加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14.3个百分点。

  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死亡事故1062起,死亡1176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增加13起,死亡人数增加19人,分别上升1.2%和1.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9;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人数为2.03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1.45人;煤矿每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57人。

四、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20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0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9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38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3公里。

  公共交通: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713条,比上年末增加21条,比2005年末增加120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4条,比上年末增加5条,比2005年末增加10条。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长度1874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73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529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3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8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222公里。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2.2万辆,比上年末下降0.8%,比2005年末增长16.5%;轨道交通运营车辆2463辆,比上年末增长22.3%,比2005年末增长1.5倍。全年公共电汽车客运总量50.4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3%,比2005年增长12.1%;轨道交通客运总量1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9.3%,比2005年增长1.7倍。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销售量8.7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3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4.2亿立方米,均与上年持平。

  北京地区用电量达到80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6%。其中生产用电670.6亿千瓦时,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9.3亿千瓦时,增长8.2%。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29万吨,比上年下降21.6%;天然气供应总量(不含燕山石化)72亿立方米,增长12.5%。年末共有燃气家庭用户62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8%;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445万户,增长6%。全市燃气管线达到15500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2%。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4.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

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3个,比上年增加9个;观光园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比上年减少72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20.7%。种业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已利用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323公顷,比上年下降2.3%;实现收入40.7亿元,增长20.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1%和16.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30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内销产值11436.9亿元,增长23.7%;出口交货值1632亿元,增长8.8%。产品销售率为98.81%。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3.96%,比上年提高38.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45亿元,增长50.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69.5亿元,增长61.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220.7亿元,增长43.4%;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56亿元,增长1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76亿元,增长1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797.8亿元,增长21.4%。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2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本年新签合同额6969.8亿元,增长23.7%。

  “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

六、新产业

  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与上年持平,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66.5亿元,增长1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0.9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42亿元,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

七、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1907.3亿元,比上年下降17.7%;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3179.1亿元,增长51.6%;外商及港澳台单位完成投资407.1亿元,下降8.5%。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5002.6亿元,增长14.3%;农村投资490.9亿元,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3.2亿元,下降24.8%;第二产业投资528.1亿元,增长28.4%,其中工业投资522.3亿元,增长28.6%;第三产业投资4922.3亿元,增长12.1%。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03.5亿元,下降4%,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业,交通运输投资720.5亿元,所占比重为51.3%,公共服务业投资359.1亿元,所占比重为25.6%。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住宅投资1509亿元,增长66.4%;办公楼投资259.1亿元,增长5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36.3亿元,增长67.5%。

  政策房建设:全市完成政策性住房投资412.7亿元。年末政策性住房施工面积4023.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958.5万平方米。全年政策性住房竣工面积495.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203.5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3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4.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137.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五年间年均增长24.3%,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15.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863.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2%,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

八、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和开发区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30.8亿元,增长25.8%;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197.2亿元,增长6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89.3亿元,增长17.6%;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30.6亿元,增长33.9%。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315.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6.4%,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

  全年销售机动车143.2万辆,比上年增长24.7%。其中,新车91.6万辆,增长30.4%;旧车51.6万辆,增长15.7%。“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销售机动车497万辆,是“十五”时期的2.6倍。其中,新车294.5万辆,是“十五”时期的2.2倍;旧车202.5万辆,是“十五”时期的3.3倍。

  对外经济:全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30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出口554.7亿美元,增长14.7%;进口2459.4亿美元,增长47.8%。

  “十一五”期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389.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其中出口2482亿美元,进口8907.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3倍。

  全年批准合同外资8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6亿美元,增长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7.6%;房地产业占22.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5%;制造业占10.8%。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

  全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倍;“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实现营业额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营业额83.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

  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外国人421.6万人次,增长23%;港、澳、台同胞68.4万人次,下降1.7%。旅游外汇收入50.4亿美元,增长15.8%。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增长10.1%。国内旅游收入2425.1亿元,增长13.1%。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767.9亿元,增长13.3%。全年出境游人数272.7万人次,增长1.1倍。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国内旅游者7.6亿人次,均为“十五”时期的1.4倍。累计实现国内外旅游收入11334.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4.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倍和2倍。

  开发区:年末全市共有开发区19个,累计招商企业38658家,比上年末增加2614家;其中投产开业企业21992家,减少470家。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17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利润1470.7亿元,增长19.4%;应缴税金801.9亿元,增长12.4%。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产开业企业15754家,实现总收入15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出口总额223.1亿美元,增长7.1%;实现利润1293亿元,增长15.2%;应缴税金664.7亿元,增长10.6%。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开业企业1592家,实现总收入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利润329.4亿元,增长15.9%;应缴税金177.7亿元,增长18.3%。

九、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全年货物周转量511.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其中,铁路257.5亿吨公里,增长12.2%;公路101.6亿吨公里,增长15.6%;民航46.4亿吨公里,增长30.7%;管道106.4亿吨公里,增长20.3%。铁路、公路、民航、管道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比重分别为50.3%、19.8%、9.1%和20.8%。

  全年旅客周转量1326.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7%。其中,铁路99.6亿人公里,增长6.4%;公路287.1亿人公里,增长7.2%;民航940.3亿人公里,增长19.8%。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旅客周转量比重分别为7.5%、21.6%和70.9%。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480.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7%,比2005年末增长86.2%。民用汽车452.9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和2005年末增长21.7%和1.1倍;其中私人汽车374.4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拥有量275.9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4.7%和26.5%,比2005年末增长1.4倍和1.8倍。

  邮电: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111.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8.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06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885.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96.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89.2万户。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2.3万户,年末累计达到2117.7万户。全年短信业务总量达到368.7亿条,比上年增长1.2%。互联网用户数548.7万户,增长8.7%。全年发送邮政函件6.8亿件,增长5.3%;特快专递2982万件,下降2.9%。

十、金融

  存贷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66584.6亿元,比年初增加9628.1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2546.8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6445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83.9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1859.1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6479.6亿元,比年初增加5428.2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2454.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9563.8亿元,比年初增加4143.5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1134.1亿元。

  证券: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7575.4亿元,比上年下降5%。其中股票成交额79843.1亿元,增长1.9%;基金成交额1714.9亿元,下降23.9%;债券成交额3384.3亿元,增长88.9%。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475.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9万户。

  保险: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2.3亿元,增长29.1%;人身险保费收入754.2亿元,增长41.5%。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1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财产险赔付93.7亿元,增长9.8%;人身险赔付105.9亿元,下降4.3%。

十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全市共有52所普通高校和118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万人,在学研究生22.5万人,毕业生5.9万人。全市89所普通高等院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5.5万人,在校生57.8万人,毕业生15万人。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6.6万人,在校生19.8万人,毕业生6.2万人;初中招生10.2万人,在校生31万人,毕业生10.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1.4万人,在校生65.3万人,毕业生10.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7.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7.1万人,在校生21.9万人,毕业生7.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67人,在校生7981人,毕业生1914人。

  年末全市共有民办小学21所,在校学生3.3万人;民办普通中学73所,在校学生3.7万人;民办高等教育77所(含民办高校和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在校学生15.7万人。成人高校24所,在校学生26.6万人(含普通高校成人本专科生)。

  科学技术: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5%,与上年持平,比2005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26万人,比上年增长2.8%。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5.7万件和3.4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46.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3万件和1.1万件,增长14.1%和22.4%。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1万项,增长1.8%;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579.5亿元,增长27.8%。“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累计分别达到21万件和10万件,均比“十五”时期增长1.5倍。累计签订技术合同25.6万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422.8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64%和2.8倍。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5个,总藏量4451万册。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全市拥有注册博物馆156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39.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90%。北京地区13条院线102家影院共放映电影72.6万场,观众2774万人次,票房收入11.8亿元。北京地区出版报纸259种,出版期刊3030种,出版图书15.5万种。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7个,已开放档案87.5万卷。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531个,比上年末减少72个,比2005年末增加1713个;其中医院551个,卫生院115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4万张,比上年末增加0.4万张,比2005年末增加1.5万张;其中医院8.5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64人,比2005年末增加4.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3万人,注册护士6.5万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诊疗14148.4万人次。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66.39/10万,死亡率1.14/10万。

  体育: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6151个。全市共有优秀体育运动员1100人,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81枚,其中金牌52枚,银牌15枚。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157枚,其中金牌59枚,银牌38枚。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201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增速为2010年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统计年鉴数比较结果。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情况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汇总及评估完毕后以普查公报等形式发布。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5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2010年能耗数据待国家统计局审核评估后另行发布。

  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如按现价计算,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5.91立方米。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8.新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均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庄园。

  10.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11.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