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本市平原林建成318处生态保育小区
字号:   
2023-08-15 14:25:0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本市平原林建成318处生态保育小区

  森林间隐藏着一些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有吃有喝,还有安全的巢穴,动物和昆虫可在此觅食、越冬和掩蔽,这被称为生态保育小区。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2021年至今,本市的平原生态林已经营建了318处生态保育小区。

  有吃有喝有巢穴

  一场雨后,土地变得松软透气,蚯蚓拱来拱去,耳畔鸟叫啁啾。这是顺义区南彩镇的一处生态保育小区,面积约为130亩。

  一座特殊的林下“建筑”引起了注意。这是一座高约1.8米的小木屋,里面有6个形状相似的房间,每个房间都使用了园林废弃物做填充,如芦苇、枯枝、空洞竹子、松果等。“这叫做昆虫旅馆,人为搭建的为昆虫躲避自然灾害、越冬、繁育、栖息的场所。”顺义区平原林管护中心的负责人邢红燕揭开了谜底。她说,不起眼的小昆虫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为花朵授粉、清理粪便和尸体,或者成为鸟兽的食物。因此,保护昆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生态保育小区里还有不少新鲜东西。除了10座昆虫旅馆,林间还设有10处本杰士堆(人造灌木丛)、15个人工鸟巢、2处小微湿地等,让动物和昆虫们吃喝不愁,也有地儿可住。

  “自2012年起,本市接连开展了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大片广袤的平原披上了绿色。”市林业工作总站二级调研员李荣桓介绍,但一片健康的森林不该是寂静的,还应该充满鸟叫虫鸣,有奔跑的野兔和飞舞的蝴蝶。因此,市园林绿化部门在2021年启动了生态保育小区建设。

  适度留野任野草疯长

  通州区漷县林场的牡丹园旁,有一片50余亩的生态保育小区。夏末,走进了这片葱郁的森林。

  “小心别被划伤。”通州区林业工作总站的工作人员王凯一边提醒,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越灌木组成的软隔离走进保育小区。眼前是一片疏朗的林地,高大的国槐洒下浓密树荫,树下野草交织,开出不知名的小黄花。山桃已经结出了青色果子,各种针叶树也长得挺拔茂盛。

  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乔木,以国槐、刺槐为主,都是第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的成果。“从前造林多采用速生乔木,种得密,长得也快。”王凯介绍,十年生长,林子变得密不透风。在营建保育小区时,先对森林进行了林分结构调整,把槐树的密度降下来,再补植栓皮栎、五角枫、油松、白皮松等树种,从而让纯林变为复层林。“新栽的树种很长寿,碳汇能力强。也有很多带花带果的,可以给动物和昆虫取食。”

  保育小区的选址很有讲究。这里离村庄很远,减少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同时距北运河约3公里,不远不近,河流能为其营造一个湿润的小气候。林场由工人每日进行打理和养护,林下野草一旦长到约20厘米就要修剪。但生态保育小区却遵循“适度留野”的原则,可以放任野草疯长至70厘米。

  更多小动物来到林间

  2022年春,牡丹园旁的生态保育小区完工,蜜蜂等昆虫立马就来了。当年秋天,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各种鸟儿和野兔、刺猬的身影,林场工人还曾发现了好几窝野鸭下的蛋。

  “保育小区建成后半年,就能明显感受到效果。”李荣桓说,越来越多的森林变得喧闹,这是数不清的动物一起奏响的“协奏曲”。通州区还在9家集体林场安装了红外监测系统等科技设备,用于摸清动物家底,迄今发现了土拨鼠、环颈雉、白鹭等不常见的动物。

  2021到2022年,全市共营建了263处生态保育小区,总面积4.84万亩。其中包括490个小微湿地、1550个本杰士堆、4554个人工鸟巢和2045个昆虫旅馆。此外,还种植了各种食源蜜源植物37.28万株。如果再加上2023年建成的55处,全市平原生态林的生态保育小区就达到了318处。按照本市规划,“十四五”期间,本市的平原生态林每年将建设100处生态保育小区。(朱松梅)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