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保障性住房的工作目標是:實現“兩個60%”——新開工建設、收購保障性住房20萬套,佔全市新開工住宅套數60%以上,其中公開配租配售的保障性住房10萬套中,公租房佔60%以上。同時,力爭全年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0萬套。
人的一生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災禍。當命運的天平沒有為您傾斜時,我們的社會保障將為您護航,保證您順利闖過人生的激流險灘。
社會保障是讓每個市民都有安全可靠的未來、不為人生特定階段的困難和風險所困擾的制度安排,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十二五”時期,本市要致力於整合現有社保制度,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並使待遇穩步提高。
公租房將成為發展重點
“十二五”規劃綱要:
加強住房制度整體設計,建立健全符合首都實際、可持續的住房供應制度,逐步形成符合國情市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
解讀
住房,一直是廣大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讓市民實現“住有所居”是“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新住房保障思路。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規劃處處長李素芳説,“住有所居”的概念來自於“十七大報告”。它更強調大家都有地方住,而不是一定要有房子的所有權。
“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合理引導住房消費,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建設多元化的住房租賃體系,積極鼓勵租售並舉,引導市民通過租賃形式解決住房問題。”
李素芳表示,“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本市將建立健全符合首都實際的兩個住房供應體系。其一,通過保障性住房,解決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其二,通過商品房市場,解決中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以前,人們過分注重要有房屋的所有權。其實,北京的住房所有率已經很高了。據了解,東京的住房所有率為40%、紐約僅為34%,而北京的住房所有率則高達80%以上。未來五年,政府將鼓勵市民通過租賃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本市累計解決了40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不過,其中通過購買經適房、限價房等出售型保障房解決住房問題的佔絕大部分。而未來五年,本市將着力發展公共租賃房。李素芳表示,在國外通過公租房解決住房問題的人佔相當大比例。“美國佔17%,英國佔50%,而新加坡高達90%。”
“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五年本市將建設、收購各類政策性住房100萬套,對符合保障條件的家庭應保盡保。這100萬套政策性住房包括公租房(含廉租房)30萬套;舊城人口疏解對接安置和棚戶區改造定向安置房10萬套;限價房和經適房20萬套;城鄉結合部整治、土地儲備和重點工程拆遷等定向安置房40萬套。
未來五年,本市將調整保障性住房的租售比例,實現廉租房與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對接。保證公租房建設不低於保障性住房的60%。同時,政府還將鼓勵國有企業和園區建設公租房,並完善回購、退出、監管、物業管理等配套管理體系。李素芳説:“‘公租房’絕不會一租終身,隨着承租者收入的提高,一定會有一個退出機制。只是這個具體的‘門檻’,有關部門還在測算中。”
2011年北京保障性住房的工作目標是:實現“兩個60%”——新開工建設、收購保障性住房20萬套,佔全市新開工住宅套數60%以上,其中公開配租配售的保障性住房10萬套中,公租房佔60%以上。同時,力爭全年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0萬套,並將通過搖號的方式配租陸續竣工的1萬套公租房。
許多市民擔心,公租房會不會建在很偏僻的地方呢?日前,市規劃委主任黃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公租房選址的主要原則是方便入住居民上班出行,因此選址不會過於偏僻,而會以城市核心區、邊緣集團、城鄉結合部、産業功能區為主,如東直門外小關56號地項目。“如無條件單獨建設公租房,也可以採取配建方式,根據商品房用地規模的不同,配建比例在5%至20%,保證公租房獨立成棟。”
此外,政府還將向10萬戶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住房補貼。
公費醫療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軌
“十二五”規劃綱要:
積極穩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退休金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實現公費醫療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軌,將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納入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範圍,將本市自主創業、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失業、生育保險範圍,形成統一的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制度。
解讀
眾所周知,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與城鎮職工不同,他們沒有被涵蓋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之內,而是實行退休金和公費醫療制度。在“十二五”期間,這一現狀將有所改變。“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定要“積極穩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退休金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實現公費醫療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軌”。
市發展改革委規劃處處長李素芳解釋説:“社會保障制度不應該按照居民的職業性質來劃分。相關政策以後都要逐步統一。”“十二五”期間,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納入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範圍。
據了解,目前本市區縣級的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已經開始納入醫保範圍,“十二五”期間將實現公費醫療與城鎮職工基本醫保並軌的工作。而行政事業單位退休金制度和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也將穩步推進。
李素芳説,根據有無職業的不同,“十二五”期間將逐步形成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無業)兩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此外,本市自主創業、靈活就業人員也將被納入失業、生育保險範圍內,形成統一的城鎮職工社保制度。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農合制度,形成城鄉統一的居民保險制度。
新增8萬張養老床位
“十二五”規劃綱要: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基本構建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
解讀
隨着北京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之一。特別是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社會的主力軍後,一對小夫妻可能要面臨贍養雙方四位老人的重任,他們應付得過來嗎?政府又將出臺哪些惠民政策呢?
《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意見》中提出了“9064”的養老服務新模式。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社會處副處長王育玲介紹説,“90”就是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的協助下通過居家養老;“6”,即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是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養老。
根據我國傳統文化,居家養老當然還是主流,但對於一些空巢老人,或者子女不便於照顧的老人,社區將提供諸如家政、醫療、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務。
在機構養老方面,“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將新增8萬張養老床位,到2015年全市養老床位達到12萬張。王育玲介紹説,目前要求16個城區都要有一個不低於400張床的公辦、區縣級養老機構。對於社會辦養老機構,政府將給予每張床8000元至1.6萬元的建設資金支援。每位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還可以享受每月100元至200元的政府資金補助。
六線聯動提高社保待遇
“十二五”規劃綱要:
健全社會保障待遇標準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居民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等待遇標準,擴大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提高報銷標準。
解讀
隨着GDP和價格指數的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會不會也跟着水漲船高呢?它們彼此間有沒有一個聯動的增長機制呢?市發展改革委規劃處處長李素芳説,的確有。
李素芳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年都在變,居民的工資水準也年年都在提高。隨着這些指數的變化,每年社保待遇都有一個調整的機制。具體而言就是 企退養老金、最低工資、居民基礎養老金、福利養老金、傷殘津貼、失業保險金,六線聯動。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享受的保障也會相應提高。提高的幅度每年都要考慮到價格因素、社會影響、平均工資增長的幅度等方面,綜合測算,保證社會保障和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這就是社會保障待遇標準正常增長機制。
社保卡將一卡多用
“十二五”規劃綱要:
拓展社會保障卡服務功能,實現社會保障卡覆蓋所有保障人群,實現一卡多用和便捷支付。
解讀
2010年,社保卡進入北京市民的視野中。經過短暫的磨合後,市民們發現這張小小的卡片不但能持卡就醫,還能實現實時結算。以前為了報銷藥費,捏着一大把藥費單子東跑西顛的麻煩都省了。據市人保局統計,全市已經發放社保卡825萬張,市民可以在1779家定點醫療機構持卡就醫、實時結算。“十二五”期間,社保卡持卡人數將進一步達到1400萬人。“十二五”規劃中還明確提出,“實現一卡多用和便捷支付”。那麼,今後五年中社保卡的功能還將有哪些拓展呢?
日前,副市長丁向陽表示,社保卡將與本市正在打造的電子病歷系統相連接。自2011年1月1日起,本市部分醫院已經試點開建電子病歷。隨着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系統逐步建成,一張社保卡將記錄持卡人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健康資訊。也就是説,每個居民生下來就會有一張自己的社保卡。您得過什麼病,在哪兒就過診,病歷資訊將全部記錄在案,並實現各級各類醫院資訊共用。屆時,社保卡將對持卡人起到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的功能。
下一步,社保卡還將推進涵蓋救助資訊、就業資訊、養老金髮放和誠信資訊等項目。以誠信資訊為例,如果持卡人有騙保行為被記錄在社保卡內,將對其今後的貸款産生不良影響。當然,這些功能還要一步一步來。此外,本市還將調研社保卡向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社區服務等社會領域延伸,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市民卡”。
慈善超市讓愛心動起來
“十二五”規劃綱要:
創新募捐方式,建立覆蓋全市的經常性捐助站點和慈善超市。
解讀
每個愛美的女士可能都為舊衣服、舊用品沒地方處理發過愁。如今時裝潮流一年幾變,好些人衣櫥裏的衣服沒穿過幾次就過時了。扔了可惜,留着又實在佔地兒。什麼時候能讓這些舊衣服用品繼續發揮餘熱呢?“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了一個新名詞“慈善超市”。
據了解“慈善超市”最早起源於美國,是一種借助超市運作慈善機構的方式。“慈善超市”接受市民們捐贈的舊衣物後,用銷售這些物資得到的善款為殘疾人、失業者、新移民等興辦各種類型的福利工廠、職業培訓機構和就業安置場所。“慈善超市”中除了食品和貼身衣物,其他都是二手貨。二手貨有了去處,困難家庭的群眾也得了實惠,同時還節能環保,一舉多得。“十二五”期間北京也要有類似的“慈善超市”了。
市接受救災捐贈事務管理中心主任李記鎖説,“慈善超市”是在全市原有的200多家接收捐贈的“愛心家園”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為了激活這些捐贈點,讓轄區內困難群眾得到實惠,‘十二五’期間我們打算引進市場機制,聘請專業團隊進行運營。運營團隊在接收捐贈的同時,將對捐贈物品進行消毒,並免費發放給有需求的群眾。目前接收的捐贈品以舊衣服為主,下一步還要開展二手物品再加工業務。”李記鎖説。
據了解,目前“慈善超市”已在西城區進行試點,2011年3月將全面推開。(黃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