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遊/其他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2-05-13
  6. [發文字號] 京平政辦發〔2022〕6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2-05-18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繼續加大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加快困難企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字號:        

序  言

  未來五年,我們面臨的宏觀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既面對重大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矛盾挑戰。高品質、高標準編制好五年發展規劃,統籌謀劃好發展思路及功能佈局,對我們立足新形勢,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十三五”規劃是我區堅持生態涵養功能要求,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前哨作用,努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後花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五年規劃。《平谷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主要闡述了“十三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是指導全區未來五年發展的重要行動綱領。

  本規劃編制的主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北京市平谷區委關於制定平谷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規劃期限:2016年-2020年。


第一篇 奮力譜寫平谷發展新篇章

第一章 過去五年的發展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社會發展平穩有序,産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入,城鄉發展更加協調,生態涵養能力顯著提升,幸福平谷建設全面推進,圓滿完成“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為全區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發展品質不斷提高。

  “十二五”時期,全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發展品質效益不斷提高,主要指標基本完成規劃目標。201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7.1億元,年均增速10.8%;實現農業總産值46.7億元,年均增速9.7%;實現工業總産值267.6億元,年均增速6.8%;實現旅遊收入32.5億元,年均增速12.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6億元,年均增速14.3%;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46.9億元,年均增速18.8%;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9億元,年均增速15.4%;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117元,年均增速10.7%;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47元,年均增速11.1%。

  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壯大。農業現代化指數達到80.5,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以大桃為主的“一主多特”果品産業格局更加完善,平谷大桃成為“中國名牌農産品”和“中歐地理標誌互認産品”。設施農業規模不斷擴大,設施蔬菜面積達3.5萬畝,農眾物聯開啟“網際網路+農業”新模式。峪口禽業蛋種雞生産規模達到亞洲最大,正大蛋雞年産量佔北京市場蛋品消費總量的17%。農産品更加安全,積極創建“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

  工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中關村平谷園掛牌成立,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達92家,以園區引領全區的創新局面初步形成。“聯東U谷”簽約落戶,積極探索特色“園中園”模式。新建標準化廠房40萬平方米,盤活閒置土地近千畝,畝産稅收從全市較低水準提升到中上水準。市級開發區成為工業的重要載體,年産值億元以上企業達44家,集聚效果明顯。

  服務業發展多點支撐。旅遊知名度顯著提升,成功申辦世界休閒大會,積極舉辦國際桃花音樂節、世界小姐大賽、國際徒步大會等重大活動,年接待旅遊人次突破千萬。房地産業快速發展,經適房、自住房、商品房等住房供給逐步多元化。商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鑫海韻通、萬德福廣場等大型商業設施投入使用,奇石等特色市場不斷完善。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新興業態發展勢頭良好。

  新興産業積極培育。物流基地功能不斷完善,獲得國家進口肉類産品指定口岸、進口冷凍水産品指定口岸和國家臨時對外開放口岸資質,“十二五”時期集裝箱吞吐量累計超過16.7萬標箱。中國樂谷知名度不斷提高,展示中心、草地公園投入使用,華夏視聽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音樂演出活動市場化運作。通航基地掛牌運營,馬坊石佛寺機場和綜合機庫投入使用,北京通航、聯合通航等50余家通航企業入駐。

  二、城鄉建設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中心城建設取得成效。全面治理泃河、洳河兩大水系,同步配建了環岸綠道和節點公園。打通新城至京平高速快速聯絡線,新建濱河景觀大道6.28公里,提級改造新平北路、文化南北街和谷豐路,城市通行能力明顯提高。中心商務區全面落成,萬德福商圈成為新地標,體育中心二期、博物館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配套更加完善。綜合整治老舊小區17個,完成建築節能改造158萬平方米,城市形象有較大改善。

  小城鎮建設梯次推進。馬坊鎮産城融合效果初顯,城建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區三區同步推進,中心區北區城市功能日趨完備,教育、文化、體育、養老服務設施配套齊備,已完成供地42.3萬平方米,南區一級開發有序推進。夏各莊鎮開發進入快車道,主幹路網初步形成,水、電、暖等市政配套設施全部到位,48.2萬平方米安置房全部入住,1、2、5號地塊已入市交易,已供地34.5萬平方米。金海湖鎮整體開發穩步推進,10.8萬平方米安置房全部投用,成為首批北京市小城鎮基金合作鎮。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農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建設整建制村13個,共計4452戶,五年累計完成3.4萬戶農宅抗震節能改造。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主要田間路全部硬化,山區1.8萬人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實現村村通公交、無線網,村村有大舞臺、籃球場,農村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豐富。農村資源配置更加高效,成立農地委託經營公司,實現土地流轉2萬畝,“新三起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平谷線規劃正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規劃方案基本確定。新建道路14.4公里,路網密度達到1.76公里/平方公里;新建、擴建四座110千伏變電站,供電能力提高35.8%;整合形成興谷、濱河兩大供暖廠,供暖更加高效、可靠;建成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實施再生水廠二期及再生水回用管網工程,城市承載力顯著提升。

  三、生態環境建設成果突出,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全區增綠效果顯著。實施平原造林3.6萬畝、山區造林6萬畝,濱河森林公園、琴湖公園、小龍河濕地公園建成使用,實施京平高速、密三路、平薊路、巡河路景觀提升工程,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6.3%,位居全市第一位,“山區綠屏、平原綠網、城市綠景”的綠化格局基本形成。

  河道治理力度加大。完成一、二階段53.6公里中小河道治理,通過河道疏浚、堤防填築、景觀綠化等工程,大大提升了洳河、泃河、小辛寨石河和黃松峪石河的行洪能力。同步實施泃河、小辛寨石河截污工程,完善城區雨污水管網,水環境建設明顯改善。

  大氣防治成效顯著。全面落實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兩個市級開發區全部實現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淘汰老舊機動車超過3萬輛,完成壓減燃煤20萬噸,提前兩年完成市級下達的壓煤任務。積極推進城鄉清潔能源改造,推廣液化氣下鄉8.4萬戶,完成“煤改電”7400余戶,完成大華山前北宮、後北宮及峪口蔡坨村“煤改氣”試點工程。大力開展揚塵污染、道路遺撒、劣質煤銷售等專項打擊行動。PM2.5濃度自2013年有監測數據以來累計下降7.1%。

  節能減排穩步推進。“十二五”期間,全區以年均3.4%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0.8%的經濟增長,不變價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4.1%,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淘汰退出11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四種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量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

  四、社會發展更加和諧穩定,幸福平谷建設跨上新臺階。

  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一産員工化”、“綠崗就業”、“一對一就業服務”等多項精細化就業促進措施效果明顯,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建成以區級養老機構、鎮級養老照料中心為主體,以社會養老機構為補充,以社區養老設施、村級養老餐桌為特色的養老設施服務體系。五項社會保險徵繳額累計增長155%,新農合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

  公共服務水準邁上新臺階。區醫院、中醫院硬體條件大幅改善,醫療技術水準不斷提高,分別成功獲批郊區首家三級醫院、三甲中醫醫院。順利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小學三年行動計劃,引進北師大附中、東交民巷小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北京實驗學校掛牌招生,教育條件明顯改善。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成功舉辦全民健身體育節等活動,體育人口比重達到全市標準。

  城市管理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實現街道全覆蓋,“一刻鐘服務圈”、“六型社區”建設穩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網路不斷完善,治安、交通和生産安全管理體系日漸健全。

  五、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成功獲批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有效推進政府體制機制改革,行政資源配置體制改革取得成效,固定資産投資審批16家單位、119項審批及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大廳,實現應進必進、一站式辦理。構建政府績效管理體系,引入公眾評價機制,進一步提升政府效能。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在全市率先成立農村産權交易服務中心,推進農村資産有效經營。

第二章 新時期的發展形勢

  一、新形勢、新要求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堅持“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將進一步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更加深刻的結構調整,發展方式將逐步由規模速度型轉向品質效益型,發展動力將逐步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基本面將長期向好。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堅持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著力推進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全市將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為重點任務,以提升發展的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依託更大的尺度空間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格局,轉變城市發展模式,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基礎設施品質,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最終實現更加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和低碳化的發展。

  二、新機遇、新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我區外部宏觀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時代主題,凝聚共識,緊抓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

  (一)發展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全市除通州外唯一與河北、天津都接壤的區縣,平谷由首都大都市的邊緣地帶變為聯通京津冀的關鍵節點。市委書記郭金龍同志在視察平谷時明確要求,平谷要增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哨意識。平薊三興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水相依,已建立良好的聯席會議機制,明確了協同發展行動方案,在交通、産業、生態等領域合作達成廣泛共識,具備了良好的合作基礎。另外,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將重塑區域發展格局,通過承接優質的産業、教育、醫療等資源,全區經濟社會有望實現可持續發展。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的重大機遇。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設對整個東部區域是重大利好。作為距離通州最近的生態涵養區,平谷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人口壓力小,資源承載力強,可以承接高端要素轉移,輔助承擔部分城市功能以及國際交往、會議會展等職能,通過服務副中心建設實現更大作為。另外,軌道交通平谷線更是拉近平谷與通州的距離,與朝陽、順義交往聯繫也將更加緊密,依託海陸空綜合通道的獨特優勢,將促進四地産業融合發展。

  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的重大機遇。綠色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理念之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是落實這一理念的重要途徑。生態是平谷的生命,是平谷的金字招牌,平谷與天津薊縣、廊坊北三縣共同創建京津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將獲得國家政策、資金等扶持,生態水準將顯著提高,生態優勢將轉化為發展優勢。

  世界休閒大會舉辦的重大機遇。舉辦2020世界休閒大會、世界休閒産業博覽會和北京休閒大會等系列活動,有助於我區集聚政策、資金、人才等資源,打造休閒旅遊主導産業,帶動生態、基礎設施、文化、公共服務等整體提升,提高國內外知名度,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作為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我區在産城融合發展、多元化投融資、土地要素流轉、創新公共服務供給和推進城市管理等方面,擁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將激發全區發展活力。

  (二)面臨挑戰

  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規模小,不足全市的1%,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産業結構不合理,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比低於二産,且遠低於全市水準。財政收入結構不合理,對註冊型企業依賴較大。

  城鄉建設任務艱巨。中心城區存在著大量的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難度較大,城市的整體面貌、品質達不到生態宜居新城的標準。小城鎮産業定位不清晰、産業支撐不足、人口集聚能力弱,新農村建設缺乏統籌。

  公共服務水準亟待提升。教育品質與百姓期待存在差距,基層衛生機構建設仍很薄弱,疾病預防控制和殘疾人康復需進一步加強。

  生態建設存在薄弱環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落後,土壤地力明顯降低,環境秩序整治任務重。

第三章 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生態立區,推進“一區四化五穀”建設,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體戰略目標,以“率先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區域發展戰略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品質效益提升為核心,以生態環境建設、區域協同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産業轉型升級、民生持續改善為重點,全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和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後花園。

專欄1.jpg

  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大邏輯,將黨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品質和效益提升,努力走出一條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基本要求是:

  堅持生態立區,綠色發展。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探索建立生態追責機制,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和生態功能修復力度,築牢首都東部生態屏障。緊緊依靠生態謀發展,將生態理念貫穿到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各個環節,推動綠色迴圈低碳發展,全面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資源,實現發展方式、生活方式轉變。

  堅持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堅持把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積極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區域、産業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吸引、培育創新資源,以創新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構建産業新體系,以創新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堅持區域協同,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紮實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承接北京中心城區優質資源,強化與通州、朝陽、順義等區域聯動,加強平薊三興四地合作,拓展發展空間。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完善城市功能,發展特色小城鎮,提升農村發展水準,推動城鄉均衡發展。

  堅持合作共贏,開放發展。積極舉辦國際重大活動,組織承辦國際會議,打造國際知名音樂文化、休閒旅遊小鎮,多角度輔助、參與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口岸優勢,以國際陸港為平臺,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深化與天津港、順義空港合作,全面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和服務業擴大開放水準,推動京冀通用航空産業園區建設。提升全區軟環境,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吸引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集聚。

  堅持以人為本,共用發展。以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為原則,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高社會治理水準。穩步提升教育品質,促進就業創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實現人口均衡發展,推動社會保障更加公平可持續。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確保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同步。

  二、規劃佈局

  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以城帶鄉、完善功能”的總體思路,根據各鄉鎮交通區位條件、發展現狀、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將全區劃分為三大功能區。

  新城綜合發展區:包括濱河街道、興谷街道、平谷鎮、王辛莊鎮、大興莊鎮、山東莊鎮南部,是城市建設和綜合服務的主要承載區,重點加快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水準。

  城鎮特色發展區:包括夏各莊鎮、東高村鎮、馬坊鎮、馬昌營鎮、峪口鎮,是交通區位條件較好的重點産業功能區,集中力量完善配套設施,培育特色新興産業,加快功能性小城鎮建設,實現産城融合發展。

  生態休閒功能區:包括金海湖鎮、南獨樂河鎮、黃松峪鄉、熊兒寨鄉、鎮羅營鎮、大華山鎮、劉家店鎮、山東莊鎮北部,是休閒資源和生態資源集中分佈區,集中力量提高生態環境水準,整合提升旅遊資源品質、開發休閒功能、加快配套設施建設,促進休閒旅遊高端化發展。

區域功能劃分圖.jpg

  三、發展目標

  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平谷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為統領,積極改善大氣環境,PM2.5水準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實施土壤改良,有機質含量提升到健康水準;全面建成環城水系,地表水質顯著改善,營造出良好水環境和水生態;建立環境秩序整治聯動機制,垃圾處理率保持較高水準;綠化水準明顯提升,污染防治取得實效,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實現平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更美。到2020年,全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5%,森林覆蓋率達到67%。

  轉型發展取得實效。經濟發展品質、效益得到明顯提高,傳統産業更加趨於現代化、高端化、集聚化,新興産業培育取得明顯進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較大提升,投資效率、企業效率明顯上升,産業融合發展程度進一步提高,産業空間格局更加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協同。“十三五”期間,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為7%左右,到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50%以上。

  城鄉建設取得突破。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高,完成舊城改造進度目標,城市面貌、城市品質有較大提升,城市管理水準顯著增強,花園城市建設格局初顯。基本形成功能性特色小城鎮組群,“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全面推進,創新農村社會化管理服務,完成城鄉設施服務一體化建設。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新城棚戶區改造規劃任務完成率達到40%。

  社會民生和諧穩定。社會治理水準不斷加強,保障和就業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教育、醫療水準明顯提升。到2020年,全區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比2010年翻一番。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平谷區“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jpg


第二篇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生態是平谷的生命。堅持生態立區,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實施“大生態”戰略,全面認識好、維護好、利用好生態,持續提升環境品質,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積極倡導低碳生活,高標準打造優美的自然景觀、優良的空氣品質和宜居的生態環境,率先建成天藍、地綠、水清的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第一章 全面提升生態涵養功能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全方位加強生態建設,力爭全域生態化,基本實現城市周圍森林化、河渠公路風景化、村內綠地人性化、社區庭院花園化、基本農田林網化。到“十三五”末,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分別達到67%和72%,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486.71億元。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有序有度開發利用國土空間資源,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將區域空間劃分為生態保護紅線區、限制發展區、集中建設區三大區域,並實行分區管控,提升城市的整體效能和宜居性,實現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拓展區域綠色生態空間。強化生態建設,大力推進山區綠化、平原綠化、城市綠化、村莊綠化,鞏固完善“山區綠屏、平原綠網、城市綠景”三大生態系統。推進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快防護林升級改造,林木撫育和森林健康經營,提高森林碳匯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平原地區通過規劃建綠、見縫插綠和多元增綠加快綠化建設力度,推進城市景觀通道和小微綠地建設,構建完善的城市綠色生態體系,不斷擴展市民綠色休閒空間。繼續實施平原造林工程,打造重點區域特色景觀大道,建成佈局合理、配套完善、景觀豐富、服務週全的綠道網路系統,實現道路風景化。全面開展環境優美鄉鎮、綠色美麗鄉村建設,提高城鄉生態環境品質。

  打造優美河湖水岸景觀。建成三河相通、河湖相連,河道功能與城市水景相得益彰的環城水系,推動沿河景觀建設,形成“四水環繞、林水相依”的新城生態景觀環廊。加快實施“一河十園”

  工程,推進泃河兩岸郊野公園建設、配套建設人文景觀和服務設施,打造濱水休閒空間,全面提升防洪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強區內大中型水庫周邊生態建設,實施水系補水迴圈利用工程,推進水系連通。開展地表水質改善行動,完成第三、四階段中小河道綜合治理,全面實施15條小流域及水土流失治理,加強截污管線建設。到“十三五”末,全面消除地表水和出境斷面劣V類水體。

專欄2.jpg

“一河十園”佈局圖.jpg


第二章 營造清潔城鄉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原則,下大力氣治理大氣、土壤、水等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防控環境風險,改善環境品質。

  加強大氣治理力度。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環保、氣象監測,研究大氣細顆粒物來源和傳輸規律。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嚴把準入關,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産能。大幅度壓減燃煤,完成興谷、濱河集中供熱中心燃煤鍋爐改造。綜合整治城市揚塵和餐飲油煙污染,建成平谷新城建成區、興谷開發區、馬坊工業園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全面推行綠色施工管理,控制建築施工揚塵和道路揚塵污染,整治秸稈、垃圾、草木露天焚燒。加快淘汰老舊車輛,加強機動車環保標識管理,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到2020年,PM2.5濃度降低達到市級要求。

  深化土壤污染治理。實施健康土壤工程,全面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水準,提升區域土壤品質。大力推廣迴圈農業,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強化農業生態保護,加大退化、污染、損毀農田改良和修復力度。開展重污染工礦企業污染場地治理與恢復,加強黃金尾礦安全、環保存放和妥善處理。

  提高水污染防治水準。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完善運營機制,分批實施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城污水處理率達到100%,鎮村污水處理率力爭達到90%。按照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模式,加快全域範圍內河流水系治理,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顯著改善水環境,恢復水生態。強化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和達標改造,禁止污泥直接排放,全區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完善垃圾回收處理體系。以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原則,強化固廢産生源頭分類與分流,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建設完善、高效的垃圾分類、收集、儲運、綜合處置體系。鞏固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機制,逐步建成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模式。“十三五”期間,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100%。

  營造良好的環境秩序。切實加大環境秩序治理力度,定期開展全民大掃除等活動,廣泛動員全區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參與環境建設,加大環境巡查和執法力度,嚴厲整治環境“十亂”行為,加強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污染防治,切實提高全區環境水準。

第三章 推動綠色迴圈低碳發展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倡導綠色生産和低碳生活,強化約束指標管理,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打造綠色低碳生態家園。

  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産業化,依託平谷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生態資源産業化的新模式,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迴圈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等綠色産業,打造平谷綠色名片。積極參與碳匯交易,促進森林資源在提供生態服務的同時實現一定的經濟價值。實現産業生態化,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提高現代服務業産值和就業比重,培育壯大綠色産業體系。以節能增效和生態環保為抓手,強化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産能,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實現産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實施最嚴格的環保準入標準、排放限值和能耗準入標準,做到“上建生態頂棚”,“下設生態門檻”,“中間念生態緊箍咒”,確保任何産業都不能破壞生態環境。

  大力推進迴圈發展。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開展迴圈經濟試點,探索建立迴圈型的農業、工業、服務業體系。推進立體化“種養結合”的農業建設模式,優化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空間佈局和時間安排,推廣沼氣利用、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等農業生物質資源迴圈利用,重點建設西柏店生態村莊。全面推進工業企業生産迴圈化改造,逐步推進興谷開發區、馬坊工業園區、馬坊物流園區迴圈化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強對區域土地利用的統籌和管控,加強土地資源保護,調整建設用地結構,依法依規利用閒置土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探索應用節地技術和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準。加強用水需求管理,促進人口、經濟與水資源相均衡。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水利用比例。嚴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項目,大力推廣工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施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和小型農田水利項目,降低農業用水量。做好節水宣傳,增強人們節約用水意識,鼓勵使用節水器具。到2020年,全區用水總量達到市級要求,單位地區生産總值水耗降幅15%以上。

  深入推進節能降耗。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雙控管理。以持續提高能效水準為核心,促進節能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全面強化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推廣節能建築、綠色交通、低碳環保産品,加快構築以低碳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提高能源統計、計量和監測能力。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公眾不斷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和責任意識,推行低碳生産生活方式,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觀念,鼓勵綠色出行,培育壯大低碳産品的消費市場,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到2020年,全區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降幅均需達到市級要求。

  加快推廣清潔能源。構建以電力、天然氣為主,地熱、太陽能等為補充的清潔能源體系。實施電網建設“2561”工程,構建堅強智慧化電網,保障供電安全。提升全區燃氣氣化率水準,東高村、夏各莊、南獨樂河、金海湖、大華山實現氣化。全面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工程,大幅壓減燃煤總量,城區和鄉鎮中心區實現生活“零用煤”,生産全部實現“無煤化”,推動農村地區“新能源、新農村、新生活”試點建設。推廣地熱、太陽能等新能源應用,因地制宜推動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8%左右,全區清潔能源比重提高到85%。

專欄3.jpg

第四章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複製度,用制度引導、規範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保護生態環境。

  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樹立底線思維,設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力之內。科學劃定生態紅線,保護好森林、濕地,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加強土地、水等戰略性資源管控,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對嚴重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産品實行淘汰制度。實施最嚴格的環保準入標準、排放限值和能耗準入標準,實行“一票否決”制。加強生態執法能力建設,有效開展環境、節能監察執法,建立社會監督員和舉報制度。

  健全績效考核制度。科學合理制定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綜合評價體系,並研究適當增加考核權重。

  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追究制,對於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實行終身追究。

  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主動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生態補償機制,搭建協商平臺,推動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流域上游與下游採取資金補助、對口協作、産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實施橫向生態補償。積極推進資源使(取)用權、排污權交易、碳匯交易等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拓寬資金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和信息公開,提高公眾參與意識。實施生態文明激勵措施,完善公眾監督舉報制度、聽證制度、輿論監督制度,創新公眾參與的組織形式和技術方法。


第三篇 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切實增強前哨意識,把平谷區工作融入到協同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充分發揮京津發展走廊上重要通道和京津冀三省市交匯處的區位交通優勢,堅持內聯外協的總體思路,內與北京中心城區及通州、朝陽、順義等地聯動發展,外與天津市薊縣、河北省三河市和興隆縣等地協同發展,率先在交通、生態、産業等領域實現重點突破,努力將平谷區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第一章 構建首都東部協同發展重要支點

  著力做好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接工作,提升發展能力,增強與市重點地區的經濟聯繫,努力成為首都東部發展帶上協同發展的重要支點。

  優先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加快産業結構調整,認真執行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編制更為嚴格的生態準入標準,堅決退出不符合生態要求以及對生態有破壞性影響的企業。

  承接市中心城區特色發展資源。積極與北京中心城區溝通對接,爭取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産業定位的特色發展資源向平谷區疏解,發揮優質科研、教育、醫療資源對産業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智慧製造、智庫諮詢、音樂文創、健康服務等産業發展,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核心競爭力。

  實現與東部區域聯動發展。主動對接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推動京平京秦高速聯絡線建設,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等發展要素向平谷集聚,主動承擔部分城市功能。依託軌道交通平谷線,積極與朝陽、順義等地進行對接,在會議會展、文化創意等方面尋求合作,共同增強首都國際交往和文化功能。

第二章 推進平薊三興務實合作

  主動融入京津冀地區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深入推進平薊三興在交通、生態、産業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務實合作,讓四地老百姓儘快享受到協同發展的成果。

  加強協同發展頂層設計。在生態、産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積極爭取市級層面支援。推動四地發展戰略規劃統籌銜接,以規劃引導協同發展。

  建設京津冀地區的重要樞紐。加快重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軌道交通平谷線,加強與北京中心城區及河北三河聯繫。推動承平高速建設,增強與河北承德市、興隆地區的交通聯繫。打通四地之間的“斷頭路”和“瓶頸路”,推進東南路提級改造、昌金路與馬營路連通、平谷將軍關與興隆六道河連通等項目建設,提高四地間交通通達度。推進四地公交系統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逐步實現公交一體化發展格局。

  建設首都東部重要的跨區域生態屏障。聯合天津薊縣、河北廊坊北三縣協同共建京津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促進區域生態合作和整體發展。推動四地打造京津冀生態修復功能示範區,重點圍繞泃河、盤山、霧靈山等生態資源,在河流、森林、土壤、大氣等領域加強聯防聯治,提升四地生態環境水準。以創建泃河流域生態合作保護區為依託,在水資源分配、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監測、防洪一體化等方面加強合作,全面提升四地水環境。以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和森林健康經營等區域生態保護項目為抓手,共同做好廢棄礦山修復、林木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點工作,合力美化山區環境。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為目標,推動四地在土壤改良方面進行合作。推進四地共建空氣重污染預警應急機制,切實改善大氣環境。共同做好四地礦産資源、河道砂石料盜採聯合整治工作。

  推進重點産業合作共贏。旅遊産業發展方面,共同推進京東休閒旅遊示範區建設,加快整合節慶資源,對接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旅遊線路整體行銷,實現管理服務一體化,打造京東休閒旅遊服務圈。通用航空産業發展方面,重點打造跨區域的京冀通用航空産業園區,逐步建成通用航空産業集聚區。物流産業發展方面,以平谷國際陸港為核心,共同打造大型國際陸港商貿流通基地。依託四地特色優質農産品資源,推動四地在農産品安全生産、優質農産品市場互通、新型農業園區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建立區域性農産品監測結果互認和品質可追溯體系。依託中國樂谷,推動文化創意産業錯位發展,建成京東文化創意産業圈。

  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加強醫療協同發展,建立京東地區中醫、西醫發展基地,促進醫療領域合作和人才交流,實現資源共用、資訊互通、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實現區域間醫療服務均等化。

第三章 建立系統完善的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不斷完善平薊三興協同發展機制,探索建立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機制,為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分工合理、責任明確、運轉高效的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做好重點領域協同、重點項目推進、園區對接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工作。

  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完善平薊三興政府間聯席會議機制,建立多層面全方位的溝通交流制度。加強對協同發展中關鍵環節問題的研究,在生態補償、資源利用、園區運作模式等領域創新制度設計。

  探索疏解承接機制。加強內聯研究,加大與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朝陽、順義等東部重點新城溝通對接力度。紮實做好土地規劃儲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整治等工作,為承接優質發展資源提供良好的軟硬體環境。深入研究北京中心城區疏解重點,聚焦適合平谷區發展的項目,制定承接工作方案。優化招商引資模式,建立高效的招商機制,爭取引入重大項目,取得協同發展實際成果。


第四篇 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後花園

  緊抓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的重大機遇,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城鄉建設為抓手,重點推動花園城市、功能性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為承接産業轉移、人口疏解打好堅實基礎,全面提高服務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能力。

第一章 加快花園城市建設

  堅持“以城帶鄉”發展戰略,重點突破新城建設,拓展發展空間,切實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治理水準,建設宜居宜業、便捷舒適、運轉協調、生機勃勃的花園城市。

  加快中心城改造,改善城市面貌。科學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嚴控城市開發強度,堅持集約發展,集中力量建設好27.5平方公里新城。用足用好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和棚戶區改造政策,分類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和綜合整治,盤活土地資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注重融入平谷歷史文化,突出平谷特色,彰顯地方韻味。建設城市休閒景觀軸線、商務辦公中心和濱水宜居社區,打造更多城市精品。落實《平谷新城建築風貌導則》,按照建設花園城市的理念,推動城市建築生態化,推廣節能綠色建築,建設花園式小區、花園式單位,促進新城環境面貌實現質的飛躍。適度合理利用新城周邊村莊集體建設用地,推進城鄉結合部有序發展。

  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實施城市綠景工程,佈局城市小微綠地,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結合環城水系,推進環城綠道建設,將公園建成城市綠肺,將街道建成城市綠網,將河道建成城市綠脈,將社區建成城市綠點,打造生機勃勃的美麗新城。繼續實施“靚麗城市”工程,打造精品景觀,完善垃圾收集體系,全面提高城區市容環境水準,營造優美舒適、乾淨整潔、清新自然的城市環境。

  強化配套設施,完善城市功能。以便捷、高效、舒適為目標,統籌城市交通、供水、供熱、服務等設施建設。推進臺城路南北延、府前街西延、南環路等骨幹交通設施建設,打通“斷頭路”,消除“瓶頸路”,暢通微迴圈道路,提高城市通行能力。繼續完善城市綠色出行系統,合理規劃建設停車設施,建設新城綜合客運樞紐站,實現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無縫對接。整合新城供水資源,推進平谷自來水廠投入使用,加快大興莊自來水廠建設,構建安全可靠的城市供水體系。推動大興莊再生水廠建設,提高再生水利用水準。統一規劃住宅、商業設施,調整優化商業設施佈局,方便居民生活。增加城市公園、沿河步道等休閒設施建設,豐富群眾休閒方式。優化醫療、教育設施佈局,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

  加強城市管理,建設智慧城市。創新城市運作機制,逐步建起綠波帶、網格化等城市管理系統,實施信息化、智慧化、精細化管理。發展智慧交通,實現交通誘導、指揮控制、調度管理和應急處理的智慧化。注重維護城市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提升自然災害防禦和應對能力,搭建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平臺,完善各類應急預案並加強演習,增強城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創造安全、便捷、有序的城市環境。開展全民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以更高標準建設城市公共文明,倡導優雅言行,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引領首都文明風尚。加大城市管理宣傳力度,動員各行各業參與城市管理,形成政府、社會、居民齊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章 推進小城鎮功能化發展

  依託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生態、區位優勢,堅持小城鎮發展與功能定位相融合,堅持小城鎮開發與培育新興産業並重,著力提升小城鎮産業承接、轉移就業和承載服務功能,完善城鎮配套設施,打造功能性特色小城鎮。

  將馬坊打造成産城融合發展示範小鎮。依託現有産業基礎,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推進“網際網路+”應用,大力發展口岸物流、通用航空、電子商務等新興産業。統籌園區、鎮區、社區建設,加快南區土地開發,提升城市環境,促進産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推動産城融合、職住平衡。

  將金海湖打造成國際休閒旅遊小鎮。依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和旅遊度假産業基礎,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産業。以舉辦2020世界休閒大會為契機,加快旅遊基礎設施、主場館和小鎮開發建設進度,推動城鎮在空間上的擴張和重構,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合作,促進休閒旅遊與城鎮化融合發展。

  將夏各莊打造成特色淺山生態總部小鎮。依託淺山生態資源和土地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智庫總部經濟,引進高端智庫機構和優秀人才,帶動發展高端諮詢等高端服務業,打造“活力慧谷”。適度發展高端健康養老産業,建設高端養老養生綜合社區,配套優質醫療資源,吸引有智慧、有見解、有財富、有影響力的老人入住,服務智庫總部建設。

  將峪口打造成健康休閒小鎮。發揮峪口國家級小城鎮的政策優勢,依託生態、土地等資源基礎和都市型現代農業、體育休閒等産業條件,大力發展中醫休閒養生、健康服務、現代農業等産業,形成健康休閒産業聚集區。

  將東高村打造成音樂文化特色小鎮。依託區位優勢和現有文化創意、生態旅遊等産業基礎,加快中國樂谷建設,搭建音樂産品交易平臺,創造高品質、高品位的音樂産業環境。引進音樂類培訓資源,實現音樂産業人才集聚,大力發展音樂及相關産業,打造集創作、演藝、培訓、展覽、銷售、運營于一體的特色音樂小鎮。

  定位培育功能性小城鎮。將馬昌營打造成教育研發小鎮,依託軌道交通,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引進重點高校,促進教育、研發産業發展。將大華山打造成旅遊集散鎮,依託特色林果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位置優勢,打造平谷北部山區旅遊集散地,充分發揮集散效應,帶動休閒服務業發展。各鄉鎮重點圍繞小城鎮功能化發展,明確特色定位,發展特色産業,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城鎮對人口的集聚能力。

功能性特色小城鎮佈局圖.jpg

第三章 建設美麗鄉村

  在保留村莊特色和田園風貌的基礎上,優化整合農村土地、生態、環境、産業資源,著重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鄉村特色經濟,力爭“十三五”期間全面消除現行標準下的低收入村,建成生態環境優良、人居環境優美、經濟發展健康、人文風氣淳樸的美麗鄉村。

  統籌鄉村規劃建設。完善新農村建設推進機制、推進模式,加強規劃引導,綜合研究村莊發展定位,優化村莊發展格局,探索整村開發建設模式,提升村居、村落設計水準,合理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

  美化鄉村人居環境。在保留、突出鄉村肌理和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宜居水準,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實施鄉村路網、供水管網、污水管網、垃圾清運網、電網、網際網路“六網改造提升工程”,做好統籌銜接,避免重復投資。推動鄉村環境美化、田園提升改造和農宅抗震節能改造工程,增強村莊視覺美感,建設田園式新農村。每年以不低於15%的比例建成一批“北京美麗鄉村”。

  改善鄉村公共服務。統籌城鄉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資源均衡配置,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的標準和水準,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發展鄉村特色經濟。依託各村資源稟賦,用好農村産業用地,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戶外休閒、文化創意等産業,鼓勵農戶興辦高品質的農家樂。打造一批生態環境良好、産業特色突出、富裕山區農民的美麗溝域。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經濟規模化發展。

  擴大農民增收途徑。探索以産業發展、體制創新、空間流動、教育培訓促進農民市民化的有效途徑,加快農民向非農産業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就業服務網路和就業政策向農村延伸,完善鄉鎮和村級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民就業服務保障機制。

  健全鄉村治理機制。不斷提高農村社會管理科學化水準,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健全村規民約,提高村民法律意識,傳承發展鄉村特色文化,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勤勞淳樸、積極向上、崇尚科學、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

  深化農村事業改革。加快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探索農村産權盈利途徑和模式,建立權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農村産權制度,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積極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第五篇 創新推動産業升級

  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服務北京的發展理念,堅持走産業生態化發展之路,全面退出“三高”企業,構築生態友好型産業體系,以帶動富民就業為目標,以創新促升級、以融合促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高端化、服務業新興化,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第一章 優化空間功能佈局

  “十三五”時期,著力構建“一核、三帶、多點”的産業發展佈局,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確、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

  1.一核

  一核指中心城區,加快傳統服務業向新興服務業轉型升級,打造新興服務業核心區,增強中心城區輻射帶動效應。

  2.三帶

  協同發展産業帶,以軌道交通平谷線為依託,加強平谷與朝陽、通州、三河等區域聯動,沿線佈局通用航空、文化教育、現代農業、健康服務、智慧製造等産業,發揮特色産業集聚效應。

  新興服務産業帶,以京平高速為依託,大力發展口岸物流、文化創意、智庫總部等新興産業,加快産業集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生態休閒旅遊帶,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以金海湖為龍頭,大力發展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特色果品等産業,促進農業與休閒旅遊深度融合,實現旅遊産業品牌化、特色化、高端化發展。

  3.多點

  興谷智慧製造基地,積極承接中關村高端産業溢出,拓展工業研發設計、中試等高端環節,加強研發成果轉化,打造智慧製造産業園。推動健康産業園建設,促進生物醫藥等産業集聚。利用園區自持土地打造創業産業園,建設孵化器,培育吸引總部企業。

  馬坊通航創新基地,強化北京通用航空産業基地的産業集聚功能,加快發展通航研發、總裝、展示、培訓、運營等産業環節,以通航産業的發展帶動馬坊工業園區的轉型升級。

  馬坊口岸物流基地,依託特色口岸建設,應用“網際網路+”,形成涵蓋冷鏈流通、物流金融、展示交易、保稅物流、跨境電商、檢測實驗等完整的口岸經濟體系。

  中國樂谷文化創意産業基地,提高音樂文化創意産業規模化、集聚化、專業化水準,將中國樂谷建成國內知名樂器研發製作基地、演出演藝舉辦地、中國音樂産品展示交易平臺。

  夏各莊智庫總部基地,積極吸引高端智庫機構,發展高端諮詢、健康養老、傳媒會展等産業。

  馬昌營教育研發基地,著力引進重點高校,促進産學研相結合,實現研發成果轉化。

  峪口健康休閒産業基地,依託都市型現代休閒農業,發展中醫休閒養生、健康休閒服務等産業。

  金海湖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基地,依託金海湖優質旅遊資源,打造親水休閒度假勝地,高標準舉辦2020世界休閒大會,帶動全區旅遊業向高端邁進。

  丫髻山文化養生基地,依託丫髻山旅遊資源和道教文化資源,發展文化休閒旅遊産業。

産業空間佈局圖.jpg

第二章 推動傳統産業提質升級

  以品質效益提升為核心,加快轉變生産方式,積極引入和聚集創新資源,應用新技術,發展新業態,增強傳統産業發展活力,實現傳統産業技術水準升級、附加值提升和産業鏈延伸。

  提高農業現代化水準。堅持生態有機、優質安全、休閒觀光、科技示範、服務首都的總體思路,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線,加快構建特色産業、安全生産、現代裝備、規模經營、高效流通、政策保障六大支撐體系,建設資源集約化、産業融合化、農業生態化、服務社會化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高密植園建設,促進大桃等果品升級,做強果品産業。穩步發展蔬菜、苗木産業,做精畜牧、水産業。加強“安全農業”品牌建設,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科技應用水準,建設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基地,完善農産品市場監管體系,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裝備水準,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創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升經營主體規模化水準。培育新型流通業態,大力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完善政策、金融、法規等有效保障體系。山區、半山區依託果品産業和山水資源,推進一産三産化,促進與休閒觀光、溝域經濟融合發展;平原地區堅持種養結合、生態迴圈,提升畜牧、蔬菜等産業發展水準,打造都市型精品農業。

  實現工業創新升級。實施《北京創造2025》戰略,堅持穩定優化存量、調控促進增量,以科技創新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的高端裝備製造,推進研發設計、運營服務等非製造環節發展。促進傳統工業與“網際網路+”、生産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延伸産業鏈。推動工業園區向科技園區轉型,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推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與上市工作。推廣新型孵化模式,建設集約化、專業化“園中園”,鼓勵企業聯合科研機構、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建立多種形式産學研合作機制,建設創業大廈、中試基地。有效整合産業空間資源,推動園區規劃調整,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加快“騰籠換鳥”,吸引科技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落戶,構建眾創空間,提高園區土地利用效率。興谷開發區發展以智慧裝備、研發創新為主體的高技術産業及以食品、生物醫藥為主導的健康産業;馬坊工業園區發展以通用航空、新材料等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及科技創新型企業總部。

  提升商業發展品質。提高商業現代化水準,促進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引導低端商業業態退出,帶動消費結構升級,形成覆蓋平谷區城鄉、輻射周邊地區的“京東特色商務區”。建立多樣化、多層次、多業態的商業體系,建設新城核心區商業板塊,培育專業化貿易企業和品牌代理商,發展社區商業和村鎮商業,支援優質品牌連鎖企業進社區,建成具有完整業態的城市商業體系。創新商業發展模式,引進培育電子商務企業,構建滿足城鄉居民需求的連鎖商業網路服務體系。中心城區重點打造萬德福中心商業圈,完善重點鎮商業設施,配置農村地區新型商業服務設施。

第三章 加快新興服務業發展

  積極對接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政策,著力培育新興服務業,促進産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帶動全區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以舉辦2020世界休閒大會為著力點,打造“東方桃花源·世界休閒谷”區域品牌。依託區域優質資源,構建山水休閒、運動休閒、養生休閒、音樂休閒、文化休閒、農業休閒等主題空間,形成“一核·一帶·五區”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加快商務會展、高端酒店等設施建設,促進現有景區旅遊設施改造升級,推進環淺山登山步道建設,提升旅遊綜合服務能力。創新休閒模式,豐富産品體系,重點開發休閒新業態,積極引進大型綜合休閒娛樂項目,全力推動旅遊由觀光型向休閒型、數量向品質、過境地向目的地轉變。

專欄4.jpg

休閒旅遊業佈局圖.jpg

  積極培育健康服務産業。以建設特色鮮明、品質高端的健康服務體系為目標,促進健康製造、高端養老、中醫養生等領域産業化發展,構建以醫療衛生為核心的健康服務業複合發展體系,將平谷區打造成為京津冀區域性健康服務中心與首都健康服務業創新發展區。重點打造興谷健康産業園、馬昌營鎮生命健康示範區、峪口鎮健康休閒産業基地、劉家店鎮中醫藥養生基地。

  提升文化創意産業整體水準。以音樂文化産業為核心,以奇石、紅木等産業為特色,整合資源,培育壯大文化創意産業集群。引進音樂類培訓資源,吸引高端專業人才,打造音樂創意孵化基地,提升樂谷品牌價值。建設綜合性音樂休閒公園,強化音樂文化博覽展示功能。建成國內知名樂器研發製作基地、演出演藝舉辦地、中國音樂産品展示交易平臺,推動音樂與文化休閒、旅遊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上宅文化、長城文化、軒轅文化、道教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打造文化體驗休閒目的地。大力發展奇石、紅木、書法等特色産業,建設中國觀賞石基地、紅木文化園、藝術創作基地。王辛莊鎮和山東莊鎮發展奇石産業,平谷新城發展書畫報業藝術品産業,大華山鎮發展民俗工藝品産業,馬昌營鎮發展紅木産業。

  加快發展口岸經濟。以建設特色口岸為核心,以“網際網路+口岸(物流)+交易”為模式,搭建展示交易平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現貨期貨相促進、國際國內相貫通的發展格局。以“網際網路+食品安全産業”為模式,形成流通總部、商貿金融、保稅倉儲、冷鏈物流、檢測實驗、城市配送、品質追溯等完整産業鏈條。建設首都食品安全保障基地,保障城市安全運作。加快平谷口岸正式開放,力爭實現口岸直通,深化與津冀港口及周邊産業的融合創新發展。

  積極培育智庫總部經濟。依託夏各莊鎮特色淺山資源,建設智慧化、低密度、生態型企業總部基地。積極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和企業智庫總部入駐,形成以智庫總部為主,創業、科技、金融協調發展的多元總部格局。促進傳媒、會展等新業態發展,形成總部資源向心力。

  完善通用航空産業發展鏈條。引入知名通航研發和運營龍頭企業,打造通用航空産業綜合性集聚區,形成符合首都發展要求的航空産業鏈。落實京冀通用航空産業園區分工責任,帶動京冀航空産業協同發展。依託馬坊工業園區現有産業基礎,大力發展通航技術研發、組裝交付、會展銷售、維護維修、教育培訓等産業。依託金海湖通航公園,重點發展駕駛培訓、旅遊觀光、娛樂體驗等産業。


第六篇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普惠性、可持續、均等化原則,以優質資源的培育、引入和建設為載體,以資源的均衡配置為核心,更加注重機會公平,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切實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社會管理精細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內涵發展、創新發展,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增加公共服務供給,補齊社會事業短板,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共用發展成果。

第一章 提供優質均等的社會公共服務

  全面提升教育品質。以優質、均衡、內涵發展為主線,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落實振興教育事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教育系統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教委機關隊伍建設,提高專業化水準。建立和實行校長競聘上崗、流動、退出機制,強化校長引領作用。建立教師職稱評聘結合機制,實現績效獎勵激勵機制向教學一線傾斜,向承擔任務重的學校傾斜。制定引進人才政策和配套措施,強化師資力量。科學規劃調整佈局,合理配置教育教學資源,實現自身優質化發展。適應生育政策調整,落實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98%以上。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合理增加義務教育學位供給,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多樣化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全力打造一所在北京市有影響力的品牌高中學校。主動對接北京中心城區職業院校向平谷疏解,進行職成教育一體化、集團化改革,加強學習型平谷支援教育體系建設。積極引進高等教育資源,承接北京中心城區高等院校的轉移。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並投入使用,拓寬校外教育渠道。支援和鼓勵社會高水準特色辦學。堅持開放辦學,創造全社會關注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到2020年,群眾教育滿意度和一本上線率均有明顯提升。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準。以建設“健康平谷”為目標,以“保基點、抓基層、促整合”為重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完善醫療衛生服務。積極聯合市級優質醫療資源,大力推進平谷區醫院晉陞為三級甲等醫院。建成婦幼保健院,全部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辦醫,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注重預防和康復,加強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醫療資源向社區、農村流動,推進提升家庭醫生式服務內涵。加快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實現市、區、鎮(鄉)三級醫學影音互聯互通。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加強疾病防控和急救體系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慢性病、地域病防控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控制增量,最大限度康復存量,降低殘疾人比例,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全方位延伸中醫藥服務。大力實施中醫藥發展戰略,推進中醫藥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産業,積極開展中醫醫療、預防、康復等服務。到2020年,每千人擁有開放病床數5.4張。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以創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為引領,以建設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和數字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完善文化設施建設,建成區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文化服務設施全覆蓋、全達標。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弘揚傳統文化,強化國民教育、民間傳承、區志編修力度,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民俗文化。加強文物保護修繕與利用,完善文化産業扶持政策和服務體系。繼續做強中國樂谷歡樂節、桃花大舞臺等傳統活動品牌,創新推出文化精品,增強文化品牌影響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探索社會化服務資源引入機制,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加強監管和服務,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推進廣播電視、檔案、黨史等事業發展。

  以休閒體育為主線,堅持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設施和體育産業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八個一”工程,推動全民健

  身活動普及開展。引入市級體育名校品牌,提升競技體育水準。完善體育設施建設,提高區、鄉鎮、村體育設施利用效率。發展壯大冰雪休閒産業,培育區域品牌賽事,推進體育事業與體育産業共融共促。到2020年,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5.5平方米以上。

  實施人才強區戰略。貫徹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著力做好精品農業、通用航空、旅遊休閒、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等特色産業和教育、衛生、科技等重點領域的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形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在全區營造尊才愛才的氛圍,完善人才落戶、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拓寬人才學習、進修渠道,搭建人才成長平臺。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健全科學有效的選拔任用機制和激勵評價機制。創新人才配置機制,鼓勵人才在區域、行業、城鄉間合理流動。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社會科技服務機構為支撐、政府積極推動的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積極依託首都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資源優勢,結合我區産業特色和區域重點,鼓勵和引導企業自主研發,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孵化機構,大力培育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科研機構。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加大知識産權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科普工作,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搭建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平臺,全面提升公眾科學素養。

  提升信息化水準。加強“智慧平谷”建設,加快完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的高速寬頻資訊網路,推動資訊技術應用在各個領域的不斷深化和全面升級,加快實現公共服務信息化,推進城市管理、社會治安和社會服務三網融合。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化,促進新一代資訊技術在決策指揮、城市智慧管理、城市應急等方面的應用。全面推進社會公共事業信息化,加快教育、醫療、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進信息化與新興産業融合發展。加快社區信息化,提高社區資訊發佈能力和政民互動水準。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並完善農村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到2020年,實現WIFI城鄉全覆蓋,居民用戶網際網路頻寬達到100M,企業入戶網際網路頻寬達到10000M。

第二章 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多渠道促進充分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現高品質就業。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援大學生創業就業,探索出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設立創業扶持基金,支援社會力量開辦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載體,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整合全區資源,發揮教委優勢開展職業培訓。鼓勵社會辦學力量參與職業培訓,並對農村勞動力、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免費培訓。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培訓品質。加強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和技能培訓。推行精準服務幫扶就業,建立健全企業就業服務聯繫制度,通過網路、微信、微網志、短信、電子屏搭建立體式資訊發佈平臺,全方位提供精準化服務。開發崗位擴大就業,以重大産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重點園區建設拉動就業。針對就業困難人群重點開發市政市容、園林綠化、勞動保障協管等公益性崗位。構建人力資源二次開發體系,發揮退休人員的經驗和技能。“十三五”期間,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準。加大社保擴面徵繳力度,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靈活就業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險。積極推動社會保險標準化建設,提升社保便民服務水準。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分類救助制度,不斷擴大困難群體受益面,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健全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加強老年人、困境兒童、優撫群體福利服務。“十三五”期間,基本完成優撫社救對象危舊房翻建。加強殘障人員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殘疾人在各領域的平等、參與和共用水準。到“十三五”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率達到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

  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社會保障為支撐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醫養護一體化試點。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增加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加強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整合鄉鎮養老服務設施,推進養老照料中心建設,提高老年人活動設施使用效率。到2020年,保持每百名60歲以上老人擁有床位數在5張以上,養老機構新增床位數800張,醫養結合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基本適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建立健全兒童保護機制和應急體系,逐步提高婦女參政議政水準,依法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顯著提升婦女兒童受教育水準,保障婦女基本就業和平等就業,提高婦女兒童基本醫療保障水準及享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的水準,進一步優化婦女兒童發展環境。

第三章 構築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加強人口服務。統籌考慮城市發展空間、資源承載力等因素,合理確定人口規模,提升人口服務管理水準。落實《平谷區流動人口調控工作任務分解方案》,健全“以業疏人、以房控人、以證管人”有機結合的服務管理模式,嚴控低端就業人口,重點防控軌道交通沿線城鄉結合部問題。完善流動人口綜合服務管理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優化人口結構,堅持優生優育,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幼托等公共服務水準,增強出生人口素質。統籌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緩解人口老齡化,優化勞動力結構。科學引導人口佈局,統籌推進平谷新城及重點鎮人口協調發展,以産業集聚發展和商居功能平衡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實現人口合理分佈。

  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創新社區治理模式,推進社區規範化建設,提升社區管理水準,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加大社會組織培育扶持力度,完善“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健全社會動員機制,支援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服務。健全維護群眾權益長效機制,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加快完善信訪制度,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聯動,切實化解社會矛盾。深化“平安平谷”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網際網路安全管理,依法嚴密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公共安全治理,健全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整合社會治安、交通、消防、生産、衛生、食品藥品、氣象防災減災、防震減災、流動人口管理等社會安全管理力量,完善人防和技防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和區域聯動的全方位“大安全”管理機制,保障城市安全運作。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各群眾團體建設。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暢通民主渠道。

  堅持依法治區,不斷提高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準。加快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切實保證各級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面建立村居法律顧問制度,實現“一村一居一法律顧問”工作網路全覆蓋。做好普法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質。


第七篇 高水準舉辦2020世界休閒大會

  國際性大型活動是推動地區快速發展和參與國際交往的重要平臺。“十三五”時期,以舉辦一屆高水準的世界休閒大會為目標,積極落實全域、全季、全民休閒發展理念,堅持綠色辦會、共用辦會、開放辦會、廉潔辦會,認真兌現申辦承諾,全面提升休閒旅遊業發展水準,構建生態休閒之都。

第一章 紮實推進前期籌備

  完成主場館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按照世界休閒大會會期倒排工期,落實項目建設規劃,創新投融資機制。統籌考慮大會需求和會後利用,合理確定建設規模,確保世界休閒大會主場館及交通樞紐等核心服務設施按時高品質完成。完善泃河文化休閒、十八彎山水休閒、北山戶外運動休閒、丫髻山文化養生休閒、中國樂谷音樂休閒、現代農莊休閒體驗等六大功能區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公路主骨架建設,完善“七橫八縱兩環線”路網體系,新增道路里程33.87公里,路網密度達1.79公里/平方公里,有序推動智慧交通、生態環境、休閒步道、水電氣熱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承載和接待服務能力,為世界休閒大會的順利舉辦奠定良好基礎。

專欄5.jpg

  提升大會運作保障能力。依程式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推進世界休閒大會行動計劃落實,重點制定安全保衛、醫療衛生、交通組織、電力保障、電視轉播、食品安全等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並完成會議設備、器材的配置和試運作。加強服務人員、志願者培訓,促進服務標準與國際接軌,全面提升接待服務水準,確保為大會提供高質高效的基礎保障。

第二章 精心組織大會及營造氛圍

  全力營造大會氛圍。規劃組織豐富多彩的休閒主題活動,宣傳休閒文化和休閒理念,“十三五”期間,每年舉辦一屆“北京休閒大會”,精心策劃北京國際休閒論壇和京津冀休閒旅遊專場推介,逐漸聚焦全國乃至世界目光,提升整體品牌形象,為2020世界休閒大會預熱升溫和積累經驗。

  高水準組織好休閒大會。以“休閒提升生活品質”為主題,組織好大會開幕式、閉幕式、世界休閒大會會議、考察項目等活動,同期辦好世界休閒産業博覽會。結合産業發展,舉行金海湖水上娛樂活動、北京飛行器文化節、民俗文化之夜等系列休閒活動。

第三章 發揮大會帶動效應

  推進休閒産業深度發展。集聚整合音樂、旅遊、生態、文化、體育、航空等資源,加快休閒産業與三次産業高度融合,培育壯大特色休閒産業,帶動休閒旅遊産業結構升級,建設休閒樂園,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休閒需求。構建以平谷為重點的協同發展新格局,積極推進京津冀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區建設。

  建設國際交往的重要支點。充分開發主場館及功能區相關功能,輔助承擔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會議會展等職能,承辦各類文化、娛樂、賽事等活動,實現場館可持續、高效利用。與世界休閒組織、休閒城市加強聯繫,擴大休閒領域對外交流,建立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推動城市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加強休閒品牌持續開發。擴大宣傳和推廣,將北京休閒大會、世界休閒産業博覽會打造成有影響力的休閒品牌,做好品牌的持續深度開發,提升企業和休閒産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弘揚健康的休閒文化,廣泛傳播休閒理念,普及綠色休閒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第八篇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把握好規劃實施的重點,嚴格落實責任制,強化規劃任務分解,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規劃實施,保障各項規劃目標和任務圓滿完成。

第一章 加強規劃統籌實施

  完善規劃體系。做好重點專項規劃與規劃綱要的銜接,確保將規劃安排落到實處。依據規劃綱要和重點專項規劃,加快完善相關領域專項規劃、項目規劃編制,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為規劃實施打好基礎。

  強化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部署,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援,制定配套政策,健全保障全區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強各級各項政策之間的銜接協調,合理引導市場主體預期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充分發揮政策合力效應。制定《平谷區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加快平谷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促進産業轉型升級。落實《平薊三興協同發展重點任務具體對接方案》,促進區域共贏發展。落實《平谷區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創新人才服務管理,實施《北京市平谷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建立體系完備、科學高效、公正規範的人才引進、使用、培養和激勵機制。

  推進“多規合一”。做好“十三五”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和協調統一,確保規劃在總體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間配置上相互協調,在時序安排上科學有序,提高規劃的政策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 改革激發發展活力

  以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為規劃得到充分貫徹落實提供堅實的動力支撐和制度保障。

  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工商登記註冊便利化水準。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構建與平谷區戰略定位、空間佈局和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負面清單制度。落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政策措施,清理和規範涉企收費。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徵信系統,建設與全市一致的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平臺,加快推進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設。

  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高政府監管水準。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形成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和供給體系。深入推進社會事業管辦分離改革,進一步發揮事業單位公益職能,構建公益服務新格局。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權責一致、精簡高效的運轉體系。按照市級要求,完成公車改革任務。

  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打造産業投資基金、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燃氣、熱力、水務和園區開發等專業化投融資平臺建設,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綜合投融資平臺功能,構建分類管理、規範運作的投融資機制。採取PPP、企業債等多種融資方式,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區域建設。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核心的企業績效考核制度,推動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分類整合全區國有企業,初步形成2-3傢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加強京津冀國有企業合作,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優化國有經濟佈局。

第三章 實施重大項目帶動

  謀劃實施一批政府投資項目。按照“以規劃引導項目,以項目落實規劃”的原則,在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産業發展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儲備機制、聯席會制度,制定並實施政府投資項目年度建設計劃,推動政府投資項目滾動發展。積極爭取中央及市級資金支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領域建設,加強項目資金保障。完善政府投資項目稽察、考核機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督管理,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

  積極吸引一批重大社會投資項目落地。加大宣傳和招商引資力度,圍繞新城建設、産業發展等關鍵領域,吸引競爭實力強、專業水準高的知名企業參與全區建設。

第四章 強化規劃實施管理

  強化目標任務分解。細化規劃任務,形成落實本規劃的重要支撐和抓手。改進預期性指標調控方式,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引導市場行為與全區發展戰略相一致。將約束性指標納入全區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明確責任單位。將規劃實施目標分解至年度計劃。

  加強規劃監測評估。建立目標監測預警機制,對規劃進行過程跟蹤和效果分析。在規劃實施的中期階段,組織開展全面評估,並將中期評估報告提交區人大、區政協審議,需要根據中期評估情況以及新形勢變化進行修訂時,報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建立專項規劃評估機制、動態反饋機制,及時掌握、有效監測專項規劃落實情況。

  推動社會公眾參與。本規劃是全區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需要多渠道、多方式廣泛開展“十三五”規劃宣傳,增強公眾對規劃的認識和了解,集全區之力共同落實好規劃,有效組織引導公眾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

分享:
相關解讀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