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40号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0-12-21 11:12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分享:
字号:        

京政联字〔2020〕4号

吴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公园城市”建设推动首都城市复兴进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乡绿化隔离地区造林绿化和“公园环”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4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3%。全市已基本建成由“自然公园—城乡公园—绿道”组成的游憩体系,森林环绕城市格局逐步形成,山区生态屏障作用明显提升,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关于提升森林碳汇功能,建设森林生态屏障情况

  一是积极提升森林碳汇功能。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平原造林、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森林健康经营、公园绿地建设等多项重点工程,全市绿色空间不断扩大,林地绿地资源碳汇功能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10.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306.16万立方米,森林资源碳储量达到1.213亿吨,每年可净吸收二氧化碳1106万吨,释放氧气804万吨。二是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围绕“一环、六区、百园”城市公园环建设目标,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城市公园99处,总面积约63.6平方公里;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启动建设郊野公园15个、新增公园11处,建设面积25.6平方公里。三是构建高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在加快建设郊野公园的同时,建设城市森林公园39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个、森林城镇24个、首都绿色村庄976个,认定国家森林乡村197个。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着力打造近自然森林景观,加快实施一道、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造林绿化计划。争取到2022年,一道绿化隔离地区新增森林绿地面积22平方公里,逐步实现全部公园化,完成“一环、六区、百园”规划目标;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新增森林绿地面积24平方公里,建成沙河、温榆河、东郊等地区大尺度郊野森林公园14处,形成围绕中心城的公园环,初步实现“为城市戴上群众期盼的绿色项链”的目标。

  二、关于均衡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升景观品质情况

  一是持续加大“留白增绿”。2019年,利用拆迁腾退地实施“留白增绿”1686公顷;结合综合整治、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等,新增城市绿地803公顷,建成城市休闲公园24处,新建近自然城市森林13处,建设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60处。二是着力推进“提质增绿”。2019年,完成公园绿地改造102万平方米,建设生态精品街区3.4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绿化改造22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改造38万平方米,新建屋顶绿化16.6万平方米、垂直绿化40公里和健康绿道135公里,完成739条背街小巷的绿化景观提升。三是构建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由5类79处调整为5类56处,面积较整合前增加2.46平方公里,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破碎孤岛化等问题,增强了生态系统完整性。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打造有特色、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其中,核心区通过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精品街区等精细化的工程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花园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中心城区通过优化公园布局、丰富绿地内涵,整合盘活现有绿化资源,打造“公园城市”;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建设大尺度城市森林、郊野公园,打造“森林城市”绿色景观。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00公顷,完成绿道建设200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居住区覆盖率达到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平方米。

  三、关于弘扬花卉文化,大力发展花卉园艺产业情况

  一是高标准举办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北京世园会、北京国际花园节等大型专业展会,吸引全球园艺从业者和爱好者,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文旅特色品牌。二是加大花卉科技创新力度,“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培育自主产权花卉新品种114个,推广100个,极大丰富了北京园林绿化花卉种类。三是重点打造一批大尺度、有特色的北京花田,目前全市营业、可供游览的花田30块,总占地面积2万亩,年接待游客约1000万人次。四是开展月季、菊花、郁金香等“五节一展”花卉主题展览活动,邀请知名园艺师进行演讲,每年花卉文化节参观人员超过2500万人次。五是普及宣传花卉知识,编写《北京花讯》,按花期介绍北京常见花灌木等,目前已发布140余期。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花卉新优品种育种研发,计划每年培育10个新优花卉品种;精心组织开展“五节一展”、北京国际花园节等花卉主题展览活动,丰富市民生活,美化城市环境;拓展花卉营销渠道,探索线上交易方式,尝试打造集大数据、物联网与家庭园艺超市、展示体验中心于一体的花卉营销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花卉流通新模式。

  四、关于建设滨水公园,发挥河湖水系生态景观价值情况

  近年来,我市陆续在萧太后河、穆家峪红门川河、雁栖河、温榆河两侧建设大面积公园绿地,满足市民亲近自然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其中,温榆河公园建成后,将成为首都最大的城市绿肺,打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下一步,我市将统筹考虑城市交通和市民亲水需求,以城市河湖为重点,将有条件的现状滨河道路改造成专供步行或骑行的慢行系统,如建设潮白河、永定河、泃河绿道等市区级滨水型绿道,提高滨水空间的可达性,方便市民亲近河湖水系。同时,组织编制河道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对河道水域空间进行细化分区,明确不同区域空间管控要求,更好地支撑河道发挥多重功能。

  五、关于融体于绿,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情况

  一是近年来,我市将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场地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和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城市郊野公园等空间资源,建设1282片多功能专项球类活动场地;2019年在社区、公园等有条件的场所建设150余公里塑胶面层健走步道,以“15分钟健身圈”为基础的市民身边体育场地设施网络不断优化完善。二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绿道、步道等组织开展公园半程马拉松北京公开赛、卢沟桥醒狮越野跑、京津冀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利用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一系列标志性城市自然景观群,开展健康走跑、龙舟、登山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三是组织开展北京市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走进公园系列活动,邀请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展示科学健身成果,既搭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展示平台,又通过与市民互动达到带动市民积极健身的良好效果。

  今年,我市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城市公园、绿地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300处足球、篮球等多功能运动场地和30公里社区健走步道;继续深入挖掘公园绿地空间资源,建设一批市民身边小型多样、嵌入式的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利用公园场地设施开展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亲子马拉松、徒步、骑行等具有休闲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促进体育与教育、文化、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六、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情况

  一是发布《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加大对游客惊吓、追逐动物行为的劝阻惩戒力度,规范游客不文明行为。二是开展“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提升生态廊道的生态服务价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质量城市生态型景观。三是加大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推广应用,在城区绿地、平原森林、山区森林和湿地四类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7个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四是积极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生态环境。2019年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74处、本杰士堆1021处、人工鸟巢1692个、小微湿地146处、昆虫旅馆3处。五是加大生物多样性知识普及与宣传,2019年组织举行67场公众自然教育活动和北京自然观察节,深度参与人数1594人次;在公园中设立宣教区、体验区、宣传牌示、多媒体展示等,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制定自然保护地生态监测标准,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和自然保护地大数据平台,实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一区一库;加强生态修复,编制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范,对自然保护地内生态廊道、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设施建设,提升野生动物救护繁育设施功能,完善动物笼箱、笼舍设计,突出生态笼舍理念,推进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建设工作,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七、关于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园治理,培养公众环境意识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志愿者和“市民园长”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公园。目前已成立北京市绿色使者志愿服务总队,在公园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维护公园良好环境,志愿者达到千余名,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2019年,全市80个公园遴选出206名“市民园长”和数位公园义务巡查员,在检视公园问题、解决公园矛盾、维护公园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形成公园志愿者服务协作机制,在绿色使者志愿者进公园的基础上,邀请首都文明引导员、北京城管志愿者进入公园,协助公园疏导游人、劝阻不文明游园行为、捡拾园内废弃物、助老助残、义务讲解等,助力公园改善环境,提升公园精治、共治水平。

  八、关于坚持规划引领,指导“公园城市”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北京市园林绿化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统筹谋划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与建设、游憩体系建设、园林景观塑造、节点空间及道路绿化、特色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整体优化的协同发展,作为我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公园城市”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生态、生活、生机”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首都园林绿化从绿起来、美起来向活起来转变的新形势,突出城乡统筹、生态一体,突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突出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不仅重视立竿见影、显山露水的大尺度绿化,更关注城市角落、胡同街巷、老旧小区、村庄社区的绿化,关注市民身边的宜居环境、生活品质和生态需求,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优秀生态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

  感谢您对我市“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0年9月4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