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14〕41號
  2. [發佈日期] 2014-12-22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公共交通發展 提高服務和管理水準的意見

 

 
京政發[2014]41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公共交通發展
提高服務和管理水準的意見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快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舉措。為加快本市公共交通發展、提高服務和管理水準,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現就有關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考察北京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落實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做好頂層設計、突出工作重點、全面綜合施策,不斷提高地面公交運作效
 - 1 -  
 
 
 
率、改善軌道交通乘車環境,實現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順暢銜接、便捷換乘,方便市民更多地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運作奠定良好基礎。
  (二)主要目標
  到2017年底前,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600公里以上,公交專用道總里程達到480公里以上且形成網路,改善300公里人行步道、自行車道配套設施條件,全面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安全性、舒適性。
  二、提高公共交通發展水準
  (一)提升地面公交運作效率
  1.實施公交線網優化調整
  優化地面公交線網設計,明確公交快線、市區普線、微迴圈線、市郊連接線、郊區線、定制公交線等6大類地面公交線路的功能定位,科學實施線網調整,制訂分類服務規範。進一步擴大郊區公交線網覆蓋面,適度延長郊區公交線路運營時間,促進城鄉客運服務均等化。
  以推進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兩網”融合為重點,2015年繼續實施40條地面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大力發展微迴圈公交線路,2017年底前,初步建成中心城區微迴圈公交線路體系,解決部分小區因周邊道路條件不足導致無法開通公交線路問題。不斷完善夜班線網格局,在現有夜班公交線的基礎上,繼續向城市副中心、新火車站等區域拓展夜班車覆蓋範圍。
 - 2 -  
 
 
 
  2.加快公交專用道施劃
  2015年,研究編制公交專用道網路規劃,推進京藏高速公路、四環路公交專用道施劃工作,並提出整合常規公交線路、開通通勤快車的實施方案。2015年底前,推進南中軸路、朝陽路、安立路和阜石路等4條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全線施劃公交專用道工作,打通制約大容量快速公交運營速度的“瓶頸”。
  (二)強化軌道交通運營保障
  3.提高線路運輸能力
  2015年底前,實現14號線中段開通試運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重點提升5號線、6號線、10號線、15號線、大興線、亦莊線的運輸能力,進一步縮短高峰時段發車間隔,提高運力5%至15%。2017年底前,實現16號線開通試運營,13號線增加清華東站和建材城站;通過完善設備系統、改進運作組織方式,進一步提高7號線、8號線、13號線、14號線、昌平線、房山線運輸能力。
  4.維護更新設施設備
  狠抓設施設備日常檢修維護,使軌道交通車輛和運營設備保持良好狀態。2015年底前,實現13號線、八通線安全門投入使用。2017年底前,實現1號線、2號線安全門投入使用,宣武門站、國貿站、芍藥居站增建換乘通道。同時,進一步提高既有線路的視頻監控覆蓋率。
  (三)改善綠色出行條件
 - 3 -  
 
 
 
  5.進一步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公交車
  2015年底前,更新2100輛電驅動公交車和天然氣公交車。2017年底前,五環路以內電驅動公交車和天然氣公交車比例達到70%;同時,結合車輛能源結構調整,將現有非空調車全部更新為空調車。
  6.加快公交場站等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大綜合交通樞紐和公交場站投融資改革力度,建成一批公交充電線網、充電站、加氣站、車輛保養場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立交橋區立體換乘改造工程,增加港灣式公交車站,為公交車規範進出站創造條件。進一步改善候車環境,加快公交首末站改造,新增站臺、站棚、護欄、老幼病殘孕乘客休息區等,同時基本實現中途站站棚全覆蓋。2015年,新開工建設5個郊區客運站。
  7.完善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
  科學規劃人行步道、自行車道,制定2015至2017年道路設施綜合整治工作計劃,重點對四環路以內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進行整治,通過清除道路病害、移除障礙物、完善無障礙系統,為步行、騎自行車出行提供更好的設施條件,有效緩解快慢交通矛盾。2015年底前,公共租賃自行車總規模達到5萬輛,實行通存通取,初步形成覆蓋中心城和新城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網路體系。
  三、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準
 - 4 -  
 
 
 
  (一)優化地面公交乘車環境
  8.提高乘務、站務人員服務水準
  加強乘務人員業務培訓,及時糾正不規範服務行為,按季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維護正常有序的乘車秩序。組織6000名文明引導員和場站服務人員,在公交樞紐場站、首末站和中途站,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引導服務活動,倡導文明乘車。
  9.大力發展定制公交
  利用公交專用道優勢,加快推廣定制公交。進一步完善定制公交平臺,提升乘客組織、座位預訂、線上支付等服務水準,力爭在2017年底前實現定制公交日均客運量達到2萬人。根據出行需求,增設季節性專車線路、城市觀光線路等,實現多樣化公交服務。
  (二)完善軌道交通乘車環境
  10.增強車站服務功能
  改造1號線、2號線、13號線、八通線等線路車站衛生間,完善13號線、八通線等線路殘疾人候車標誌、導向標識和安全提示標識,並在有條件的車站增加座椅、換乘通道加裝通風空調設備、完善電扶梯語音提示設備。
  加強客流集中車站的乘客疏導工作,組織志願者進行現場宣傳,做好購票和補票服務,並幫助乘客儘快熟悉車票使用方法,實現順利購票進站乘車和快速出站。
  (三)提高公共交通換乘效率
 - 5 -  
 
 
 
  11.改善公共交通接駁條件
  做好軌道交通接駁換乘服務,確保新開通線路有地面公交、自行車配套設施,有地面公交接駁線路以及完善的步行、自行車接駁系統,並在重點新城試點運營純電動微型公交車。結合軌道交通新線開通,完善公交站點與地鐵站點的引導標識;在有條件的車站,增設駐車換乘停車場。
  (四)提高科技資訊服務水準
  12.強化網路資訊服務手段
  加快公共交通乘客服務資訊平臺建設,實現公交車車載定位設備全覆蓋及智慧調度指揮,通過服務熱線、網站、手機軟體、微網志、微信、電子站牌等載體,方便乘客選擇公共交通出行路線,查詢公交、軌道交通實時運作情況等服務資訊。2017年底前,完成13號線和八通線乘客服務資訊顯示系統建設。
  13.提升市政交通一卡通服務功能
  優化社會發卡充值網點佈局,為乘客提供更好的購卡、退卡服務。研究推進市政交通一卡通與“北京市市民服務一卡通”相融合。研究推進與天津市和河北省重點城市同步實施交通卡互聯互通。
  (五)做好特定群體乘車服務工作
  14.堅持特定群體乘車優惠政策
  對現役義務兵、盲殘人士、見義勇為人員等繼續實行免費乘坐軌道交通工具、地面公交的相關優惠政策;對其他殘疾人士、
 - 6 -  
 
 
 
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等繼續實行免費乘坐地面公交的相關優惠政策;對持學生公交卡的學生給予乘坐地面公交折扣優惠。同時,逐步實現特定群體憑電子證件優惠乘車。
  四、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準
  (一)加強公共交通企業管理
  15.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水準
  深入開展公共交通企業改革,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切實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水準。結合地面公交財政補貼機制改革,推動城市公共交通服務企業開展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促進可持續發展。
  16.加強對企業的監管
  推進公共交通建設成本、企業運營成本、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政府投資等資訊向社會公開,提高企業運營資訊透明度,督促企業完善自身管理。
  市有關部門要結合公共交通發展和社會需求,組織制定公共交通運營和服務標準,強化對公共交通企業運營服務品質和安全生産的監管。
  (二)保障公共交通乘車秩序
  17.提高乘車秩序管理水準
  在有條件的軌道交通車站建設地面安檢廳,增加安檢設備數量,提高安檢品質和速度。加強對安檢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安檢服務水準。按照“一站一策”的原則,制定客運組織、大客流
 - 7 -  
 
 
 
和突發事件應急、乘客宣傳引導等方案並開展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大對在站內、車內散發小廣告、乞討賣藝等行為的治理力度,維護良好乘車秩序。
  (三)保障公共交通路權優先
  18.加強公交專用道管理
  進一步加大對違法佔用公交專用道的非現場執法力度,同時在社會車輛侵佔公交專用道多發地點、時段,安排警力加強現場執法。在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調整公交車站位置、設置公交專用道導向車道以及增設公交港灣等方式,提高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
  (四)做好社會車輛引導
  19.加大靜態停車管理力度
  強化道路停車秩序管控,重點對100條大街進行整治,有效解決因路側違法停車影響公交車和自行車正常通行的問題。
  20.倡導綠色出行方式
  加強交通管理政策研究,降低道路負荷度,提升公交運作速度,保持公共交通出行的價格優勢,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附件:工作任務分解表(略)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22日

 - 8 -  (全文結束)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