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有機整體 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告別“九龍治水”

日期:2020-08-17 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是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制度。近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方案》。結合北京實際,改革方案將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類自然資源作為有機整體,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整體保護中堅持生態優先,實現高品質發展。2020年底將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

  避免權責不清 推動自然資源高品質發展

  2019年4月,中辦、國辦正式印發《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北京市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方案》也應運而生。

  改革之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各項産權相互獨立,如同“九龍治水”,導致的後果就是“家底”不清,尤其是一些邊緣交叉領域,常常出現糊塗賬。所有者不到位、權責不清、權益不落實、監管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成為近年來産權糾紛多發、資源保護乏力、開發利用粗放等現象背後的重要原因。

  具體到本市,更需要在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下,堅持首善標準,加強區域協作,以産權制度改革為契機,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實現高品質發展。

  此次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與以往只針對某一種自然資源或者某一類資源管理事項的改革明顯不同,它將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類自然資源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對自然資源全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均做出安排,涉及九大方面59項改革任務。

  堅持首善標準 改革方案突出北京特色

  在銜接落實國家改革任務的基礎上,本市《改革方案》突出首善標準,堅持生態優先,有不少具有北京特色的亮點內容。

  《改革方案》提出加快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統一的分級分類管理體系,健全自然保護地內自然資源資産特許經營權等制度。同時完善監控手段,積極預防、及時制止破壞自然資源資産行為。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此次改革還強調重點推動自然生態空間系統修復,通過統籌推進綠色廊道建設、百萬畝造林、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土地資源整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留白增綠、建設用地減量等多種措施擴大生態空間。

  《改革方案》還提出,做好留白增綠,完善城鄉建設用地減量實施機制,統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環境綜合整治、違法建設拆除等各項工作,探索老城有機更新模式,推動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資産使用權等政策措施,激勵社會投資主體從事生態保護修復。

  確定目標期限 年底基本建立制度體系

  根據《改革方案》,本市到2020年底,將基本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

  到2022年底,將形成完善的法規政策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全面運作,自然資源保護成效和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為維護首都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促進首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健全産權體系方面,《改革方案》提出,探索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創新國有林場産權實現形式。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模式,規範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工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