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北京检察工作报告

日期:2023-01-17 14:36    来源: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分享:
字号:        

  1月17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作北京检察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北京检察机关在检察履职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法律监督中突出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都特色,为服务和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实践成效,内容丰富,亮点纷呈。选取报告中的十大亮点数据,为您解读报告。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五年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205项

  据了解,北京检察机关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强化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凡事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确保新时代首都检察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报告表示,北京检察机关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将检察履职纳入党内法规要求的轨道,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年度检察工作,五年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205项,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动检察发展。在落实市委和最高检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中,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把握政策取向、改革方向、办案导向,推动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检察制度效能。

  服务保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立案办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77件

  据悉,北京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国之大者”的首都实践,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履行首都职责的要求为牵引,统筹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与推进检察高质量发展。报告表示,北京检察机关强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立案办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77件,推动修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塘路城堡、关上城堡等。

  北京检察机关强化检察机关公共利益代表职能,五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526件,2021-2022年办案量年均增长2.5倍。

  服务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五年办理涉专利、商标、版权等案件1635件

  北京检察机关对接“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等法治需求,组建融合履职的知识产权检察团队,五年办理涉专利、商标、版权等案件1635件,连续6年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办理全国首例涉北京冬奥会知识产权犯罪案、利用“爬虫”技术窃取计算机数据案,引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意识;长年讼争的杜康、蒙娜丽莎商标行政诉讼监督案以及假冒全聚德商标等案件产生案结事了示范效应,3个集体、11名个人获评国家版权局2021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和个人。

  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

  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起诉杀人、抢劫、重伤害等

  严重暴力犯罪12506人 较前五年下降45%

  报告指出,北京检察机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融入平安北京建设,从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出发,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助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起诉杀人、抢劫、重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12506人,较前五年下降45%;起诉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28595人,将追赃挽损工作纳入检察办案绩效评价指标,推动侵财型犯罪案件追赃挽损率由2020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57.4%,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更有保障。针对新型网络犯罪高发多发态势组建网络检察团队,严惩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灰产”犯罪3399人,宣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统筹疫情防控和检察履职,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运用法治方式履职战疫,发布疫情防控刑事政策十问十答,突出打击募捐诈骗、制假售假等“借疫生财”犯罪81件130人。

  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

  开展27项“小专项”监督

  据悉北京检察机关以新时代人民群众内涵更丰富、标准更高的法治需求为牵引,加强重点领域民生检察,2022年打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12309检察监督热线,靶向涉法高频投诉问题开展销假销劣等27项“小专项”监督,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严惩校园欺凌、性侵、虐待等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

  北京检察机关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严惩校园欺凌、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办理了全国首例对猥亵儿童教职人员宣告终身禁业案;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附条件不起诉407人,起诉严重犯罪759人,宽容不纵容;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强制报告、一站式询问、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机制,制发240份督促监护令,310名检察人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宣讲法治;开展违规向未成年人售烟、校园周边开设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等专项监督,推动故宫、八达岭长城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诠释检察机关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五大保护,全过程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特性。

  五年办理“四大检察”案件364796件

  检察履职由刑事检察一枝独秀

  向“四大检察”更趋全面协调、结构更趋优化转变

  北京检察机关聚焦检察办案供给不足、质效不高、结构失衡问题,以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出题目,以深化检察办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文章,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五年办理“四大检察”案件364796件。2022年,分别办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案件63715件、15167件、7661件、4566件,是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前一年的1.2倍、5倍、5.5倍、5.9倍;在办案总量上升的情况下,刑事检察办案比重由2020年的91%下降至69.9%,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比重由9%上升至30.1%,在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法治需求上进步明显,检察履职由刑事检察一枝独秀向“四大检察”更趋全面协调、结构更趋优化转变。

  2022年北京检察机关监督办案与司法办案比重首次实现逆转

  检察行权的监督属性明显增强

  报告指出,北京检察机关统筹把握检察履职的司法被动性和监督主动性,通过监督线索集约管理、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促进法律监督由虚向实、由软向硬转变。2022年,侦查、审判、执行等监督办案55494件,占全年办案总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25.1%上升至60.9%;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司法办案35615件,比重由74.9%下降至39.1%,两类案件比重首次实现逆转,检察行权的监督属性明显增强;2021年以来,检察机关依职权主动监督52731件,是前三年总数的4.8倍,检察履职的能动性明显增强。

  释放数字检察监督效能

  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5项

  北京检察机关以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变,探索开辟检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2022年以来,依托“25+N”项数据赋能检察工作布局,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5项,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交通、税务等部门鼎力支持下,朝阳、丰台、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等区院试点带动应用成品油涉税数据模型,以最低成本的法治约谈方式,督促124家加油站主动补缴税款等1.5亿余元;应用危化品安全生产经营数据模型,协同公安机关查办黑加油点位31个、刑事立案31件,助力重点行业领域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东城院“幌子公司”监管治理数据模型,筛查利用“空壳公司”实施犯罪的市场主体130个,移送监管部门立案调查22家,已有11家被吊销营业执照;房山院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数据模型、密云院网络赌博案件资金穿透、医保基金诈骗等数据模型应用效能逐步显现,大数据赋能检察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检察对监督线索发现、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首度达到27.1%和33.6%,数字检察实践呈现“一子落而全盘活”态势,成为驱动法律监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变量。

  助力超大城市溯源治理

  五年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4759件

  2022年“超市盗”案件同比下降28.1%

  据悉,北京检察机关创新“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履职方式,以检察机关依法监督的“我管”促职能机关依法履职的“都管”。发挥检察建议查漏补缺、完善制度体系的功能作用,五年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4759件,其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检察建议获评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针对近两年“超市盗”案件呈加速增长态势,提出完善自助结账防损机制的深层治理检察建议,推进治罪与治理相结合,2022年该类案件同比下降28.1%。

  京检察机关在引领法治意识、凝聚法治共识中,加快构建新时代检察话语与叙事体系,连续3年发布北京检察年度工作白皮书,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闻发布会52场,联合北京卫视“向前一步”诠释检察履职“向前一步”,录制播放轻罪治理、养老诈骗治理等6期专题节目,通过地铁、公交电视播放普法公益广告,开展“十进百家、千人普法”2700余场次,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北京检察网、“京检在线”官微分别获评2022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政法网站、政法新媒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