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11〕33號
  2. [發佈日期] 2011-08-08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 職業培訓工作的意見

 

 
京政發[2011]33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
職業培訓工作的意見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準和促進就業、穩定就業的重要手段。加強職業培訓,加速培養造就高素質技能人才,是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為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結合本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健全終身職業培訓制度
  以服務首都經濟和促進就業為宗旨,堅持城鄉統籌、就業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培訓的原則,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全職業
 - 1 -  
 
 
 
生涯、全過程銜接的職業培訓制度,貫通技能人才職業培訓梯次成長通道,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
  推行企業新錄用人員先招用、再培訓、後上崗的崗前培訓制度。在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産安全、戰略新興産業、公共公益服務等相關崗位,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法落實職業資格準入,鼓勵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建立現代企業培訓制度,實施技能素質提升工程,落實職工教育經費,實現在職職工崗位技能的提升。
  完善創業培訓政策,對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開展多層次創業培訓,使每個有培訓願望的創業者都參加一次創業培訓。健全創業培訓體系,引導各類優質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專業化創業培訓,強化創業培訓與創業服務、創業諮詢和創業孵化等服務手段的有效銜接,鼓勵創業者通過創業培訓,提升創業能力。
  二、構築開放多元的職業培訓體系
  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有效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構建需求導向、覆蓋廣泛、形式多樣、管理規範、進退有序、保障監管到位的職業培訓網路,通過轉換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聯合一批,優化區域職業培訓資源配置,建立現代職業培訓體系。
  結合首都産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功能定位,依託技師學院、職
 - 2 -  
 
 
 
業院校和大型骨幹企業,組建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職業培訓聯盟,完善職業培訓的産業板塊支撐;挖掘優質職業培訓資源,建設高水準公共實訓平臺,“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10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促進30個跨行業、專業化、社會化、示範性的公共實訓集群化建設,完善職業培訓的實訓基地支撐;發揮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眾多和聯繫國際教育資源緊密的優勢,建立職業培訓的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及國際合作機制,積極開發、引進國內外示範項目,完善職業培訓的多元智力支撐。
  三、構建高品質的技能考核評價體系
  積極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大力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加大適應首都發展需要的新職業(工種)標準開發力度,及時更新、完善職業技能鑒定題庫。推進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化管理工作,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命題、統一考務和統一證書”的原則,優化運作機制,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專業化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職業技能鑒定管理水準和品質。
  健全以職業能力和工作業績為重點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完善“統一標準、自主申報、社會考核、企業聘任”的考評機制,進一步突破比例、年齡、資歷和身份界限,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完善多層次職業技能競賽工作機制,每年舉辦不少於30個職業(工種)的行業、地區性職業技能競賽,每3年舉辦一次全市性職業技能競賽。
 - 3 -  
 
 
 
  四、實施職業培訓五項行動計劃
  為適應首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要,著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實施職業培訓五項行動計劃。
  (一)崗位技能全員培訓計劃。通過在崗培訓、脫産培訓、研修培訓、彈性學制培養等多種形式,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藝的技能人才。“十二五”期間企業技能崗位職工至少參加一次職業技能培訓,重點行業領域技能崗位職工至少參加兩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二)高技能人才“百千萬”帶動計劃。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物在解決技術難題、組織重大技術技能革新、開展技術攻關項目以及帶徒傳藝等方面的關鍵作用,依託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和有突出貢獻的技師、高級技師,在技能含量較高、高技能人才密集的行業和大型企業集團中,加快培養一批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精湛技藝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對高技能人才培養予以資助。“十二五”期間提升完善100個首席技師工作室,並對30個重點工作室給予30萬至50萬元的資助,主要用於開展帶徒傳技、實施技術技能革新成果和絕技絕活的應用推廣、組織參加技術培訓、技術攻關、技術協作、技能研修等任務;支援5000名技師、高級技師參加前沿理論、技術革新研修培訓;發揮行業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年培養8萬名高技能人才目標。
 - 4 -  
 
 
 
  (三)緊缺技能人才培訓儲備計劃。建立技能人才調查制度,發佈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工種目錄,引導職業培訓。圍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城南行動計劃以及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等戰略重點,實施技能人才儲備先行制度,通過技能人才需求的先行調查、技能人才計劃的先行制定、技能人才開發的先行實施,在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生物制藥、旅遊服務和文化創意等産業,加強緊缺技能人才儲備。對掌握絕活絕技的高技能人才,實施“師帶徒”技能振興工程,在本市技工院校開設相關專業,並在全國範圍擴大招生和培養。
  (四)就業培訓援助計劃。圍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加強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堅持就業導向,根據人力資源市場用工需求和公益性就業崗位需要,對城鎮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重點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培訓與就業對接,對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培訓援助,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強化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醫療護理員等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給予職業培訓補貼,逐步推行持證上崗。
  (五)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計劃。立足首都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完善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開展“創業培訓進校園”活動,鼓勵高等院校開設創業課程,將創業培訓納入教學計劃。加強大學畢業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實踐的綜合培訓,依託創業服務園區、創業孵化機構、創業成功人士,
 - 5 -  
 
 
 
強化創業指導、創業扶持、創業服務,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和科技創業。
  五、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準
  健全企業技能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薪酬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選擇部分工程技術類職業進行試點,研究探索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辦法。充分發揮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在職工培訓、考核和工資分配中的作用,大力推行使用與培訓考核相結合、待遇與業績貢獻相聯繫的做法。
  加快建立職工憑技能得到使用晉陞、靠業績貢獻確定收入分配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對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實行股權和期權激勵;對參加科技攻關和技術革新,並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可從成果轉化所得收益中,通過獎金等多種形式給予相應獎勵。在企業薪酬中充分考慮技能所做貢獻的因素,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使高技能人才與其他相應專業技術人才在工資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企業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可與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工資福利待遇。技工院校高級工班畢業生試用期、見習期工資待遇及定級工資,均參照大專學歷畢業生待遇確定。
  六、加大高技能人才引進力度
  建立高技能人才引進制度。對本市緊缺、企業急需的非本市戶籍的技師、高級技師,可參照有關規定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對在京工作3年以上、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且取得技師及
 - 6 -  
 
 
 
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並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來京務工人員,經本市引進人才綜合評價為優秀的,可從外省市直接引進。
  繼續加大職業院校高水準教師引進力度,獲得或培養國家級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的教師,可從外省市直接引進;對職業院校急需緊缺專業的學科帶頭人,通過了本市引進人才綜合評價的,可從外省市引進。
  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動和區域合作機制,鼓勵高技能人才通過諮詢服務、技術攻關、項目引進等多種方式發揮作用,對企業、職業院校根據生産和教學需要引進、聘用的國外專家和留學生,享受本市有關人才的優惠政策。
  七、完善職業培訓資訊網路建設
  整合資訊服務資源,優化資訊支撐環境,依託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系統,提升職業培訓資訊網路功能。夯實基礎、整合開發,建立集資源配置、職業分析、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能力開發五位一體的資訊共用應用服務平臺;豐富技能人才開發交流的資訊服務內容和手段,為企業和技能人才提供培訓、使用、技術開發、成果轉讓、同業技術交流等多維資訊服務,完善資訊服務交流共用平臺;加強職業培訓系統網路監管,完善培訓過程和風險點的管控,全面提升職業培訓的智慧化管理水準。
  八、加強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
 - 7 -  
 
 
 
  堅持“服務就業、高端引領、內涵發展”的原則,加強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加強職業培訓研究,成立市級職業技能研發機構,組建專家隊伍,建立研發基地,開展職業技能發展趨勢和人才成長規律探索,做好技能人才的調查統計和需求預測,研究和開發新職業(工種)的培訓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
  完善職業培訓教師培養制度,建立教師培養專項資金,實施職業培訓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建立教師進修基地,加快培養一大批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生産實習的“一體化”教師。每年組織不少於1000人的教師實施專業化培訓,“十二五”期間力爭使每位專業教師都參加一次培訓,“一體化”教師持證上崗率達到90%。建立職業培訓教師國際交流學習機制,逐步形成一支數量合理、結構科學、專兼結合、具有較高職業道德水準、較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
  九、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
  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渠道籌措資金的職業培訓投入機制。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失業保險基金對職業培訓的支援力度,擴大補貼範圍,完善和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合理提高培訓補貼標準。對符合條件的本市城鎮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企業新錄用人員、新生勞動力和來京務工人員等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大學畢業生、復轉軍人等給予創業培訓補貼。對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培訓標準制定、教材題庫開發、師資培訓、品質督導、職業技能競賽、評
 - 8 -  
 
 
 
選表彰等基礎工作給予資金支援。各區縣政府要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落實專項經費,加強職業培訓基礎建設和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養,以及給予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發放培訓期間的生活費補貼等工作。
  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企業要按照不低於職工工資總額1.5%的比例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按2.5%的比例提取,對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的創新創業型企業可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執行,其中60%以上應用於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對企業未按規定足額提取並使用職工教育經費的,區縣政府可依法實行統籌,由人力社保部門統一組織開展培訓。
  加強資金監管,建立內部管理制度,明確資金用途、申領撥付程式和監管措施,定期向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形成內部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完善市區兩級職業培訓管理和培訓指導服務機構,形成全市上下緊密結合、運轉有效、監督到位、支撐有力的職業培訓監管平臺,確保資金安全有效運作。
  十、強化職業培訓工作組織保障
  要建立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市人力社保部門統籌協調,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農委、市國資委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對全市職業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要定期召開成員單位協調會議,
 - 9 -  
 
 
 
對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和總結,推廣先進工作經驗,及時解決、協調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優秀集體進行表彰。
  各區縣、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工作,把職業培訓作為穩定就業、促進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落實責任制,完善措施,加強考核,全面推進職業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 10 -  (全文結束)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