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12〕17號
  2. [發佈日期] 2012-09-04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 (2011—2015年)的通知

 

 

京政辦發[2012]17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1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九日


 - 1 -  


 

 
 
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國發〔2006〕7號,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國辦發〔2011〕29號)和《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為實現本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2020年的目標,進一步安排“十二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階段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義
  自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科學素質綱要》以來,本市大力開展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積極推動四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奧運科普行動和四項基礎工程建設,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全面實現了《科學素質綱要》確定的“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為“十二五”開局和實現2020年長遠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2010年本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0%,明顯高於全國3.27%的平均水準,首都公民科學素質穩步提高並位居全國前列。
  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雖然本市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本市豐富的科技、科普資源
 - 2 -  
 

 
 
有待充分發掘利用,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各方面力量有待進一步整合,本市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水準還需進一步提升。“十二五”時期是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本市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步伐,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雙輪驅動”,推動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時期。進一步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對於建設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二、方針和目標
  (一)指導方針。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立足於“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目標,緊緊圍繞首都工作大局,服務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發展要求,弘揚“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宜居的首善之區,提升首都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首都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在全社會倡導以科學的思想觀察問題、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以科學的方法處理問題,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二)發展目標。
 - 3 -  
 

 
 
  充分發揮首都科技、教育和人才資源優勢,到2015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在“十一五”基礎上有顯著發展。科學普及工作深入開展,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廣為傳播,不斷推動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得到顯著提升,繼續位於全國前列,力爭達到國際化高端城市的水準。
  1.全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的工作主題,加強對節能減排、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的宣傳普及。加快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構建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努力形成寬鬆和諧、健康向上的創新文化氛圍,全社會的創造活力進一步增強,創新型人才大量涌現。
  2.廣大市民提高科學素質的主動性顯著增強。公眾了解科學技術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的願望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處理實際問題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結合國家有關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教育改革發展和人才發展等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繼續推動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大力推動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以上述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
  3.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全民科學素
 - 4 -  
 

 
 
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和監測評估等體系進一步完善。繼續推進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科普資源開發與共用工程、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尤其是要加快社區科普設施建設,利用資訊技術等高新技術構建科普新模式,大力推進首都特有的科普資源整合與服務工程建設,使首都豐富的科普資源得到高效整合利用,使北京成為全國科普資源的研發基地、集散中心和國際交流平臺。
  4.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機制不斷創新。政府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完善法規政策,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捐助或參與興辦公益性科普事業。制定優惠政策,設立示範、扶持、獎勵項目,支援科普創意産業,引導企業興辦經營性科普産業。開發科普文化産品、科普動漫産品,逐步形成公益性科普事業與經營性科普産業並舉的體制。
  三、重點任務
  “十二五”期間,本市的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開創新局面,繼續大力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以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一方面要通過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推動首都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著力改善民生等全市中心工作,使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步伐與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進程相一致;另一方面,要通過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法規和體制機制、創新科學教育與科學普及的內容與方法、推動重
 - 5 -  
 

 
 
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和基礎工程建設,為公眾提供更多獲取科技知識、享受科技福祉的機會,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根據指導方針和目標,“十二五”期間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1.任務:
  宣傳科學發展觀。結合首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宣傳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等重點內容,使未成年人不斷提高對科學的理解和對科學與社會相互作用的認知水準,從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結合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學校(幼兒園)科學教育為基礎,以提高課堂教學品質和豐富課外校外活動內容為手段,充分發揮學校(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三方的綜合教育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實踐活動,激發未成年人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從小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使他們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整體科學素質明顯得到提高,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準。
  促進首都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的均衡發展。繼續加強農村地區的科學教育品質,提高城區科學教育較薄弱學校的科學教育質
 - 6 -  
 

 
 
量,關注未成年人中特殊群體的教育公平,為他們提供更多接受良好科學教育和參與科普活動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2.措施:
  在全市幼兒園開展學齡前科學啟蒙教育。鼓勵幼兒園、社區和家庭積極開展親子活動,結合幼兒的特點,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啟發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認知能力。
  注重培養中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推行啟髮式和探究式教學方法,把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目標滲透到中小學教育的各門課程和各個環節,特別要提高綜合性科學課程、分科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科學課程、勞動技術課程、安全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及其他與科學相關的校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掌握初步的科學知識與技能。
  加強高中階段的科學教育。要引導高中階段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初步掌握學習科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使他們能夠結合科學課程的學習進行自主探究,結合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嘗試技術設計,並積極開展與科學相關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其他社會實踐,促進自身科學素質比義務教育階段有較大提高。
  大力營造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和校際之間科學教育的差距,大力推動全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校”創建活動,使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均衡發展。
 - 7 -  
 

 
 
  形成學校(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教育體系。全面整合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學校科學課程相銜接的有效機制。全市要建設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專門的科普活動場所,促進首都地區的科研院所、教育基地向青少年開放,利用科技類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科普基地和其他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資源,為校外科學教育服務。要充分利用首都雄厚的科技專家資源、大眾傳媒資源等,推進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科學傳播活動。組織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北京老科技工作者總會等智力資源,在全市中小學普遍開展科普講座。
  組織和引導未成年人參與各類科普教育活動。精心舉辦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進一步提高參與率,並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繼續保持領先水準,使之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實施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早期培養計劃和青少年科技創新“雛鷹計劃”、“翱翔計劃”,發揮北京金鵬科技團的示範引領作用,辦好北京學生科技節、首都“挑戰杯”等活動。積極組織和引導未成年人參與“北京科技周”、“全國科普日”和“社會科學普及周”等主題活動,以及其他的國際、國內或區域性的科普教育活動。
  積極創造條件,擴大科學教育的覆蓋面。全面加強農村中小學生、殘疾兒童少年、來京務工人員子女、社會弱勢群體家庭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的科學教育。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更多參與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活動的機會,保障未成年人中特殊群體的科
 - 8 -  
 

 
 
學教育、傳播和普及的權益。
  3.分工:
  由市教委、團市委牽頭,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環保局、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廣電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市知識産權局、市婦聯、市殘聯、市氣象局、市科協、市社科聯參加。
  (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任務:
  提高農民運用科技發展農業生産的能力。圍繞首都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整體部署,結合郊區産業需要,將普及先進適用技術與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結合起來,大幅提升農民保護生態環境,依靠科技發展生産、改善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提高農民的健康意識和科學生活的能力。結合首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和農民自身需求,加強與農民健康、生活、文明相關的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促進他們在運用科學方法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同時,昇華自身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使首都農民科學素質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提高農村科普服務能力。加強農村科普示範體系建設,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多元投入,促進科普資源向農村聚集,為促進首都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作出貢獻。
  2.措施:
 - 9 -  
 

 
 
  改進服務方式,加大對“三農”的科普服務力度。圍繞農業科學生産和增效增收,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職業技能需求,依託農村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服務組織網路,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科技致富服務。鼓勵各類農業科技教育機構、組織、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提高農民獲取科技知識、技術技能和發展生産的能力,形成為“三農”服務的有效機制。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深入開展新型來京務工人員培養工程,採用農業科技入戶、骨幹農民研修、農民田間學校、鄉土專家培訓、農民致富科技服務套餐配送和專項技能培訓等有效模式,開展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就業培訓以及各類非農就業的技能培訓,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發揮農業科技教育機構、社會組織和媒體作用,加強對農民科普宣傳教育。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健康工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和科學健身知識,引導農民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科學的生活方式。深入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保護耕地、防災減災和安全生産等相關科學理念、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活動,倡導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環保的新型農村社區。加大對移風易俗和反對愚昧迷信、陳規陋習等內容的宣傳教育,重點傳播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提高農民的基本科學素質,全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促進科普資源向農村聚集,完善農村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以
 - 10 -  
 

 
 
創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縣)和全國科普示範區(縣)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加強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普及。大力發展農村科技、科普示範基地。繼續推進光纜入村、網路入戶工程,以信息化促進農村的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統籌利用、挖掘潛力,拓展和提升農村公共設施資源的科普服務能力,改建、擴建和新建相結合,形成各類科普基礎設施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加強農村科普示範體系建設,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多元投入。繼續做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評選和獎補工作,不斷加大獎補力度和獎補範圍,擴大“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助力新農村建設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深化“雙學雙比”活動,引領廣大婦女依靠科技創新創業。引導和鼓勵各類科教機構、城鄉社會組織、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通過多元化的投入方式,開展科普惠農活動,為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作出貢獻。
  3.分工:
  由市農委、市科協、市婦聯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教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環保局、市衛生局、市安全監管局、市廣電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市園林綠化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參加。
  (三)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 11 -  
 

 
 
  1.任務:
  努力提升城鎮企業從業人員的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整體科學素質。結合首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創新型、學習型城市,通過堅持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相結合,完善社會教育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大批具有良好素質的勞動者大軍。
  提高城鎮企業科技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扶持、科普培訓、營造創新文化氛圍等多元途徑,培養一支首都城鎮企業發展所急需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圍繞首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來京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準,增強其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
  2.措施:
  加強科學教育培訓。堅持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相結合,完善社會教育體系,不斷提高科學素質。以首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為主要載體,引導企事業單位參與建立工學結合的職工教育和培訓體系,尤其是促進社會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創新方法的宣傳普及,提高職工的科學素質,充分發揮網路資源的作用,開展技術交流和技能競賽活動,鼓勵倡導群眾性技術創新和發明。制定勞動者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標準,將科學教育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和培訓教材。倡導和普及低碳經濟、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安全生産、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激發提高科學素質的願望,培養獲取知識改
 - 12 -  
 

 
 
變生活方式的能力。
  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實施“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計劃”,開展“北京優秀青年工程師”評選活動和“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加強“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影響和帶動企業科技人員開展創新活動。探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模式,舉辦“首都創新論壇”和創新理論培訓系列活動,實施按專業、定方向的梯次深度培訓,服務在京企業的創新需求。
  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實施“五年五萬”新技師和“五年二十五萬”高級工培養等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各區縣、各有關部門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需要,制定本地區和行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劃。加快培養生産、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培養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根據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和首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和企業崗位用工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政策,充分用好首都優質培訓資源,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以提高城鎮失業人員技能水準和就業能力為目標,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圍繞企業自主創新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二、三産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實施科技助殘工程,提高殘疾人獲取科學知識、掌握勞動技能和改善自我生存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提升來京務工人員的科學素質。強化來京務工人員的技能培
 - 13 -  
 

 
 
訓和知識普及,針對新生代來京務工人員的需求和特點,廣泛開展科普進工地等活動。建立來京務工人員和用工單位、勞務輸出組織共同開展職業培訓的機制。繼續實施來京務工人員培訓計劃,在家政服務、護理行業免費為來京務工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
  3.分工:
  由市人力社保局、市總工會、市安全監管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社會工委、首都精神文明辦、市教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局、市廣電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市知識産權局、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市氣象局、市科協、市社科聯參加。
  (四)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
  1.任務:
  宣傳科學發展觀,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健康生活等知識,促進社區居民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區居民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生活品質、應對突發事件和防災減災的能力,激發社區居民提升自身素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提升社區科普服務能力,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營造有益於每個居民提升科學素質的社會環境。
 - 14 -  
 

 
 
  2.措施:
  建立健全社區居民科學素質工作體系。加強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社區居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協調與服務。根據社區的實際狀況與需求,明確責任主體,配備專(兼)職人員,建立必要的工作隊伍,將科學素質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落實經費預算,切實把社區居民科學素質工作落到實處。
  大力開展社區科學素質教育活動。圍繞安全健康、節能環保、防災減災等內容,開展北京科技周、全國科普日、科普之夏、首都科學講堂、綠色北京大講堂、週末社區大講堂等活動。發揮北京市社區服務資訊網和社區宣傳設施的科普作用,推動社區教育在提高居民科學素質、服務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面向社區老年人、婦女、少年兒童開展科學、安全、健康等宣傳和教育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路資源,獲得有益知識,拒絕不良資訊。面向來京務工人員開展提升自身素質、適應城市生活的宣傳教育活動。
  提高社區科普服務能力。繼續組織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擴大覆蓋面,使受到獎補的社區達到全市社區總數的30%。重點建設一批科普示範社區,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編寫《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讀本》、《社區科普工作手冊》。推動社區數字科普視窗建設。結合社區地域、文化等不同特點,建設一批具有時代氣息、體現高新技術特點、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的科普設施。組織和動員社區學校、科普學會(協會、研究會)、科普俱樂
 - 15 -  
 

 
 
部、科普志願者,為社區居民的科學素質建設服務。實施高校科協與社區科普組織對接工程,組織有志於社區科普教育的學者、科研工作者、實用技術專家和在校學生為社區科普服務。
  創新社區科普工作模式。搭建社會化的社區科普工作平臺,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區內外科普資源,在科普産品、資訊資源、人力資源等多方面建立共建共用機制。鼓勵社區內外的各種組織和單位積極參與社區科普活動,拓寬社區科普工作範圍。
  3.分工:
  由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社會工委、首都精神文明辦、市教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環保局、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安全監管局、市廣電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市氣象局、市紅十字會、市社科聯參加。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1.任務:
  通過科學教育培訓、宣傳普及等途徑,使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掌握科技發展動態,充分認識科技對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增強科學決策、科學管理能力,為提升全社會的科學素質發揮示範作用。
  2.措施:
  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技教育培訓的組織工作。依據《
 - 16 -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印發2010-2020年幹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的通知》(中辦發〔2010〕1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2011—2015年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1〕14號),將提高機關幹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負責人科學素質的內容列入各級幹部教育計劃。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和各類幹部培訓機構要將科學素質教育內容列入教學計劃。辦好北京市公務員科學素質大講堂,舉辦公務員科學素質知識競賽,組織參觀科研單位和科普場所。
  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習科學知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集中配發《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讀本》,在市屬主要媒體創辦有關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欄目和節目,在北京市領導幹部“線上學習”課件開發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加大“科技知識及其應用”等相關內容的比重,鼓勵領導幹部和公務員自主學習科學知識。
  將提高科學素質作為學習型機關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將科學發展觀、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戰略思想以及我國科技發展規劃作為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
  在選拔錄用、競爭上崗、考察任命、綜合評價工作中體現對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要求。
  圍繞“科技北京”行動計劃的實施,領導幹部要率先了解主要內容和項目進展,學習必要的科技知識,推動各項工程的落
 - 17 -  
 

 
 
實,提升決策能力和領導水準,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在“科技北京”行動計劃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3.分工:
  由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牽頭,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廣電局、市文物局、團市委、市婦聯、市氣象局、市科協參加。
  (六)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1.任務:
  加強科技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培訓品質;加強科學教育教材開發,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科學教育與培訓的基礎條件。
  2.措施:
  拓寬科技教育教師科學素質培訓渠道,提高教師能力水準。實施“北京科技教育名師十百千工程”,培養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科技教育名師。實施首席科技教育名師培養計劃,為每個區縣培養具有較高科技教育能力與水準的首席科技教育名師。
  提高面向社會大眾科學素質培訓的教材品質。根據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特點和需求,以科學發展觀、先進適用技術、職業技能、現代科技知識為主要內容編寫科學教育培訓教材。提高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各種科學素質教育與培訓的教材品質。
 - 18 -  
 

 
 
  進一步改善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場所、基地,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和設備,為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提供基礎條件支援。加強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實驗室、圖書室,充實實驗儀器、教具、音像設備、電腦等教學器材,並面向社會提供服務。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學教育。建立科技界、企業界和教育界合作推進科學教育發展的有效機制,擴大和提高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強化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職業學校、函授學校、廣播電視學校等機構的科學教育和培訓功能,鼓勵和支援科普場館、市民學校、社區教育學院、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建立不同職業、不同工種、佈局合理的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3.分工:
  由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民政局、市農委、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市知識産權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市科協、市社科聯參加。
  (七)科普資源開發與共用工程。
  1.任務:
  加強科普資源開發,豐富科普文化産品,推動首都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加強優質科普資源整合,建立科普資源共用和交流機制;將首都科技、人才優勢轉化為科普優勢,大幅提升科普
 - 19 -  
 

 
 
能力。
  2.措施:
  加大科普資源開發力度。繼續資助自然科學科普圖書與音像製品的創作出版,打造北京科普創作品牌。鼓勵、扶持科普劇、科普動漫、科普網路遊戲等科普文化作品的開發創作,帶動科普書刊和科普玩具等衍生産品的開發生産,繼續辦好北京科普動漫創意大賽。重視報刊、電視、網路和手機等媒體科普資源開發。鼓勵將科學、文化、藝術融為一體的科普資源開發。建設北京科普資源共用服務平臺,確立全國科普資源研發共用中心,鼓勵和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科普資源開發。
  加速科普資源整合。以科普超市、科普資源庫等方式收集科普産品,拓展科普資源的服務範圍,促進各區域、各部門彼此分離的資源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優化配置。建立科普圖庫、科普動漫作品庫、科普報告庫、科普音像庫、科普圖書庫等多種類的科普資源數據庫。整合科普人才資源,進一步充實、完善包含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志願者在內的科普人才隊伍。發揮網路和數據庫整合資訊資源的作用,用好“蝌蚪五線譜”、“科學松鼠會”等科普專業門戶網站,推進“網上社科普及園”建設,通過科普資訊發佈、資源導航、資源搜索、資源展示以及論壇、部落格、網上調查等功能,為公眾和科普工作者提供資源發現、使用、分享的途徑,提供資訊交流和溝通的渠道。
  加強科普資源共用。把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有機結合,逐步
 - 20 -  
 

 
 
推進科研機構、高校、大型國有企業的實驗室面向社會開放,實行科普場館免費等。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有機結合,發揮科普在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國科普日和北京科技周、社會科學普及周、商業科技周等重大活動中,集中向公眾展示豐富的科普資源。組織科普産品博覽會、交易會,促進資源的交流。以中國科技館等大型科普場館為科普資源共用中心,以巡展、交換、重點支援等方式,促進科普資源利用。成立北京科普資源聯盟,積極創新科普資源共用模式。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引進國外優秀科普作品、借鑒國際先進科普創作理念和方法、促進首都科普創作整體水準的提高。
  3.分工:
  由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教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環保局、市市政市容委、市農委、市文化局、市安全監管局、市廣電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市知識産權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參加。
  (八)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1.任務:
  進一步加強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力度,提升科技傳播品質;充分發揮新興媒體的科技傳播作用;加強大眾傳媒突發事件應急科普能力建設。
 - 21 -  
 

 
 
  2.措施:
  進一步提升媒體科技傳播品質和效果。堅持媒體科技傳播的嚴肅性,揭露偽科學;提升大眾傳媒從業者的科學素質和科學傳播能力,踐行“北京精神”。北京日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北廣傳媒、北京科技報、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專刊等有關在京媒體要發揮科技傳播主渠道作用,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作貢獻。把握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新趨勢,加強科技傳播的針對性。貼近生活,服務受眾,拉近科技與群眾的距離。開展科技記者與編輯的培訓,提升科技傳媒工作者的能力和水準。進一步探討大眾傳媒科技傳播理論體系,研究大眾傳媒科技傳播新模式,開發大眾傳媒科技傳播高效資源,發展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創意産業發展。
  充分發揮新興媒體的科技傳播功能。加強網際網路新技術在科技傳播服務中的應用和網路科普原創資源開發,發揮部落格、論壇、線上通訊、IP電視、數字電視、手機等新興媒體的科學傳播功能。依託相關媒體,開設科普電視欄目,開發適合的科技傳播內容和方式。
  建立大眾傳媒應急科學傳播體系。發揮電視廣播受眾廣泛的優勢,針對受眾的不同心理和層次需求提供多樣化的科學抗災資訊服務。發揮網際網路交互性、時效性優勢,推出專題網頁,加強與網民的即時互動交流。發揮移動媒體方便快捷優勢,加強抗災期間移動媒體的科技傳播規劃,形成規模輻射效應。
 - 22 -  
 

 
 
  3.分工:
  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教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環保局、市市政市容委、市農委、市文化局、市廣電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氣象局、市科協、市社科聯參加。
  (九)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任務:
  提升現有科普基礎設施的科普能力;拓展社會設施資源的科普功能;推進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優化科普基礎設施佈局,實現科普資源服務公平普惠。
  2.措施:
  增強科普基礎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和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北京科學中心。對中國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等國家和市級科普基地,要強化需求導向,完善運作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加強展示教育內容的互動性、展出形式的多樣性和展示教育資源的時效性,增強科普基礎設施的吸引力和服務效果。通過科普基地聯盟,實現科普基地互惠、互利、合作,進一步提升科普基地聯合服務的能力。
  挖掘科技項目和社會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加科普基礎設施數量。配合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的實施,建立現代科技和創新成果展示基地。支援産業科技館或博物館建設。引導公園、商店、書店、醫院、影劇院、圖書館、體育場所等公共場所逐步增
 - 23 -  
 

 
 
加科普設施,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逐步提升科普主題公園以及觀光農業園、動植物園、地質公園、礦山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場所科普能力,增加旅遊業尤其是工業旅遊的科普元素。
  加強社區、鄉村科普設施建設。“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獎補資金主要用於科普設施建設。支援農業科技産業園配備科普宣傳設施和實驗儀器設備,支援鄉村配備農業實驗和農産品檢測設施,支援戶外科普設施建設。繼續開展創新型科普社區創建活動。盤活存量與發展增量相結合,統籌區域、城鄉不同類型科普設施的發展,在新城建設和城南計劃中注重科普場館建設。
  3.分工:
  由市科委牽頭,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委社會工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委、市市政市容委、市農委、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市園林綠化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市科協參加。
  (十)首都科普資源整合與服務工程。
  1.任務:
  加強與中央單位合作,動員中央在京單位特別是國家科技、教育、文化機構的科普資源為首都科普事業發展服務;為在京社會組織參與首都科普公共服務搭建平臺;以科普資源聯盟為依
 - 24 -  
 

 
 
托,利用外國駐京使館、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的科普資源為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服務。
  2.措施:
  積極探索中央在京單位科普資源為首都公眾的服務模式。倡導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中央單位科技工作者更加廣泛而深入地參與科普工作,充分發揮中央科研教育單位退休老同志的智力優勢,服務首都市民科學素質工作。整合中央在京科技、教育、文化以及企業的科技資源,形成具有高端水準、獨具特色的科普項目。建立國家實驗室“社會開放日”活動機制,鼓勵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為科普資源。鼓勵中央企業建立專業性博物館、科技館。鼓勵高校師生面向社會廣泛開展科普志願服務。
  拓寬社會組織參與首都科普事業的渠道。鼓勵和支援全國性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等組織從事科普公益事業,通過招標、獎勵、補貼等形式培育科普服務市場主體,搭建社會組織參與科普公共服務的平臺。積極培育科普領域的社會組織,形成科普類社會組織的合理結構。
  加強與外國駐京使館、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科普資源的合作交流。積極動員外國駐京使館、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北京的科普活動,為首都市民提供多元化的科普服務。
  3.分工:
  由市科委、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
 - 25 -  
 

 
 
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市政市容委、市農委、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廣電局、市新聞出版局、市體育局、市知識産權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參加。
  四、保障和實施
  (一)政策法規。
  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明確政府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及公民個人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適時對《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條例》進行修訂。繼續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納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體系及北京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統籌安排,深入推動。
  完善獎勵、激勵制度。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嚴格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標準和程式,獎勵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教師、管理人員、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及單位。制定相關的認定標準和表彰獎勵辦法,鼓勵和吸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興辦非營利的公益性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機構。重點扶持科普設施開發和科普網路遊戲及科普動漫等産業的發展。
  (二)經費投入。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將
 - 26 -  
 

 
 
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準,保障科普工作順利開展。進一步加大對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投入力度。
  落實各相關部門實施經費。各有關黨政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根據所承擔的任務,按照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納入部門預算。
  拓寬社會資金投入渠道。切實執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中宣部關於進一步支援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6〕43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科學技術部新聞出版總署關於印發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55號)和《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新聞出版總署關於印發科普稅收優惠政策實施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證字〔2003〕416號)中有關對公益性科普事業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並依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2011-2015年)》,鼓勵捐贈,廣辟社會資金投入渠道。落實完善捐贈公益性科普事業稅收政策,廣泛吸納境內外機構、個人的資金,支援首都全民科學素質建設。
  落實職工科學教育培訓經費。切實執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中有關“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的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並將
 - 27 -  
 

 
 
其中主要部分用於職工科學素質建設。
  (三)隊伍建設。
  加強專職科普工作者隊伍的建設。建立科普工作者教育和職業培訓體系,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和進修活動,全面提升在職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人員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準,有計劃地做好各項目的主要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鼓勵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科普場館聯合設置相關專業或研究教學中心、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培養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的專門人才。
  加強科普志願者隊伍的建設。建立有效機制,充分調動在職科技工作者、科技教育教師、科技記者與編輯,以及離退休的科技、教育、傳媒工作者參加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形成相對穩定的科普志願者隊伍。採取高校科協與區縣科協、企業科協共建方式,組織大學生、研究生開展科普志願服務。加強管理,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切實將科普志願服務落到實處。
  (四)組織實施。
  市政府領導全市《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工作,定期聽取工作彙報並對全民科學素質實施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在北京市科普聯席會議制度下,設立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負責制定工作規劃,提出總結任務安排,協調各成員單位共同推動任務落實,指導各區縣科學素質工作。
  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履行相關工作職責,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劃,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 28 -  
 

 
 
  各區(縣)在區縣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下推進《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將本規劃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
  (五)監測評估。
  依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本標準》開展北京全民科學素質調查,為《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提供依據。
  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總體要求,建立《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和檢測指標體系。
  2015年,組織開展檢查,對“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總結和評估,繼續推進組織實施工作。

 - 29 -  (全文結束)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