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一)戰略定位
聚焦打造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突出朝陽國際化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數字貿易試驗區“三區”疊加的優勢,堅持全球視野,對標國際規則,以試點政策先行落地為重點,以制度創新和模式示範為引領,以國際高端要素融通開放為依託,積極打造首都高水準開放的樣板平臺。
引領制度型開放樣板區。以全力構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應用場景為基礎,率先在重點行業領域形成突破。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主動研究和試行更高更深更廣的投資貿易自由化,全力形成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
融通全球的資源集聚區。推動建立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相適應的制度安排,增強對跨國總部選址吸引力。立足連結全球的通道優勢,以激活要素流動為重點,推進資本跨境流動便利、優化人力資源結構、融入全球創新網路,進一步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升區域在全球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
國際金融的開放前沿區。全力推動金融業開放成果率先落地,使金融要素及資源實現自由流動與市場配置,持續提升國際金融機構的匯聚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圍繞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下開放,創新並爭取各項先試先行政策,形成多點支撐、功能完善的金融業發展制度環境。
數字貿易新場景示範區。依託超大市場規模和完備産業體系,加快建設數字貿易新基建,積極探索數字貿易新場景,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新業態,全力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高水準數字貿易開放體系,實現更多原始創新項目和領軍型、獨角獸企業在朝陽落地轉化和發展,增強數字貿易創新發展的策源能力。
服務貿易模式創新試驗區。發揮朝陽作為外貿大區、消費大區的雙向通道優勢,積極拓展國際貿易合作網路,大力推動金融、專業服務、科技等現代服務業領域服務貿易發展;聚焦釋放內需市場發展活力,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創新發展,率先構建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交匯節點樞紐。
(二)發展目標
經過三到五年的改革,基本建成以貿易便利、投資便利為重點的開放政策體系,率先基本形成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服務業開放體系與制度環境,成為金融服務完善、創新生態優化、高端産業集聚、監管高效便捷、法制保障多元、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高標準高品質自由貿易區。
——外向型經濟的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吸引一萬家企業落地,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市30%左右;對外貿易規模持續增長,進出口總額佔全市50%左右。
——國際高端要素集聚能力顯著增強。對標GAWC榜單,加大對全球高端生産性服務企業的引進力度。同時,引進及提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0家以上,引進領軍型人才3000名、引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組織6個。
——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作用更加突出。高端消費領域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建立跨境消費回流新模式,教育、醫療、文娛等高端服務性消費和大型電商消費平臺持續集聚,帶動區域總消費保持穩定增長。
——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深化服務業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對標國際的開放環境與制度標準,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提升外商投資發展的便利化程度,打造“營商環境五大品牌”。
二、規劃佈局與分工
朝陽組團的實施範圍7.92平方公里,涵蓋北京CBD中心區4.96平方公里、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2.96平方公里。自貿試驗區的開發利用須遵守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關法律規劃,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並符合節約集約用地的有關要求。
北京CBD中心區(4.96平方公里):對標國際一流商務中心區,秉承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高度國際化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共識,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貿易促進體系,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監管”的智慧化模式,激活國際金融機構和跨國資本的投資功能,暢通專業服務集聚的國際化商務通道,放寬外資准入與國內業務開展的限制,吸引外資總部型機構集聚,打造國際金融開放前沿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高端商務服務集聚區。
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2.96平方公里):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新戰略,打造首都國際交往新承載,圍繞第四使館區建設實施,謀劃建設國際組織集聚區、服務貿易示範區、數字貿易試驗區和高端跨境消費中心,積極探索服務貿易特殊監管區模式,系統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佈局數字化、智慧化應用場景,加快數字經濟新業態佈局,率先在制度改革、要素供給、營商環境、産業生態、城市服務、創新氛圍等維度實現與國際先進規則相銜接。
三、主要任務和舉措
(一)推動要素流動自由化便利化,率先構建制度型開放新優勢
推動公平競爭的投資運營便利。全力提升外資促進和服務水準,持續推進外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金融、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網際網路資訊、文化、專業服務、教育、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註冊資本、投資方式、業務範圍等限制,鼓勵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投資和産業促進政策,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全面探索實施服務業企業投資項目“區域綜合評估+標準地+告知承諾+政府配套服務”開發模式,編制CBD、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重點産業招商地圖和産業促進政策。
提升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便利化。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快科技服務、文化服務、技術産品、資訊通訊、醫療健康等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創新跨境電商服務模式,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在片區組團內建立國際配送平臺,放寬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模式下的服務貿易市場准入限制,為研發、執業、參展、交流、培訓等高端人才提供簽證便利。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和應用領域,全面提升業務應用率,加強特色功能建設,加快完善符合國際通行規則且具有朝陽特色的跨境貿易標準、規範和準則。支援以高端離岸服務外包為代表的新興服務出口等跨境服務貿易。探索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一帶一路”重點國家和地區開展互聯互通和資訊共用。
深入推進資本跨境流動便利。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允許區內銀行為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NRA賬戶)發放境外人民幣貸款,研究推進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渠道整合,研究推動境外投資者用一個NRA賬戶處理境內證券投資事宜。對於境外機構按規定可開展即期結售匯交易的,區內銀行可為其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産品交易。推動重點行業跨境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便利化。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支援符合條件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商提供貨物貿易外匯綜合服務。研究探索實物資産跨境轉讓的場內外匯結算模式,提升外匯資金結算效率。允許出口商在境外電商平臺銷售款項以人民幣跨境結算。給予在朝陽區中資機構海外員工薪酬結匯便利化政策。
實施自由便利的國際人才服務。探索制定分層分類人才吸引政策。試點開展外籍人才配額管理制度,探索推薦制人才引進模式。充分發揮朝陽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功能,為外籍高層次人才提供工作生活、宜居宜業等全方位、專業化、定制化服務,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證件審批流程,採取“線上+線下”模式,建立全鏈條一站式服務窗口和服務站點。支援外籍人員使用“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開辦和參股內資企業。對境外人才發生的醫療費用,開展區內醫院與國際保險實時結算試點。探索優化非標準就業形式下勞動保障服務。對境外高端人才給予入出境便利,便利其境內經常項目項下合法收入辦理個人贍家款項下購匯匯出,便利其在便利化額度外結匯繳納隨行子女在境內就讀國際學校學費。
規範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探索制定資訊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規則,在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探索開展跨境數據流動試點,因地制宜的制定跨境數據流動發展規劃,實現在不同領域、各有側重的跨境數據流動試點試行;依託“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以中日韓、東盟十國等區域的規則對接為基礎,不斷打開局面,逐步拓展更多區域的數據跨境流動。在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監管等方面加快形成開放環境下有創新的監管體系,探索建立數據保護能力認證等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推動數據出境安全管理和評估試點,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軟體實名認證、數據産地標籤識別、數據産品進出口等方面先行先試。對軟體和網際網路服務貿易進行高效、便利的數字進出口檢驗。積極探索針對企業的數據保護能力的第三方認證機制。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貿易治理中的應用。
(二)提升金融領域開放創新能級,增強國際金融資本集聚效應
強化全球財富管理能力。深化國際金融特色,持續提升國際金融開放前沿區發展能級、匯聚國際金融資源,推進金融領域“證照分離”,支援社會資本設立並主導運營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支援外資投資機構參與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深入實施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逐步放開公開市場投資範圍限制。支援外商獨資企業申請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股權投資和資産管理業務,符合條件的可申請轉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企業設立投資性公司,支援跨國公司設立外商獨資財務公司,支援非投資性外資企業依法以資本金進行境內股權投資。支援符合條件的在京財務公司獲得結售匯業務資格,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買方信貸和延伸産業鏈金融業務。
擴大國際金融業務開放。允許更多外資銀行獲得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允許自貿區落地的外資銀行穩妥開展國債期貨交易。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參與境內黃金和白銀期貨交易。支援具有一定規模、運營穩健的在京外資法人銀行申請參與公開市場交易。允許外資銀行獲得人民銀行黃金進口許可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主承銷資格。支援相關企業通過收購、參股等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支援證券公司從事滬倫通中國存托憑證業務。審慎有序進行金融綜合經營試點。持續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專業服務水準,進一步優化區內企業上市掛牌支援政策,支援券商公司為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上市業務提供服務。支援國際徵信評級機構落戶集聚,依法開展業務,並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打造一批徵信評級服務品牌。
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圍繞支付清算、登記託管、徵信評級、資産交易、數據管理等環節,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支援國際金融機構與在京金融科技企業深化戰略和股權合作,並在符合監管條件的前提下申領金融牌照;支援國際金融科技企業與在京機構合作,探索創建國際化的金融科技行業自律規範和標準。支援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服務水準,建設金融科技應用場景試驗區,建立應用場景發佈機制。
助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援設立重點支援文創産業發展的民營銀行。鼓勵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展跨境金融服務,支援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在依法依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援汽車金融公司開展跨境融資,按照有關規定申請保險兼業代理資格;研究簡化汽車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信貸資産證券化或外資股東發行熊貓債券等相關手續。允許區內註冊的融資租賃母公司和子公司共用企業外債額度。開展區內企業外債一次性登記試點,不再逐筆登記。
(三)構建數字貿易創新發展環境,凝聚強化國際經貿樞紐功能
加快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網路服務水準。持續推進城市智慧大腦建設,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引導社會機構依法開放自有數據,推動政務數據與社會化數據平臺對接。建設完備的國際通信設施,加快5G、IPv6、雲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寬頻接入能力、網路服務品質和應用水準,構建安全便利的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向外資開放國內網際網路虛擬專用網業務(外資股比不超過50%),吸引海外電信運營商通過設立合資公司,為在京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國內網際網路虛擬專用網業務。探索建立適應海外客戶需求的網站備案制度。探索優化對科研機構訪問國際學術前沿網站的安全保障服務。
加強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領域的規則和服務體系建設。依託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數字經濟和貿易國際交往功能區的建設,發揮第四使館區對外交往窗口的優勢,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産業聯盟和科研機構戰略對接,推進數字經濟技術、標準、園區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國際合作的試點示範,培育支援一批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項目落地,吸引更多數字領域龍頭企業、國際組織入駐。對標國際先進水準,探索符合國情的數字貿易發展規則,加強跨境數據保護規制合作,促進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的國際互認。探索創制數據確權、數據資産、數據服務等交易標準及數據交易流通的定價、結算、品質認證等服務體系,規範交易行為。研究境內外數字貿易統計方法和模式,打造統計數據和企業案例相結合的數字貿易統計體系。研究建立完善數字貿易知識産權相關制度。開展國際合作規則試點,探索國際數字産品專利、版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産權保護制度建設,主動參與引領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
鼓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數字龍頭企業、産業聯盟等牽頭成立相關領域發展基金,引導國內外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領域高端團隊和原始創新項目在朝陽區落地轉化和發展。創新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技術基礎供給,加快區塊鏈等技術在政務服務、生活服務、金融服務、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領域的賦能提升,推動數字貿易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建設數字版權交易平臺,帶動知識産權保護、知識産權融資業務發展。在數字經濟新業態准入、數字服務、國際資源引進等領域開展試點,探索數據審計等新型業務。
(四)推動服務貿易更高品質發展,打造內外雙迴圈的交互節點
鼓勵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開展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試點,支援離岸創新創業,支援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援科技項目。鼓勵跨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開展“反向創新”。推動中國檢測標準轉化為國際通用標準。取消資訊服務業務(僅限應用商店)外資股比限制。鼓勵外資依法依規參與提供軟體即服務。探索制定相關標準,以雲計算平臺建設為抓手,分級分類推動數據中心建設。鼓勵國際知名開源軟體代碼庫和開發工具服務商落地,支援開源社區交流平臺、代碼託管平臺和應用服務平臺的建設。通過無償資助、業務獎勵和補助等多種方式支援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基地發展。
深化專業服務領域開放改革。暢通專業服務集聚的國際化商務通道,探索建立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允許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建築設計、規劃等領域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經備案後,可依規在京開展服務業務、辦理工作居留證件,其境外從業經歷可視同境內從業經歷(金融領域有法律法規考試等特殊要求的,須通過相關考試並符合要求的條件)。探索實施對金融等服務領域國際執業資格的認可。除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外,允許境外人士在北京市內申請參加我國相關職業資格考試(不含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探索會計師事務所設立分所試點。
積極建設高端跨境消費中心。探索消費、預辦登機一體化試點,謀劃進口商品免稅商業區和特色産品的離境退稅商業區建設,支援建立跨境電商海外倉,實現體驗、消費、貿易等功能,促進和擴大出入境旅客消費;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配套完善退稅代理機構條件,提高離境退稅服務便利化水準;鼓勵國際知名免稅品經營商開設免稅店,促進高端商品消費、藝術品展示交易等。
引領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持續推進外商投資音像製品、獨資開辦演出經紀機構等文化領域開放政策落地;探索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援銀行文創專營分支機構、文化産業相關保險、文化企業股權轉讓平臺等以試點方式開展文化金融項目。優先支援區內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申報“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和游戲版號。
推動教育服務領域擴大開放。匯集國際化教育資源,完善國際學校佈局,支援中小學接受外籍人員子女入學,提升國際化教學水準。加強國際化職業教育服務供給,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取消除面向中小學生的語言類培訓機構外的其他語言類培訓機構前置許可要求;支援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示範項目。
創新發展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産業。持續推進外籍醫師多機構執業備案、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等政策試點。鼓勵境外申請人設立中外合資合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土地供給、人才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援。提升國際醫藥研發水準,加速急需醫療器械和研發用材料試劑、設備通關。對臨床急需且我國尚無同品種産品獲准註冊的醫療器械加快審批,保障臨床需求。適度放寬對醫藥研發用小劑量特殊化學製劑的管理,支援設立國際研究型醫院或研究型病房,加速醫藥研發成果孵化轉化進程。持續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創新,開展跨境遠端醫療等服務,區內醫療機構可根據自身技術能力,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幹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項目。探索開展去中心化臨床試驗(DCT)試點。持續強化中醫藥服務貿易品牌,支援中醫藥服務貿易定點單位開拓國際市場,扶持中醫藥服務貿易定點單位在園區開辦分支機構,搭建中醫藥健康養生國際綜合服務平臺。
(五)對標更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
加大財稅政策創新力度。探索實施境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探索研究鼓勵技術轉移的稅收政策;探索研究對跨國公司總部類企業以及重點領域企業,根據業務規模、資質條件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援。對在朝陽區從事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關鍵材料等領域生産研發類規模以上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時,滿足從業一年以上且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50%條件的,實行“報備即批准”。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即可按規定享受所得稅優惠等相關政策,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發現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營造國際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在具備條件的領域,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全面推進政務服務綜合窗口“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探索對新經濟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新技術新産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探索形成市場化賦權、成果評價、收益分配等制度。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推動不同産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實施綜合用地模式,在用途、功能不衝突前提下,實現一宗地塊具有多種土地用途、建築複合使用(住宅用途除外),按照不同用途建築面積計算土地出讓金,不得分割轉讓。探索實行産業鏈供地。探索取消施工圖審查(或縮小審查範圍)、實行告知承諾制和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等工程建設領域審批制度改革。
強化知識産權運用保護。圍繞“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體系,推進知識産權多元化保護格局,重點加強涉外知識産權保護,開展外國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常駐代表機構試點工作。開展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知識産權引領産業發展工作機制,探索專利與技術標準融合試點,支援創新主體提高知識産權運用能力,深化知識産權金融服務,建設知識産權資産評估體系,高水準建設知識産權服務業集聚區。
強化多元化法治保障。允許境外知名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經北京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登記並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在區內設立業務機構,就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民商事爭議開展仲裁業務,依法支援和保障中外當事人在仲裁前和仲裁中的財産保全、證據保全、行為保全等臨時措施的申請和執行。積極完善公證、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支援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落地運營。充分利用現有審判資源,為金融訴訟提供綠色通道。
健全開放型經濟風險防範體系。推行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監管”模式,提升監管智慧化水準,通過提高監管數據的準確性、實時性,加強監管系統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聚焦投資、貿易、網路、生物安全、生態環境、文化安全、人員進出、反恐反分裂、公共道德等重點領域,進一步落實好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完善反壟斷審查、行業管理、用戶認證、行為審計等管理措施。健全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強化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稅工作,不斷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堅持底線思維,依託資訊技術創新風險研判和風險防控手段,建立聯防聯控機制。
四、強化落地實施的保障創新
(一)完善“兩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
對標市級“兩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成立區級自貿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組團的重大規劃、重要政策、重點項目及相關工作方案、年度計劃的實施,協調解決跨部門重要事項和問題,督促檢查有關工作的組織落實情況。完善各專項工作組議事制度,加強與國內外高端智庫合作,選聘國內外知名專家,直接參與朝陽組團建設發展。
(二)系統提升自貿區綜合承載能力
配合商務部和自然資源部完成自貿試驗區落樁定界工作,抓緊啟動朝陽組團政務服務大廳的建設選址和網上政務服務大廳的改造升級,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靈活多樣的登記註冊服務。充分把握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的需求,系統提升國際商務服務片區朝陽組團空間承載能力,加快推動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三岔村北街、東高路、金盞縱五路、壩河北濱河路等市政道路建設,儘快穩定金盞地區軌道交通及站點佈局的方案,加快啟動R4線的建設,打通金盞片區與首都兩大機場的聯絡線。立足CBD國際融合、多元開放的發展特徵,全面提升區域國際化商務氛圍和宜居品質,高標準推進綠化建設,補齊配套設施建設短板,突出新興技術的運用提升城市運作效率,構建立體化、全覆蓋、高效能、高安全的城市聯通網路。暢通優秀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強化引進人才落戶保障,在人才聚集區域籌集房源就近解決人才居住需求,優化人才生活服務配套,打造精準適合國際高端人才創新發展、和諧宜居的“類海外”環境。
(三)促進産業資金與政策的統籌創新
探索建立系統化的推進機制。參照其他省市自貿試驗區經驗做法,在拉平與各省市自貿試驗區開放政策的同時,統籌區域産業專項資金安排,加大對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投入,進一步細化系列産業政策,做好政策宣講服務,及時發現與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動態調整服務內容,補齊配套産業政策的短板,吸引項目落地和産業聚集。統籌組織推進投資建設項目,充分發揮政府性投資基金和社會投資基金的作用,協調落實項目支援政策,建立可量化、可考核的具體辦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撬動機制,謀劃以“支援政策+産業基金”撬動,探索創新“研招一體”的工作組織模式,帶動示範園區特色化發展和産業項目集聚,強化産業政策在空間上的落地整合;全面做好企業服務,就支援企業拓展業務、重大項目引入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
(四)深化空間用地的統籌利用
在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範圍內,統籌區域評估,集中對環境、水、交通等事項開展區域綜合評估,對進入該區域的評估範圍、符合評估成果適用條件的項目,審批時可直接採用區域的評估成果,不再重復開展相關評估評價工作。落實標準地指標體系,細分産業類型,科學制定標準,建立指標動態調整機制。結合自貿區的功能,進一步深化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控規編制,重點做好保稅監管區、免稅商品銷售區的規劃以及貿易關欄和消費關欄的設置研究,為區域內大宗貿易和跨境消費等貨物貿易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同時為服務貿易領域發展過程中關鍵設備的引入提供支撐。結合金盞園區空間開發進程,適應數字貿易新業態發展的實際需求,探索實施綜合用地模式,在用途、功能不衝突前提下,實現一宗地塊具有多種土地用途、建築複合使用(住宅用途除外),按照不同用途建築面積計算土地出讓金,不得分割轉讓。
(五)加強國際招商與宣傳推介
打造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形象標識體系,設計自貿試驗區LOGO、沙盤,拍攝宣傳片,形成統一開放視覺印象。創新招商形式,有效發揮市場機制,通過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會議招商等多種形式提高招商效率。進一步完善中介招商政策體系,在全球範圍選聘三至五家招商中介機構,瞄準GAWC等國際公認榜單,建立“目標企業投資資訊庫”,同步開展對全球頂尖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等目標企業的投資意向洽談,實現有針對性的精準招商。深入開展以商引商,加強與駐區重點企業、知名駐京商協會、行業協會,境內外商協會等溝通聯繫,充分挖掘投資線索。拓展招商合作網路,主動與國家級和市級大型機構溝通聯繫,積極參加大型招商活動,加速優質項目落戶。優化完善宣傳方案,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常態化宣傳和重要節點推介結合、對外推介和對內宣講並重、重點群體分類推進、市區聯動的立體化宣傳體系,形成持續性宣傳聲勢。豐富拓展推介宣傳通道,積極參加進博會、服貿會、港交會、廈洽會等知名商事活動,以及各商協會舉辦的重要活動;把握法規調整、重大政策出臺、重要成果落地等時機,開展重要節點宣傳,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平臺,重點加強移動端宣傳、融媒體推介,快速提升擴大區域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六)加強項目落地動態管理和評估考核
鞏固前期服開試點過程中形成的“一庫四機制”成熟做法,進一步加強對政策的系統梳理,加強與跨國公司總部、外資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機構等不同産業領域的市場主體溝通對接,深入了解企業實際經營業務情況與發展需求,共同研討可能的政策落地方向與實施路徑;通過與智庫機構、行業協會、招商中介等市場主體溝通對接,就重大項目的引入,進行可行性分析,提前謀劃落戶朝陽的實施路徑,形成滾動更新的項目庫。探索優化項目推進思路,爭取從“推項目”向“選項目、引項目、推項目”並重轉變,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手段,對企業的“引進、新設、運營、服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完善企業“服務包”制度,為企業制定包含常規政策和個性化政策的綜合政策“服務包”,助力企業更好發展。持續強化政府隊伍建設,聯合市場主體培育並組建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高素質的商務隊伍,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水準。建立試點任務、制度創新措施及政策的評估機制,及時總結評估國際商務服務片區朝陽組團改革創新經驗和成果,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效果評估。將朝陽組團試點任務落實情況納入自貿試驗區管理部門和各相關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研究制定具體考核細則,建立制度創新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