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北風吹散了盤踞多日的霧霾,京城迎來連續好天兒。為了更好地提升空氣品質,11月21日下午,本市召開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修訂及相關大氣治理政策新聞發佈會。最新版的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將從12月15日起實施。其中,京津冀地區首次實現統一預警分級標準,發佈各色預警除了根據污染天數外,單日空氣品質指數達到500時也將啟動紅色預警。
1.京津冀統一預警分級標準
11月21日上午,在市環保局監測中心的監測螢幕上看到,全市的空氣品質監測點一片綠色,PM2.5濃度基本都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
據介紹,按照環保部要求,京津冀地區已經實現統一的預警分級標準,除了參考污染天數發佈預警外,還首次依照污染物單日濃度值來確定預警級別。根據最新版預案規定,預警啟動條件為:藍色預警為預測未來將出現1天重度污染;黃色為預測連續2天及以上出現重度污染;橙色為預測連續3天出現重度污染,其中1天達到嚴重污染;紅色預警為預測連續4天及以上出現重度污染,其中2天達到嚴重污染;或單日空氣品質指數(AQI)達到500時,也要啟動紅色預警。
市環保局應急處處長王斌表示,和過去的“看天數”相比,新版預警級別將更加細化、嚴格。“首先是各地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其次,預警發佈的依據更加科學。高級別預警對應的預案非常複雜,關係着社會的各個方面,所以要比較嚴謹、慎重。”所以,此次對於橙色、紅色預警級別,還特別要求達到嚴重污染(6級)水準的天數。
對於最為嚴格的紅色預警,新版方案中還單獨提出單日空氣品質指數。對此,他解釋,空氣品質指數(AQI)包括PM2.5、PM10、一氧化氮等多種污染成因,目前主要是看PM2.5,“這個也是為了更靈活的啟動應急預案。單日是看24小時內的平均污染物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至今北京還沒有發生過這麼嚴重的情況。”
2.橙色預警時“高污”車輛禁行
市環保局機動車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優先削減高污染排放車的原則,橙色預警時,實施全市國Ⅰ國Ⅱ排放標準汽油車及建築垃圾、渣土、砂石運輸車輛禁行的應急措施;紅色預警在橙色預警基礎上,全市除純電動汽車之外,其他車輛實行單雙號行駛。
依據11月21日公佈的限行新政策,從2017年2月15日起,本市及外埠的國Ⅰ國Ⅱ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將實施五環路(不含)以內道路工作日限行。對於機動車違反規定進入限行區域道路行駛的,交管部門將予處罰。“環保部門已經和本市及其他省市的交通部門進行了數據共用,將採用民警現場比對和電子監控非現場執法兩種方式,對違規車輛進行處罰。”
由於實施更加嚴格的限禁行政策,為了保證市民出行,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公交將增加車次、增加場站備運車輛,地鐵將增開臨時列車,計程車公司也將加強運力調配確保市民順利出行。
3.中小學停課不再“一刀切”
2015年12月7日,本市遭遇嚴重霧霾天,隨即拉響了首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面對三天的霧霾天氣,市教委也啟動了空氣重污染應急橙色預警,部分學校陸續通知家長停課三天,學生可自行選擇學習地點。一時之間,看天上課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而在新聞發佈會上,市環保局表示,今後本市的空氣重污染停課措施不再“一刀切”。
“之前重污染紅色預警期間,中小學的停課措施是由市教委統一宣佈,根據新的方案,統一停課措施改為‘由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屬地情況,指導中小學、幼兒園,採取彈性教學或停課的防護措施’。”市環保局應急處處長王斌介紹,根據近年來的數據分析,絕大部分空氣重污染發生時都會有分佈不均的現象。“一般來説,北部比南部好。”所以,在此次預警預案修改中,相關部門綜合考慮了地區空氣品質差異、學校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停課涉及到的家長看護、教學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將統一停課措施調整為由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屬地實際情況,指導中小學、幼兒園,採取彈性教學或停課的防護措施。
4.停限産目錄擴至上千家
為了提升大氣治理工作的力度,此次發佈的新版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中,對企業停、限産提出了新規定,將停限産目錄內企業整體停限産細化為有大氣污染排放的工序停限産,其他非污染工序可正常生産。
近年來,本市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定位,堅持産業結構調整,倒逼工業企業改造升級,減少污染物排放。其中,全面禁止新建鋼鐵、水泥、煉焦、有色等高耗能、高污染以及勞動密集型一般製造業項目,將105個污染行業列入“負面清單”,推進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精尖”産業結構。同時,全面清理整頓“散亂污”企業,2016年已完成2000余家企業清理整治工作。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修改是為了因地制宜細化停産停工措施,以污染減排力度不降為目標,按照“正面清單、負面工序”的思路,使工業企業應急措施更加精細化、更加有針對性。將停限産目錄內企業整體停限産細化為有大氣污染排放的工序停限産,其他非污染工序可正常生産;制定保障城市正常運作的企業、建築工程清單,預警時在達標排放的前提下有序生産,盡可能減少重污染預警對社會生産、生活的影響。
這種靈活處理是否會給企業排放留“後門”?其實不然。據了解,雖然門檻看似放低了,但環保部門將範圍擴大了很多,停限産企業目錄從105家計劃擴展到上千家。“更多的企業會被監督排放,要求更高了。”該負責人説。(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