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財政、金融、審計/財政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財政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4-02-03
  6. [發文字號] 〔〕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4-02-03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4年 第9期(總第837期)

關於北京市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的報告

字號:        

——2024年1月21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 韓傑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託,現將北京市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市上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援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準,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奮力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立足財政職能,全面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財政政策效能和資金管理使用效益,集中財力保障重大戰略、重要任務、重點改革實施,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及恢復重建資金保障,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推動經濟整體回升向好,紮實推進預算管理改革,確保財政運作平穩安全,預算執行情況較好,順利完成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2023年,根據《預演算法》和《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有關規定,綜合新增政府債券資金、動用市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支援災後恢復重建等情況,本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規模發生變化。我們依法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了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調整方案。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23年,隨著一系列穩預期促發展政策落地見效,全市經濟整體回升向好,市區兩級合力加強財源建設,穩定財政增收的財源基礎。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181.1億元,增長8.2%,超過年初目標4.2個百分點;完成調整預算的104.0%,超收238.2億元。稅收佔比為86.7%,財政收入品質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一。加中央返還及補助、地方政府債券等收入3121.1億元,總收入9302.2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71.6億元,增長6.7%;完成調整預算的101.8%。加上解中央、政府債券還本等支出1330.6億元,總支出9302.2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80.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3.3%(超收107.2億元,全部依法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加中央返還及補助1630.1億元、區上解469.2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373.7億元(新增債券168.0億元、再融資債券205.7億元)、調入資金32.9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92.9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34.4億元,總收入6214.1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606.0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支出4777.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中央專項和共同事權轉移支付安排支出828.5億元。加上解中央支出120.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29.9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支出171.5億元、地方政府向國際組織借款還本0.4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72.2億元、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13.4億元,總支出6214.1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023年,市級預備費50億元,主要用於搶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以及2023—2024年供暖季提前供暖補助等。

  2023年,市對區體制返還和轉移支付2261.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9.8%,主要是年度執行中使用中央轉移支付、基本建設轉移支付等加大對各區支援。其中:對區體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677.5億元,專項轉移支付584.3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用於提升各區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支援受災地區道路恢復重建、供水設施修復工程等;穩步推進疏整促、城市更新等行動計劃,支援回天、城南地區等區域加快補齊短板;激勵引導生態涵養區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快綠色發展等。專項轉移支付主要用於支援各區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落實好節能減排、重點區域環境整治提升等專項任務,保障重點領域項目實施等。

  2023年,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680.0億元,增長20.9%,完成調整預算的104.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安排430.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250.0億元。在年初預算安排550.0億元的基礎上,年度執行中通過動用市級預備費、市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措施再增加130.0億元,支援各區加快民生保障、産業發展、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3.市級主要收入科目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稅收收入完成3002.3億元,增長9.9%。其中:增值稅完成1071.3億元,增長37.8%,主要是2022年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形成低基數,以及2023年企業經營逐步恢復,産品和服務銷售增長帶動。企業所得稅完成794.1億元,下降2.4%,主要是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利潤有所下降。個人所得稅完成625.9億元,下降1.6%,主要是提高“一老一小”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減輕家庭撫養贍養負擔。市級非稅收入378.6億元,下降9.8%,主要是2022年盤活閒置資産,一次性非稅收入入庫形成高基數。

  4.市級主要支出科目執行情況。

  教育支出495.8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442.2億元,包括市本級301.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市對區轉移支付140.7億元。主要用於促進各類教育事業發展。持續擴充中小學學位供給,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保障受災地區中小學秋季順利開學;支援幼兒園提供2—3歲普惠托育服務;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促進産教融合;深化市屬高校分類發展改革,支援在京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政策等。

  科學技術支出435.0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420.5億元,包括市本級417.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2%;市對區轉移支付2.9億元。主要用於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優化科研經費使用方向,高水準推進“三城一區”建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保障在京國家實驗室高品質運作;支援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有組織科研,促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支撐生命科學、新一代資訊通信、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做好科技領軍等重大人才工程經費保障,培育和引進首都科技領域頂尖人才。

  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51.3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139.3億元,包括市本級支出108.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5%;市對區轉移支付30.4億元。主要用於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深入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加強“一城三帶”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和利用;支援北京藝術中心、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竣工投用,推進“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演藝之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援舉辦體育賽事,推動體育産業健康發展;助力高水準辦好北京文化論壇、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設計周等活動,支援文體商旅融合發展。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56.4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23.7億元,包括市本級182.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1.8%;市對區轉移支付40.8億元。主要用於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落實惠企穩崗、擴大就業措施,幫助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加強社會兜底保障,穩步提高社保待遇水準,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制度;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落實優撫對象撫恤待遇;加快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

  衛生健康支出325.7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31.7億元,包括市本級199.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9%;市對區轉移支付32.6億元。主要是在2022年安排防疫支出高基數的基礎上,2023年繼續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保障新建公立醫院順利開辦;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救護能力;抓實抓細災後環境消殺和衛生防疫,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節能環保支出183.5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159.5億元,包括市本級119.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3%;市對區轉移支付40.3億元。主要用於實施綠色北京戰略。保障全市供熱系統整體運作平穩;推進機動車“油換電”工作;支援開展低碳技術攻關和低碳試點;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城鄉社區支出356.4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33.9億元,包括市本級222.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3.1%;市對區轉移支付11.8億元。主要用於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支援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打造更多精品宜居街巷;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多措並舉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持續開展城市公共空間綜合整治工作,提高城市宜居品質。

  農林水支出222.0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199.0億元,包括市本級100.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2%;市對區轉移支付98.3億元。主要用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災後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恢復重建;打造“種業之都”,落實對種糧農民、農機購置等各類農業補貼政策;實施農房品質安全提升工程,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節能改造;做好南水北調調水和永定河生態補水資金保障。

  交通運輸支出353.7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94.1億元,包括市本級293.0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4%;市對區轉移支付1.1億元。主要用於優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佈局、結構和功能。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戰略,加快平谷線、京唐(濱)城際鐵路等項目建設;強化學校、醫院、景區等重點區域交通綜合治理,支援開通多條通學公交線路;持續完善高速公路、公交、自行車等車道和人行步道佈局,營造綠色出行環境。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9.8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市本級支出)13.0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5.5%,低於調整預算主要是結合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政策實際需求及執行情況,將部分資金調整用於災後恢復重建等重點工作。主要用於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性作用。保障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順利舉辦,助力辦好“北京消費季”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推動實施新一輪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提升便民網點等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住房保障支出32.1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市本級支出)23.0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74.2%。低於調整預算主要是結合部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進展和實際需求,將部分資金調整用於相關區城市更新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重點工作。主要用於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租購並舉的住房體系,支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改善居民住房條件。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305.8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3.3億元,包括市本級18.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5.4%;市對區轉移支付4.7億元。主要用於保障受災人員安置、因災倒塌損壞農房修建等工作;做好消防救援、地質災害防治等領域的應急設備購置更新、升級改造等資金保障。

  援助其他地區支出53.7億元。全部為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市本級支出),完成調整預算的108.4%。主要是深入開展對新疆、西藏等地區的支援合作工作,助力受援合作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工作。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110.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5.3%,超收106.3億元;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專項債務等收入1586.8億元,總收入3697.1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737.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7%;加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專項債務還本等支出960.0億元,總支出3697.1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02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89.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3.4%(超收22.7億元,除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外,全部依法結轉下年使用);加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收入6.7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56.5億元、區上解收入7.0億元、專項債務收入1338.9億元(新增債券949.0億元、再融資債券389.9億元),總收入2098.8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36.1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支出629.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中央專項轉移支付安排支出6.8億元。加調出資金15.1億元、專項債務轉貸支出1169.2億元、債務還本支出217.9億元、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60.5億元,總支出2098.8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及對應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主要用於土地儲備開發、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投資項目。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及對應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主要用於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項目。彩票銷售機構業務費支出主要用於保障福利彩票、體育彩票銷售機構正常運轉。福利彩票公益金主要用於支援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及設備購置、社會福利服務項目等。體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於推動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助力冰雪運動推廣等。國家電影事業發展資金主要用於促進電影事業發展。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8.8億元,完成預算的127.1%,超收14.7億元;加中央轉移支付收入0.8億元、上年結轉收入13.6億元,總收入83.2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7.2億元,完成預算的97.2%,略低於預算主要是房山、海淀等區受“23·7”極端強降雨影響,部分國資預算項目支出延期。加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21.1億元、結轉下年使用14.9億元,總支出83.2億元。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02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9.2億元,完成預算的118.4%(超收9.2億元,全部依法結轉下年使用),主要是部分國企2022年利潤收入好于預期,以及股權項目分紅增加;加中央轉移支付收入0.8億元、上年結轉收入9.0億元,總收入69.0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1.3億元,完成預算的100.0%,主要用於引導市屬國企産業轉型升級、優化高精尖産業佈局等;加中央轉移支付分配區0.8億元、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17.7億元、結轉下年使用9.2億元,總支出69.0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6434.0億元,完成預算的101.9%。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264.1億元,完成預算的94.0%。當年收支結余2169.9億元,符合社保基金預算收支平衡、略有盈餘的規定。

  上述數據根據預算執行情況初步匯總,在地方財政決算編成後,還會有所變化。受部分項目據實列支,以及預備費按照具體支出事項分別列支到相應科目等因素影響,各科目執行數據與預算安排存在一定差異,具體情況及相關説明詳見《北京市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

  (五)2023年推進財稅改革及落實市人大決議情況

  2023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嚴格落實《預演算法》《預演算法實施條例》及《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認真落實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市人大財經委審查意見,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把開展主題教育當作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著力打好宏觀政策調控、擴大內需、改革創新、防範化解風險組合拳,以首善標準推動首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1.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財政部門著力增強財政政策精準性、有效性,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聚焦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續和優化部分稅費優惠政策,2023年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超850億元。統籌用好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資金,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安排首貸貼息、擔保費用補助等資金,支援政府性擔保機構“降費率、擴規模”,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健全財源企業服務機制,指導各區協調解決企業發展訴求五千余項。完善市區財源建設機制,激勵各區涵養培育優質財源,促進新業務、新項目加快落地。積極培育科技型財源企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初步顯現,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獨角獸等企業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6.2%、10.5%、62.5%。

  2.積極發揮財政政策資金綜合效應,保障重大戰略和重要任務落實。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強化財政政策支援和資金保障,著力穩預期、擴內需、促消費,促進經濟迴圈暢通。全面落實國家戰略,支援雄安新區“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開學開診,公共服務共建共用不斷深化;做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等國際會議服務保障,助力“兩區”建設,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強消費基礎設施投入,支援電動汽車充電裝置、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等建設。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穩定大宗商品消費。圍繞假日經濟、夜間經濟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促進消費恢復。積極爭取1117億元政府債券資金,提前3個月完成發行工作,支援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臨空區産業園,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等148個項目,拉動有效投資。落實好中央財政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政策,鼓勵企業創新;政府採購實現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投”,合同份額授予中小企業比重達八成,高於國家要求40個百分點;通過全流程“政採貸”融資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融資2.5億元。新設人工智慧、醫藥健康、機器人、資訊産業等領域政府投資基金,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高精尖産業發展。

  3.全力以赴保障搶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提升首都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全力應對“23·7”極端強降雨,統籌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市級預備費、市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部門預算、轉移支付等資金,全力保障搶險救災及災後恢復重建資金需求,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産生活秩序、溫暖過冬。建立分領域的災後恢復重建資金項目庫,開展“項目單位—行業主管部門—市級綜合部門”聯審,嚴格核定項目實施內容和建設標準。將救災資金納入財政直達資金監控範圍,強化救災資金全流程管理和成本績效控制,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主動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對接,積極申報增發國債分領域項目,盡最大努力爭取並用好中央救災專項、增發國債等資金,助力受災地區加快重建美好家園。

  4.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投入佔全市財政支出比重始終保持八成以上。持續推進幼兒園提供2—3歲普惠托育服務,支援新增托位超過600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3%;新增中小學學位3.8萬個;不斷鞏固“雙減”工作成效。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新建各類養老護理床位6232張,新增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232個,不斷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加強基層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持續提升衛生醫療水準;繼續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保障城市運作安全,2023年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83個、老樓加裝電梯822部;落實好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運作資金保障政策,加快更新電力、燃氣等配套設施,推進安全生産和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提升特大城市安全韌性治理水準。不斷推動財力向區級下沉,2023年市對區轉移支付資金達2261.8億元,增長10.3%,高於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幅3.6個百分點,支援各區兜牢“三保”底線;將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GEP-R)納入市對生態涵養區轉移支付分配因素,激勵生態涵養區提高生態保護積極性。

  5.持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促進資金管理規範安全有效。

  通過深化改革、加強管理等系列措施,在有效支援經濟高品質發展中促進首都財政平穩運作、風險總體可控。建立政府部門過緊日子評估指標體系,引導部門自覺壓控行政運作成本,建設節約型機關。2023年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緊急非剛性支出23.9億元,“三公”經費減少5%。縱深推進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實現市、區、街鄉鎮全覆蓋,新設優化支出定額標準1515項,有效節約財政資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紮實開展事業單位及其所辦企業國有資産産權登記、資産年報編制等工作。全面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覆蓋市本級近千家預算單位、所有區級財政部門和近5000家區級預算單位;依託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加強基層財政運作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加強政府債券“借用管還”全鏈條管理,在全國率先啟動提前償還專項債券試點工作,節約利息支出超七成,為盤活存量債券資産、節約利息成本探索新路徑。健全專項債券“日監測、周調度”機制,將全市性重大專項債券項目納入監測範圍,監督項目規範有效實施。堅決遏制新增政府隱性債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嚴守財經紀律紅線,深入開展重點領域財經紀律專項整治;強化會計和評估監督,對會計服務機構無證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加強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將整改工作與加強管理、完善制度、追責問責緊密結合。認真貫徹落實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預決算決議和審查意見,主動向市人大報告國有資産管理、政府債務等情況;積極邀請418人次人大代表,參與198個財政績效評價和事前績效評估項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累計向人大財經聯網監督系統推送近7萬張報表、7418萬條數據,為市人大強化財經監督提供有力支撐。

  總體看,2023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主動作為、應變克難,加強經濟形勢和財政收支分析研判,增強財政宏觀調控效能,加大財政資金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力度,在“緊平衡”下實現了財政收支平穩運作,有力保障了全市大事要事實施,各項財政管理改革任務圓滿收官。同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財政工作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部分重點支撐行業財政收入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2023年全市財政收入好于預期,但是金融業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及銀行業利潤下降影響,2023年行業財政收入僅實現個位數增長;房地産業受房地産市場低迷影響,行業財政收入持續下降。二是財政支出保障需求快速增長。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災後恢復重建、民生事業保障等重點領域支出和剛性支出持續增加。三是部分單位預算管理水準需進一步提升。人大、審計、財會等監督發現,部分區和部門未嚴格落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大力壓縮行政成本等要求,信息化建設、盤活存量資金、資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上述問題我們將積極採取措施逐步予以解決。

  二、2024年預算草案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週年,認真做好預算編制工作,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財力保障意義重大。

  (一)2024年財政收支形勢

  總體來看,國內經濟總體保持回升向好態勢,國家增發萬億國債、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等措施有助於穩定社會預期、拉動經濟增長;首都科技創新、市區財源建設成果不斷鞏固等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將為本市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基礎。但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經濟持續回升基礎還不牢固、市場需求仍然較弱、企業生産經營困難較多等因素,對財政收入增收形成一定制約。同時,債務還本付息處於歷史高峰期,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辦好民生實事等重點領域對資金需求較大。2024年財政收支“緊平衡”狀態進一步加劇。

  (二)2024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2024年本市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強化財政政策與金融、産業、區域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組合使用稅費優惠、財政補助、財政貼息、融資擔保等多種政策工具,鞏固經濟向好態勢;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用好增量資金,盤活、調整存量資金,服務重大戰略落地,增進民生福祉;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績效,在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上下功夫;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嚴肅財經紀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作出財政貢獻。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2024年財政管理改革著重把握以下四個原則:一是突出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公共財政屬性,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保持民生支出佔比八成以上,以首善標準穩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二是突出統籌聚焦。完善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將政府預算資金、政府債券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各渠道資金全部納入政府可統籌財力。優化支出結構,有保有壓,將服務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戰略決策以及中共北京市委的部署要求,作為預算安排的首要任務。優化財政資金政策促進産業發展方式,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是突出降本增效。繼續深化全成本績效預算管理改革,進一步健全分行業、分領域的定額標準體系;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從嚴從緊安排部門常規履職項目支出。四是突出更可持續。推動財政由“平衡型財政、管理型財政”向“戰略型財政”拓展,強化前瞻性分析研判,發揮財政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作用。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強化基層財政運作監測預警,築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三)一般公共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6490.2億元,增長5.0%;加中央返還及補助、一般債券、可劃入一般公共預算的其他預算資金等收入2612.3億元,總收入9102.5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15.7億元,增長0.6%,增幅略低主要是按預算編制統一要求,僅將中央提前下達轉移支付資金和新增一般債券限額列入年初預算,後續將用好年度執行中中央下達的轉移支付和新增一般債券限額,進一步加大支出規模;加上解中央、地方政府債券還本、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1086.8億元,總支出9102.5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2024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3550.0億元,增長5.0%;加中央補助收入1132.3億元、區上解474.9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13.4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381.5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10.3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18.5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9.6億元,總收入5670.5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63.6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4409.6億元,增長1.4%;基建類支出470.0億元,增長9.3%;中央專項和共同事權轉移支付安排支出384.0億元。加上解中央支出118.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67.5億元、向國際組織借款還本0.4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支出121.0億元,總支出5670.5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024年,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安排6.5億元,下降4.0%,主要是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要求,嚴格控制行政成本,繼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4億元;公務接待費0.2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4.9億元(其中:購置費1.4億元,運作維護費3.5億元)。

  2024年,市對區體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安排2081.8億元,剔除中央轉移支付因素後,同口徑增長3.3%。市對區體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用於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準;紮實開展疏整促行動,持續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整院式申請式退租,提升城市品質;加大財源建設支援力度,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激勵引導生態涵養區落實生態保護責任,加快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等。專項轉移支付主要用於繼續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促進重點區域環境提升,支援造林綠化、節水型社會建設等,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2024年,通過調整經費支出結構、加大一般公共預算投入規模等措施,安排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720.0億元,增長5.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安排470.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250.0億元。主要用於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的全市性重點固定資産投資項目。

  3.市級支出政策及保障重點。

  2024年財政支出政策,主要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統籌資金、優化結構,保障好市級部門和各區重點領域支出需求,加大對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的支援力度,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

  教育支出安排496.9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448.9億元,增長1.5%,包括市本級303.8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145.1億元。主要是繼續支援首都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重點推動中小學學位建設,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持續深化“雙減”工作,加強青少年心理疏導;加快托育體系建設,落實普惠性幼兒園財政補助政策;支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高水準建設中職學校;落實學生資助等各項政策;推進市屬高校分類高品質發展。

  科學技術支出安排445.8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425.6億元,增長1.2%,包括市本級422.6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3.0億元。主要是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落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持續加大財政對科技創新投入。支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保障在京國家實驗室在軌運作和體系化發展;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聚焦支援“三城一區”聯動發展,強化中關村科學城原始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應用,提升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型産業集群示範區承接更多科技成果落地;深化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安排156.1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139.6億元,增長0.2%,包括市本級支出110.0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29.6億元。主要是深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支援北京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運維;提升文物保護水準,支援“一城三帶”重點文物、革命歷史文物修繕保護;助力全域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支援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支援優秀古籍整理出版;繼續舉辦惠民文化活動,支援北京國際電影節和國際音樂節等重大活動開展。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安排439.1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27.8億元,增長1.9%,包括市本級186.4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41.4億元。主要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援穩就業工作。重點保障好優撫對象撫恤待遇,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增加高品質養老服務供給,新建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00個;統籌運用稅收減免、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助力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人才專業技能。

  衛生健康支出安排298.9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31.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包括市本級213.2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18.4億元。主要是持續推進健康北京建設。重點優化醫療資源佈局,推動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順義院區,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等順利開辦,提高急診等危重症診療水準;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加大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設施配備支援力度;強化兒科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完善生育配套支援政策。

  節能環保支出安排152.1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142.1億元,下降10.9%,主要是新能源汽車補助進入清算期,以及電力企業補貼減少等因素影響;包括市本級102.0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40.1億元。主要是實施綠色北京戰略。重點支援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開展“一微克”行動,加大永定河、潮白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力度;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支援低碳技術攻關和低碳試點。

  城鄉社區支出安排392.4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38.4億元,增長1.9%,包括市本級225.8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12.6億元。主要是支援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重點支援開展環境綜合提升工作,推進花園城市建設,新建小微綠地及口袋公園50個,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長效化;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慧治”等。

  農林水支出安排210.8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197.4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包括市本級95.7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101.7億元。主要是支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推進農業産業振興,支援各區發展休閒農業等優勢特色産業,加快農業中關村建設,打造“種業之都”;落實惠農政策,促進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實施新一輪“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深化跨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實施京冀密雲水庫流域水生態保護共同行動;支援堤岸勘察消隱加固和山洪溝道治理,提升流域防洪能力。

  交通運輸支出安排310.8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293.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包括市本級292.7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0.4億元。主要是支援建設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重點提升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和服務水準,實現地鐵3號線一期西段、12號線西段等線路建成通車;擴大通學、通醫公交試點範圍,繼續推進醫院、學校、商圈等重點區域周邊交通綜合治理;支援受災損毀道路修復、國省道改造升級和高速公路建設;加快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促進環京地區通勤圈融合。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安排18.0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市本級支出)13.3億元,增長2.2%。主要是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重點支援商圈改造提升行動,建設新消費地標;加大對物流基地和農産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支援力度;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積極培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促進商旅文體等消費跨界融合。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15.1億元,全部為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市本級支出),下降34.3%,主要是將部分市本級支出調整用於支援各區落實城市更新政策。重點支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籌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力度,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7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安排36.6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18.5億元,下降21.7%,主要是2023年為應對“23·7”極端強降雨一次性安排救災支出形成高基數,包括市本級17.2億元、市對區轉移支付1.3億元。主要是加強韌性城市建設,重點支援防災減災體系和工程建設,推進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強化應急物資、隊伍、設施等保障,增強全災種救援、處置能力。

  援助其他地區支出安排53.8億元,全部為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市本級支出),增長0.3%。主要是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湖北、河南、山西等受援地區接續發展,鞏固拓展對口支援成果。

  (四)政府性基金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期2002.1億元,下降5.1%,主要是綜合考慮上市地塊區位及土地市場預期等因素測算;加中央轉移支付收入、調入資金、專項債務收入、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等1735.0億元,總收入3737.1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079.9億元,下降24.0%,主要是中央尚未下達部分地方專項債券額度;加調出資金、債務還本、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1657.2億元,總支出3737.1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024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期560.6億元,下降18.7%,主要是結合地塊分佈和土地成本收益結構等,加大對區級土地收入支援力度,推動各區加快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加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收入4.4億元、專項債務收入1414.7億元(新增專項債券510.0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904.7億元)、區上解收入7.0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60.5億元,總收入2047.2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48.4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安排的經費類支出394.0億元,增長3.9%;基建類支出250.0億元,與上年持平;中央專項轉移支付安排支出4.4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主要用於保障土地儲備開發、城市建設、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實施,支援社會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發展,以及保障彩票銷售機構正常運轉等。加調出資金10.3億元、專項債務轉貸支出1200億元(新增債轉貸458.2億元、再融資債轉貸741.8億元)、專項債務還本162.9億元、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25.6億元,總支出2047.2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2024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58.8億元,下降14.5%,主要是受宏觀經濟形勢、産業政策調控等因素影響,市屬國企2023年經濟效益有所下滑,以及政府股權投資退出項目減少,一次性收入下降等影響;加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收入0.9億元,上年結轉收入14.9億元,總收入74.6億元。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3.5億元,增長13.3%,主要是上年超收及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增加,相應增加支出安排;加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21.1億元,總支出74.6億元。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2024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52.4億元,下降11.6%;加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收入0.9億元,上年結轉收入9.2億元,總收入62.5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3.1億元,增長4.3%,主要用於支援數字經濟、氫能裝備等領域高精尖産業發展,提升國企科技創新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功能;加中央專項轉移支付分配各區支出0.9億元,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18.5億元,總支出62.5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2024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期6551.2億元,增長1.8%,主要是考慮繳費費率和繳費人數基本穩定、繳費基數增長等因素預測。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758.5億元,增長11.6%,主要是考慮養老金調整、退休人員增加、就醫人次增加等因素安排。當年收支結余1792.7億元。

  以上預算具體安排及相關説明詳見《北京市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

  三、切實做好2024年財政管理改革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統籌好當前與長遠,大力加強財源建設,支援打造營商環境“北京服務”品牌。用好中小企業首貸補助、政府採購合同融資等財政政策工具,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成本高、市場開發不足等問題。落實延續性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更大力度惠企助企措施。圍繞企業的關切和需求,著力紓解企業困難,支援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緊緊抓住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契機,鼓勵支援電信、健康醫療、金融、文化教育等優勢産業發展,培育新興業態。推動民生領域事業和産業發展協同互融、相輔相成,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積極佈局數字經濟關鍵賽道,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揮人工智慧、醫藥健康、機器人、資訊産業等新設政府投資基金作用,財政保持對政府投資基金的穩定投入,增強政府投資基金引領作用,支援首都科技創新、高精尖及未來産業發展佈局。充分發揮科創基金、高精尖基金等放大效應,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持續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完善對財政政策措施的公平競爭審查,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用好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加快債券資金支出進度,更好拉動投資。

  (二)堅持聚焦民生,持續增進改善民生福祉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民生領域投入保障機制,促進民生支出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確保民生投入持續保持在八成以上。用好中央增發國債等資金,全面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完善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政策體系和資金保障機制。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完善基礎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財政保障標準,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做好困難家庭和個人的兜底民生保障。加快健康北京建設,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支援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開工300個、完工200個,老樓加裝電梯開工1000部、完工600部。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三)堅持統籌平衡,持續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在加強政府“四本預算”統籌銜接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政府債券、存量資金資産、部門非財政撥款等各類資金資産的統籌使用力度,實現全口徑預算管理,增強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能力。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繼續開展政府部門過緊日子評估,將評估結果與下年預算安排掛鉤,把更多的財政資源騰出來,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編細編實三年滾動預算,完善項目預算跨週期統籌調度機制。硬化預算約束,嚴格執行市人大審查批准的預算,嚴禁超預算、無預算安排支出或開展政府採購。

  (四)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深化預算管理改革

  制定重點領域全成本績效分析工作規範,強化市、區、街鄉鎮聯動,鞏固全成本績效預算管理改革成效。新增選取部分二級預算單位試點編制整體績效目標。對平原造林養護等存量支出政策分級分類開展績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政策進行完善優化或清理整合。指導單位強化項目管理主體責任,提高事前評估工作實效。健全分行業、分領域的定額標準體系,完善市級水費、電費以及新能源車運維等通用定額標準,強化支出標準應用,充分發揮定額標準對預算編制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加大重點項目財政預算評審力度,依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手段助力項目及時高效落地。加強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推進預算支出項目常態化儲備,區分輕重緩急,加強項目排序管理。

  (五)堅持底線思維,切實防範化解財政風險

  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舉債要同償債能力相匹配,健全規範舉債、高效用債、科學管債、按期償債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機制,在有效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同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持續優化市對區轉移支付結構,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完善“三保”預算全流程管理,加強對各區“三保”支出動態監測,將“三保”支出足額納入預算安排,做到應保盡保。建立健全庫款流量預測機制,對重點區提前進行風險預警,優化財政支出時序,確保全市庫款平穩運作。嚴肅財經紀律,規範收支行為,保障財政資金安全。持續完善紀檢監察、巡視巡察與審計、財會、統計等“五類監督”貫通協同工作機制,認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形成監督合力。進一步豐富預決算公開內容,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財政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的監督,虛心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和建議,開拓創新,賡續前行,奮楫爭先,深入推進財政管理改革各項工作,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為推進新時代首都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