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國民經濟、國有資産監管/國有資産監管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2022-12-21
  5. [成文日期] 2022-12-21
  6. [發文字號] 京國資發〔2022〕21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2-12-21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市管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

字號:        

京國資發〔2022〕21號

各市管企業:

  《市管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已經市國資委黨委2022年第二十三次黨委會和市國資委2022年第十四次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2年12月21日  


市管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和《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有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指導市管企業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為北京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國企力量,結合市管企業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首善標準,堅持責任擔當,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係,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市屬國資國企發展全局,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著力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促進國有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切實提升市管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首都全面實現碳達峰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突出全市"一盤棋"工作要求,加強統籌協調,明確總體目標和實施路徑,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快構建有利於碳達峰碳中和的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鼓勵有條件的市管企業率先達峰。

  --堅持節約優先、源頭減碳。堅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貫穿到企業生産經營全過程和各環節,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進能源資源迴圈利用,降低單位産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帶頭執行企業綠色採購指南,全面推行綠色低碳辦公,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堅持創新驅動、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管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選擇若干底層技術開展攻關,篩選若干産品提出技術指標揭榜挂帥,設計若干整合場景作為孵化平臺,培育綠色低碳新産業新業態,促進發展動能轉換。

  --堅持立足實際、穩妥有序。立足首都超大型城市特點和企業實際,堅持底線思維先立後破,近期打基礎強能力,遠期求突破出成果,穩步構建低碳、近零碳國有經濟體系。加強風險研判和應對,著力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確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市管企業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取得積極進展,力爭打造一批綠色低碳發展標桿企業。到2025年,市管企業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以上,萬元收入能耗較2020年下降14%,萬元收入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政府下達目標,"高精尖"産業營業收入比重達到三分之一,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市管企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行業企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或世界一流企業先進水準,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綠色低碳産業規模與比重明顯提升。到2030年,市管企業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整體達到峰值並實現穩中有降,確保完成政府下達指標,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三、推動國有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三)強化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引領

  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市管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與各級各類規劃的銜接協調,確保企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發展方向、重大項目與各方面部署要求協調一致。市管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有效、切實可行的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與所處行業領域和屬地政府的目標任務做好銜接。

  (四)優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佈局

  服務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到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有利於支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優化國有資本增量投向,充分發揮投資引導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向綠色低碳和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中。調整國有資本存量結構,對於不符合綠色、節能、低碳標準的資産和企業,加快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清理處置。

  (五)嚴格綠色發展標準約束

  按照"既有項目減碳發展、新增項目綠色發展"的原則,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投資,做好新建項目低碳建設能力評估管控,充分挖掘節能潛力,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堅持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有條件的企業可探索制定節能低碳、單位産品能耗限額等企業標準。嚴格執行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持續推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製造業調整退出。

  四、助力首都重點領域低碳發展

  (六)加快發展新能源智慧汽車産業

  堅持新能源和智慧網聯的發展方向,加快産品和服務結構調整,重塑汽車産業特色優勢和規模優勢。擴充ARCFOX和BEIJING品牌純電動乘用車産品,商用車完成全係新能源産品從油改電平臺向全新平臺過渡。加快動力系統電氣化進程,加快混合動力産品投放,推進高效發動機搭載應用。推動平臺化固態動力電池系統和電池快速加熱技術落地,落子北汽電驅動4.0,構建分佈式驅動控制技術。研發完成氫燃料重型商用車全新平臺,積極培育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鏈,開展瓶組式運氫集裝箱、液氫儲氫系統、固定式液氫儲罐等關鍵技術研發。

  (七)深入推進城市供熱系統轉型替代

  堅持可再生能源供熱優先原則,加快在京供熱系統能源低碳轉型替代,全面佈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有序開展地熱、再生水及餘熱資源供暖製冷。完善中心城區市政熱網建設,加快區域熱網與中心城區市政熱網管線連接,提升城市熱網互聯互通。推進供熱系統智慧化和節能化改造,增加分時分區控制系統,推廣供熱分戶計量和末端智慧化控制,逐步實現按需供熱和精準供熱。

  (八)著力推動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

  加快建設圈層式、一體化軌道交通網路,紮實推進"四網融合",打造面向乘客全出行鏈智慧軌道交通體系。調整車輛結構,持續淘汰燃油公交車,"十四五"時期市管企業所屬公交車(山區線路及應急保障車輛除外)、巡遊計程車(社會保障除外)新增輕型環衛車(無替代車型除外)全面實現新能源化,辦理貨車通行證的4.5噸以下物流配送車輛(不含危險品運輸車輛、冷鏈運輸車輛)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車,積極佈局城市公路充換電和加氫網路。改善貨運結構,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鐵",實現鐵路運輸與城市配送有效對接。加快推動公務用車新能源化進程,按照公務用車更新計劃,優先採購新能源車輛,形成示範效應。"十四五"時期市管企業新增和置換公務用車基本實現電動化。

  (九)提升建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水準

  加快推進以全週期低碳化為導向的綠色轉型,打造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維-綠色回收一體化産業鏈。大力推廣精準裝配式建築,市管企業投資建設的新建公共建築、保障性住房和房地産開發項目應優先按照標準採用裝配式建築。試點示範超低能耗建築、近零能耗建築、零碳建築。持續擴大裝配式部件産能,提升産品品質和整合程度,向"輕型化""集約化""製品化"發展,加強低碳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等綠色建材産品研發應用,加快金隅建築垃圾處理和砂漿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園等先進部件生産基地建設。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和熱泵技術應用,新建建築安裝太陽能系統,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到2025年,市管企業新建居住建築執行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

  (十)加快自有物業和産業園區低碳迴圈改造

  以企業辦公大樓、酒店商超等公共建築為重點,開展能效評估,率先推動符合條件的既有建築綠色低碳化改造。"十四五"時期,市管企業率先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研究編制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實現所屬建築、基礎設施分佈式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應用盡用。以提升資源産出率和迴圈利用率為目標,按照建設項目規劃使用性質正面和負面清單要求,推動産業園區低碳迴圈發展,加快新首鋼高端産業綜合服務區低碳建設,實施北京電控飛宇雙碳智慧園區等改造升級,促進公共設施共建共用、能源梯級利用、資源迴圈利用,打造低碳迴圈型園區試點示範。到2030年,省級以上重點産業園區全部實施迴圈化改造。

  (十一)嚴格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

  加強對甲烷、六氟化硫、氧化亞氮、全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積極推動燃氣泄漏、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的甲烷排放控制和污水處理設施甲烷收集利用。加快建設排水集團污泥高級厭氧消化耦合沼氣熱電聯産工程,加大再生水熱能利用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迴圈農業,合理控制農藥、化肥、地膜使用強度,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減少農業領域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

  五、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産業體系

  (十二)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堅持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發展方向,優化調整産業結構,推動傳統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全面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加快推進煤電、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工業行業低碳工藝革新,提高工業電氣化水準,促進綠色電力消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推進電子材料、電子整機産品、汽車等製造行業綠色低碳工藝創新應用,顯著降低製造能耗。全面推行綠色建造工藝和綠色低碳建材,推動建材減量化、迴圈化利用,推進超低能耗、低碳建築規模化發展。調整優化運輸結構,推動交通領域電氣化、智慧化,推廣節能和新能源載運工具及配套設施設備。加快商貿流通、資訊服務等服務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

  (十三)積極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激發的産業需求,搶佔綠色低碳發展先機,持續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和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氫能、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綠色環保産業,加快污水處理廠智慧低碳轉型,大力發展固廢處置産業,高標準建設金隅智慧都市靜脈産業園,高標準運營阿蘇衛、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等項目,打造引領京內、示範全國的生物質能源發電産業集群。通過項目合作、産業共建、場景建設等市場化方式,引領各類市場主體綠色低碳發展,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培育綠色低碳産業諮詢和智慧化技術服務新業態,為低碳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

  (十四)以數字化轉型促進低碳化發展

  推進"上雲用數賦智",促進大數據、人工智慧、5G、物聯網、北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慧製造,推動生産裝備和産線數字化改造,建設燕東微電子智慧工廠等一批工業數字化轉型項目。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積極打造智慧管網、智慧熱網,建設京能智慧電廠、北控智慧供能雲平臺等一批數字化運營平臺。助力打造數字生活方式,積極培育網路體驗、智慧零售等新商業模式,以數字化手段賦能社區管理,打造智慧社區,加快建設首旅集團首客首享線上服務平臺、一輕控股全供應鏈信息化交易平臺、保障房中心租賃住房一體化運營服務平臺等一批新型數字化商業和生活服務平臺。

  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十五)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合理控制碳排放總量,探索增強能耗總量控制彈性,向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雙控轉變。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建立資源迴圈型産業體系,全面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深挖工程節能潛力,通過能量系統優化、供熱系統改造、餘熱余壓利用等技術運用,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有條件的企業率先開展辦公建築、廠房園區節能改造。強化能源精細化智慧化管控,健全能源管理體系,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動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麗澤金融商務區等智慧綜合能源項目建設。

  (十六)嚴格控制化石能源供應消費規模

  加快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進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實現化石能源消費總量逐步下降。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開展京外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積極推進煤電聯營、熱電聯營、"煤電+風電/光伏"協同,拓展"煤電+"應用。水泥、化工等重點用煤行業減煤限煤,有序推進煤炭替代和煤炭清潔利用。優化天然氣市域輸配管網佈局,優先保障民生用氣,在有條件的區域實施城市供暖氣改電,推動天然氣與多種能源融合發展。深入開展燃氣電廠熱電解耦研究,探索京內燃氣電廠天然氣和電力協同調峰。合理控制油氣消費,實施機動車"油換電",推進傳統燃油清潔化替代。

  (十七)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

  優化非化石能源佈局,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業務佔比。堅持集中式、分佈式並舉,推動光伏、地熱及熱泵應用,適度發展風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在符合條件的既有産業園區、辦公樓宇、工業廠房、地鐵車輛段、公交場站等合理佈局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具備條件的自來水廠、再生水廠開展光伏發電系統改造。加快市域外可再生能源基地佈局,推進大同綠電基地、錫林郭勒盟綠電基地、岱海電廠風光火儲氫一體化等項目建設,提高綠電進京比例。開展能源網際網路試點示範建設,大力促進分佈式發電就地並網使用。深入研究餘熱、蓄能以及熱泵技術的耦合應用,構建多能耦合、協同高效的新型供能方式,加快推動懷來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到2025年,市管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

  七、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十八)加強綠色低碳技術佈局攻關

  充分發揮市管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需求,加快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力爭在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研發方面取得突破。聚焦新能源利用、智慧能源網際網路、氫能、儲能、動力電池、建築零碳技術、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儘快實現技術突破和産業化示範應用,努力打造新能源新技術創新策源地和發展高地。

  (十九)強化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應用

  加快碳達峰碳中和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應用,有效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加快研究實施綠色低碳技術重大創新成果考核獎勵,激勵市管企業綠色低碳首臺(套)裝備應用。加速推動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加快建設金隅北水碳捕集及封存技術示範線、天海工業塑膠內膽纖維全纏繞複合VI型氫氣瓶産線項目,推廣首鋼朗澤氣體發酵制飼料蛋白和乙醇技術、排水集團厭氧氨氧化污水生物脫氮技術等應用,帶動相關技術在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廣應用。

  (二十)深度推進綠色低碳領域開放合作

  深化同中央企業、中關村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合作,在綠色低碳技術領域建立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積極承擔國家綠色低碳重大科技項目,參與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深入開展科研合作和技術交流。持續廣泛開放應用場景,圍繞創新鏈、産業鏈,落實攻堅任務"揭榜挂帥"機制,在智慧低碳能源供應、智慧製造、低碳交通、低碳建築等領域推出更多前沿顛覆性技術應用場景,促進新技術、新成果、新産品推廣應用。

  (二十一)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範

  充分發揮市管企業示範帶動作用,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先行示範,培育一批綠色低碳示範企業。到2025年,新建北人智慧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隅砂漿有限公司等一批綠色工廠,打造北汽集團零碳工廠、北京首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燈塔工廠、高安屯近零碳再生水廠等低碳示範企業。助推京津冀區域低碳轉型和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高標準建設張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清潔供熱示範工程,加快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地源熱泵系統工程、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業務綜合樓零碳建築示範工程等項目建設。

  八、持續完善碳減排管理保障機制

  (二十二)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

  加快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監測、報告、披露等體系,加強二氧化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在適當場景推進二氧化碳線上監測系統示範應用推廣,提升信息化實測水準。建立健全碳足跡評估體系,強化産品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精細化管理。重點排放單位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充分挖掘節能潛力,推廣應用低碳技術,主動公開碳排放資訊。

  (二十三)提升碳交易管理能力

  加快建立完善碳交易管理機制,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專業碳交易管理機構或部門,建立企業碳交易管理資訊系統,強化碳排放數據管理、碳市場分析、碳配額管理、排放報告編制、碳交易運作等工作。積極參加全國和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嚴格執行碳排放權交易有關管理規定,按要求開展排放權交易及配額清繳。北京綠色交易所持續深化全國CCER交易中心和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打造全國一流、國際先進的綜合性綠板市場,助力北京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定價中心和資訊服務中心。

  (二十四)提升綠色金融支撐能力

  服務北京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産品和服務開發,拓展綠色信貸、債券、基金、期貨等金融産品創新實踐,加大對綠色産業和低碳技術的金融支援。推動綠色金融第三方服務,探索建立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數據平臺,積極開展企業綠色發展評價,推動綠色金融資訊規範披露共用。

  九、切實加強組織實施

  (二十五)加強組織領導

  市國資委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推進市管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市管企業建立相應領導機構,企業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其他有關負責同志在職責範圍內承擔相應責任。明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責任部門,細化職責分工,形成結構合理、制度完善、分工明確的管理體系。

  (二十六)加強激勵約束

  市管企業根據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碳達峰目標分解和監督考核機制,為實現碳達峰提供堅實保障。市國資委加大對企業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創新項目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援,將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

  (二十七)加強宣傳引導

  積極營造綠色低碳發展的良好氛圍,及時總結提煉並推廣促進碳減排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宣傳碳達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講好企業故事,彰顯國企形象。具備條件的市管企業應積極開展碳資訊披露或將碳減排納入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