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日期:2021-03-31 10:00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分享:
字号:        

  2020年,市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收官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依法履行首都外事部门职能职责,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和外事为民理念,将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到新冠肺炎疫情涉外防控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工作之中,完善制度运行机制,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注重法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在法治化的轨道上统筹推进外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依法防控疫情,服务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大局

  依法依规为外籍专家开辟返京复工“绿色通道”。市外办坚决贯彻中央、市委关于依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要求,着眼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依据邀请外国人来华有关管理规定,在稳慎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的前提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创设工作标准。压减审核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坚持“属地为主”、拓展受理渠道,授权16区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审核单位,满足外籍员工入境返京复工复产实际需求。圆满完成2020年服贸会外籍嘉宾来京保障任务,为环球影城等重大项目、戴姆勒等重点企业人员搭乘复工包机提供便利,大力协助外籍教师入境返京复学复课,有力保障了全市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工作。

  依法推广外籍人士使用“健康宝”。为依法有序科学精准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推动境外人士版“健康宝”3月30日发布上线。主动借助新媒体多种形式,制作宣传外籍人士“健康宝”中英文双语使用指南,协调市社区防控组、复工复产组等在外籍人士中依法依规推广使用,持续推动完善“健康宝”出差服务等新功能,为外籍人士复工复产、进出公共场所提供便利,同时也为依法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和市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保障。截至12月份,外籍人员累计查询“健康宝”574.92万次,涉及17.33万人次。

  (二)提升依法决策水平,推动首都外事更高质量发展

  重点领域立法工作取得成效。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立法,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政府依法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既定内容,也是解决外语标识错用滥用乱象、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市外办始终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坚强领导,依法开展调研和推进相关工作,2020年2月,市外办起草的《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经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重点明确了外语标识的设置范围、设置使用外语标识的文字要求、外语标识管理体制和部门间执法协调配合机制、政府需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了应当设置外语标识的公共场所目录和信息种类,将外语标识使用与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北京市首部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使用与管理工作的政府规章,为深入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升首都营商环境和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环境。

  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外办严格落实《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内部合法性审查机制。通过“北京市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信息平台”完成1份对外协议的合法性审查工作。积极借助外部智力资源,推进常年法律顾问制度实施,聘请政府法律顾问参与处理涉法事务、提供业务咨询。年内,通过常年法律服务审查涉国际活动、领事保护、对外宣传和劳务等方面法律文书110余份;妥善处理涉外信访1次、涉外民事司法协助申请1次及涉自然人申请信息公开司法起诉案件1次(未立案),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

  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有效落实。按照市统一部署,根据《关于清理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文件通知》和《关于开展民法典涉及行政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清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个,继续有效3个,拟废止1个。

  (三)扎实推进信息公开,积极践行“外事为民”

  主动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要求,定期更新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信息公开指南》,依托官网、官方微信号等渠道主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相关负责同志4次参加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外籍人士社区健康管理、入境闭环转运和友城捐赠工作,提示外籍人士遵守我市防控措施。市外办官网完成中文版改版,英文版上线试运行,网站整体迁入全市集约化平台,实现了一网通查、一网通答以及智能问答功能,同时为用户开通了全站搜索和无障碍访问方式。全年主动公开中外文信息3300余条,依法依规答复信息公开申请3次。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我市《关于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延时服务的工作意见(试行)》有关要求,市外办外事综合服务大厅全部服务窗口年内推出延时服务,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外事综合服务大厅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服务能力。疫情期间,外办官方网站和“北京外事”微信公众号及时开通8种语言的“多语种疫情防控”专栏,服务广大在京外籍人士及时了解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践行“外事为民”理念,释放政策红利,印发《市政府外办关于进一步做好APEC商务旅行卡工作的通知》,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持续扩大APEC商务旅行卡惠及面;创新工作模式,启动领事认证进校园等工作,推出公证认证便民新举措,首次开通线上“认证公证”一体化服务,为广大市民和在京外籍人士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促进因公出国提质增效。坚持服务导向,聚焦中心和重点,做好援外项目、援外医疗、国有企业境外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等保障任务。实施“同步办照”、“照随人走”等创新举措,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印发工作办法,提升服务国有企业“走出去”水平。成功为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申请授予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科研领域建立“直通车”制度,持续推进教学科研人员国际交流合作。

  (四)全面落实普法责任,稳步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高度重视学法普法。一是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办全市外事系统依法行政培训班,结合年度对外工作重点,邀请来自市委党校、外交学院、市人大、市出入境管理局和海外学人中心的专家授课,并安排参训学员集中观看信息公开典型案件庭审等实践案例,全市各区、各委办局外事干部120余人参加,旨在加强对依法治国理论和涉外法律法规学习,提升首都外事领域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按照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的实施意见,通过会前学法、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尊重民法典、敬畏民法典的思想意识,把掌握和运用民法典作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做好群众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必要知识、必备能力、必需本领。同时,通过市外办官方网站、办公区电子大屏等平台开展普法宣传,为民法典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主动开展学法用法。根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形势新情况,针对对外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及时编发并组织办内相关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当前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司法部)》等多部涉外法律法规知识,为领导干部依法开展疫情涉外防控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涉外法律法规调研。为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中心工作,完善我市涉外法规体系,提高对外工作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市外办积极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北京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情况及建议》调研工作,切实提升首都外事领域涉外综合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年内完成主报告和分报告共11篇12万余字,梳理涉外法律法规汇编40余万字,为提高我市对外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提供研究参考。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仍待提升

  少数部门或人员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在认识深度上仍存在不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法治意识仍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将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视为是法治部门、主管法治工作领导事的观念,对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法治宣传创新和效果待提高

  更多注重本单位、本部门系统内法规宣传,社会普法宣传重视程度存在不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多拘泥于传统形式,普法阵地与载体创新能力待提高。

  三、2020年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2020年,市外办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以部署落实,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领导职责。党组书记、主任熊九玲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中央和全市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精神和《中央依法治国办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2020年北京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有关要求,自觉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和重要位置,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坚持和加强党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全面领导,遵循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原则,切实做到主要负责人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发挥了“关键少数”的引领带动作用,有效履行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依法做好疫情涉外防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办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的总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强对疫情防控涉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及时制定疫情涉外防控政策,第一时间明确“中外一致,一视同仁”原则,将外籍人士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体系。多语种、多渠道迅速发布一系列疫情防控涉外政策和信息,研究出台社区涉外工作指南等,为全市涉外防控工作提供遵循。动态跟踪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数据、防控政策和突发情况等信息,研判疫情形势,为及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提供决策支撑。

  (二)认真依法履职尽责,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市外办主要负责同志在《前线》杂志刊发署名文章《在疫情涉外防控中践行首都担当》,切实履行好“第一解读人”职责,解读我市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和疫情涉外防控工作情况;办党组研究制定《市外办关于加强向中央单位报告重大事项工作办法》《市外办2020年向中央单位报告重大事项清单》,编制和落实两个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向市委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办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执行《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和风险防控制度》和党组会议事程序,不断提升市外办各项重大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

  (三)严格落实学法制度,带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认真坚持党组会会前定期学法制度,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和涉外工作,办党组主要负责人等同志积极发挥“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主动学法用法。组织学习《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民法典》和《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邀请专家学者就《国安法》《民法典》为全办领导干部进行法治专题授课,带动全办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四、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思路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外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全会确定的重点举措,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制度执行,积极推进《北京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促进条例》等有关立法;推动清理废止与现行开放政策不符的法规规章,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需要,适应我市推进“两区”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涉外法治工作,为积极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外事领域治理体系、提升外事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

  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持续抓好法治政府建设总要求的贯彻落实,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决策审查制度,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进一步发挥好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继续坚持落实会前学法制度,深化依法行政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二)加强规章实施监督,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立法

  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的实施,会同市、区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全面推进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工作,针对性加强培训和指导,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制度,强化协调监督,营造依法规范使用外语标识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外文译写地方标准修订。以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动出台《北京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促进条例》,进一步提高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三)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统筹推进涉外法治工作

  新时期开展外事工作,除了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要具备法治思维,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是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与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涉外法治人才梯队建设,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推进我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四)落实制度拓宽渠道,做好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

  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以《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信息公开指南》为指引,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理念,提高信息主动公开意识,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办工作人员公开意识和工作水平。提升官方网站集约化水平、精准服务水平,优化平台建设。加强政务微信平台规范管理,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五)夯实法治社会基础,创新依法普法宣传效能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做好外事系统普法,年度安排党组会会前学法不少于4次,举办法治讲座不少于2次,建立外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政策工具包,适时组织依法行政培训。落实《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安排至少旁听庭审1次。积极开展社会普法,逐步在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开展有成效、有特色、有影响的涉外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预防性领事保护、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为重点,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普法活动。围绕国家安全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维度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争取打造涉外法治宣教活动品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