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465号(农业水利类229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19-12-18 13:45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分享:
字号:        

京政联字〔2019〕16号

程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协作工作的提案》收悉,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我市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按照国家的决策部署,结合河南、湖北水源区的实际需求,紧紧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的工作主线,聚焦精准脱贫,采取"市级统筹、区县结对"协作方式,坚持首善标准,积极推进,统筹各区、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全方位协作,动员企业、协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构建大协作格局,宣传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4年开展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以来,我市共安排协作资金30亿元,实施对口协作项目900项,在水质保护、产业转型、精准脱贫、民生保障、动员社会力量、干部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为水源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一)加强生态环保协作,促进调水水质稳定达标。我市坚持把保水质作为第一要务,重点实施主要入库河流及支流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沿河两岸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大工程,动员北京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积极参与水源区水质保护,如北排集团运用世界领先的"红菌技术"运营十堰渗滤液项目、首创集团接管东风水务公司、北京碧水源对十堰市及相关县市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托管运营等。截至目前,丹江口水库所有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累计向北京输水超47亿立方米(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27日南水进京),供水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南水北调来水已占我市城区日供水量的73%,直接受益人口1200余万人,自来水硬度降低、水碱减少,改善了居民用水水质,保障了首都的用水安全。

  (二)聚焦扶贫领域协作,助力水源区脱贫攻坚。结合水源区实际情况,我们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助力水源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支持北京农林科学院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落户邓州。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发展,支持建设西峡香菇、淅川软籽石榴、内乡杜仲、邓州黄金梨、栾川连翘、卢氏绿壳鸡蛋、竹溪茶叶、竹山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村发展。打造了"栾川印象""渠首印象""南水源"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在水源区实施了淅川渠首北京小镇、邓州市杏山生态旅游小镇、西峡县丁河猕猴桃小镇、栾川县北京昌平旅游小镇、内乡七里坪乡旅游小镇、卢氏县五里川特色文化小镇等建设,增强水源区自身"造血"功能。加强旅游合作,充分挖掘水源区旅游资源,成立旅游联盟、开发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我市成为水源区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利用举办支援合作地区的特色产品展销会、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等场所,为水源区优质农特产品进京搭建了平台,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大协作格局。推进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社会动员中心、健康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发挥其平台纽带作用,开展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协作,构建大协作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与河南、湖北两省累计开展各类政务、商务对接交流活动1000多次,两省水源区吸引我市企业投资达1000多亿元。中关村科技园积极开展园区共建,农林科学院、京能集团、北排集团、北控集团、首创集团、清控科创以及碧水源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水源区建设,涉及环保、文旅、光伏发电、风电、饮用水、扶贫等20多个领域。如投资40亿元的京能热电十堰联产项目,京东十堰"互联网+"新经济合作项目,北控集团与十堰市郧阳区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支持郧阳区发展,忠和酒业公司投资的黄酒生产项目,华彬集团投资的矿泉水项目,北京洁源新能源集团在竹溪投资8亿元的风电项目,佳龙集团的天然饮用水项目,北京清控科创公司与南阳市政府合作建设南阳创业大街项目已开街运营,有近百个项目和十余家高新企业入驻。

  (四)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助推水源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发挥我市科技、人才优势,加大交流合作力度,提高水源区内生动力。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人员交流交往活动,省市级层面干部双向挂职300多人次,区县间科级干部挂职交流活动累计1000多人次。发挥挂职干部作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其中以京东为龙头的对口协作新经济示范区落地十堰,有望打造百亿乃至千亿级新型产业。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双向培训环保、教育、医疗、科技、农业、旅游等方面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10000余人次。连续6年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行活动,共有院士40多人次、专家150多人次先后到十堰、南阳,深入200多家企事业单位解决各类难题500余个,建立工作站20余家,为当地培养"高精尖"人才400余名,让"北京智慧"为水源区发展提供"新动能"。人才交流平台不断健全,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型企业深入水源区,开展高技能实用人才培训,促进两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建成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基地,为我市高层次人才赴水源区交流服务和投资创业提供平台。

  (五)加大公共服务支持力度,群众获得感持续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水源区民生领域突出短板。实施学校、医院、农村道路、饮水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淅川县思源学校、栾川县三川镇养老中心、邓州市杏山引水工程、神农架林区兴隆寺村入村道路等一批打基础、强民生、管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100多所中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选派专家赴水源区开展示范讲学;组织1000余名骨干校长、教师来京交流学习和跟岗培训;研究推动京豫、京鄂高等教育合作,我市相关高校分别与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汽车学院等13所高校建立了结对合作关系。深化医院"手拉手"结对协作,开展科室共建项目;组织医疗专家到库区义诊,直接惠及群众数千人;组织1000余名骨干医护人员来京交流学习和跟岗培训;助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与郑州儿童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一批知名医疗机构深化合作。

  (六)深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合作交流质量。推动京豫、京鄂战略合作,我市于2016年、2018年,分别与河南省、湖北省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今后几年重点合作领域和方向,确立了双方领导互访机制,部门协商推进机制,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推进了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实现了区域合作共赢。深化区县结对协作,在全面落实区县大结对基础上,创新深化中小学、职业学校、医院和工业园区的"四小结对"工作,部分区县结对关系延伸到了部门、乡镇村一级,结对区县开展交流互访300余次、经贸交流200多次,签订合作协议100多项。拓展部门间合作,京豫、京鄂教育、科技、人社、商务、旅游、南水北调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或共建河南省绿色生物制造联合研发中心、郑州新兴产业技术研究促进中心等10多家研发机构;华夏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意人寿、长安责任保险等一批金融保险企业相继在水源区设立分支机构。

  (七)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协作影响。北京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河南、湖北省水源区旅游形象宣传片;制作2014-2016年北京市-河南省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报告等纪实宣传资料;在央视《旅游中华》、凤凰卫视《旅游天下》、旅游卫视《中华文明行》、首都机场等媒体终端宣传水源区县市;在网络媒体首页焦点区和客户端首屏同步刊发对口协作工作动态报道100余篇,扩大了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多次开展媒体记者库区行活动,宣传报道南水北调工程重大意义、水质保护情况,以及对口协作工作成效等。

  二、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认真研究您关于加强产业精准对接、打好扶贫攻坚战、构建大协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等宝贵建议,结合水源区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深化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努力开创对口协作工作新局面。

  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产业精准对接水平。根据水源区的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我市科技优势,引导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会同水源区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当地的资源条件、政策环境、产业基础、市场空间、优势劣势等进行基础分析,识别有潜力的产业领域。配合水源区搭建产业对接服务平台,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机遇,发挥好市级统筹、区县结对工作模式优势,有针对性地不定期开展招商推介工作,促进产业协作精准、高效。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助力水源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对口协作年度项目计划安排上向精准扶贫倾斜,筹划一批涉及面广、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助力脱贫攻坚。创新组团式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我市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市场等方面优势,鼓励动员北京首创集团、住总集团、首旅集团、首农食品等大型国有企业发扬首创精神,以组团式投资运营方式探索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新型协作模式,推进淅川渠首北京小镇等项目建设。配合水源区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农业、林业、旅游资源,积极动员我市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文旅企业等与水源区对接,帮助水源区生态产业发展,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进一步发挥京东云、中关村互联网产业联盟的作用,带动当地"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新经济发展。发挥好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区县结对,开展多层次交往交流,推动两地教育、医疗、技术、产业、商贸、人才等多层次合作。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利用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功能,推进水源区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机关、进社区等活动,引导相关市场主体与水源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在我市农业嘉年华设立扶贫馆,推介水源区特色农产品等。

  三是广泛动员,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大协作格局。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对口协作,继续深化区县大结对和中学、职校、医院、园区等四小结对,完善乡镇、村、部门等全方位结对关系。进一步加强交流、对接和沟通,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巩固扩大"北京院士专家库区行"、学校(医院)"手拉手"等部门对口协作品牌效应。深化人才智力协作,组织开展教育、卫生、扶贫、发改、环保、旅游、农业等领域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培训实效。在持续开展干部双向挂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北京院士专家服务基地、人才智力库,借力我市高端人才为水源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依托北京市支援合作促进会等社会动员平台,开展帮扶对接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协作氛围。利用通水5周年的契机,制作宣传片、专题片等,协调电视台、日报、网络等媒体策划、宣传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成果;会同水源区组织媒体记者库区行,展示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工作成效;加强与水源区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根据需要,通过联合举办马拉松赛等,利用我市品牌赛事以及举办体育社团培训讲座等方式,宣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过程、移民精神和南水北调通水后取得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让社会各界更加深刻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伟大壮举和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护水、保水、节水意识,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调水水质稳定达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我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专此函达。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年7月26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