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1653号(资源环境类120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2-12-27 11:40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分享:
字号:        

  经认真研究,现就《关于总结推广冬奥低碳科技创新模式推动北京率先打造碳中和城市的提案》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一、已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工作规则等;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及负责能源、建筑、交通、经济和信息化、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副市长兼任,成员单位由相关领域的28个部门组成。

  二是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研究制定《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近期审议后将印发实施。研究制定我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和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二)积极推动冬奥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攻关与示范应用

  一是探索绿色智慧场馆建造与低能耗运行技术。国家速滑馆利用绿色智慧场馆建造与低能耗运行技术搭建了场馆数字孪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节省主体结构工期2个月、钢材近3千吨。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建成了环境精准控制平台,形成场馆“能源总管家”,日能耗降低10%以上。延庆赛区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定量评价模型,指导冬奥会山地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施工。

  二是研发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冰集中式制冷系统。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并行压缩、超长不锈钢冷排管等技术,解决了多功能、多工况超大冰面的制冰问题,攻克了高效润滑油中压回油系统、两段调温蓄能式热回收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直接蒸发冷排管循环倍率调控技术,从而使冰面温度误差控制在0.5℃之内,满足了冰面温度均匀性要求,实现了室外宽温区多工况条件下二氧化碳制冷系统高效满足制冰、除湿、生活热水等多种功能。

  三是开发严寒环境下高性能临时建筑设施。开展在冬奥设施中的应用——零能耗集装箱式临时活动房屋技术研发,采用临时建筑结构体系,搭载智能化运维、监测预警系统和温度保持技术;应用自给自足离网型光储供给系统,采用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铺贴,结合储能电池,实现离网自供能;结合疫情防控应用高效室内空气环境监测及杀菌消毒技术;围护结构拥有多项高性能特点,传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并可多次吊装使用。

  四是研发低温环境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实现纯电动客车在-40℃至60℃超宽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实现-30℃低温启动、-40℃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具有大功率、全天候、全气候使用特性,解决极寒环境下燃料电池客车电池的使用“瓶颈”。我市两赛区共投入312辆氢燃料电池车保障冬奥运输任务,创造有史以来氢燃料电池汽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运行里程新纪录。

  五是研制手持火炬外观材料与原理样机。外壳开创性地启用重量轻、抗风且耐高温的“碳纤维”材料,并验证了氢燃料火炬在冬奥会应用的可靠性,达到火炬燃烧零碳排放的同时,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三)推动冬奥低碳科技成果拓展示范应用

  一是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能源精细化管理。在前期应用于山地管廊(冬奥会管廊)、城市浅埋管廊、城市随轨管廊等3类6项工程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夯实综合管廊精细化能源管理的技术基础,提升建设投资效用,降低管廊运行成本。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并开展优化运行方案与常规方案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二是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园区绿色智能化配送。针对冬奥村酒店、公寓等公众场所提供精准高效、无接触服务等需求,布局开展送物机器人自主研发,通过人工智能、人机耦合等方式,采用多仓送物,利用多模态导航定位技术,融合激光、视觉、惯导等传感数据,研发楼宇室内跨楼层精准定位、无接触服务智能机器人,推动园区实现绿色配送、低碳物流。目前,智能配送机器人已应用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西区。

  三是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运行标识评价工作。国家速滑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国家体育总局冬奥训练中心、延庆冬奥村等18个建筑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依托冬奥场馆绿色建筑运行评价工作,持续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京新航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延庆世园会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绿色建筑项目。

  (四)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基础工作

  一是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推动全市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开展全市碳排放试算,研究制定分区、分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夯实能源统计基础。

  二是推动低碳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出台。在冬奥场馆建设、打造高品质赛会服务、改善首都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标准力量。发布《污染源环境参数一体化监测仪校准规范》《林格曼烟气黑度监测设备校准规范》等地方计量技术规范,推动水泥、建筑陶瓷砖等高耗能生产企业通过低碳产品、节能产品认证。

  三是加强低碳计量工作。分行业推进国家能源资源计量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北京市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市智能制造(汽车制造)能源计量中心,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检学研用资”深度融合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能力。开展能效水效标识计量监督检查,打击能效水效标识应标未标、虚标、伪造、冒用等违法行为。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持续总结推广冬奥低碳科技创新成果,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争当领头羊。

  一是持续完善相关领域规划政策。协调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地,进一步压实规划实施责任,努力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双碳目标。出台“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专项规划,推动出台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实施意见,研究推动可再生能源地方立法。研究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更充分转化。制定印发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推动各部门制定出台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加强政策衔接,统筹推动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是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进一步开展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形成年度碳排放核算结果。研究制定分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案,探索在各区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试算工作。持续做好低碳产品相关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引导企业获得低碳产品认证等节能减排相关认证。

  三是增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编制出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聚焦底层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低碳和零碳技术装备攻关、双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构建等四个方面,通过科技资源聚集、底层技术赋能和科技成果示范等措施,加快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征集发布一批创新型绿色技术和应用场景,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推动一批示范应用项目落地。

  四是着力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协调稳步推进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特此函达。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6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