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發[1986]31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總公司,各高等院校:
現將首都綠化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單昭祥同志在會上所作的《團結協作,持之以恒,為完成“七五”期間首都綠化美化任務而奮鬥》的報告,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
團結協作持之以恒為完成“七五”期間首都綠化美化任務而奮鬥
單昭祥
各位主任、委員、同志們:
現在,我將“六五”期間首都綠化美化建設情況,“七五”期間的計劃安排和今年的主要任務,彙報如下:
(一)
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央各部門、駐京部隊的大力支援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六五”期間,首都的綠化美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城市向園林化邁出重大一步。
五年累計植樹五百三十二點八萬株(不含綠籬),鋪草坪四百八十萬平方米,栽植豐花月季五十多萬株,新增綠化面積六百一十五公頃。配合市政建設,綠化了阜成路、北三環、昌平路等十五條幹道,充實提高了六十多條城市道路。開闢街頭綠地一百多處。新建和擴建了豐臺、龍潭、雙秀、雕塑、三海、大觀園、西濱河、圓明園福海、柳蔭等十五個公園,擴大、收回公共綠地一百二十六公頃,對原有的一批公園進行了充實和改造。機關、工廠、醫院和學校的庭院綠化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七十三個花園式單位。左家莊、團結湖、勁松等三十六個居住小區,種植了樹木花草,美化了環境。國慶節在天安門、百里長街等地組擺花壇、花帶,使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二、郊區造林綠化有較大發展。
山區,五年累計造林二百三十萬畝,比“五五”期間增長百分之八十五,保存率由百分之三十四點七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封山育林五十萬畝。平原,農田林網和四旁植樹一億多株,保存率由百分之四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已有片林五十一萬畝(含果園),種牧草保存六萬畝,覆蓋率由一九八○年的百分之七點九,提高到百分之十四。一個帶、網、片結合的平原綠化體系初步形成。八達嶺、十三陵等七個風景旅游區,密雲、懷柔水庫水源保護區的綠化、美化有很大發展。南口、康莊、永定河、潮白河、雁棲河五個風沙危害區的綠化治理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共有樹木一千七百四十六萬株,環境面貌初步有了改觀。
郊區縣城綠化隨着城鎮建設迅速發展,不少縣區已初步建成一批公園和花園式大街。
三、義務植樹成績顯著。
一九八二年以來,動員和組織中央、市、縣一千零七十一個單位一百二十多萬人,在郊區重點風景區和風沙危害區劃了十八萬畝義務植樹責任區。各單位積極履行植樹義務,在堅持、紮實、實效上下功夫,共植樹三千多萬株,成活保存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合計綠化荒山、荒灘十四點四萬畝,平均每人栽活樹二十一棵。十三陵、八達嶺、妙峰山、潭柘寺、懷柔水庫、密雲水庫等重點地區綠化面貌開始有了變化。一些單位的綠化基地建設也初具規模。
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有六條基本經驗:
一是認真貫徹中央綠化祖國的指示,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自全國人大作出《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以後,各級黨委、政府每年都有針對性地、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宣傳教育,一九八五年根據胡耀邦同志的建議,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把每年四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定為“首都義務植樹日”。為了配合宣傳中央的指示,攝製了《春風又綠北京城》彩色紀錄片,編輯了《首都綠化》叢書和綠化美化大型畫冊。通過宣傳,城鄉人民對綠化美化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有力地推動了首都綠化美化建設。
二是進行全面規劃,認真抓好重點。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綠化委員會,先後制定了首都城鄉綠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六五”期間的奮鬥目標,抓好重點,抓一處成一處。各區、縣也根據當地情況,確定了自己的重點地區。實踐證明,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堅持突出重點,是加快首都綠化美化重要途徑。
三是落實各項政策,全面實行責任制。在城區,對近百萬米綠地實行了“門前三包”,並廣泛開展了“軍民共建”、“廠街共建”活動。在郊區按照合理布點,保證重點的原則,劃分了義務植樹責任區,建立相對穩定的綠化骨幹隊伍,實行承包管理責任制。在郊區農村,除抓好集體林木、果樹的聯産承包責任制外,通過劃定責任山自留山、明確山權林權、簽訂承包合同,落實責任制。
四是堅持品質第一,實行科學造林。為保證綠化品質,提高成活率、保存率,下力量抓了技術培訓、規劃設計、苗木準備和科學栽植、管護工作。市林業部門先後編寫了森林的效益、北京山區造林技術等六種科普資料,為中央、市級各單位培訓了近萬名技術骨幹。在規劃設計上,根據不同道路、公園、居住區的不同特點,對綠化工程進行了各具特色的規劃設計。在郊區按照綠化與發展經濟、發展旅游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改進了常規造林設計,針對苗木不足的矛盾,着重抓了發展苗木和調節産銷。在造林技術上,狠抓了提前整地、精心栽植、加強管護三個環節,有效地提高了成活率、保存率。
五是制定法規,加強林木管護。幾年來,在大力宣傳貫徹《森林法》的同時,根據北京的實際情況,先後制定了《北京市城市綠化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農村林木資源保護管理條例》,保證了綠化美化建設的發展。
六是切實加強領導,把綠化美化列為首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系統、各區縣成立了綠化委員會和辦事機構,全市形成了一個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指揮體制。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同志帶頭參加義務植樹,中央各部門、駐京部隊,每年都有二百多位部長、三千多位司局長,七百多位軍職以上領導同志參加首都義務植樹。市委、市政府每年“五一”、“十一”前後,組織區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對城鄉綠化美化工作進行兩次全市性的檢查評比,推動了工作的開展。
“六五”期間,首都綠化美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與中央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幹部、群眾對綠化美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發展不夠平衡;重點綠化工程進展不夠快;苗木生産,仍是薄弱環節,造林成活率、保有率還需進一步提高;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和落實。
(二)
中央關於制定“七五”計劃的建議指出:要把改善生活環境作為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首都的綠化美化建設,應以提高整個北京地區的綠化覆蓋率,改善首都大環境的生態條件為出發點,堅持城鄉一起抓,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的方針,按照先易後難、先近後遠,先淺山後深山的原則,進一步加快步伐,提高水準,開創新的局面。
在市區和縣城,要逐年有計劃地新建、擴建一批公園綠地;以天安門為中心,沿二、三、四、五環路和市區外線,建設五條二十至五十米寬的環形綠化帶;沿公路、河道、鐵路建設一批綠色走廊;在工業區周圍,營造一批防護林;在市中心區和新建區之間,建設綠色隔離地帶。
在郊區,平原要有計劃地將面積較大的片林、果園逐步建成郊野森林公園;沿山地帶,要充分利用名勝古跡多的優勢,結合開發風景游覽區,加快綠化建設;淺山、丘陵緩坡區,結合退耕還林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新建、擴建一批幹鮮果品基地;高山、深山區,要堅持喬灌草結合、封造管並舉的方針,大力營造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切實管護好已有的林木和植被。
到一九九○年,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八,每人平均綠地達到六點一四平方米,縣城綠化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三十;農村平原綠化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十六,山區有林面積達到六百八十萬畝,覆蓋率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使整個首都由市區到郊區,由淺山到深山形成點、線、片、網、帶相結合,有層次,多組團的綠化體系。
“七五”期間要抓好以下十項建設項目:
一、完成市區外緣環形綠化帶和六片綠化隔離地帶邊界林,建成京津、京開、京張、京周、京密五條公路兩側各三十米的綠色走廊和永定河、潮白河、清河、溫榆河四條河流沿岸的綠化,以及環城鐵路、京津鐵路北京段的綠化。
二、建設法海寺、大覺寺、三海子、團河宮、金盞、共青林場、大興半壁店七處森林公園,力爭初具規模;建設和管理好松山、百花山、雲蒙山、霧靈山四個自然保護區。
三、完成土城路、學院路、頤香路等三十條市區道路和小月河等十四條河道樹木的栽植,隨着道路和沿街房屋建設,發展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的綠化。在石景山、東郊、南郊、燕山等工業地區,逐步營造九條防護林;改造現有的東北郊、八大學院兩個林帶。
四、大力發展居住區的庭院綠化,完成香河園、萬泉河、劉家窯等四十八處居住區的綠化和小區公園的建設。機關、企業、部隊、學校沒有完成綠化的,要限期完成植樹鋪草任務,已有綠化基礎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綠化美化水準。
五、城區要以建設小型公園為主,積極擴大綠地,創造條件開放歷史宅園;近郊區要積極發展大、中型公園綠地,五年內要爭取新建、擴建北土城、水碓、圓明園萬春園等三十處公園綠地。
六、遠郊縣城鎮要建成一、二處城鎮公園,完成城鎮道路、新建居住區以及機關單位綠化,建設縣城環城綠化帶或片林。
七、平原農田林網和村鎮四旁綠化殘缺的要更新補植,骨幹林帶普遍實行喬灌結合,重點地段做到針闊混交。搞好一百個較大鄉鎮、村莊環境綠化美化。
八、完成南口、康莊、永定河、潮白河、雁棲河五大風沙危害區的治理,造林十萬畝。
九、基本完成十三陵、八達嶺、海子水庫等十三個重點風景區綠化工程。
十、大力推進山區造林和封山育林。在八百米以上的高山深山區,營造十五萬畝落葉松、油松用材林,封山育林育灌一百四十萬畝。在淺山丘陵區,結合退耕還林、還果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建立十萬畝幹鮮果品基地。在缺柴地區營造五十萬畝薪炭林。
今年是“七五”計劃的第一年,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城市和縣城的綠化任務是:城市植樹一百二十萬株,鋪草一百萬平方米,種豐花月季二十五萬株。市重點抓好紫竹院竹景區、北土城遺址公園西段,北京植物園樹木園和溫室區三個公園;完成馬甸、水泡子和新源裏三塊綠地;充實提高二環路、三環路,綠化美化建外大街、香河園路、紫竹院路西段三條路。城近郊各區,各建兩個公園(含續建)、綠化兩條路,兩個居住小區,建成兩個花園式單位、兩個垂直綠化單位。遠郊各縣城,要新綠化一條街,新建擴建一個公園,綠化一個居住小區,建成一個花園式單位,並着手建設一個三、五百畝規模的片林。
郊區農村的任務是:荒山造林三十萬畝,新封山育林育灌四十萬畝,飛播造林五萬畝,沙荒營造片林一萬畝,種牧草五萬畝,四旁植樹一千五百萬棵,育苗七萬畝。郊區義務植樹,新栽五百萬株,農民義務植樹五百萬株。公路植樹二十九萬株,河道植樹二十五點九萬株,鐵路植樹十萬株。
(三)
實現上述規劃,要大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深入發動群眾,把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提高到一個新水準。
要繼續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認識,克服“與己無關”、“額外負擔”的思想和松勁畏難情緒。城市各單位和居民要繼續完善和提高“門前三包”,“軍民共建”,積極參加社會重點工程的勞動。郊區義務植樹,要搞好責任區的劃分和調整,結合重點綠化工程,建設三結合的綠化基地。農村幹部和群眾要認真履行全民植樹的義務。要結合貫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村産業結構的調整,總結劃分責任山、自留山的經驗,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加快山區綠化步伐。公路、鐵路、水利系統,要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完成市確定的重點綠化工程。廣大青少年要開展建小苗圃、小花園,栽紀念樹、造紀念林活動,培養他們植樹種草、綠化祖國的情操。
二、進一步搞好規劃、明確責任。
對“七五”期間的綠化美化工程,要逐項作出規劃,包括確定範圍,做出現狀圖、規劃圖和逐年施工圖。這項工作,以規劃局、園林局、林業局為主,組織各區縣和水利、公路、鐵路部門共同進行。
各項工程,原則以屬地為主、條塊結合。為明確責任,作如下分工:市管公園、林場、河道、公路、鐵路,由市有關主管局負責;區縣的公園、綠地、道路、農田林網、村鎮四旁綠化,以及境內市確定的重點綠化工程,由區縣負責;市區週邊、四環路環形綠化帶、六片綠化隔離帶、五條綠化走廊、四條河流、七個森林公園,由所在區縣負責,市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協助。
三、研究和解決好綠化美化建設的幾個政策問題。
資金問題。首先要節約用好現有的各項綠化資金。國家要相應從基本建設費、城市維護費和市、區縣財政中,逐年增加綠化美化撥款;新建大中型公園、營造森林公園和綠化帶,要解決苗木補助費;新建、改建公路、鐵道、河道、立交橋的綠化美化費用納入基建工程費;旅游地區的開發,堅持誰開發誰出資綠化。
佔地問題。興建森林公園、營造大面積的綠化帶,實行有計劃地退耕興林、興果、種草、種花。為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要通過聯營、擴散項目,幫助所在鄉村發展鄉鎮工業、第三産業,實行以工補林、以工促林。
經營管理問題。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森林公園的營造管理、經濟收益,均屬土地所有者單位。幾條放射性林帶、市區外緣環形林帶,要考慮群眾利益,可以搞些用材林、經濟林,也可以林帶圃。
四、抓好苗木、堅持科學造林。
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辦好國營、集體苗圃,積極扶持專業戶育苗,發展聯營育苗,使苗木生産基地化、標準化;二是,需要苗木的單位,要根據綠化的中長期計劃,做好苗木品種、規格、數量的預測,與生産單位簽訂合同,搞好産需銜接,減少盲目性;三是,各級園林、林業部門要積極提供技術、資訊,疏通産銷渠道,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為防止病蟲害,要嚴格控制從外地大量購進苗木,除科研和育苗單位引種外,綠化造林用苗一般不要從外地購苗,必須購買的,要經過檢疫。
五、嚴格執法,加強林木管護。
要進一步廣泛宣傳、深入貫徹《森林法》和本市制定的城鄉林木管護法規,抓緊制定古樹名木管理辦法,使林木資源、綠化設施的管護,有法可依。郊區要認真抓好護林防火,做到組織、思想、措施、責任四落實。城鎮要切實保護綠化設施,新建、改建單位要按規定留夠綠化用地,堅決制止“見縫蓋房”、侵佔綠地的錯誤作法。對於侵佔綠地、破壞林木的行為,要嚴格執法。
“七五”期間,首都綠化美化任務艱巨,工作量很大。各部門都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把植樹種草、綠化祖國的責任,放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所有單位領導幹部的肩上”的要求,切實加強領導。重點綠化工程,要組建以區縣為主的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區縣綠化委員會辦事機構不健全的,要充實力量,更紮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同志們,我們相信,只要全市人民堅持改革,勇於開拓,團結奮鬥,持之以恒,首都綠化美化建設,必將邁出更快、更紮實的步伐,“七五”期間的奮鬥目標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