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04〕34號
  2. [發佈日期] 2004-06-08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 市發展改革委關於2004年本市經濟體制改革 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京政辦發[2004]34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
市發展改革委關於2004年本市經濟體制改革
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市發展改革委《關於2004年本市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二〇〇四年六月四日




 - 1 -  


 

 
 
關於2004年本市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
(市發展改革委    二〇〇四年五月)

  根據《中共北京市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意見》(京發〔2003〕34號)要求,按照市政府工作部門職責分工,現就2004年本市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大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一)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理順國有資産管理機構同其他政府工作部門的關係,儘快實現國有資産出資人職責到位。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
  (二)落實國有資産經營責任制,強化對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考核,形成科學的分類考核制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三)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國有資産統計評價體系;健全完善監事會等制度,加強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四)完善市級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機構,指導區縣政府組建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機構,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 2 -  
 

 
 
  (五)制定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規劃,積極推進産權制度改革,完善授權經營制度,使國有資産總量增加、佈局優化、品質提高。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六)實施國有企業規範的股份制改造,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參股、嫁接、重組等多種形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優化股權結構。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七)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董事會制度,強化董事會職能,健全投資決策機制,規範企業投資行為。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八)改革、創新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加快市場化選聘企業經營管理者步伐,落實經營管理者用人權。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九)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規定和政策,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人才引進與培養、對外貿易等方面,同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商務局
  (十)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和支
 - 3 -  
 

 
 
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資産重組。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
  (十一)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完善促進都市型工業、社區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發展等政策,認真做好融資擔保、企業諮詢、技術開發、人才培訓等服務,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工業促進局、市科委
  二、加快市場化進程,全面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十二)打破分割市場的壁壘,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健全市場運作規則。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
  (十三)支援符合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和發行債券,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比重。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十四)通過試行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登記託管和股權轉讓業務,推動股權及産權轉讓。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中關村管委會
  (十五)整合本市産權交易市場,建立統一、高效的産權交易平臺。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
  (十六)改革土地供應模式,規範土地市場,完善土地收購
 - 4 -  
 

 
 
儲備制度和土地供應機制,嚴格控制土地協議出讓,全面推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交易出讓制度。
  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市建委
  (十七)以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領域的市場準入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市場開放。對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全部按照市場化運作規則,面向社會投資者招標,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分階段、有步驟地搞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市場。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政管委、市交通委
  (十八)在城市基礎設施、市政公用領域積極推進特許經營制度,逐步建立與物價水準、居民收入水準以及企業運營成本相適應的價格聯動機制,形成合理確定城市基礎設施産品和服務的價格體系。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公交月票制度改革和停車收費價格改革。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財政局
  (十九)加快福利供暖體制改革,研究制訂福利供暖體制改革方案,推進福利供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責任單位:市市政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房管局
  (二十)建立高效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提高投資與貿易的自由、便利程度,切實降低投資成本和商務成本。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投資公司、研發中心和採
 - 5 -  
 

 
 
購中心。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
  (二十一)完善外資並購的操作辦法,為外商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創造條件,使實際利用外資穩步增長。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
  (二十二)繼續實施科技興貿和出口多元化戰略,大力支援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開發新産品、開拓新市場,重點扶持一批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培育新的外貿出口增長點。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科委
  (二十三)以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商品為重點,建立健全商品生産、流通領域的品質監管機制,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經營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商務局、市品質技術監督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十四)增強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信用意識,發展和規範信用服務機構,逐步開放信用服務市場,強化信用監督體系建設,加大對失信的懲戒力度,努力建設以道德為支撐、産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辦、市信息辦、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三、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發展環境
 - 6 -  
 

 
 
  (二十五)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的要求,黨政機關與所辦的企業和營利性事業單位徹底脫鉤。
  責任單位:市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市勞動保障局、市工商局
  (二十六)積極推進事業單位綜合配套改革。
  責任單位:市人事局、市編辦、市財政局、市勞動保障局
  (二十七)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依法規範政府部門的機構設置和許可權,切實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人員臃腫、權責脫節等問題,不斷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責任單位:市編辦
  (二十八)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環節。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人事局、市編辦
  (二十九)改變非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除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審批的項目外,其他項目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三十)按照市場化原則發展和規範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增強行業組織自身功能,確定行業協會的獨立法人地位,實現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完全脫鉤。制定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管理辦法,加強指導和監管。逐步將政府部門承擔的行業標準制訂、資質認定審查、行業資訊披露等方面的職能移交
 - 7 -  
 

 
 
行業組織,發揮其行業管理與行業自律作用。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政府法制辦、市編辦
  四、統籌城鄉發展,深化農村改革
  (三十一)認真落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做好土地確權工作,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強農村集體佔地管理,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和建設用地整理,促進集體土地集約利用。嚴格用途管制,嚴格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切實做好土地開發復墾,確保本市耕地佔補平衡。
  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國土房管局
  (三十二)嚴格區分公益性和經營性用地,界定土地徵用範圍,控制徵地規模。完善土地徵用程式,調整徵地補償標準,結合土地區位和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等因素,綜合製定徵地補償標準,加大徵地農民轉非安置力度,將徵地農民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納入社會就業渠道。
  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市農委、市勞動保障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
  (三十三)按照農民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搞好清産核資和資産評估,合理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明晰産權歸屬,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城市化進程中鄉村
 - 8 -  
 

 
 
兩級集體資産的處置辦法,推進鄉村集體經濟體制改革。
  責任單位:市農委
  (三十四)對符合政策規定的農民現有宅基地和房屋發放土地使用權證、房産證,依法保護農民權益。
  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
  (三十五)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責任單位:市農委、市財政局、市地稅局
  (三十六)財政投入重點向農村傾斜,市區兩級財政新增的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支出主要用於農村。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
  (三十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困難,為他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按照“政府補貼一點、集體經濟組織拿一點、個人交一點”的原則,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勞動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
  (三十八)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村衛生機構的服務水準。
  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市發展改革委
  (三十九)加快郊區基礎設施建設,將郊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全市統一規劃,加大公共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努
 - 9 -  
 

 
 
力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四十)加快郊區道路交通建設,形成暢通便捷、相互銜接的城鄉一體化的路網體系。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
  (四十一)加快市級工業開發區和衛星城天然氣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集中供水、垃圾和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的建設。
  責任單位:市市政管委、市發展改革委
  (四十二)選擇部分條件較好的衛星城進行中等城市建設的試點。重點抓好一批基礎條件好的中心鎮建設,形成協調統一的城市化梯度分佈格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市農委
  五、加快推進就業和分配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四十三)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擴大就業同步增長的發展戰略,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發就業崗位,不斷擴大就業規模,有效控制失業率。完善積極的勞動就業政策,建設失業監測預警體系,健全再就業專項資金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城鄉就業統籌力度,將郊區農村失地農民就業狀況納入全市統計指標和監測範圍。
  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
  (四十四)建設面向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對城鎮和農村法
 - 10 -  
 

 
 
定勞動年齡內有就業願望的人員,實行統一的就業服務與管理。
  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
  (四十五)建立科學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機制,針對低保家庭的實際困難,實行分類、分層次救助。對困難群體面臨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實際問題,提供專項救助。加強社會救助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和銜接,形成有利於引導、促進享受社會救助的困難群體主動就業的機制。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勞動保障局
  (四十六)加快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改革,逐步實現徵繳“五險合一、一單託收”。進一步擴大補充保險覆蓋範圍,加大對困難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的幫扶力度。
  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
  (四十七)積極推進國家公務員制度和國家公務員分配製度改革,制定國家公務員薪酬規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責任單位:市人事局
  六、加快社會領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十八)全面推進“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整合首都科技資源,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加強科技企業的原始創新能力和整合創新能力,重點支援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産權的知名産品與企業。積極推進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
 - 11 -  
 

 
 
  責任單位:市科委、市人事局
  (四十九)進行建立産業投資基金試點、完善中小企業擔保機制、建立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平臺,健全高新技術産業投融資支援體系。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
  (五十)進一步推進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科學決策和民主管理機制,市有關部門的改革試點工作可率先在中關村科技園區進行,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建成有利於制度、組織、科技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的平臺。
  責任單位:中關村管委會
  (五十一)加大教育結構調整力度,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創新高等教育體制,促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與人才需求結構相適應。加強職業教育和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群眾的素質和增強就業能力。調整教育投入結構,財政支出重點向義務教育傾斜,由注重硬體建設向注重師資培養轉移,新增財政教育投入主要用於農村地區。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
  (五十二)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大力吸引社會投資,形成全社會辦教育的格局。積極發展民辦教育,加強管理和服務,逐步擴大民辦高職學院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比重。有步驟地放開以海外留學、教育培訓、技能培訓、繼續教育為主的教
 - 12 -  
 

 
 
育市場,推進教育對外開放和中外合作辦學。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房管局
  (五十三)大力扶持文化公益事業,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健全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增強活力,提高效益。大力發展文化産業,進一步放開市場,培育市場,拓寬文化産業投融資渠道。按照建立健全現代産權制度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發展文化企業,建設文化産業基地,提高首都文化産業的競爭力。調整文化産業結構,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提高集約化經營水準,推動首都文化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責任單位:市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十四)強化政府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建立健全首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公共衛生資訊網路體系。
  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市發展改革委
  (五十五)改革公立醫療機構運作機制,開展公立醫院出資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試點,逐步使醫院成為獨立的經營實體。逐步開放競爭性醫療服務市場,加快辦醫主體多元化步伐。通過資産重組,由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兼併中小醫院。進行組建醫院聯合體、醫院集團或醫院管理公司試點。
  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市發展改革委
  按照上述工作要求,各責任單位要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安排
 - 13 -  
 

 
 
和2004年工作目標。涉及幾個單位共同承擔的工作任務,由列在第一位的單位牽頭,並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各責任單位要各司其職,採取切實的措施,做好相關工作任務的落實,積極推動各項改革,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

 - 14 -  (全文結束)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