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國民經濟、國有資産監管/宏觀經濟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4. [實施日期] 2023-01-17
  5. [成文日期] 2023-01-17
  6. [發文字號] 京發改〔2023〕83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3-02-07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1部門關於北京市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字號:        

京發改〔2023〕83號

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相關部門: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化産業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為加快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經十三屆市委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同意,特製定以下意見。

  一、總體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堅持“五子”聯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將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途徑,強化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積極塑造多元匯聚、智慧互聯、開放協同的國際一流産業生態,推動産業鏈拓展延伸、創新鏈精準適配、供應鏈安全可靠、價值鏈高端躍升,為首都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市級兩業融合示範園區、100家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兩業融合新機制、新模式和新業態,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基本實現全覆蓋,兩業融合發展水準和融合層次顯著提高,進一步擦亮“北京智造”“北京服務”品牌。

  二、重點領域

  (一)深化新一代資訊技術和製造業服務業融合。加快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5G、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元宇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的創新應用,培育一批智慧經濟新業態。積極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面向重點行業孵化培育一批國內一流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依託長安鏈底層平臺和區塊鏈專用加速晶片構成的技術底座,提供適配各種場景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推動“北斗+”“+北斗”整合應用。

  (二)推動醫藥製造與健康服務有機融合。完善CRO(合同研究組織)、CMO/CDMO(合同生産組織/合同研發生産組織)等平臺服務體系。支援網際網路醫療和醫工交叉創新融合發展,培育一批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體外診斷、生命科學檢測儀等領域國産標桿産品,以“智慧+”模式拓展遠端健康管理、遠端門診、移動醫療、運動嚮導、精準照護等服務業態。加速應用5G、人工智慧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防控、智慧可穿戴監測、急救診斷、輔助診斷等場景落地。充分發揮首都中醫藥資源優勢,促進中醫藥同旅遊、康養、教育、餐飲等産業融合發展。

  (三)打造智慧網聯汽車製造和服務全鏈條體系。突破先進感測器、車規級晶片、自動駕駛車控和車載作業系統、汽車開發工具等領域關鍵技術,提升智慧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規模化製造能力,培育發展車聯網、智慧交通、共用汽車、智慧停車等智慧出行服務。打造區域級車路雲一體化生態系統,逐步擴展高級別自動駕駛場景應用範圍。支援汽車製造企業開展汽車全生命週期服務,拓展汽車租賃、改裝、二手車交易、維修保養等後市場,鼓勵智慧出行服務、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等平臺建設。

  (四)促進積體電路製造與研發設計服務一體化發展。圍繞“積體電路試驗線+生産線”工程建設,加速構建産研一體的産業創新發展模式。支援積體電路設計製造企業提升高端工業設計研發能力和全流程設計能力,拓展數字産品全生命週期服務。支援技術領先的設計企業聯合産業鏈上下游建立研發設計與生産製造融合發展的産業創新中心。

  (五)提升高端裝備與服務業融合水準。全面增強裝備的軟硬一體、智慧製造和服務增值能力,以裝備的智慧化、高端化帶動製造業整體轉型升級。圍繞智慧機器人、智慧專用設備、智慧終端、航空航太、軌道交通等重點領域,支援建設智慧産線、智慧工廠,發展柔性化生産、網路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支援智慧裝備製造企業拓展協同設計製造、預測性維護、遠端維護、遠端監測管理等服務業務,打造覆蓋産品全生命週期的整合服務體系。

  (六)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與相關産業綠色融合。鼓勵電力能源服務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實現能源智慧化管理。推動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建設,開展綠色氫能全場景示範應用。大力發展智慧化節能環保綜合服務,形成“監、治、控”全過程一體化智慧管控。培育綠色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提升行業綠色發展基礎能力,幫助企業加強生産過程精細化調控。

  (七)促進現代物流和製造業高效融合。引導大型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整合服務商轉型,提供專業化、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支援物流企業與製造企業協同共建供應鏈,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物流供應鏈創新示範企業。提升物流系統智慧化、自動化水準,提高物流資訊平臺運力整合能力,推廣應用物流機器人、智慧倉儲、自動分揀等新型物流技術裝備。加強“雙樞紐”機場與製造業園區協同,支援航空貨運高效保障先進製造業上下游物流需求。

  (八)釋放消費領域服務與製造融合潛力。支援企業構建消費驅動型組織模式,開展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産。以新型終端、智慧家居為重點,推動構建“産品+內容+生態”的全鏈式智慧生態服務。鼓勵文化旅遊等服務企業通過委託製造、品牌授權等方式向製造環節拓展。以體驗式消費需求帶動新型智慧終端的開發和應用。以家電、消費電子等為重點,落實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促進更新消費。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企業培育,發揮融合發展主體作用

  1.強化龍頭企業標桿引領作用。支援龍頭企業通過“以商引商”方式吸引上下游重點企業,謀劃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産業集群發展。鼓勵製造業龍頭企業實施生産流程再造和技術升級改造,由産品製造商向系統解決方案供給商轉型。在符合反壟斷等法律法規前提下,支援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産權轉讓等方式進行跨地區、跨領域、跨業態發展。(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2.增強平臺型企業服務功能。積極支援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平臺領軍企業的規模能級和對産業鏈的影響力,支援平臺企業依託市場、數據優勢和行業整合能力賦能新製造、催生新服務,發展集中採購、定制化生産、協同物流、新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3.激發中小企業融合發展活力。引導先進製造業、軟體資訊服務業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單項冠軍方向發展,對滿足條件的穩規升規企業通過北京市高精尖産業發展資金給予支援。將符合條件的工業網際網路供應商納入中小企業服務券等政策支援範圍,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項目給予不超過合同額20%、上限100萬元的獎勵,服務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將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納入北交所上市重點企業儲備庫,為企業提供掛牌、上市管家式服務。(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監管局、北京證監局)

  (二)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降低産業融通發展成本

  4.促進企業高效協同。組織企業兩業融合交流會,暢通兩業融合對接渠道。鼓勵行業協會搭建平臺,促進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企業間加強交流。鼓勵産業鏈“鏈主”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通過專利佈局、標準引領、平臺建設等方式與“專精特新”企業精準對接,採取服務外包、訂單生産、外協加工等形式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探索資源共用新模式,鼓勵資源富集企業開放共用産品開發、製造、物流配送等資源以及設計、管理、監控等服務。(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國資委、市民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5.提升兩業融合示範園區産業服務能力。鼓勵兩業融合示範園區圍繞重點産業建設專業化“一站式”産業服務平臺,支援園區自建、引進或與園區內企業共建産業協同創新平臺、共用實驗室、中試生産線等産業服務設施,在定制廠房建設或租賃、儀器設備購置等方面探索給予固定資産投資補助。支援園區加快計算中心、算力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園區大腦、數字孿生園區。(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

  (三)加強技術服務供給,增強融合發展動能

  6.加強共性技術研發服務。支援在新一代資訊技術、醫藥健康、智慧製造、新材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高精尖産業領域內佈局建設一批共性技術平臺,鼓勵平臺創新管理運作體制機制,面向産業需求組織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建立需求導向的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編制機制,支援企業與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共同設立聯合基金,以“企業出題、院所答題”的方式開展聯合攻關。支援在京科研儀器設備擁有單位等參與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對於向社會開放共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績效好的單位給予資金支援。(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

  7.提升綜合設計等總整合總承包服務能力。發揮高校院所研發設計優勢,探索建立北京設計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開展面向未來的學科交叉型前瞻設計創新。引導工業設計領軍企業構建“設、研、産、銷”綜合設計服務生態體系,與製造企業開展嵌入式合作,對能夠帶動産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工業設計機構予以支援。(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8.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鼓勵社會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發展,為技術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支援圍繞高精尖産業領域建設第三方概念驗證平臺,提供科技成果評估、技術可行性分析、工程樣機生産、小批量試製、商業評價等概念驗證服務,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完善創新産品研發應用風險補償機制,鼓勵保險機構完善科技保險産品體系,對符合條件的給予高精尖産品研發和應用保險補貼。(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銀保監局)

  (四)建設應用場景,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

  9.增加兩業融合應用場景。加快推進新技術新産品應用示範,為企業提供更多應用場景,促進新技術迭代更新和規模化應用。支援平臺企業以“揭榜挂帥”方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智慧應用場景落地。鼓勵産業聯盟開展應用場景構建聯合行動,促進數字技術、數據産品與服務落地轉化。(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五)強化京津冀産業協同,提升區域融合發展水準

  10.推動産業鏈供應鏈跨區域佈局。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動“通勤圈”“功能圈”“産業圈”梯次佈局、協調聯動,促進形成緊密的分工協作和産業配套格局。圍繞醫藥健康、積體電路、智慧裝備、消費品、大數據等領域,京津冀三地聯合編制産業鏈圖譜,培育協作緊密的優質企業群體,共建産業協同基地。引導北京龍頭企業通過多元化産業合作模式,在津冀佈局一批帶動力強的項目,共同完善企業供應鏈和産業生態圈。建立重點産業供應鏈關鍵環節資訊溝通和協同保障機制。(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11.引導資源跨區域高效配置和充分流動。聚焦産權交易、技術研發等領域,探索一體化聯合授信、技術市場融通,引導服務資源在京津冀區域合理佈局。加快推動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提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知識産權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

  (六)依託“兩區”建設,構建融合開放新格局

  12.暢通國際流通渠道。鼓勵航空公司加大對“雙樞紐”全貨機投放力度,構建空中貨運便捷通道。簡化研發用物品通關流程,建立北京市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進一步優化貨物通關服務,優化出口原産地證“海關集中審核,企業就近簽證”的業務模式,結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員國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情況加大AEO企業認證力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藥監局、市商務局、北京海關)

  13.提升專業服務的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數字經貿規則制定,探索推進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的國際跨境互認。打造“兩區”知識産權保護分中心服務新模式,加強對兩業融合新領域新業態的專利預審支撐、快速維權、協同保護等“一站式”服務。支援諮詢機構與國內實體企業“抱團出海”,與基礎設施、國際産能合作等重大項目協同“走出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知識産權局、市發展改革委)

  (七)強化北京標準和品質認證,構築産業融通新優勢

  14.加強標準體系建設。發揮首都標準化戰略補助資金引導作用,鼓勵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兩業融合相關標準創制活動。探索建立“中關村標準”國際互認機制,支援中關村標準化組織與國際標準組織進行對接,推進標準資訊資源共享共用。(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15.提高檢驗檢測綜合服務能力。鼓勵兩業融合示範園區開展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支援搭建檢驗檢測專業化服務平臺,面向高精尖産業、新技術新産品提供檢驗檢測認證等專業服務,對符合條件的檢驗檢測專業化服務平臺予以支援。加快創建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品質檢驗檢測中心等國家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積極爭取國家級品質標準實驗室等落地北京。(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

  (八)完善支撐體系,增強融合發展保障能力

  16.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市級兩業融合發展聯席會議機制,由分管副秘書長任召集人,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成員單位包括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金融監管局等相關單位,定期開展重點工作調度。明確北京市兩業融合示範園區、試點企業認定標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援本市兩業融合重點項目。構建符合本市特點的兩業融合發展指標體系,探索研究建立兩業融合統計方法制度,對兩業融合示範園區和試點企業開展監測評估。(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金融監管局)

  17.強化用地保障。完善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在兩業融合示範園區內探索功能適度混合的創新型産業用地模式,合理配置地塊相容功能和比例,提升土地使用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

  18.優化人才支撐。將符合條件的兩業融合人才納入職稱評價管理體系,探索建立符合兩業融合人才職業屬性和崗位特點的職稱分類評價標準。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經綜合評價後可納入重點支援範圍,引進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實行計劃單列。(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9.加強金融支援。落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若干措施,加強專項信貸支援,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探索對符合條件的兩業融合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支援。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將兩業融合試點企業納入授信“綠色通道”服務範圍。(責任單位: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市金融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

  20.推動數據開放使用。加強數據整合和互聯共用,推動兩業融合領域數據分級脫敏開放。強化數據標準規範和引領,逐步推動技術、監管、規則等制度創新,探索數據安全有序跨境流動的實現路徑。(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委網信辦)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統計局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2023年1月17日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