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日期:2023-03-31 10:00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分享:
字号:        

  2022年,昌平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效制度供给

  一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修订区委常委会“三重一大”、区政府“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则等制度,及时公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严格履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等决策程序,优化完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决策机制,确保依规依纪依法科学决策。

  二是加强合法性查核工作。落实《昌平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全年审核各类区级文件、协议总计278件。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形成“一报告三清单”。

  三是打造重大合同管理新模式。出台《昌平区重大合同管理办法》,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实现风险预警前置、防控端口前移,采用“单位+法律顾问+司法局”联动审查模式,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公共资源合理利用,助力产业发展与诚信政府建设。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开展“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树立重实干、办实事、出实绩的鲜明导向,围绕接诉即办、回天治理、“两区”制度创新、纾困惠企等全区重点工作,打造“昌快干”“昌通办”两大品牌,将法治政府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借助“多规合一”平台强化联动,创新“专职管家”“全程陪跑”贴心服务,实现了中海汇智里项目拿地预售仅45天、生命谷医学产业园拿地到开工10日完结的“昌平速度”。

  二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印发实施《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落实措施》,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构建全市首个覆盖市场监管全业务的AI智能服务系统,实现“一次不用跑,全程零见面”。成立全市首家自贸区内提供免费注册地址的集群注册平台,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2022年全区新设立市场主体33779户,排名全市第二、平原新城第一。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印发《昌平区“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行动方案》,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络机制,未来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生命科学园法官工作站顺利落户昌平。2022年全区新增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37家,同比增长54.17%。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法效率水平双提升

  一是加大执法力量投入力度。全区除公安系统外各行政执法机关A岗核定人数823人,关联人数779人,关联率94.65%;A岗参与执法人数784人,A岗人员参与执法率95.73%。共作出行政处罚17236件,执法检查291816件,A岗人均执法量为375.52件,违法行为纳入检查率达到99.64%,圆满完成考核任务。

  二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信息公示,拟制7类公示格式,通过区政府网站公示执法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逐步推进移动执法终端使用,提高执法信息化水平。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出台《昌平区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对51种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慎罚,2022年共免罚轻微违法经营主体138家次、金额679.7万元。

  三是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建立镇街对职权下放部门培训指导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双向打分对培训指导效果进行量化,确保职责落实到位。强化府院联动、部门联动,形成法治帮扶合力,召开依法行政相关研讨会、推进会100余次,协同破解工作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从源头遏制违法行政行为。

  (四)健全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复议改革。区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完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各部门强化对接,实现职能良好过渡。全年共接收复议申请599件,立案受理572件,审结395件,调解结案115件。

  二是提升行政应诉效能。出台《昌平区行政应诉工作规则》,强调“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2022年,区领导出庭应诉4次,开展观摩庭审活动4次,各单位负责人出庭应诉527次,出庭应诉率110.7%,其中正职负责人出庭101次,有效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三是构建多元化纠纷调处机制。发展“枫桥经验”,规范化建设人民调解组织592个,组织开展重点时期矛盾纠纷排查27711次。畅通信访渠道,办理群众来信来访6199批次,及时转办126件实事征集建议,重复信访化解成效位列全市前列,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五)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强化基层法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法治力量。优化司法所职能定位,加大司法所人员招录、调配力度,全年新招录司法专业人员25人。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全年共举办各类讲座200余场,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在各镇街培育“法律明白人”1194人,实现以点带面、连网成片,覆盖所有基层治理网格。

  二是落实“八五”普法规划。通过知识竞答、普法讲座等形式,线上线下统筹开展“国家安全日”“迎接二十大·送法进万家”“防范养老诈骗”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520余场,参与20余万人。全区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89个、“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7个,完成市级创建目标。

  三是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回天地区分中心1个、镇街法律服务站22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541个。通过网络、热线电话和线下咨询等多种方式提供法律服务,让群众“抬头可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

  二、问题不足

  一是个别单位对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专职法治力量相对薄弱。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均衡,各部门间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三是个别单位对合法性审核工作不够重视,因行政程序不规范导致的法律风险增加。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全面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有关内容纳入处级干部党校轮训班、依法行政培训班、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班等,全年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前学法、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学习研讨160余次。

  二是注重科学统筹谋划。2022年,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在5次区委常委会、5次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研究部署依法治区重点任务、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整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等工作,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合法性审核等工作汇报,全面履行推进本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三是强化督促考核评价。在严格落实年终述法工作全覆盖的前提下,将各处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情况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评价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日常履职“正负面清单”考核制度,依据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对各单位设置正面、负面清单,分别进行加减分并逐月通报,实现督考合一。

  四、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安排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依法行政考核、法治督察为抓手,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为加快“四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深化职能转变。对标新发展新要求,强化政务服务职能,建设诚信有为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自主活力。

  三是完善培训机制。通过法治教育培训,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全方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四是推进“校地联动”。发掘驻昌高校法律资源,围绕普法教育、课题研究、示范创建等方面深入开展校地合作,为昌平区法治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