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1987〕31號
  2. [發佈日期] 1987-03-10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張百發副市長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報告的通知

京政辦發[1987]31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總公司,各高等院校:

  現將張百發副市長1987年2月11日在北京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報告印發給你們。在1987年環保工作中,要堅持改革,強化管理,大力開展增産節約和綜合利用。請切實按照張百發副市長報告中提出的要求,結合各區縣、各部門的具體情況,認真貫徹實行。

  1987~1990年污染擾民限期治理項目計劃由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另行下達。堅持改革 強化管理為首都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張百發副市長在北京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87年2月11日)(一)

  1986年,北京市環境保護工作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改革,強化管理,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經過各級政府、各部門、中央黨政軍在京單位以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12項任務

  1、綜合整治了西長安街地區,完成了崇文區體育館地區一期整治工程。兩個小區共治理噪聲、廢氣和廢水等污染源755項,其中治理固定噪聲源158個,達標率為96%,使近5000戶、2.3萬多居民受益。

  2、大力開展城市綠化、美化、凈化工作。市區植樹165萬株,鋪草坪136.9萬平方米,種植豐花月季25萬株。基本建成三義裏、天壇東裏、萬泉河北裏、豐台北大地一三四里、三里河一平方公里地區、使館南區、青年湖東片及古城南裏等8個清潔、優美的居住小區,使8000多戶居民的生活環境有所改善。

  3、完成了四條河渠的整治工程。西便門“盲腸”段、豐台區馬草河通過整治,改變了臟、亂面貌。通縣玉帶河一期整治工程,在縣政府的領導下,發動軍民義務勞動,提前70天完成了清淤、砌築、蓋板、鋪路等工程,整治後的玉帶路,下能通水、泄洪,上能通車,既消滅了蚊蠅孳生地,改善了臟、亂、臭的環境,又緩解了通縣縣城交通緊張狀況。完成了永定河引水渠污水截流二期工程,沿線99%的污水不再向引水渠排放,使近百萬居民的飲水品質得到改善。

  4、發展聯片供熱、集中供熱。完成聯片供熱300萬平方米,超過計劃1.5倍。減少了241個鍋爐房、322台鍋爐、286根煙囪和7362個取暖小煤爐。

  5、增加清潔燃料。完成了10萬戶居民的管道煤氣安裝,通氣2.5萬戶。豐台區城鎮居民炊事、取暖基本實現蜂窩煤化。

  6、控制新機動車尾氣污染。從1986年開始對新機動車進行尾氣監測,排放達標後發給行車執照。消滅公共汽車冒黑煙的典型試驗也取得一定進展。

  7、首鋼、燕化大氣自動監測站已經建成並投入運作,為及時掌握全市的大氣污染狀況提供了有利條件。

  8、通過治、改、並、遷、停等措施,解決了77個重點工廠、車間的污染擾民問題。位於居民稠密區的北京空調器廠、北京鏈條廠等15個工廠、車間均已搬遷。

  9、完成了22個醫院的污水治理工程,新辟7個垃圾堆放場、8個轉運站的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並建立了2座密閉式集裝箱垃圾站。

  10、控制交通噪聲。從1986年8月1日起,在三環路以內地區禁止鳴喇叭;10月1日起,禁止拖拉機在部分三環路及水碓子、團結湖等居民區行駛。

  11、密雲縣微生物製品廠建成並試生産,為開展以菌治蟲,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及飲用水源創造了有利條件。

  12、鞏固、提高留民營、竇店生態農業試點。密雲縣河南寨北單家莊和昌平縣沙河豐善村生態農業試點工作已經開始。大興縣半壁店森林公園及榆垡治沙試點工程取得較大進展。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進行了勘測,並繪製出勘測圖。

  二、進一步健全環境保護法規體系

  健全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加強法制管理,是搞好環境保護的保證。1986年市政府批准頒佈了《北京市鄉鎮街道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城市自來水廠地下水源保護管理辦法》。市環保局還制定了《密雲、懷柔水庫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連同1984、1985年市人大常委、市政府頒佈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條例》等5個有關保護水資源的法規、規章,基本形成了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法規體系,從而使首都的水資源,特別是飲用水源的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市環保局還頒佈了“供熱兼發電鍋爐”和“低煙囪排放源”執行標準的若干規定。

  加強了執法工作的監督檢查。對實施水污染防治法條例和密、懷水庫管理辦法等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了重點檢查,總結交流了執法經驗;舉辦環保法制學習班,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考核,提高了政策水準和管理水準。

  徵收超標排污費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1986年全市共徵收排污費2739.7萬元,比1985年增加57%,其中市屬以上單位2487.1萬元,安排了382個治理項目,補助資金1193.3萬元。

  嚴格控制新污染源。1986年共審查新建、擴建項目259 個,大中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0個。檢查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項目27個,一般項目138個,執行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的佔96%以上。

  三、進一步加強了宣傳教育工作

  提高全市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的環境意識,是搞好環境保護的關鍵。一年來,各報刊、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單位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全市組織了學術報告、書法比賽、愛鳥展覽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僅城近郊區就設立了80多個環境保護諮詢站,分發宣傳資料20多萬份,宣傳規模和影響都大大超過了往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地區官員參加了游園、文藝晚會等活動,對我市紀念“世界環境日”活動給予很高的評價。此外,組織了中學生“環境與和平”短文競賽,城近郊區60所中學近2000名學生參加,共收到短文、詩歌等988篇,從不同角度抒發了青少年對美好環境的嚮往。

  環境教育有所加強,舉辦了環境管理幹部大專班,中小學師資培訓班、環境保護夏令營,建立了紅領巾環境保護隊,從而,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環境意識,促進了環境保護工作。

  四、加強了計劃管理和基礎工作

  加強計劃管理和基礎工作,是搞好環境保護的前提。根據國家經委和國家環保局的要求,從1985年10月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污染源調查工作,有中央、部隊、市屬48個系統和19個區縣共36000人參加,完成了8000個企業基本情況的調查、化驗、計算等工作,並已檢查驗收;完成了全市各種爐窯灶的調查,從而,為建立全市的污染源檔案及數據庫,為今後的科學管理和污染源治理提供了依據。

  根據國家和我市國民經濟“七五”計劃的精神,制定了《北京市環境保護“七五”計劃》,確定了我市“七五”環境保護目標和對策,使環境保護工作納入了計劃管理的軌道。

  五、環境保護科研、監測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加強科研、監測是搞好環境保護的手段。1986年是環保科研大豐收的一年,由國家和市環保局下達、組織的科研項目,有50多項通過了鑒定。成果多、規模大,不少項目的研究水準居國內領先地位或達到國際水準,有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北京市城市生態系統特點及環境規劃研究”、“留民營生態農業建設與研究”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環保所住宅小區中水道試點工程”及“全國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化的研究”獲得了二等獎。這些成果不僅為環境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也為資源保護、污染源治理及監測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方法。

  監測工作也取得較大進展。北京市空氣品質自動連續監測系統已正常運轉3年,數據捕獲率達90.3%,達到了國際水準,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此外,通過統一監測方法、開展品質保證、技術培訓等工作,提高了各級監測站的監測水準。

  由於完成了上述12項任務,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整治措施,加強了法制管理,使首都局部地區的環境狀況有所改善、污染加重趨勢有所減緩。城近郊區降塵量在“六五”期間持續下降的基礎上,又有所減少,從1985年每月每平方公里22.9噸降到1986年的21噸。非採暖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基本持平,並低於國家標準。密雲、懷柔水庫自停止旅游後,兩庫及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基本保持了清潔,水質有所好轉。(二)

  北京市的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是,由於城市規模大,人口多,建設發展速度快,城市基礎設施薄弱,環境污染呈緩慢加重的趨勢。主要表現在:

  一、大氣污染日益加重。北京的大氣污染屬於煤煙型污染,煤在燃料構成中的比重佔70%以上。燃煤量逐年增加,大氣污染日益加重。採暖期,城區二氧化硫由1985年每立方米0.271毫克上升到1986年的0.314毫克,超過國家標準一倍;氮氧化物由每立方米0.117毫克上升到0.131毫克,一氧化碳由3.8毫克上升到4.3毫克,均超過國家標準。總懸浮顆粒物和可吸入塵常年超過國家標準1-3倍。二環路以內主要交通路口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常年超標。此外,局部地區還潛在着光化學煙霧和氟污染的危險。

  二、城市下游水體繼續惡化。北京市每天排放污水200萬噸,大量排入河道,致使水體不斷惡化。在全市監測的76條共1900公里河段中,受到中度以上污染的有40條達600 多公里。城市下游河渠中已沒有清潔水體。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來水中,測出180種有機化合物,其中30種是國際上嚴格控制管理的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作為城市飲用水源的團城湖來水中,也測出有機化合物90多種。地下水過量開採,水位繼續下降,總硬度和硝酸鹽含量不斷上升,超標面積不斷擴大,水源井周圍受到糞坑、豬圈、油庫等污染的威脅。

  三、交通噪聲再次超過國家標準。“六五”期間,由於採取綜合治理措施,主要交通幹線的噪聲有所下降,據對城區130多條主要道路監測,平均交通噪聲1984年為69.3分貝,1985年為69.9分貝,低於國家標準70分貝;由於機動車輛增加,主要交通幹線的噪聲1986年又上升到70.6分貝,再次超過國家標準。火車、飛機噪聲,位於居民稠密區的工廠、飯店、商店、施工以及鍋爐噪聲擾民嚴重,群眾反映強烈。在市環保局收到的人民來信中,反映噪聲污染的約佔一半。

  四、全市年産工業廢渣500多萬噸,只有40%得到綜合利用。首鋼鋼渣山佔地200多畝;高井電廠粉煤灰已積存60萬噸,淤塞永定河道長達9公里。年清運生活垃圾267 萬噸、糞便167萬噸,比1985年分別增長11.4%和17.6%,未經無害化處理。這些都嚴重污染環境。

  五、農村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局部地區仍有破壞,部分鄉鎮企業污染環境嚴重。(三)

  1987年是“七五”計劃的第二年,也是實現北京市“七五”環境保護計劃關鍵的一年。全市各部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強化管理,加強宏觀控制,要在增産節約運動中,大力開展綜合利用,合理利用資源、能源,降低消耗,使環境保護工作不斷開拓前進。各級政府、各部門、各行各業,中央黨政軍在京單位,要根據北京市“七五”環境保護計劃的要求,制定或修改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七五”環境保護計劃,按年度分期分批實施,為在1990年控制住環境污染的加重趨勢,使局部地區和重點環境保護目標的環境有所改善打下基礎。

  市政府決定1987年再為群眾辦12件實事:

  1。結合亞運會場館的建設,搞好場館周圍環境的綜合整治。年內重點整治月壇、先農壇地區,使這些地區的廢水、廢氣、噪聲得到治理,茶爐、大灶不冒黑煙,垃圾收運實現容器化,並綠化、美化環境。凡有亞運會設施的區、縣,要在3年之內完成亞運會設施周圍地區的綜合整治,為運動員創造清潔、優美的環境,迎接亞運會的召開和建國40周年。

  2。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陽等區在整治二環路的同時,要對沿線兩側100米以內區域的廢氣、廢水及噪聲進行綜合治理,將二環路建成環境清潔、優美的“綠色項鍊”。

  3。為保護飲用水源和搞好污水處理,要動工修建密雲、懷柔兩縣的污水處理廠。完成昌平縣回龍觀地區污水氧化塘和通縣玉帶河二期整治工程,進行高碑店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前期準備工作。

  4。完成官廳山峽段及永定河引水渠的重點污染源治理,並開始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5。完成50個重點工廠、車間的限期治理任務和6個醫院的污水治理工程。三環路以內28個電鍍廠、點污水排放達到標準。

  6。為徹底解決居民稠密區的污染擾民問題,完成高熔金屬材料廠、紅光民用電器廠等10個工廠、車間的搬遷。

  7。在降低噪聲方面,建成西城區二環路以內和崇文區前門、崇文門、天壇3個街道、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宣武區椿樹街道等6個低噪聲小區。為降低火車噪聲,完成永定門至北京站更換鐵路長軌工程,並進行禁止鳴笛的研究。

  8。增加清潔燃料供應量。北京焦化廠易地大修焦爐投産。建成35公里天然氣管線。增加管道氣用戶9萬戶。

  9。年內完成2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聯片供熱。首鋼、燕化大氣自動監測站要進一步完善,增加監測項目,並與全市自動連續監測系統聯網。

  10。積極推廣民用蜂窩煤,8個城近郊區民用蜂窩煤供應量由65%提高到75%。

  11。大力開展城市綠化、美化、凈化工作。完成東、西長安街1條線、2個環、3條放射線、5條路、10個公園、15個居住區的綠化工程。市區植樹120萬株,鋪草皮100萬平方米,栽種豐花月季25萬株,宿根花卉10萬株。石景山區主要街道基本實現密閉式垃圾收運。完成年處理垃圾10-15萬噸的昌平縣小湯山鄉簡易堆肥場。

  12。繼續完善密雲縣北單家莊和昌平縣豐善村的生態農業試點。種植無污染蔬菜2萬畝,發展以菌治蟲,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密雲水庫周圍營造水源保護林4萬畝。完成大興縣半壁店森林公園一期工程和榆垡治沙試點三期工程。

  各區、縣,各局、總公司,各部門,除保證上述任務完成外,應根據多辦實事的精神,結合各自的情況,對年內能辦哪些實事,積極做出安排。

  為了保證上述12項任務的完成,開創首都環境保護新局面,今年要加強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強宣傳教育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戰略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北京建設成清潔、優美、生態健全的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義務。首都的環境保護工作應走在全國的前列。1987年要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和全市人民的環境意識,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宣傳指導思想上要有所轉變,既讓大家了解環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資源、能源的浪費造成的,污染給經濟帶來嚴重損失給人民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又要宣傳環境保護為促進四化建設,為開放、搞活和人民生活所帶來的環境、社會、經濟效益。要擴大宣傳覆蓋面,建議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電台和北京電視台開闢專欄,定期宣傳環境保護法規,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報道環境保護的成績和問題。希望中央新聞單位也給予大力支援。組織環境保護知識競賽、文藝演出、夏令營等活動,是提高廣大群眾環境意識的好形式,今年要繼續舉辦。各工業局、總公司要積極參加《中國環境報》評選清潔、優美工廠的活動。市、區、縣都要建立宣傳陣地,利用照片、圖片、幻燈等多種方式普及環境保護知識。

  廣泛開展環境教育,各工業局、總公司,各區縣都要舉辦廠長學習班,3年之內輪訓一遍。各級培訓管理幹部的院校,要研究設置環境保護課程。中小學校要採取滲透法,普及環境保護知識,並通過科學實驗,課外活動等方式,寓環境教育於活動之中,培養廣大青少年的環境意識。 二、加強宏觀戰略研究和中長期計劃

  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各項事業都在迅猛發展,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着新的形勢。因此,要結合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方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進行環境的綜合整治。“七五”期間要努力實現“控制環境污染加重趨勢”的目標,爭取2000年或更早一些時間,使北京的環境狀況得到全面好轉。這就要求從全局出發,加強宏觀戰略研究,制定中長期計劃,提高預見性,防止盲目性,把環境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要針對首都的特點,本着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治本與治標相結合的原則,使環境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解決。1987年要進行2000年環境預測,為戰略研究、長遠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三、加強環境管理

  李鵬副總理多次指出,我們國家還不富裕,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錢用於污染源治理。因此,要把加強環境管理做為一項中心工作來抓。要在管理工作中理順關係,堅持改革,探索新路。

  年內要逐步建立環境保護的計劃指標體系、資訊體系、法規體系、監測體系和監督體系等5個管理體系,使環境管理工作向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邁進一步。

  各部門、各單位,包括鄉鎮企業都要認真執行“三同時”和“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制度。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認真把好關,嚴格控制新污染源。計劃、規劃部門在國民經濟計劃、土地利用及區域詳細規劃中,要注意生態平衡,使城鄉建設、經濟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求得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統一。

  對老污染源要繼續貫徹“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要從目前的濃度控制法逐步向濃度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的方法轉變。要在石景山區和官廳山峽段、永定河引水渠分別進行大氣及水污染物的總量控制試點。要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

  各區、縣,各工業局、總公司要在增産節約工作中,把防治工業污染與技術改造、革新挖潛、合理利用資源能源、降低物質消耗、消除浪費、減少廢棄物排放緊密結合起來,並大力開展“三廢”的綜合利用,以提高經濟效益,減輕環境污染。同時要在環境管理上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市環保局要繼續與各區、縣,各工業局、總公司簽訂承包合同,加快污染治理的步伐。

  四、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科學性、政策性很強的事業,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努力才能見到成效。各級領導要切實把這項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並對本地區、本部門的環境品質負責。要組織力量搞好中長期計劃,大力加強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等環境建設,把環境保護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職責。

  要加強環境保護隊伍的建設。李鵬同志多次指出,環境保護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綜合規劃,監督檢查。“需要一支受過良好教育的、熱愛環境保護事業的基本隊伍,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各級環保部門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政府要關懷、支援環保部門的工作,使他們充分發揮和擔負起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在當前管理體制不變的情況下,要進一步明確市區兩級環保機構的職權,各區、縣、局的環保隊伍,特別是專業技術幹部,要保持相對穩定,切忌頻繁調動,區縣一級環保部門領導班子,要有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結構要合理,以利於提高政策、業務和管理水準。環保人員的住房、醫療費用等福利問題,由各區、縣負責解決,要一視同仁。

  各級環保部門要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業務建設;要主動向各部門彙報,以取得了解和支援;要面向企業、面向基層,做好服務工作。

  五、加強法制建設

  要進一步健全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加強法制管理,逐步做到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在國家大氣法、噪聲法頒佈之後擬定北京市的實施條例,擬定《排污收費管理條例》。做好總量控制、防治固體廢棄物及電磁波污染等法規的準備工作。1987年要以《北京市鄉鎮街道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和《北京市城市自來水廠地下水源保護管理辦法》為重點,檢查執法情況,並及時研究、完善現有的法規、規章。

  要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採取法制學習班、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培訓執法人員,交流執法經驗。要制定職業道德規範,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科學執法、文明執法、嚴格執法的自覺性。

  要繼續做好全面徵收排污費工作,擴大收費項目,爭取在排污費收、管、用方面有新的突破。

  六、加強科研、監測和基礎工作

  環境管理要依靠科研、監測。科研、監測一定要面向環境管理。要安排好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加強宏觀戰略、環境預測等軟課題的研究。要注意科研成果的開發和應用,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生産力,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科研體制改革,廣泛開展群眾性科研活動,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和才智,共同為改善首都的環境面貌做貢獻。

  要加強監測工作,建立、健全全市的環境監測網路,提高監測品質。要加強污染源監測和污染的綜合分析,及時反映環境污染狀況及發展趨勢,使監測工作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環境品質報告書》是反映我市環境狀況的重要文件,自1980年以來,本市21個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已連續編制6年,為各級領導部門決策及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資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各區、縣、局,各有關部門都要把這項工作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納入計劃,組織力量,保證品質,按時完成。

  污染源調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各有關部門一定要下大力量,善始善終,保質保量地完成。並在此基礎上,做好建檔及數據庫工作,開展環境評價,使這一成果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

  環境保護是一項全民的事業,需要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共同努力。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研究、落實今年的任務。只要大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振奮精神,齊心協力,開拓前進,就一定能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為實現“七五”的環境保護目標,為早日把北京建設成清潔、優美、生態健全的文明城市做出貢獻!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