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城市規劃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商務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2-07-05
  6. [發文字號] 京商生活字〔2022〕37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2-07-12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2年 第33期(總第765期)

關於印發《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字號:        

京商生活字〔2022〕37號

各區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商務部等12部門《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推動我市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特製定《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2年7月5日  


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

  為落實商務部等12部門《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結合實施城市更新和“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推動我市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制定如下措施。

  一、工作目標

  統籌疫情防控和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築牢疫情防控屏障,助企紓困發展、激發社區商業活力。準確把握生活服務業的商業性和普惠性雙重屬性,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行業自律,按照拓展空間、豐富業態、提升品質、優化監管的思路,鞏固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家政、美發美容、末端配送(快遞櫃)、便民維修、洗染等8項基本便民服務功能全市社區全覆蓋成果,強化城鄉統籌,精準補建綜合超市、藥店、前置倉等基本保障類業態,豐富發展特色餐飲、蛋糕烘焙、茶飲咖啡、新式書店、養老康護等品質提升類業態。到2025年,全市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落地2000個以上國內外生活服務業品牌首店,培育5萬家以上生活服務業數字化門店,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生活服務體系。

  二、重點任務和措施

  (一)拓展空間,優化便民商業服務設施佈局

  1.堅持規劃引領、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納入全市商圈佈局專項規劃,明確便民商業設施配置內容、配置標準和相關要求。各區在街區(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中,落實全市規劃和相關標準,因地制宜確定便民商業設施規模、佈局、業態結構,與居民數量、消費習慣、經濟水準等要素相適應。支援街道(鄉鎮)與專業機構合作,優化轄區內業態佈局和空間利用,促進商居和諧。

  2.健全商業服務設施全過程監管機制。各區落實《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指標》(京政發〔2015〕7號),並根據全市指標調整動態更新、落實。已建居住區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精準補建便民商業服務設施,新建居住區落實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佔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低於10%的要求,優先發展“一站式”生活服務綜合體。完善多部門聯合管理機制,力爭全市實現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驗收、銷售、轉讓、後期使用等全鏈條監管。

  3.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利用騰退空間和地下空間。堅持防疫優先、安全使用、差別利用原則,落實騰退地下空間管理和使用指導意見。各區摸底、梳理國有産權或國有主體為第一承租人的空間資源,建立臺賬和管理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建設、運營便民商業服務設施,防止違規長租、層層轉租。老舊小區鍋爐房(含煤場)、自行車棚等閒置空間,經業主共同決定可用於補建便民服務設施,涉及臨時改變建築使用功能,需辦理施工、消防等手續的,由區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出具建築功能轉換規劃意見。推進老舊廠房、老舊樓宇更新利用,涉及改變使用性質、翻建改建的報經區政府同意後實施。

  4.挖掘交通場站、公園、園區等空間資源。交通、國資、園林、體育、園區管理機構等部門和公交、地鐵等公共服務企業,梳理、開放所屬空間資源,布設便利店(社區超市)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發佈標準規範,因地制宜投放廂(櫃)式智慧便利設施、移動餐飲售賣車、蔬菜直通車、無人智慧售賣車等移動便民商業服務設施。

  (二)豐富業態,完善城鄉生活服務體系

  5.鞏固提升基本保障類業態。實施“X+早餐”計劃,支援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等搭載早餐。推動200個以上菜市場轉型升級,實現“顏值”“內涵”雙提升,為鄰里提供社交服務和互動空間。將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綜合超市、藥店、前置倉、菜市場等納入全市促進生活服務業發展項目資金支援範圍,各區出臺相應資金支援政策,形成市區合力。暢通“平戰轉換”機制,提升企業應急保障能力,發揮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在疫情防控中的保供穩價作用。

  6.豐富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利用促消費獎勵資金、首店項目資金等各類資金,發展特色餐飲、蛋糕烘焙、茶飲咖啡、新式書店、休閒娛樂等品質提升類業態。完善就近精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加強智慧助老技能培訓。拓展智慧體驗,鼓勵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發展無接觸交易、智慧結算、網訂店取、自助售賣等創新模式。

  7.推廣跨界融合搭載。推進“一店多能”,簡化經營範圍增項手續,搭載書報經營、針頭線腦、列印複印、應急充電、代扣代繳、代收代發、休息如廁、小額存取等服務,實現高、低消費頻次服務業態有機融合、集約佈局。各區引導區域內房産中介、銀行、外賣快遞點等連鎖門店提供多元化、規範化便民服務,豐富便民服務載體。各區建設集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餐飲、養老康護、幼兒託管等於一體的生活服務綜合體。允許有條件的社區有序開展舊貨交易活動,便利居民家庭閒置物品交換、流通,促進綠色、低碳消費。

  8.健全農村便民服務網路。盤活供銷社農村閒置商業設施,利用鄉(鎮)、村集體閒置用房,改建為搭載多種便民服務功能的便民店或便民綜合服務中心。強化資金、金融支援,引導品牌連鎖企業、電商平臺企業新建或規範提升農村便民店,2022年試點鋪設不少於100個網點,2025年推廣覆蓋全部千人以上行政村。推進電商進農村,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

  (三)提升品質,加強高水準生活服務供給

  9.開展生活服務業數字化升級行動。持續完善我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動態地圖,利用大數據、智慧演算法等監測、分析生活服務業供需狀況。“一業一策”推進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餐飲、家政、美發美容等行業數字化升級行動,圍繞獲客引流、收銀運營、選品物流、會員管理、優化供應鏈等全鏈路拓展數字化應用能力。支援網際網路平臺降低商戶運營成本,利用培訓課程、資訊、流量等數字化工具為便民網點、特色小店賦能。

  10.培育生活服務業品牌。完善養老、健康、體育、家政、文化、旅遊等領域服務標準體系和行業規範,樹立一批示範性品牌企業。支援北京老字號守正創新、轉型升級,提升規範化、連鎖化、智慧化水準。通過平臺孵化、資本孵化等形式,助力優質生活服務類特色小店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北京生活服務業品牌,滿足居民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

  11.提升“北京服務”影響力。落實提高商業服務業服務品質實施方案,制定完善餐飲、家政、美發美容、洗染等行業服務品質規範,強化宣貫培訓。組織“誠信興商”系列活動,加強行業自律,營造放心、舒心消費環境。完善無障礙設施和母嬰設施等,保留現金、銀行卡等傳統支付方式和面對面人工服務,提升便民服務溫度。開展商業服務業服務品質評價,提升“北京服務”品質。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流程、優化服務

  12.便利註冊登記。利用多種空間資源建設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因各種歷史原因無法提供房産證明的空間資源,由區政府或其授權的屬地街鄉政府查證相關用地、規劃審批後出具同意辦理註冊登記意見。老舊小區利用閒置公共空間、騰退空間、地下空間等建設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可持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聯席會認定意見作為證明材料。歸屬國企的空間資源,由國有企業查證相關用地、規劃審批後出具同意辦理註冊登記意見。

  13.提高政務服務便利化水準。推進生活服務業領域政務服務“場景建設”,在企業開辦、獲得信貸、不動産登記轉移、水電氣網協同報裝、企業登出等生命週期各階段實現“一件事”整合服務。打造全市統一的數字服務、數字監管和數字營商平臺,除涉密等特殊情況外,逐步實現生活服務業領域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全城通辦”。

  14.深化“一業一證”“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在生活服務業領域深入開展“一業一證”改革,整合辦理多個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綜合許可證“一證準營”,降低行業準入成本。落實“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簡化品牌連鎖企業分支機構登記手續。

  15.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服務模式。在生活服務業領域,推進落實“6+4”監管模式,提升數字化、智慧化監管能力。推行遠端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降低現場檢查頻次。堅持容錯機制,對違法情節輕微或違法後果較輕的,加強教育指導、可免予處罰。社區店舖裝修施工、招牌設置實行備案承諾制,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實行告知承諾制。發揮商協會作用,鼓勵制定相關標準,強化行業自律,規範商戶經營和服務行為。

  三、強化保障支撐

  16.加強組織領導。市商務局統籌協調,市級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協同配合。各區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房、財政、金融、營商環境等方面加大對生活服務業支援力度,暢通商務、規劃、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與街道(鄉鎮)溝通對接機制。街道(鄉鎮)是責任主體,整合屬地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社區建設、綜合行政執法等力量推進實施。社區(村)發揮議事協商機製作用,收集、反映居民意見和訴求,做好與物業、商戶的對接,優化便民商業配置。

  17.提高職業能力。吸納本市勞動力就業,強化技能培訓,降低用工成本。鼓勵平臺、連鎖企業與勞務大省共建用工基地,培訓合格來京上崗。依託本市職業學校等深化産教融合,培養生活服務業高素質勞動力。允許符合條件的在崗職工以工學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加強生活服務業專業人才培養。加大租賃型集體宿舍供給力度,做好職業技能、工作年限與技能人才支援政策和積分落戶政策的銜接。

  18.加大金融支援。用好生活性服務業及商貿流通企業擔保平臺、小微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用足中小微企業首貸貼息、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降低融資成本。開展暢融工程對接活動,推動供需精準匹配。加大對生活服務業總部企業和平臺企業上市支援力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上市補貼。

  19.強化考核培訓。依託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動態地圖,每季度對各區、各街道(鄉鎮)建設效果進行評價、通報。以生活便利度和居民滿意度為核心,每年對各區、各街道(鄉鎮)建設效果進行評估考核。加強對街道(鄉鎮)、社區(村)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能力。

  20.優化發展環境。保安全,壓緊壓實“四方責任”,細化完善各行業疫情防控指引,確保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到位,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生活服務業發展的影響。促發展,圍繞“五子”聯動,依託“兩區”“三平臺”,加強宣傳。加大對生活服務業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和表彰力度,樹立、宣傳典型。各區、各部門做好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共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