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686号(文化宣传类20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1-12-24 16:14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分享:
字号:        

京政联字〔2021〕第14号

田沁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北京前门东区以“双演”融合、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文艺院团和文化单位集聚。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出台《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等文件,着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北京前门东区是我市重要历史片区,建筑文化、商贾文化、梨园文化、会馆文化汇聚交融,文化氛围浓郁。一直以来,我市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积极推进前门东区“文化整体保护”,通过分类改造与更新,做好腾退空间的有效利用,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会馆和有价值院落的腾退、保护、修缮和利用,引入符合核心区功能和“五个东城”发展要求的产业,推动地区整体保护与复兴。

  一、关于积极推进举办戏剧节

  结合您提出的设立北京前门国际戏剧节的建议,我市认真研究举办高品质、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戏剧节,将“北京前门国际戏剧节”纳入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在论证的“北京国际戏剧节”进行综合考虑,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节庆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相关要求,做好前期论证和申报工作。以举办前门历史文化节、全国话剧展演季等活动为契机,共同打造一系列品牌演出活动,营造浓厚的戏剧节日氛围。积极借鉴北京国际音乐节等活动成功举办经验,逐步扩大戏剧节的规模,提升戏剧节的国际影响力。鼓励和吸引国内国外院团在该地进行优秀剧目的展演、展示和交流。建立戏剧节组委会和艺委会,严格把关剧目质量。充分利用前门东区的剧场资源,发挥戏剧节的集约优势。完善戏剧节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戏剧节成为展示精品剧目、加强艺术交流、孵化艺术人才与普及艺术知识的平台。

  二、关于促进线上线下相融合

  结合您提出的加大高新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建设线上艺术演播平台的建议,我市指导前门东区演艺项目充分借鉴《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取得的成功经验,采用线下演出、线上演播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全息影像、AR技术、VR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创新舞台艺术,并尝试将其贯穿于创作、演出、演播的全过程,用现代化方式全方位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审美。鼓励院团创作更多突破观演关系,创新互动形式的舞台艺术作品。鼓励剧场推动数字化建设,加强各种艺术手段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探索多业态的经营模式,用高科技为艺术赋能、为艺术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三、关于加快“首都金名片”建设

  结合您提出的加快前门东区“首都文化金名片”建设的建议,我市通过打造“书香世业”体验式街区,即依托前门本身的历史人文背景,打造一条以图书为框架,同时向各行业跨界融合的复合型文化消费商业街区,提升深度体验感,形成社交体验,聚焦人群打卡,使前门成为本地人的“社交场”、外地人的“打卡地”,为前门东区“商演”布好局,使前门地区成为北京对外的文化窗口。结合当前社会流行的娱乐方式,打造沉浸式剧场,将互动空间置于目前规划的整条街区,通过一个剧场达到联动整条街区商铺的作用,努力将该项目树立成沉浸式文化娱乐行业的标志性品牌,为做好前门东区“商演”树立好标杆。利用文旅品牌媒体矩阵宣传推广,联动周边餐饮、商业、文化体验等业态,打造一站式消费体验文化旅游圈,使传统戏剧文化可探、可观、可扮,加快推进前门东区“首都文化金名片”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对前门东区演艺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促进前门东区历史文化不断活化,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驾护航。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艺术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25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