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發[1983]27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國務院批轉關於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一九八○年以來,北京市同內蒙古自治區及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中央對北京市的要求相比,與其他省、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援和開展經濟技術協作,不僅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增強民族團結、鞏固邊防,加速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各有關單位一定要加強領導,指定專人負責,按照國務院《通知》的要求,努力搞好這一工作。
國務院批轉關於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
國發〔1983〕7號
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河北、山東、內蒙古、寧夏、新疆、甘肅、青海、廣西、雲南、貴州、西藏、四川、吉林、廣東、湖南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民委、財政部、鐵道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物資局:
國務院同意《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工作座談會紀要》。現轉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這一工作的歸口領導,今後應由國家經委、國家計委、國家民委共同負責,並由國家經委牽頭。
國務院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一日
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工作座談會紀要(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為了加強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工作,在黨的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國家計委、國家民委於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到十四日,在寧夏銀川召開了座談會。出席會議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河北、山東、內蒙古、寧夏、新疆、甘肅、青海、廣西、雲南、貴州、西藏和四川、吉林、廣東、湖南等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的計委、協作辦、民委主管這項工作的負責同志,以及國家經委、鐵道部、國家物資局的代表。在座談會上,各地彙報了工作情況,總結交流了經驗,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提出了改進工作的建議。與會同志一致認為,這次座談會的召開,對於搞好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
為了增強民族團結,鞏固邊防,加速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一九七九年黨中央在全國邊防工作會議上確定:北京支援內蒙古,河北支援貴州,江蘇支援廣西、新疆,山東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肅,上海支援雲南、寧夏,全國支援西藏。三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方針指引下,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逐步地開展起來。據八個受援的省、區的不完全統計,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二年,確定開展的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項目有一千一百七十八項,其中已經完成的有三百八十一項,正在進行的有六百六十三項。通過三年的實踐,這一工作已經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在少數民族地區更為突出。
一、推動重點企業的改造、整頓,改善了經營管理,提高了經濟效益。例如,雲南昆明化肥廠建廠十三年,累計虧損達一千二百萬元,在江蘇昆山縣化肥廠的支援下,每噸碳銨成本由一百七十三元降到一百四十元,扭虧為盈。雲南瀘西縣氮肥廠在上海南匯化工廠的支援下,每噸碳銨成本由一百四十七元降到一百零八元,一九八二年一到八月累計盈利七十四萬元,步入了全國先進行列。
二、幫助解決技術難關,不斷提高了産品品質,增加了花色品種。例如,新疆八一棉紡織廠過去生産技術水準低,棉佈下機一等品率長期維持在百分之四十左右,一九八○年在上海幫助下,棉佈下機一等品率突破百分之六十,其他技術經濟指標首次全部進入一檔水準,並試製成功了4040精梳府綢新産品,填補了該區的空白。
三、培訓人才,促進了智力開發。通過“請進來”、“派出去”的方式,經濟發達省、市為少數民族地區培訓了一批生産技術骨幹人員和教師、醫務人員等。
四、幫助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資源考察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開發利用方案,並通過合資聯營、補償貿易等方式,共同開發礦産資源,發展農、林、畜産品加工工業,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
五、在物資上互通有無,解決了生産上的部分緊缺需要。
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的開展,也幫助了經濟發達省、市的生産建設。例如,一九八一年八月,上海市焊錫緊缺,如不解決焊錫的供應,將會影響電子、輕工、儀錶、冶金等行業的産值約十八億元,雲南及時支援精錫五十噸,解決了上海生産上的急需。一九八一年,天津市由於短缺骨膠,影響三十多個行業的二百多個輕紡産品的生産,而甘肅夏河日用化工廠年産骨膠五十噸,由於産品品質不過關,打不開銷路,天津派技術人員幫助該廠産品達到部頒一級品標準,並包銷了全部産品,從而把雙方的生産都搞活了。
事實説明,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對於加速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促進經濟發達省、市經濟的發展,是一條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重要途徑。
但是,當前在思想認識上、組織領導上,以及經濟管理體制和政策的某些方面,還不適應這一工作的發展要求。各地和各部門的工作發展也不平衡。有的地方和部門領導重視,工作進行得較好;有的地方和部門重視不夠,工作較差。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的組織領導,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
與會同志認為,應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使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工作繼續深入廣泛地開展下去。
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
根據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堅持不懈地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我們必須遵循的重要政策。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還很落後,每人平均工農業總産值和全員勞動生産率大大落後於先進地區和全國的平均水準,有的貧困地區甚至依靠國家救濟過生活。為了加速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把經濟發達省、市的技術、經濟優勢同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生産潛力結合起來,以取長補短,達到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加強民族團結和鞏固邊防。
二、進一步明確工作的方向和任務。
根據黨的十二大提出的戰略目標和方針,應該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這項工作。
第一,根據十二大提出的“今後必須有計劃地推進大規模的技術改造”的要求,應當把技術支援和技術協作放在重要地位,以便把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産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獲得比較大的經濟效益。為此,要對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進行全面規劃,並制訂出與此相適應的技術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計劃,確定需要支援的重點行業和重點項目,把技術支援和協作同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各有關受援省、區要同支援省、市協商,提出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技術支援的規劃和項目,報國家經委、國家計委、國家民委備案。
第二,在國家計劃指導下,根據量力而行的原則,發揮經濟發達地區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設備、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採取合資聯營、補償貿易等辦法,共同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的礦産資源和發展經濟作物生産等。
第三,在國家計劃指導下,在設備、材料、原料、燃料等方面,互通有無,調劑餘缺,解決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中緊缺物資的需要。
第四,進一步加強智力開發。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幫助培養生産技術、教學和醫務人員。
第五,選定受援項目和受援單位,在省、區內,應注意照顧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地區和邊境地區的需要,積極扶持這類地區發展粗加工工業,使之收到較多的實惠。凡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省、區,也可以學習四川等地的作法,在本省、區內開展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幫助把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搞上去。
三、正確處理支援同互利的關係。
經濟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對口支援,是國家賦予經濟發達地區的重要任務,經濟發達地區必須積極地承擔。經濟發達地區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技術協作,要按照加強民族團結、支援後進地區的精神,在項目的安排和收益的分配方面,對少數民族地區應給予照顧。對受援的少數民族地區來説,也應照顧到支援一方的利益,做到互惠互利。
(三)
為了進一步推動這項工作的進行,要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關於加強組織領導方面,與會同志建議,這一工作的歸口領導,應由國家經委、國家計委和國家民委負責,國家經委牽頭。同時,一致要求國務院有關經濟部門和文教、衛生、科技部門,積極組織設在經濟發達省、市的企業、事業單位和院校積極承擔對口支援的任務。
有關省、市、區也應進一步加強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管理工作的領導。
關於現行體制和政策方面,建議對現行經濟管理體制的某些方面給予松動,適當放寬某些經濟政策:
1、對少數民族地區生産的以下幾種統配産品和部管産品,國家在確定上調任務和分配上,要適當放寬:對羊毛在確定上調任務時要適當給予照顧;對有色金屬在分配數量上要適當照顧;對産品歸國家分配的企業生産的平板玻璃,除繼續留給企業百分之三外,再留百分之二給企業所在地的省、區支配。
2、少數民族地區在同經濟發達省、市聯合開發資源、興辦企業時,可使用一部分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銀行貸款,但需列入國家計劃。
3、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創辦的聯合企業生産的統配産品和部管産品的分配,按國內合資建設暫行辦法的規定辦理,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調出比例可適當予以照顧。
4、為了調動經濟發達省、市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技術支援、技術協作的積極性,在取得有償轉讓技術收入的分配上,可比照財政部、國家科委(81)財企字第300號《關於有償轉讓技術財務處理問題的規定》適當予以放寬,即:支援方每年收入在十萬元以下,全部收入留給企業,超過部分,上繳財政百分之五十,企業單位留用百分之五十。對聯合投資進行建設的企業所實現的利潤分配,仍按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一九八二年聯合頒發的《關於國內合資建設的暫行辦法》辦理。
5、經濟發達省、市同少數民族地區聯合建設項目的投資計劃指標,應包括在少數民族地區自籌資金計劃指標內,但可給予適當照顧。
6、交通運輸是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之一,要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建設。鐵道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協作物資,給予從優安排,保證運輸。
7、對到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支援人員的工資待遇和生活補貼,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照顧。對於作出較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表彰和適當物質獎勵。在國家確定具體辦法之前各省、市、區之間可暫按已經達成的協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