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持证残疾人数达538416人 百万人次儿童免费接受五类残疾筛查

日期:2020-08-25 09:1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本市持证残疾人数达538416人 百万人次儿童免费接受五类残疾筛查

  8月25日是第四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市残联等部门8月24日发布《2019年度北京市残疾预防工作报告》。据了解,2019年儿童残疾筛查首次全面纳入儿童保健服务内容,100万人次0-6岁儿童免费接受五类残疾筛查。

  残疾预防

  352家医疗机构提供初筛服务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持证残疾人数为538416人,比2018年新增25826人。持证残疾人中,60岁及以上残疾人数为295150人,占一半以上。

  “出生缺陷防治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副调研员周彦华介绍,北京持续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姻登记、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服务,2019年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为19.55%,比2018年的16.5%提高了3个百分点。

  本市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近100%。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2019年还首次全面纳入儿童保健服务内容,2019年接受筛查儿童达到100余万人次。周彦华介绍,目前全市3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童残疾初筛服务,16家区妇幼保健院提供复筛服务,0至6岁儿童可免费进行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五类筛查。

  残疾康复

  残疾儿童参与远程康复将常态化

  康复是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报告显示,本市登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约40万人,占北京残疾人总体的七成以上。

  “残疾人享受康复的难度比较大,怎么样让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更便利,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市残联康复部主任施继良介绍,2019年,本市修订、出台的6项康复专项政策,共投入约5.2亿元,比2018年投入增加1.5个亿,惠及残疾人37万余人次。

  施继良举例,以往0至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康复保障的前提是需持残疾证,如今,只要家长能提供孩子在指定机构的医学诊断,证明有残疾事实,就能被纳入保障,享受医疗康复等补贴和服务。

  2020年疫情期间,市残联制定了远程康复指导工作标准,会同市财政局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补贴范围覆盖到了远程康复指导,50多家机构可提供线上培训,约900人次残疾儿童足不出户享受康复服务。施继良表示,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线下康复服务恢复正常,线上服务还将继续保留,残疾儿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康复方式。

  据透露,到10月份前,市残联还将完成2.5万名残疾人的居家康复培训,培训涉及康复知识、康复技能和康复政策等内容。

  无障碍建设

  五成以上公交车配无障碍坡板

  2019年年底,本市出台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交通、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等各个环节的无障碍服务水平正在改善提升。

  报告显示,2019年本市更新购置无障碍公交车2090辆,淘汰809辆,净增1281辆。截至2019年底,公交集团在册公共汽车电车共计22134辆,其中一级踏步公交车14482辆,带无障碍坡板公交车12322辆,占公交车总规模的55.67%,占城区公交车总规模的81.66%。2019年,全市无障碍出租车已增至535辆,为1661人次乘坐无障碍出租车补贴18.4万元。

  此外,无障碍建设还纳入新建并投入使用的20家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任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