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991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所办的重要实事

日期:1991-02-19 13:56    来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号:        

  1991年,是实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的第一年。这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的指导和兄弟省市的支持帮助下,解放思想,奋力开拓,完成了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年,各级人民政府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继续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

  现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归纳为20个方面,分述如下:

  农副业生产大灾之年夺得大丰收

  向首都市场提供的农副产品多于往年

  尽管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生产仍夺得连续第14个丰收年,总产、单产双超历史。

  菜、肉、蛋、奶、鱼、果全面增产。全年提供商品菜31.9亿公斤,数量充足,品种增加,质量提高,上市均衡。提供商品蛋2.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8.9%;商品猪330.2万头,比上年增长21%,其中瘦肉型商品猪占65%,比上年增长9%;商品奶2.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0.5%;商品鱼5274.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6.3%。干鲜果品商品量2.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6%。

  商品丰富购销两旺

  首都市场继续保持繁荣稳定

  1991年,在组织好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的各种产品生产的同时,继续敞开城门,引进全国各种名特优新商品3.5万种,组织各种展销活动4000多个。市场商品琳琅满目,货源充足,名特优新商品的销售成为市场的主流。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57.7亿元,比1990年增长16.3%,增长幅度连续8年保持在13%以上。

  1991年,继续理顺价格关系,物价上涨指数得到了控制。全年零售物价上涨8.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2.1%,农民实际收入增长3%。

  商业服务业网点突破13万个

  群众生活中的诸多不便进一步缓解

  商业服务业网点在连续6年每年增加1万多个的基础上,1991年又增加近1.2万个,总数突破13万个,是北京历史上网点数最多的一年。大中型骨干网点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开工兴建的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网点有29项,其中城乡贸易中心、西单商场北货场、天桥商场、海淀书市服务楼等已建成营业,新增商业营业面积9.5万平方米,同时改善了一批商业网点的购物环境。

  新建、改扩建集贸市场16个,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建成总面积4.5万平方米的楼层式市场6个。改造集贸市场137个,改善了这些市场的经营条件。全市有782个集贸市场做到了规范化管理,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成交额达到35.8亿元,比上年增长51%。

  房屋竣工面积连续5年超过1000万平方米

  等于一年建成半个旧北京城

  在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的情况下,1991年各类房屋竣工1050万平方米,建成了第三热电厂、炎黄艺术馆等19项重点工程。

  住宅竣工面积连续第5年突破500万平方米,年内建成了白纸坊、塔院、西坝河等10个住宅小区,又有8万多户居民可搬入新居。

  大修危险房11万间,连续第5年实现汛期少塌房,不死人的要求。

  危旧房改造竣工50万平方米

  远郊区县住房特殊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全部解决

  1991年是危旧房改造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速度最快的一年。房改重点由郊区转向市区,累计回收个人资金2.3亿元。10个房改起步较早的远郊区县1991年住宅开复工面积达70万平方米,是房改前几年年均开复工面积的3倍。1991年,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在2平方米以下的特殊困难户有4200户,到年底,有3000多户迁入新居,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其中远郊区县住房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已全部解决。

  危旧房改造全面展开。第一批危改工程已有27片全面开工,拆除危旧房90万平方米,开复工面积150万平方米,已竣工50万平方米。1000多户居民扩大了住房面积,迁回新居;4200户异地安置的居民居住条件有了根本改善。第二批危改工程已有33片正式立项,即将陆续开工。

  建成一批热气应急工程

  供水供气供热能力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完成了“人工煤气应急气源”二期工程,新增日供气能力20万立方米;完成了液化气西郊灌瓶厂改造工程,增加液化气年灌装能力3.5万吨;基本建成了储气能力为1万吨液化气的第三储备厂。

  新发展居民人工煤气用户5.7万户,天然气用户3.5万户。到年底,已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176.7万户。

  东部地区应急热源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投入使用,新增供热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全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1万平方米,发展区域联片供热面积429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和区域联片供热面积达到5688万平方米。

  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的第九水厂二期工程正加紧兴建;完成了第二、第八水厂、通县水厂的技术改造工程和第四水厂的扩建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1万多吨。

  楼房通邮数量超过前6年总和

  基本做到住上居民的新建楼房全部通邮

  1991年,创造了北京一年里楼房通邮2495栋的历史最高纪录,全年楼房通邮数比前6年总和还多,大大缓解了居民通邮难问题。

  建成北京邮政枢纽中楼。新开办邮电支局、所6处。改扩建邮电支局、所20处。新增国际电报、国内长话点24处。增设、更新信箱50个。增加了礼仪储蓄、市话费转储、请柬电报和特快专递邮件保险业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市内干线邮路调整,增加了21条邮路,使外地进京报刊、挂号信邮送时间缩短一天,寄往外地的邮件缩短半天。调整了特快专递邮件的作业,三环路以内全部实行直投。

  发展市话用户6.2万户

  市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60万门

  全年新增市话交换机容量10.8万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1.7万门。程控交换机在电话网中的比重由上年的67%上升到76%,提高了通话质量。

  为加快电话装机进度,组织了两次电话装机会战:“五一”前为1990年底前已交了全额初装费未能装上电话的1.2万待装户装通了电话;“十一”前又增加了2.5万市话用户和2.5万长途有权用户。全年共发展市话用户6.2万户。新装公用电话1192部,比上年增长157%。发展无线寻呼电话2.5万户,移动电话3160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128%。

  建成古城、方庄、平谷、延庆4个电信楼,建成移动通信5个基站。开通了通县、房山、顺义3个区县和良乡、沙河、南口3个乡镇的程控电话,有6个远郊区县可直拨国内、国际长途。

  打通“西厢”建成京石路三期工程

  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

  “西厢”工程北起复兴门立交桥,南至菜户营立交桥,全长4.94公里,沿途有5座立交桥和10条地下通道,是首都西南又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主干线。“西厢”工程的建成,改善了城南和市中心交通拥挤状况,为道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

  完成了13.88公里的京石高速公路三期工程,与一、二期工程相衔接,基本解决了北京西南出城难问题。

  建成了近20公里的通县马驹桥至黄村的高等级公路。扩建了5.81公里的西南三环道路和2公里的东三环道路,使三环路劲松东口至六里桥道路宽阔畅通。

  修建各种桥梁62座,其中道路立交桥19座,是建成立交桥最多的一年。

  修补路面13万平方米,拓宽路口24处,修缮了31条破损严重的胡同道路。

  新修公路563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211公里,公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0.66公里,居全国之首。

  复兴门至西单的地下铁道全部贯通,设备安装完成80%。

  新开辟公共电汽车、长途汽车线路16条,调整线路16条,延长了40条线路的公共电汽车营业时间,在94条线路的公共电汽车上安装了电脑报站器,新建106座新式候车棚。

  完成环保实事648件

  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1991年,市和区县、局、总公司共完成环保实事648件,主要有:

  市区烟尘控制在全部实现烟尘控制达标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远郊城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由1990年的50%提高到72.5%。

  治理了74个重点工业污染源和52个重点乡镇企业污染源,其中停产和搬迁了12个污染较大的工厂、车间,解决了这些工厂的污染扰民问题。

  以防治尘污染为中心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已有605条街道、32个小区、14个城乡结合部、1982个单位大院和11个公园做到了黄土不露天。

  在密云水库上游种植水源涵养林4300公顷,改造了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2000个农家厕所,完成了第八水厂万亩水源保护林工程。

  全国最大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完成土建结构的1/3。建成了密云县污水处理厂、北小河二级污水处理场和石景山电厂输灰管线。完成了辛店河三期整治工程及51个污水截流口工程。

  新建密闭式清洁站100座,城近郊区40%的垃圾做到了密闭清运。道路保洁面积达到38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0万平方米。城区垃圾夜间清运率由上年的33%上升到36%。为1890个无下水的居民院修建了污水池。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329公顷

  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6.22平方米

  城近郊区植树183万株,铺草坪124万平方米,种植宿根花卉174万株,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3195公顷,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8%上升到28.4%。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6.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7平方米。

  新建了总面积159公顷、风格各异的15个公园;扩大、完善了柳荫公园、北土城遗址公园、红领巾公园、窑洼湖公园;绿化住宅小区47处、60公顷,进一步改善了城市景观。

  完成了紫竹院公园扩大竹林工程、玉渊潭公园樱花园二期工程等100多项市属公园的新建、扩建和环境治理工程。其中颐和园昆明湖240年来首次全面清淤,清除淤泥65万立方米,重现了昆明湖碧波荡漾的景观。

  郊区荒山人工造林1.6万公顷,飞播造林3.4万公顷,封山育林1.7万公顷,平原林网和四旁植树1500万株,新建、补建农田林网3813公里,平原绿化达标乡由1990年的62%上升到91.8%,进一步改善了首都的生态环境。

  开展了以“一河带十河”为主的大规模水利建设

  城乡防洪排涝能力明显增强

  为从根本上消除城市洪涝隐患,从1991年下半年起,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在四个战场上同时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到年底已累计投资4亿元,投工5000万个,出动机械30万台班,动用土方6000万立方米。这四个战场是:

  以治理城区排水的主要河道之一——凉水河为中心,带动大兴县的新凤河,平谷县的龙河,海淀区的南沙河、南旱河等十条河流的治理,年底前完成了这些河流治理的土方工程。

  全面展开了南护城河8.56公里的治理工程,全部工程完工后可大大改善城区南部的排洪条件。完成了西南护城河4公里河道的整治工程。

  投资1.98亿元的潮白河治理工程,年底前已完成土方工程。

  郊区围绕治水、节水、平整土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年底前已整治河道250公里,新建节水工程4万多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平方公里。

  妥善保护了2万多株名木古树

  整治修缮文物古迹56处

  全市确定的23537株名木古树都得到了妥善保护。全年共拆除影响古树生长的各类建筑物1万多平方米,改善了396株名木古树的生存环境,为471株古树设置了围栏,落实了297株濒危古树的抢救措施,其中大部分古树经抢救开始复壮。

  筹资2700万元,修缮文物古迹56处。完成了国子监抢险、慕田峪长城敌楼等古建修缮工程。经修整,正阳门、先农坛、香山团城演武厅和西山大觉寺已向社会开放。

  筹资500多万元,发掘、保护了施工中发现的金中都水关遗址和明代石桥、凉水河金代墓表等一批具有珍贵价值的历史文物。

  教育经费增长幅度连续5年高于财政增长

  小学生入学高峰连续6年没有出现“二部制”

  全年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度增长14.8%,大大高于全年财政收入增长4.07%的幅度。市、区县筹资4400万元,支持中小学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建成小学校舍16万平方米。6年来累计建成小学校舍57万平方米。改扩建了325所小学,增加教室3000多个,保证了6年来在平均每年净增4.9万小学生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二部制”。为解决中学“二部制”确定的首批30万平方米建房计划,已有47所中学的18万平方米校舍开工建设。修缮中小学校舍7.5万平万米。

  投资664万元,建成了总面积6500平方米的市职业教育中心,初步形成了市、区县、校三级职教网络。

  新开托幼园所107个,改扩建托幼园所142个,新增入托儿童1.8万人,城镇地区三岁以上儿童入托率达到98.7%,“入托难”问题有所缓解。

  影剧院演出21.3万场次

  群众性文化活动空前繁荣活跃

  市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创作剧目15个,制作电视剧11部154集。影剧院演出节目和放映电影21.3万场,比上年多6000多场次。各文艺团体演出3700多场,组织外埠33个文艺团体进京演出了54台节目。

  全年庙会、灯会、花会、艺术节和区县举办的风筝节、西瓜节、桃花节、重阳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参加人数近2000万人次,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主要传染病连续十年下降

  全市计划免疫率达到98.7%

  开展了经常性的灭蚊蝇和灭鼠工作,城区蚊蝇密度进一步下降,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计划免疫4种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7%。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报告数比上年下降9.9%,比1981年下降75.5%。

  集资3000多万元,为197个村新建、改建自来水供水设施165个,受益人口18万人。京郊已有354.5万人喝上了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占农村总人口的90.9%。

  完成北京医院、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建成同仁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积水潭医院病房楼和创伤急诊楼、中医医院门诊大楼,竣工面积近10万平方米,新增病床800多张。

  市、县、乡筹措资金近4000万元,新建、改扩建乡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96个;新增集体卫生室144个。郊区农村每千人拥有病床3.22张,比上年增加了0.23张;医生2.49人,比上年增加了0.19人。

  “120”急救网进一步发展,通讯半径达到50公里,基本覆盖了近郊及远郊平原地区。

  21万灾民得到妥善安置

  社区服务网络覆盖全市

  1991年,部分区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和风灾、雹灾。中央和市政府拨专款1600万元用于解决灾民的生活困难和恢复生产。动员首都各界为灾区捐款1400万元,捐衣被97万件和化肥、钢材、煤等大批物资,保证了21万灾民的吃、住、穿、用、烧。投入扶贫周转资金127万元,大灾之年又有4250户贫困户脱贫。

  新建街道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3个,新建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服务设施1419个,新增居委会便民服务网点1977个,基本形成了以市属福利设施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居委会便民服务网点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为农村基层社会保障组织筹集资金4700万元,比上年增加60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敬老院107所,提高了261所乡镇敬老院的服务管理水平,85%以上的乡镇兴办了五保服务站,五保户的基本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6种非正常死亡人数连续4年下降

  死亡人数累计减少1740人

  1991年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煤气中毒、溺水、火灾、食物中毒等6种非正常死亡共735人,比上年下降0.3%,比1987年下降40.4%。同1987年基数相比,4年死亡人数累计减少1740人。在北京机动车辆每年递增3.1万辆,总数达到57万辆,自行车800万辆的情况下,交通死亡442人,比上年下降1.1%,连续6年下降。同1985年基数相比,6年交通死亡人数累计减少1306人,累计少伤7236人,大大减少了人员和经济损失。

  破获各种刑事案件1.22万件

  收缴非法书刊90万册

  集中力量严厉打击了刑事犯罪活动。其中3、4两月以打击抢劫、盗窃机动车为重点,7月份以清查私人出租房、打击外地来京犯罪人员为重点,10月至12月以反盗窃为重点,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专项斗争。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1.22万件,其中重大案件4489起,查获犯罪团伙1224个,犯罪案件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

  继续深入开展了除“六害”工作。共查处“六害”人员2.09万人,查处赌博活动8497起,收缴赌具3191副;收缴违禁录音带4万多盒,各类违禁出版物90万册;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50名。

  加强了群防群治网络。全市基层治保会发展到3.08万个、治保小组6.7万个。通过深入发动群众值班巡逻、看门护院、区域联防,城近郊80%以上的居民院、住宅楼得到安全保护。

  建立了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6.6万件次

  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自1991年9月份挂牌办公以来,共收到人民建议625件,经建议征集办公室研究后,转交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政府的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6.6万件次,其中“市长电话”1.9万个,解决了群众反映的7582个问题。

  1991年,政府各单位重新修订、完善廉政措施3.3万项,查清、处理了4088起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勤政建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

  全面检查了行政性收费、行政罚款和集资摊派情况,取消不合法收费、罚款项目191项,减收金额近千万元。

  1991年,各级人民政府在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一些事情办得还不能尽如人意,距离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大改革份量,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廉政勤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振奋精神,开拓前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成更多的实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