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城市規劃
  2. [發文機構] 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4-03-20
  6. [發文字號] 〔〕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4-03-29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生態文明實踐推動首都花園城市建設的意見

字號:        

  花園城市是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內在要求,是全域森林城市、公園城市的賡續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北京方案。建設首都花園城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嚴格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不斷優化綠色空間佈局,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傳承文化、彰顯特色,堅持全民參與、共建共用,為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到2027年,城市品質和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生態空間服務功能大幅提升,綠色發展活力有效釋放,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到2035年,建成天藍、水清、森林花園環繞的生態之城,彰顯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文化之城,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諧宜居之城,人民群眾生態文明意識顯著增強,踐行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成為廣泛自覺。為統籌推動首都花園城市建設,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系統治理,夯實花園城市生態基底

  1.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品質。加強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品質和碳匯能力。推進生態涵養區生態綜合治理,實施森林健康經營。完善綠隔地區綠色空間佈局,建設近自然城市森林。構築環京生態綠帶,推動京津冀協同開展生態保護與治理。加快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

  2.修復河湖濕地生態系統。加強生態涵養區河湖水系保護,加快洪災受損河道生態修復,系統推進平原地區河道生態修復,加大中心城區河湖岸線空間開放力度,建設親水遊賞的生態岸線。

  3.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永久基本農田底線。注重農業生態功能,優化田園生態系統,完善農業生態廊道,營造複合型、生態型農田林網。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準。

  4.加強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構建首都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重要物種保護,推進生態網路與生態廊道建設。設立自然帶、留野區等城市近自然空間。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建設一批古樹名木公園。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培育新優樹種,推動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建設。

  二、全域增綠添彩,提高城鄉生態服務品質

  5.優化城鄉公園綠地佈局。構建佈局均衡、功能豐富、特色明顯、通達便利的全域公園體系。重點推進一道綠隔城市公園環、二道綠隔郊野公園環和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環建設。結合城市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專項行動,建設口袋公園、小微綠地。

  6.見縫插綠增彩提升城市綠量。持續推進林蔭路建設,雙向六車道及以上道路增設喬木綠化帶,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推進“院中一棵樹”行動,增加老舊小區、社會單位附屬空間綠化覆蓋率。推動城市廣場、停車場等規模硬化地面林蔭化建設。

  7.因地制宜推廣立體綠化。推進建築物墻面、橋體、圍欄、圍墻垂直綠化,提高綠視率。推進城市道路兩側中低層建築陽臺綠化、箱體綠化,鼓勵過街天橋、公共空間棚架綠化。引導城市第五立面綠化,促進公共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建築物屋頂花園建設,因地制宜融合休閒遊憩功能。

  三、突出首都特色,建設生態文化風景廊道

  8.建設兩軸統領的都城綠廊。貫通中軸綠廊,推進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加強重點地區綜合整治與傳統風貌維護,強化中軸線及其延長線空間秩序。建設長安街綠廊,管理長安街沿線建築形態與公共空間,提高綠色空間的連續性與開放性,塑造長安街國家禮儀形象。

  9.打造生機勃勃的城市景觀廊。建設二環城墻遺址公園環、三環四環特色花廊、五環森林景廊、六環山水畫廊,開展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及景觀提升,優化城市公共空間,營造都市活力新場景。

  10.塑造俯覽京華的七彩雲廊。完善景觀眺望系統,整合登山步道、公路等觀覽線路,構建眺望視廊、觀景節點、遊覽體系。保護山脊線、林冠線、河谷岸線等重要景觀資源,規範建(構)築物佈局、高度和色彩,維護眺望視域通暢、美觀,豐富雲中漫步的觀景體驗。

  11.厚植多彩的進京門戶廊。塑造機場、汽車站、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及其聯絡線的城市門戶景觀。厚植高速公路、城區主幹路、鐵路交通沿線綠色空間,展現多彩森林季相景觀。再現古北口、南口、京西古道等人文地理走廊印記,帶動沿線鄉村文旅發展。

  12.建設功能複合的北京綠道。完善城市綠道體系,統籌推進城市慢行系統融合,打造“北京綠道”名片。打通綠道堵點中斷點,拓展健步悅騎空間,提升沿線景觀品質。提升綠道服務配套功能,融入文化、科普元素,打造商業、休憩等活力場景,構建公園、綠道及周邊活力圈遊憩體系。促進綠道周邊公共服務設施與商業設施連通,拓展綜合服務功能。

  四、強化首都功能,塑造特色花園式功能區

  13.建設花園式政務服務區。結合歷史建築及園林遺跡騰退、修繕和綜合整治,統籌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優先用於保障政務功能、增補公共設施。鞏固提升“三山五園”、南苑等地區配套服務水準,營造安全、整潔、有序的花園政務環境。高品質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促進政務功能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

  14.建設花園式文化聚集區。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完善城墻遺址周邊綠地系統,標記四重城廓、歷史水系等城市歷史文脈,在歷史文化精華區補充鄉土植物,建設花園式古都文化聚集區。恢復紅色文化資源周邊綠化景觀環境,打造展現時代風采的紅色文化聚集區。保護好北京雨燕等城市文化符號,保持和延續特有的衚同街巷綠化和院落綠化,建設綠樹掩映的京味文化聚集區。

  15.建設花園式國際交往功能重要承載區。提升重大國事活動承載區周邊景觀風貌,在國家植物園、大熊貓國家保護研究中心北京基地等植入國際交往新場景。提升歷史名園保護利用水準,增強國事活動服務保障能力。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培育市花和千年古樹子代並助推走出國門。

  16.建設花園式科創功能區。持續優化國際化科創環境,拓展中關村科學城空間功能,加強“一區多園”與新城建設協同聯動。提升雁棲活力帶品質,建設藍綠交織的生態綠網,打造國際一流的懷柔科學城。激發未來科學城“兩谷一園”綠色公共空間活力,營造協調創新的新場景。健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配套服務功能,促進綠色化、智慧化融合發展。

  五、服務百姓生活,打造便捷舒適花園生活場景

  17.建設花園生活街區。推進城市街區無界開放、設施共用、功能融合,打造多元花園生活場景。推進商業、文體等設施與生態融合,增加植物綠量,創建花園式單位、社區。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錯時共用。持續提升城市街區的生活舒適度、便利性,打造出門即感知的街巷畫廊。

  18.打造花園特色村莊。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實施“千村千園(林)”計劃,探索村莊漸進式有機更新路徑。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鄉村生態富民多樣化路徑,促進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推動觀光農業、森林康養、精品民宿與文化旅遊聯動發展。

  六、提升環境品質,建設精緻美麗公共空間

  19.提升道路綠色空間服務水準。增強城市道路複合功能,優化城市道路斷面結構,開放道路附屬綠地,增設小型遊憩空間和休閒設施,提升步行空間舒適度和連通性,營造有人情味的街巷客廳。

  20.推動建築綠色低碳發展。倡導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應用,推動新建建築執行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和綠色建材應用相關標準,推行老舊建築節能改造和綠色低碳運維。鼓勵既有建築改造與公共環境整治提升有機結合,促進公共建築首層功能混合、室內外空間聯動、公用設施開放共用,建設花園式樓宇。

  21.推進城市傢具優化設置。加強城市傢具分級分類管理,統籌公共空間內的城市傢具美化。開展廢棄閒置桿體、箱體、宣傳欄等治理,推進城市傢具與生態空間綠化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安全舒適、空間協調、視覺清朗、規範有序的城市環境。

  22.科學配置園林綠化植物。實施科學綠化,突出植物季相特徵,增加鄉土彩葉植物使用,合理配置針闊葉比例,改善冬季景觀效果。加強鄉土植物品種、自生植被的利用和保護,推廣抗逆性強、成本低、耗水低的園林植物應用。科學推進花粉、飛絮等植源性污染協同治理。

  七、維護生態安全,增強超大城市韌性

  23.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合理佈局再生水管線,加大非常規水源、節水灌溉設施、清潔低碳能源的利用,完善建築垃圾、園林綠化廢棄物及廚余、污泥等迴圈利用體系,推進節約集約發展。

  24.增強生態安全韌性。全面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健全極端天氣、地質災害、森林火險等風險監測預警和協同響應機制。建設海綿城市,協調推進片區治理,著力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等問題。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準。

  25.強化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應急避難場所、人民防空設施和疏散通道建設。提高幹線公路、城市幹道、森林防火道等城市生命線的疏散救援保障能力,提昇平急兩用功能。加強山區通信基站建設,擴大信號覆蓋範圍。規範城市重大危險源和敏感管線安全空間的設置與管理,加強應急疏散演練。

  八、培育發展新動能,創新生態經濟新模式

  26.構建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制度,加強生態交易市場建設,推動生態資源資産化、可經營化,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的市場化交易。健全綜合性、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探索綠色金融實施路徑,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花園城市建設。

  27.營造高品質生態消費場景。推動生態消費向體驗化、品質化和數字化方向提檔升級。打造文旅融合的森林遊憩帶,引入森林康養、自然探索等新業態。提升公園休閒體驗,打造主題突出的特色公園。利用花卉和園藝手段培育消費新場景,激活商圈、商街、交通樞紐設施消費活力。

  28.促進農林産業轉型升級。強化科技引領,融合生物基因、數字技術、高端製造等高精尖科技手段,促進傳統農林産業提檔升級,豐富彩葉、闊葉常綠樹等城市綠化品種供應。以市場需求帶動節水灌溉等設施設備研發製造産業穩步發展。建設國際花卉交易中心。

  九、規劃設計引領,系統提升城市治理水準

  29.突出規劃引領。科學編制花園城市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分區域、分領域細化花園城市建設的指標體系和建設標準,明確建設重點和風貌特色。將花園城市建設標準納入街區控規,提高建設用地管控精度,促進生産生活生態空間融合。

  30.強化城市設計統籌。加強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與公共空間設計的組合與統籌,融入首都文化元素,精心塑造花園城市景觀風貌。引導花園街區、風景廊道、城市第五立面等特色景觀要素的設計、建設和管理。規範城市公共空間一體化設計,體現歷史人文底蘊和大國首都定位。

  十、調動各方力量,構建全民參與機制

  31.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用。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建立廣泛的參與機制,豐富參與形式,開展花果進庭院、園藝進社區等活動,引導人民群眾參與花園城市建設。完善全民義務植樹機制,推廣“人人是園丁”參與模式,引導居民參與小區、陽臺、屋頂綠化的建設和管理。

  32.創新企業參與機制。完善政府統籌和引領的職能,積極探索投融資新模式,暢通社會資本參與路徑,拓寬花園城市建設資金來源。鼓勵企業以提供服務、參與運營、宣傳推廣等多種方式參與花園城市建設。

  33.提高社會組織參與度。凝聚社會發展共識,調動群團、社會組織及志願者等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花園城市建設活動,鼓勵探索創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發揮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紐帶作用,促進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築師、社區園藝師全程跟蹤項目實施,合理匹配規劃設計要求和居民願景訴求。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花園城市建設的領導,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下設花園城市建設專項小組,指導全市開展花園城市建設工作,各區各有關部門要明確主管領導、責任部門,落實資金來源,深入實施林長制、河長制、田長制等責任制,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確保花園城市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加強政策研究,積極完善土地利用、存量資源盤活、資金投入、社會參與等政策,探索花園城市規劃建設運營模式,提升建設和管理效率。加強科技支撐,注重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碳匯能力提升、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示範,加快雲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城市感知系統功能,提升智慧化管理水準。加強監督管理,建立評估機制,定期開展花園城市建設成果監測及評估。加強宣傳引導,大力推進自然教育,倡導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及時總結推廣各區各單位經驗做法,引領和推動首都花園城市建設。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