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遊/對外經貿合作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商務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1-10-19
  6. [發文字號] 京商經字〔2021〕10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1-11-19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2年 第1期(總第733期)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關於印發《關於北京市專業服務業助力“走出去”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字號:        

京商經字〔2021〕10號

各相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發揮北京專業服務業集聚優勢,支援我市企業高水準“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聯合製定了《關於北京市專業服務業助力“走出去”發展若干措施》,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    

2021年10月19日  


關於北京市專業服務業助力“走出去”發展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助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北京專業服務業集聚優勢,支援企業高水準“走出去”,利用全球資源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特製定本措施。

  一、總體目標

  落實國家有關“走出去”戰略的總體要求,通過搭平臺、優服務、抓統籌、強機制等措施,完善專業服務對“走出去”支撐能力體系建設,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到2025年,形成支撐高水準“走出去”的專業服務産業生態,實現我市“走出去”企業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全市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高科技類産業境外投資品質明顯提升,“雙自主”企業出口占比提高到28.5%,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佔比超過60%,境外高科技類産業投資佔比突破20%。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立足我市産業發展需要,著眼全球産業變革,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科技企業為主體,聚焦資訊技術、積體電路、醫藥健康、智慧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慧汽車、新材料、人工智慧、軟體和資訊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等高精尖産業領域,鼓勵競爭力強的行業領頭羊、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和高科技領域的獨角獸、瞪羚企業,面向關鍵技術,通過並購、小比例參股、設立實驗室、共建研發中心和科技孵化平臺、第三方市場合作等靈活方式開展境外投資合作,推動北京企業“走出去”向全球價值鏈頂端躍遷。

  (一)搭平臺,提供精準對接服務

  1.上線運作京企“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開發專業服務“走出去”APP,以服務北京對外經貿合作需求為切入點,設置政務服務、專業服務、政策指導、諮詢資訊、金融服務、項目發佈等多功能版塊,提供境外專業服務機構資訊查詢、機構網點導航、項目案例等服務,“走出去”企業線上即時發佈專業服務需求,建立“走出去”專業服務生態圈。(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大力培育專業服務品牌企業。開發專業服務“走出去”可視化地圖,動態更新會計、法律、廣告、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機構境外分支機構資訊。培育專業服務“走出去”企業,擴大品牌影響力。對認定為示範企業總部的專業服務企業按規定享受有關支援政策。支援專業服務企業強化“雲服務”能力建設、參加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國際知名展會和國家級展會,打響北京專業服務品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舉辦系列對接服務活動。打造投資服務品牌活動,持續辦好北京雙向投資論壇暨國別日系列活動,搭建與所在國政府部門直接對話渠道。借助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搭建“走出去”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辦好中國國際經濟合作“走出去”高峰論壇。重點圍繞外匯政策、境外政策法規、文化、宗教、安全防範、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聯合專業服務機構、行業商協會開辦“走出去”課堂。定期組織“走出去”企業與專業服務機構對接。(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北京外匯管理部,市投促中心)

  4.加強京港澳專業服務合作。在會計審計、管理諮詢、爭議解決服務、知識産權、建築設計等領域探索推進京港澳專業服務機構共建,會同港澳有關部門推出一批合作共建清單。加強與香港貿發局等港澳機構合作,搭建港澳專業服務業與北京有關企業的互動平臺,探索組建京港澳“走出去”聯合體。以建築設計領域為突破,支援以聯合體方式開展專業服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知識産權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政府港澳辦)

  (二)優服務,打造便利高效的服務體系

  5.優化境外投資管理服務。推進建立境外投資“一表填報”系統,簡化備案手續和流程。積極推動商務主管部門向自貿試驗區授權企業非金融類境外投資備案管理服務事項。(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貿試驗區所在區政府)

  6.助推專業服務企業擴大海外業務。積極協調我駐外使領館和外國駐華使館商務部門,為“走出去”企業項目洽談、産業對接活動牽線搭橋、解決海外發展面臨的問題,助推專業服務“走出去”企業擴大影響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符合條件的“走出去”企業員工申辦APEC商務旅行卡。(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政府外辦)

  7.強化對專業服務機構個性化服務。聚焦會計、法律、廣告、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重點領域,商務部門和各細分行業主管部門聯動為頭部企業以及細分賽道表現突出的專業服務企業做好個性化服務,助力企業拓展高端業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司法局)

  (三)抓統籌,整合資源力促合作共贏

  8.支援專業服務企業“走出去”。擴大外經貿發展資金補助範圍,降低專業服務“走出去”企業申報“門檻”;納入商務主管部門企業境外投資備案管理體系的我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可享受境外投資直接補助;對我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及其聯營體為我市“走出去”企業境外項目提供專業服務,符合條件的,按照所收取服務費用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以聯營體形式申報的,按在京專業服務企業在合同中所承擔的比例計算。(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9.提供金融對接服務。建立健全境外投資合作重大項目臺賬,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及絲路基金、中非發展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各類股權投資基金為我市“走出去”重大項目提供信貸、保險、用匯等服務。符合條件的“走出去”企業,可優先使用北京市外經貿發展引導基金。(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人行營業管理部,市銀保監局,市金融監管局)

  10.落實稅收激勵政策。落實好境外所得多層稅收抵免政策,切實減少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稅收負擔。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適用稅率及稅收抵免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47號)規定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來源於境外的所得可以按照15%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在計算境外抵免限額時,可按照15%的優惠稅率計算境內外應納稅總額。(責任單位:北京市稅務局)

  11.加強海外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完善海外知識産權重大事件快速響應機制,著力建設北京市海外知識産權公共服務資訊庫,豐富海外知識産權維權專家顧問庫,持續做好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應對指導,幫助“走出去”企業解決知識産權糾紛等重點事項。發揮我市設立在海外的服務站點作用,建立獲取海外知識産權資訊的渠道,及時對重大海外知識産權糾紛資訊進行通報和研判。充分發揮北京海外知識産權保護聯盟作用,持續開展海外知識産權培訓宣傳,提高“走出去”企業海外知識産權風險防範和糾紛應對能力。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走出去”企業在簽署涉外合同時選擇北京仲裁機構進行商事仲裁,並約定北京作為仲裁地。(責任單位:市知識産權局,市司法局,市商務局)

  三、保障措施

  12.完善“走出去”工作機制。在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國際商務服務協調工作組增加專業服務業助力“走出去”的工作職責,推動落實有關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

  13.組建“走出去”産業聯盟。支援有關協會圍繞大數據、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智慧製造、數字安防、電子商務、區塊鏈等優勢産業領域及會計、法律、廣告、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重點領域組建産業聯盟,加強企業間交流,推動北京境外産業集群化發展,引導企業集約式、鏈條式“拼船出海”。(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貿促會)

  14.完善“走出去”人才培育體系。支援“走出去”頭部企業自主建立跨國經營企業人才培育基地。探索與在京高校建立對接機制,向高校提供“走出去”企業名單和招聘資訊。強化與“走出去”專家智庫合作,加強行業發展研究,提供專業服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教委)

  15.加強監管和風險防控。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監督指導企業健全內部風險防控機制,組織常態化預防境外安全風險培訓,加強對高風險國家或地區投資的指導和監管。(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府外辦)

  附件:北京市專業服務業助力“走出去”發展若干措施分工表(略)

  (注:附件請登錄北京市商務局網站查詢)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