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1987〕63號
  2. [發佈日期] 1987-04-27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北京市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

  京政辦發[1987]63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總公司,各高等院校:

  現將《北京市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紀要》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近年來,我市職業技術教育成績顯著,已成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結合實際情況作出辦好學校的規劃,努力完成我市“七五”期間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各項任務。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紀要

  1987年1月19日至21日,市人民政府召開了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總公司)主管教育工作的負責同志出席了會議。陳昊蘇副市長在會上作了關於堅持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工作報告,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王明達同志到會並講了話。會議學習了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1986年7月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有關文件,討論研究了“七五”期間改革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任務和措施。

  會議總結了“六五”期間我市職業技術教育穩步發展的經驗。

  目前,全市已有中專、技校、職業高中共532所,比1980年增加了200所;在校學生11.5萬多人,比1980年增長二倍。區、縣勞動服務公司辦起了一批職業培訓中心。市屬中專、技校基本上完成了改招初中畢業生的任務。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入職業技術學校的人數連續兩年超過了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數,中等教育結構逐漸趨於合理。

  現在,職業技術教育開始受到社會重視,全市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專任教師已達12000多人,各專業都制訂了教學計劃,教育部門和學校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部分學校辦學條件有明顯改善,教育品質普遍有所提高。

  “六五”期間,我市中專、技校和職業高中共培養畢業生8.3萬人,職業培訓中心培訓待業青年33萬人次,為各條戰線輸送了大批中等專門人才和技術工人。

  會議認為,職業技術教育工作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在辦學規模、層次結構、專業結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中等專門人才緊缺,高級技術工人沒有培養途徑,農村大多數初中畢業生沒有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條件,學校規模偏小、效益不高,師資、校舍、經費不足,學校佈局和專業設置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亟待解決和改善;教育品質尚需進一步提高。

  會議着重討論了“七五”期間搞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和措施。會議認為,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促進中等教育結構的改革,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四有”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內容。

  會議確定,“七五”期間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劃招生24萬人,比“六五”期間增長70%;培養畢業生18萬人,比“六五”期間增長120%。每年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的招生數超過普通高中的招生數,中等教育結構保持合理比例。勞動服務公司舉辦的職業培訓中心,培訓待業青年20萬人次。

  “七五”期間,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將由恢復、創辦階段,進入改革、調整、充實、發展、提高的新階段。近期改革的主要內容是:積極推行“先培訓、後就業”、“經過考核擇優錄用”的原則,在1990年以前對技術性、專業性強的崗位實行“不經培訓合格,不得走上工作崗位”的制度。加強橫向聯繫,提倡各種形式的聯合辦學。進一步開展教學、教學管理、後勤管理、學校內部領導體制等方面的改革,總結交流經驗,提高辦學水準。

  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戰略的研究和人才需求預測工作。加強宏觀管理,適當調整學校佈局和專業設置。繼續加強對原定1987年首批辦好的學校的領導。要辦好一批示範性學校和各種不同專業的職業教育中心。從1987年開始,市高教局、勞動局、教育局將分別組織力量,對市屬中專、技校和職業高中,進行全面檢查和考核。

  要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充實師資力量,提高師資水準。市計劃、人事、高教等部門,要分配一些高等院校畢業生到職業技術學校任教。同時,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師範教育,有計劃地舉辦職業技術師資班。

  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現行經費渠道不變,要落實中央1985年《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教育撥款“兩個增長”的精神。企業應通過建立教育發展專項基金,增加教育投資。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學校要堅持艱苦奮鬥、勤儉辦學方針,對國家撥給的各項經費,要專款專用。

  積極為學校師生創造較好的工作條件和學習環境,努力新建、擴建一批校舍和實驗實習場所,竣工建築面積力爭比“六五”期間有所增長。

  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要改變農村教育單純為升學的思想,明確為本地區培養具有實際生産技能和中等專業技術知識的人才,並適當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的辦學方向。郊區縣要在大力抓好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同時,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力爭到1990年,各縣初中畢業生升入職業技術學校的人數超過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數。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要以培養直接從事農業生産和經營管理、具有專業技能的農民和農業工人為主,面向專業戶、重點戶、經濟聯合體,併為鄉鎮企業和第三産業培養初、中級技術管理人才。辦學形式要靈活多樣,學制年限要長短結合,以發展初中級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鄉鎮企業要優先錄用農村職業學校畢業生,以利於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和鄉鎮企業的鞏固和提高。

  要大力提高教育品質和教學水準。學校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教育,使其重視實踐,重視勞動,成為講理想、講道德、講紀律、講文明,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會議要求各區、縣、局(總公司)切實加強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領導,針對本地區、本系統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人才需求情況和辦學條件,制訂發展規劃,辦好中專、技校和職業高中,扶植職業培訓中心。要加強所屬學校領導班子建設,關心學校師生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和健康情況,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為進一步把我市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搞好,1987年要做好以下10項工作:

  (一)在工業系統94家重點企業實行“先培訓,後就業”、“經考核擇優錄用”的制度。

  (二)郊區各縣至少要辦一所農村職業學校,市裏酌情從財力上給予支援。

  (三)在部分農村中學進行開設職業技術課試點,或“三加一”試驗,即招收初中畢業生,上一年的職業技術課,學習期滿,經考核合格,發給初級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

  (四)請部分高等院校從中專、技校、職業高中試招少數專業對口的優秀畢業生,開辦職業技術師資班。

  (五)做好擴建北京聯合大學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第一期工程9000平方米的規劃設計工作。

  (六)由北京市計劃勞動管理幹部學院承擔部分技工學校師資培訓任務,招收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適合做教師工作的技校畢業生,經二年至三年大專教育,畢業後到技校任教。

  (七)為保證職業高中的經費來源,教育部門自辦的職業高中除原辦普通高中的經費外,專業教學補助費(理工科每生每年150元,文科每生每年120元)和事業發展費由區縣財政承擔,列入區縣財政預算,專項下達。國家和市財政每年補助的經費,主要用於培訓師資,辦示範性學校和職業教育中心,以及為完成當年事業發展計劃必須投資的項目。

  (八)擴建一批校舍和實驗實習場所,抓好已列入計劃項目的施工工作。

  (九)職業技術學校結合專業教學試辦的工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等作為生産實習場所,以及校辦工廠(場)為銷售自産産品而舉辦的銷售門市部(商店)收入所得,市稅務部門給予一定政策優惠。

  (十)試驗設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周轉金,支援資金暫時有困難,但有還款能力的學校搞好生産實習。四

  1987年,我市初中畢業生人數處於高峰期,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領導和各類學校,要千方百計完成1987年初中畢業生分流工作。今年計劃中專招生15000人、技工學校招生10600人、職業高中招生20000~23000人。

  會議強調,要充分調動各區、縣和各行各業,特別是工交、財貿、旅游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解決城鎮地區不能升學的初中畢業生的學習、就業問題,市計委、文教辦、教育局、勞動局要會同工交、財貿、旅游等部門,共同作出具體安排。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要積極承擔培訓任務。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