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核心區控規突出政治中心和人民群眾

日期:2020-08-30 14:09    來源: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分享:
字號:        

  在《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核心區控規)正式公佈之際,我們採訪了首規委辦主任、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在採訪過程中,張維主任從如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復指示和要求、核心區控規的亮點與創新點、重要內容與要求、如何保障規劃實施、吸納群眾意見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解答。

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眾

  問:2020年8月21日,黨中央、國務院批復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請問批復中有哪些指示和要求?下一步將如何落實中央的指示和要求?

  張維

  黨中央、國務院對核心區控規的批復,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刻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批復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核心區戰略定位,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眾,注重中央政務功能保障、注重疏解減量提質、注重老城整體保護、注重街區保護更新、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城市安全。

  從功能定位上來説,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要深刻把握“都”與“城”、保護與利用、減量與提質的關係,把服務保障中央政務和治理“大城市病”結合起來,推動政務功能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老城保護與有機更新相互促進,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從空間結構上來説,核心區要強化“兩軸、一城、一環”的城市空間結構,塑造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城市形象。兩軸即長安街和中軸線,長安街以國家行政、文化、國際交往功能為主,中軸線以文化功能為主;一城即北京老城,要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一環即沿二環路建設展示歷史人文景觀和現代化首都風貌的公園環。

  從規劃實施層面來説,我們要緊緊圍繞“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眾”這條主線,強化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務保障,優化中央黨政機關辦公佈局,穩步推進核心區功能重組,抓好重點地區綜合整治,營造安全、整潔、有序的政務環境。

  二是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將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並舉,治理大城市病,實施人口、建設規模雙控,降低核心區的人口、建築、商業和旅遊密度,充分發揮“兩翼”的承接作用,北京中心城區外其他地區可梯次承接部分適宜功能。

  三是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加強老城空間格局保護、加強城市設計,擴大歷史街區保護範圍,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抓手,帶動重點文物和歷史建築騰退,統籌做好文物保護、騰退開放和綜合利用。

  四是注重街區保護更新,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減量提質要求,保護歷史文化底蘊,充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按照歷史保護、保留提升、更新改造三種方式有序推進高品質街區保護更新。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用好街巷長、“小巷管家”等力量,發揮第三方社會組織作用,培育街區自我發展、自我更新能力。

  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工作。深化黨建引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和“接訴即辦”工作。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環境等問題,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強停車治理,優化交通微迴圈,打通衚同“毛細血管”。實施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建設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

  六是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準。

  七是維護核心區安全,落實總體規劃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築起堅固的國家安全屏障,確保中央黨政機關和中央政務活動的絕對安全。

  黨中央、國務院在批復中指出,核心區控規由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這是核心區控規和其他地區控規的不同之處,也是“首都規劃權屬黨中央”的具體體現;駐北京市的黨政軍單位要帶頭遵守規劃,承擔共同責任。大家齊心協力,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批復要求,共同把核心區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首都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

  問: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並且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中謀劃首都的規劃建設發展問題,也多次提出規劃是龍頭,在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您如何看待從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到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這一系列的規劃安排?

  張維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2月26日在考察北京工作時指出,考察一個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北京的城市總體規劃實質上是首都城市規劃,不僅關係到北京的城市發展,更關係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新時代首都的發展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框架下整體謀篇佈局。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在北京中心城區之外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開展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在戰略定位、空間格局、要素配置,堅持城鄉統籌,落實“多規合一”等方面開展了探索,形成了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著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同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準,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開展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控規編制工作。我們也看到,河北雄安新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與北京的工作進行了全面對接,實現了比翼齊飛。

  從2017年開始,在黨中央、國務院批復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後,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開展了核心區控規編制工作,進一步深化探索“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隨著核心區控規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首都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規劃建設從此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創新規劃理念、組織方式、實施機制

  問:核心區控規有何亮點?您認為最大的亮點和創新是什麼?

  張維

  編制核心區控規在首都規劃建設史上是第一次,是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核心區控規最大的特點和亮點,就是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著眼于新時代黨中央和人民群眾對北京發展的新要求、新期待,進一步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首都規劃建設的重要思想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在核心區控規的編制過程中,我們把突出政治中心服務保障和突出民生改善工作兩條最重要的要求有機統一起來,充分把握千年古都保護更新的特點,在規劃理念、組織方式、實施機制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

  一是在規劃理念上,堅持減量提質,優化提升首都功能。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窗口地區。我們深刻把握“都”與“城”、保護與利用、減量與提質的關係,統籌考慮政務功能保障、疏解減量提質、老城整體保護、街區保護更新、民生改善和城市安全六大方面,有序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大城市病”,實施核心區功能重組,優化提升政務功能,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讓老衚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總而言之,就是要建設一個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

  第二個亮點是在組織方式上,堅持開門編規劃,凝聚各方共識。核心區控規由首規委統籌組織,市領導親自挂帥成立規劃工作專班,中央有關部門、市級各委辦局、東城區和西城區人民政府共同參與,落實中央、地方和社會各界共同責任。技術上也成立了編制專班,由首規委和名城委專家領銜,共有21家設計單位共同參與,組建了近300人的設計團隊,街道、責任規劃師團隊深入參與了方案編制,為支撐規劃實施提供技術保障。我們歷經了近三年時間,經過多次徵求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意見,市人大、市政協審議和協商,市委市政府研究,首規委審議,形成凝聚各方共識的規劃成果。

  第三個特色和亮點是在實施機制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一流人居環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規劃突出基層治理在規劃實施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比如在核心區控規公示中,我們在東城區和西城區的32個街道都分別設置了“規劃微展廳”,讓大夥兒在“家門口”就能了解核心區控規的內容,表達自己對街區規劃建設的意見建議。對公示期間收到的群眾意見,我們逐條研究並積極採納,為下一步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組織規劃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營造安全優良的政務環境

  問:在營造安全優良的政務環境方面核心區控規做了哪些具體安排?優良政務環境的營造與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是什麼關係?

  張維

  首都最重要的是政務功能。這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要建設綱維有序、運作高效的國家中樞,既要立足於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又要與邁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相適應,形成政務活動運作高效、安全萬無一失、環境優美和諧、配套優質完善、形象莊重典雅的中央政務環境。我們把對黨中央負責和對首都人民負責統一起來,從空間、環境和城市服務保障等方面,不斷提高“四個服務”水準,保障中央政務活動安全高效有序運作。

  一是優化空間佈局。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切實把核心區人口、建築、商業和旅遊四個密度降下來。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統籌利用好北京市搬遷騰退空間,優化中央政務功能佈局,穩步推進核心區功能重組。推動中央政務功能向長安街沿線相對集中佈局,強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現大國形象。

  二是加強城市設計。塑造舒朗莊重的中央政務空間形象。加強中南海及周邊地區、天安門—長安街等重點地區綜合整治和重要節點城市設計,體現長安街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塑造氣勢恢宏、大度雍容、舒朗莊重、綱維有序、禮樂交融的空間意向,展現新時代大國氣概、民族精神、首都形象。把握好建築總基調和多樣性,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展現新時代首都形象。落實建築形式、建築體量、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等管控要素,形成具有特色的行政辦公建築群。

  三是提升環境品質。以長安街中軸線為骨架、歷史文化要素為基底,重塑水綠空間。提升長安街兩側沿線交通品質,改善道路出行環境。我們倡導綠色出行,提高公交服務水準,優化步行和自行車系統,降低小客車出行強度,提高停車管理水準。結合疏解騰退空間,增加公園綠地、小微綠地和公共型附屬綠地等不同形式的綠色空間。以平安大街、西單北大街一線、東單北大街一線等特色街道為網路,串聯公共建築,提升城市環境景觀。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推進精細化治理,營造安全、整潔、有序的政務環境。

  四是完善城市服務。健全完善“四個服務”制度機制,構建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的城市發展韌性,為中央政務活動創造安全、良好、宜人的服務保障環境,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完善安全保衛、綜合執法、基礎設施運作、公共服務管理、區街管理用房、公共服務設施等,為核心區提供基本服務保障內容。金融街等現有功能區和王府井、西單等傳統商業區,要在符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定位的前提下優化提質,成為展示新時代首都改革開放成果的窗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好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眾是最重要的兩條要求。規劃以更高水準、更大力度做好政治中心的服務保障工作,全力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營造安全優良的政務環境;同時,通過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切實改善居住條件、創造綠色、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環境、提供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措施,踐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強老城整體保護,推動中軸線申遺

  問:核心區控規對於老城整體保護做了哪些具體安排?有何亮點?中軸線申遺與老城保護是什麼關係?

  張維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核心區控規編制的過程是再次認識北京老城核心價值的過程。北京老城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與社會價值。所以,這次的核心區控規緊緊圍繞老城核心價值的保護與傳承,講好老城故事,推動老城復興。將老城整體保護與人居環境改善統一起來,讓老城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老城的核心價值增添更加豐富、立體的時代內涵。這次控規在歷次城市總體規劃明確的老城整體保護重點基礎上,更加關注對歷史格局、空間形態、景觀視廊、城市風貌等老城核心特色的保護,強化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整體風貌特色。這次核心區控規在老城整體保護方面做了以下重點安排:

  一是歷史格局的整體保護。加強格局保護是老城整體保護最首要的任務。兩軸統領、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壇八廟、棋盤路網是老城空間格局的重要特徵,這是奠定老城空間地位的重要載體。這次規劃通過推動中軸線遺産保護、長安綠帶建設,強化統領老城整體空間秩序的骨架。結合城址遺存保護、歷史水系恢復、綠化空間建設,重點勾勒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廓,將歷史文化融入城市景觀。通過對“四橫兩縱”城市幹道的林蔭化改造,強化老城棋盤式道路網格局。推動歷史水系恢復與濱水空間建設,營造“六海映日月,八水繞京華”的水系格局。

  二是空間形態的整體保護。平緩開闊的空間形態是北京老城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強化建築高度管控是維持老城整體空間形態特徵的主要手段。規劃對核心區實施最嚴格的建築高度管控,整體營造平緩開闊的城市空間形態,烘托中軸線、長安街對老城整體空間秩序的統領作用。充分利用老城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分佈密集的特點,加強文化與景觀融合,大幅提升公共空間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化水準。鼓勵結合歷史印記,因地制宜建設尺度親切、實用有趣的公共空間,將來可以為市民提供一批與古都風貌相協調、與公眾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活動場所,從而構建散發古風古韻、融入現代生活的公共空間體系。

  三是景觀視廊的整體保護。規劃圍繞看城市、看山水、看歷史、看風景主題,劃定了36條戰略級景觀視廊,對視廊內建築的體量、高度、第五立面等實施綜合管控,營造與自然山水和諧相融、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高度可識別性的城市景觀形態。規劃依託衚同街巷,分區域建設主題鮮明的10條精品探訪線路。下一步我們將優化文化探訪路的空間營造與步行體驗,希望吸引更多的市民和遊客探訪歷史,帶動更多文物開放展示、文化設施更多的共用,進一步增強核心區文化活力與魅力。

  四是古都風貌的整體營造。核心區控規擴大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歷史文化街區佔核心區面積的比重由原來的22%將提高到了26%,這也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成片區域。控規還劃定了古都風貌保護區、古都風貌協調區和現代風貌控制區三類風貌區,分區實施對建築風貌與街巷風貌的差異化管控與引導,並高水準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係,使核心區的城市風貌更好地體現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對民族精神的傳承。

  中軸線是北京城的脊梁,我想在每一個北京市民心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護好中軸線、守護好北京老城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從2017年開始,蔡奇書記先後8次調研中軸線。老城保護是實施核心區控規的主要任務,而中軸線申遺保護則是有力抓手,是助推重點文物騰退、老城整體保護的重大工程,更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標誌性工程,對實現首都核心區功能定位具有戰略性意義。

  一方面,中軸線是包含了一系列歷史紀念物、建築群、歷史地標、歷史道路及橋梁的城市空間綜合體,是北京老城嚴謹對稱格局的核心所在。而老城正是體現依中軸對稱特點的重要載體,依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四重城廓、棋盤路網、城市標誌物和歷史水系,以及平緩開闊的天際線,都是在強化中軸線的核心價值。

  另一方面,納入中軸線核心遺産點的太廟、社稷壇、先農壇與天壇等重要文物建築,仍有部分被一些單位和居民佔用,沒有實現完整保護。尤其是先農壇,騰退難度較大,多年來都沒能解決。如今,借助中軸線申遺,這些文物將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目前市、區政府正在與各産權單位對接,制定騰退計劃。

以人民為中心,提升生活品質

  問:核心區控規對於提升老城居民的生活品質方面有哪些考慮和安排?東西城面臨很多難題,比如停車、小區老舊、公共空間不夠等,將如何改善和提升?能否暢想一下,未來核心區的居住環境會多麼美好?

  張維

  這確實值得期待。突出人民群眾、民生改善,一直是我們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核心區控規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核心區控規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在突出民生改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圍繞“七有”“五性”要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環境等問題。規劃通過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精治共治法治,促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分時共用、內外聯動,完善社區——街區——街道三級公共服務生活圈,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比如,群眾都比較關心的停車方面,核心區控規提出加強停車治理調控,有序緩解停車矛盾,多措並舉解決好停車問題。從近期來講,主要是加強停車治理、挖掘停車潛力、優化佈局、增加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停車設施,實現停車入位、合理收費。遠期,則要進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準,引導大家更多的綠色出行,以降低小客車出行依賴性。

  另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老舊小區改造問題,控規提出將分類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逐步完善老舊小區人居環境整治功能表,實現老舊小區申請制、訂單制改造。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徵集群眾意見,保障綜合整治工作順利進行,實現居住環境的有機更新。我們將探索多元化資金支援模式,明晰政策清單,做到政策捆綁、資金統籌,而且還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公共空間就好像城市的客廳,在公共空間營造方面控規也做了很多具體的安排,如擴大公共綠色空間規模,提升遊憩功能與空間品質。提升完善林蔭路、林蔭景觀街、林蔭漫步道三級林蔭街巷的連續性與舒適性,串聯濱水空間、公園綠地、歷史名園與各類歷史文化節點。提高各級公園綠地、小微綠地和附屬綠地規模和品質,多途徑提高綠地的開放度,合理增加遊憩設施,促進公共綠色空間複合利用。同時鼓勵公園和廣場用地,在不影響生態和綠化率指標要求的情況下,相容體育設施,以及應急避難場所等功能。鼓勵市政、交通設施及場站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為城市盡可能留出地上開敞空間和建設其他設施的空間。

  未來,我們將按照總書記提出的“要踐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指示,全力推動核心區控規的實施,讓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將核心區建設成為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問:面對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核心區控規新增了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內容,主要的規劃安排有哪些?有何考慮和意義?

  張維

  首都功能核心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關係到首都功能的安全保障,核心區控規從幾個方面進行強化:

  一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抓好疾病預防控制,這次規劃我們將市疾控中心應急處置與檢測功能仍然保留在核心區,同時做優做強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核心區中央單位多、平房區多、老舊小區多的特點,結合街道社區範圍以及防災生活圈劃定了39個衛生分區,分類分區施策,提升基層衛生設施建設標準,築牢基層公共衛生“網底”。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發揮其“探頭”作用。此外,規劃還提出建立各級醫療機構長效合作協同機制,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按照標準設置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站和急救工作站,配備洗消設施。

  二是強化科技支撐。我們注重科技手段在公共衛生體系的運用,規劃提出進一步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深化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提高精準防疫水準。

  三是夯實公共衛生基層基礎。首先從街區社區抓起,強化了32個街道公共衛生職責,把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納入了183個街區的社區治理體系,發揮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作用。其次,發揮好物業作用。用好物業企業力量,依靠居民建立物管會或自管會,加強失管、棄管小區的服務管理。同時,也要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共同守護好家園。更重要是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公共衛生風尚,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集中整治各類公共衛生突出問題,改善公共衛生環境,引導市民形成科學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推行公勺公筷、垃圾分類投放等良好習慣,助力健康北京建設。

  四是建設韌性城市。應該説韌性城市是指在面對風險時能夠展現較強的快速應對能力、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的城市,韌性城市也是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這次在規劃中也做出了有針對性的安排。規劃提出,要注重留白增綠,增加小微綠地、口袋公園,提升公共開放空間覆蓋率,加強城市通風廊道建設。堅持平疫結合,統籌好應急救災物資的運輸和儲備,建設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體育場館這樣的大型公共設施可建立平疫轉換預案,必要時作為應急醫療救治設施使用。全面提升老舊小區健康安全標準,在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過程中補齊公共設施和管理維護短板。設置居住區入口多功能公共空間,做到平疫結合。總的來説,要注重央地軍地協同,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準,把健康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各環節,維護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安全運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堅決維護核心區控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問:下一步將如何維護核心區控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控規落地?

  張維

  我們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核心區控規按法定程式批准後將成為核心區發展的法定藍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為維護核心區控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我們建立了規劃督察制度和實施考核問責制度。一方面,通過督察,強化對規劃全過程、全方位實時指導與監督,促進行政機關和有關主體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另一方面,落實規劃屬地的實施主體責任,將規劃實施納入對核心區績效考核和領導幹部責任審計。規劃部門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協調配合,及時發現、移送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線索。紀檢監察機關對貫徹落實規劃要求認識不到位、態度不堅決、執行不嚴格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為確保控規落地,我們組織編制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將核心區控規指標分解到實施任務中,確保任務可量化、可考核。我們將定期進行檢查評估,可能今後是以年度為單位,抓好各項規劃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根據體檢評估情況,對任務清單和重點工作進行動態調整,逐年滾動編制和實施,層層推進、層層遞進,形成時間銜接、層層推進的工作佈局。

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問:此前在公示階段,街道32個公示窗口都收集了哪些問題,哪類問題最多,最終在控規中是如何吸納的?

  張維

  公示階段,在市級展廳和32個街道“微展廳”,我們收到上千條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居住環境改善、公共服務提升和交通出行優化等3個方面,我們都逐條認真研究積極吸納。

  一是居住環境改善方面。32個街道微展廳留言中,與居住環境改善相關的意見建議達到了19.8%,是第一大話題。加快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是居民普遍關切的問題,尤其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關注度更高,大家希望儘快全面開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工作,以解決老年人上下樓不方便的問題。

  二是公共服務提升方面。與公共服務提升相關的意見,我們統計,達19.2%。群眾提的比較多的包括教育、養老等問題,其中大家最為關注的是“一老一小”的相關設施,大家希望加大養老設施配置和幼兒教育保障力度,增加活動室、小型運動場所等方便老年人、兒童活動的設施。

  三是交通出行方面。這方面佔13.3%。其中反映最強烈的就是停車難的問題。居民建議進一步挖潛既有空間資源,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樓宇間隔空地等建設地下停車場、立體車庫等,協調社會單位共用內部停車場,按照就近原則和小區達成對接協議,提供有償、錯峰停車服務,盤活存量資源。

  對於群眾提出的這些意見建議,我們逐條認真研究吸納,已經修改完善,落實到控規的相關成果中。

  在居住環境改善方面,規劃針對核心區內999個老舊小區,提出分類推進綜合整治,分批實施簡易樓等危舊住宅改造,改善居住條件和環境。

  在公共服務提升方面,規劃提出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需求,創新劃定公共事務用地,適應近遠期不同階段居民需求變化。規劃還提出以多元共用的方式補充公共服務設施,鼓勵經營性功能中混合公共服務功能。此外,為了適應近遠期不同階段居民需求變化,在規劃導則中我們還特別設定了適合傳統平房區空間特徵與功能需求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

  對於交通出行問題,規劃提出加強街道空間整體設計和停車治理調控,提升健步悅騎體驗,提供優質的公共交通服務,創造綠色、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環境。

  應該説,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相信隨著這些群眾意見的吸收採納和核心區控規安排的落實,核心區群眾的居住環境會更加宜居、生活設施會更加方便、交通出行會更加便捷,也希望廣大市民朋友和我們一起將首都功能核心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共建首都美好未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