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期計劃》),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三期計劃》的起草背景
2011年以來,全市實施了學前教育一期、二期三年行動計劃,市級財政共投入約115億元用於擴大學位和保障運作,增加了17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和1.6萬名專任教師,學前教育獲得了較大發展。
但隨着人口出生高峰的到來、“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外來人口的壓力、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剝離社會職能造成幼兒園數量的減少、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沒有得到完全落實、學前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造成市場活力未能充分激發等原因,使得學前教育的學位供給仍然不足。
二、《三期計劃》的文件框架
導語部分簡要介紹了文件編制的依據和背景。
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提出了我市發展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基本原則是“市級統籌、區級主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益普惠、主體多元,靈活多樣、就近就便”。主要目標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擴增學位,到2020年入園率達到85%以上。二是擴大普惠,使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三是治理無證園,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基本解決無證辦園問題。
第二部分是主要舉措。分別圍繞主要目標提出了八項工作舉措。圍繞入園率達到85%、普惠率達到80%的目標,提出了繼續穩定並擴大教育部門辦園、鼓勵支援部門辦園、支援普惠性民辦園、豐富辦園形式四項措施。圍繞兩到三年基本解決無證園的目標,提出了分類治理,審批一批、規範一批、取締一批無證幼兒園。另外,為促進我市學前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還提出了加大師資培養、師資培訓和品質監控力度等三項措施。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監督檢查三個方面對《三期計劃》的有效落地提出了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市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指導全市擴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和無證幼兒園治理等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包括:市編辦、首都綜治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規劃國土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衛生計生委、市社會辦、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等,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教委。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作配合,加強資訊共用,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規劃、指導和監管力度,推動本行動計劃平穩有序實施。各區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結合實際編制實施本區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強化區域統籌,整合各類資源,創新方式方法,有效擴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
二是加大資金支援。市級財政安排學前教育專項經費,用於鼓勵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對其他國有單位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根據不同辦園級類,按每月每生700元和1000元兩檔標準給予定額補助;對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每增加一個學位給予10000元一次性補助,對其通過租賃場地增加學位給予最高每天5元/平方米的租金補助。市級財政要加大對普惠性幼兒園提高辦園條件的支援力度。市財政局、市教委要研究出臺配套經費管理細則,明確補助資金的發放條件、使用範圍、申領程式,並根據經濟發展、物價及保育教育費變化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研究制定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考核辦法,建立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掛鉤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出臺區級財政資金對普惠性幼兒園給予補助的具體辦法。
三是強化督導考核。建立學前教育工作綜合考核制度,按程式將各區擴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無證幼兒園治理等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健全完善學前教育督導保障體系,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要將本行動計劃落實情況作為督導重點,加強日常監測和監督指導,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同時,建立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為每所幼兒園配備一名責任督學,進行日常監督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