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的系列解讀——解讀二:打造平臺體系

日期:2017-12-29 11:56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分享:
列印
字號:        

  一、背景解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孕育興起,全球工業網際網路正加速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的核心載體,正在從商業領域向製造業領域拓展,成為推動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重要抓手,全球主要國家、産業界和領先企業戰略佈局的關鍵方向。2017年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支援有能力的企業發展大型工業雲平臺,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打造製造強國、網路強國”。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面向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需求,構建基於海量數據採集、匯聚、分析和服務體系,支撐製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載體,其核心要素包括數據採集體系、工業PaaS、應用服務體系。在數據採集體系方面,通過智慧感測器、工業控制系統、物聯網技術、智慧網關等技術,把設備、系統、産品等方面的數據進行採集。在工業PaaS方面,基於平臺將雲計算、大數據技術與工業生産實際經驗相結合形成工業數據基礎分析能力;把技術、知識、經驗等資源固化為專業軟體庫、應用模型庫、專家知識庫等可移植、可復用的軟體工具和開發工具,構建雲端開放共用開發環境。在應用服務體系方面,面向資産優化管理、工藝流程優化、生産製造協同、資源共用配置等工業需求,為用戶提供各類智慧應用和解決方案服務。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對於打造新型工業,促進“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能夠發揮網際網路平臺的集聚效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承載了數以億計的設備、系統、工藝參數、軟體工具、企業業務需求和製造能力,是工業資源匯聚共用的載體,是網路化協同優化的關鍵,催生了製造業眾包眾創、協同製造、智慧服務等一系列網際網路新模式新業態。二是能夠承擔工業作業系統的關鍵角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向下連接海量設備,自身承載工業經驗與知識模型,向上對接工業優化應用,是工業全要素連結的樞紐,是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驅動着先進製造體系的智慧運轉。三是能夠釋放雲計算平臺的巨大能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憑藉先進的雲計算架構和高性能的雲計算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對海量異構數據的整合、存儲與計算,解決工業數據處理爆炸式增長與現有工業系統計算能力不相匹配的問題,加快以數據為驅動的網路化、智慧化進程。

  目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理念和重要性逐漸被産業界所認識,全球推出一系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産品。根據國際有關諮詢機構統計,目前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數量超過150個,佔物聯網平臺總數的32%,是第一大細分平臺類型。特別是2015年以後,企業對平臺佈局明顯加快。一方面,國際知名工業企業相繼推出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産品,基於自身在製造系統及工業數據方面的優勢,向數據驅動的應用創新延伸。另一方面,已經推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資訊技術企業開始對平臺産品進行更新和升級,通過重新整合內部産品、增加新型服務能力等方式,不斷完善平臺功能,特別是對於底層數據的整合接入能力。

  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起步相對較晚、産業基礎還有待夯實,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平臺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工業控制系統、高端工業軟體、雲計算平臺等産業基礎薄弱,平臺數據採集、開發工具、應用服務等核心技術存在不足,自動控制與感知、雲計算平臺等製造業新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二是平臺應用領域相對單一,與實際業務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同時第三方開發者社區建設和運營還不成熟,工業APP數量與工業用戶數量的雙向迭代和良性發展尚需時日。三是缺乏具有産業鏈整合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難以形成資源匯聚效應。面對全球製造業平臺化發展趨勢,應充分重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充分認識平臺建設的迫切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構築基於平臺的製造業新生態。

  我國是製造大國,擁有最全的製造業門類,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是企業發展方向,但行業間、企業間基礎條件差異較大。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要重點考慮信息化基礎較好、轉型升級需求迫切、資源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的行業領域,鼓勵骨幹企業結合自身基礎和需求,加快構築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工業軟體等製造業新基礎,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

  二、思路目標

  平臺體系建設思路方面,《國務院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以當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關鍵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充分考慮産業未來發展趨勢,聚焦融合重點,突出平臺體系建設,注重夯實平臺發展基礎,着力提昇平臺運營能力,加快推動工業企業上雲與工業APP培育。

  在總體目標方面,從“建平臺”和“用平臺”兩個角度,提出平臺發展的績效目標。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實現網路化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基本完善,形成3-5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百萬工業APP,實現百萬家工業企業上雲,形成“建平臺”和“用平臺”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製造業新生態。

  在工作部署方面,一是制訂出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組織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情況調查和評估,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宣貫培訓、試點示範和經驗推廣,協同推進平臺發展。二是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圍繞數據整合、平臺管理、開發工具、微服務框架、建模分析等關鍵技術瓶頸,發揮骨幹企業與科研院所核心作用,培育5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成一批能夠支撐企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的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三是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試驗驗證,支援龍頭製造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建一批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測試床,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服務,規範平臺發展秩序,推動平臺功能不斷完善,加快平臺落地應用。四是推動百萬工業企業上雲,鼓勵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産業聚集區落地,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加快智慧産品、生産裝備、研發工具、運營系統、能力交易等數據和業務系統上雲,推動地方政府通過財稅支援、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實現“建平臺”與“用平臺”雙向迭代、互促共進。五是培育百萬工業APP,支援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在重點行業領域逐步培育一百萬左右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壯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産業。

  三、重點亮點

  《國務院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通過“建平臺”與“用平臺”的有機結合實現雙輪驅動,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的建立健全,搶佔未來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核心的製造業生態發展主動權和話語權。其重點亮點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是首要任務。將平臺作為工業網際網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從打造工業關鍵基礎設施的高度,圍繞數據採集、平臺管理、開發工具、微服務框架、建模分析等關鍵技術瓶頸,發揮骨幹企業與科研院所核心作用,培育5家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成一批支撐企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的企業級平臺,實現企業內部及産業上下游、跨領域生産設備與資訊系統互聯互通,打破“資訊孤島”,促進製造資源、數據等整合共用。支援大企業內部人員、中小企業、第三方開發者、創客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展創業創新,對接個性化、定制化需求,開展協同設計、眾包眾創、雲製造等創新應用,打造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創業創新生態體系。立足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長期可持續運營,強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産品設計、生産工藝、生産模型、知識模型等各類數據資源和製造資源匯聚共用能力,推動全産業鏈要素整合優化,提供滿足行業與企業需求的多種解決方案,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最終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二是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測試驗證是基礎支撐。測試驗證是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高效適配、安全可靠的關鍵載體,是整合産業鏈創新資源的重要手段,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規模應用的重要保障。支援龍頭製造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測試驗證環境和測試床,面向數據採集、管理服務(工業PaaS平臺)、應用服務(工業APP)等領域,開展功能、性能、適配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服務,有效規範平臺發展秩序,推動平臺功能不斷完善,加快平臺落地應用。

  三是促進百萬工業企業上雲是核心抓手。鼓勵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産業聚集區落地,支援企業開展設備、生産、管理等業務系統的雲化改造,以及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運維服務等能力的雲端遷移,降低企業數字化成本,促進業務整合與資源配置優化。基於平臺對海量設備與産品數據的集聚優勢,鼓勵建設開發者社區,吸引第三方開發者使用工業PaaS平臺上的開發工具、開發環境和微服務組件,研發技術、管理、服務應用程式。積極引導企業從軟體上雲到硬體上雲轉變,加速以成本驅動和整合應用為導向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向以能力交易、創新引領和生態構建為導向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演進,提高工業知識生産、傳播、復用效率,形成平臺能力提升與海量使用之間相互促進、雙向迭代的良性迴圈。

  四是百萬工業APP培育是重要目標。推動工業技術軟體化,一方面加快CAD、MES、ERP等傳統工業軟體的雲化改造和遷移,另一方面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放共用工藝模型、知識組件、演算法工具、開發工具等共性微服務組件,引導第三方開發者基於平臺開發新型工業APP,形成基於平臺的工業APP開發者創新生態。面向工程機械、家電、航空、石化等重點行業,逐步培育一百萬左右面向預測性維護、協同研發、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應用場景的工業APP,推進工藝經驗程式化、工業知識顯性化和工業智慧雲計算化,壯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産業。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