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水務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0-10-09
  6. [發文字號] 〔〕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0-10-13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中共北京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字號:        

各區委、區政府,各成員單位,各相關單位:

  經市委同意,現將《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特此通知。

中共北京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

2020年10月9日


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節水型生産生活方式,保障首都水安全,促進高品質發展,根據《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及其相關分工方案,結合北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大意義

  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北京是特大型缺水城市,節約用水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多年來隨著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深入推進,節水優先、量水發展逐步得到落實,2019年,萬元地區生産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到11.78立方米、7.07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47,用水效率與效益顯著提升,在全國處於先進水準。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局面,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水資源短缺仍將是我市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市情水情,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從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的戰略高度,認識節水的重要性,大力推進生活、農業、工業、園林綠化、公共服務等領域節水,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會節約用水的良好風尚。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節水優先方針,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的城市發展原則,認真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大力實施節水行動,有序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營造有利於節約用水的政策、制度和社會環境,引導全社會科學用水,踐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産生活方式,把節水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開文明之風、創時代之作。

  (二)基本原則

  加強領導,社會共治。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對節水工作的領導,做到“三管齊下、五個杜絕、三個精準”,建立節約用水獎勵制度及浪費用水行為責任追究制度,動員全社會開展深入、持久、自覺的節水行動。

  行業約束,科技支撐。各行業要強化行業約束,加強用水管控,推廣先進適用節水技術與工藝,推動建立節水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政策引導,兩手發力。建立健全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完善市場機制,推動市場在水資源優化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調控作用,激發全社會節水內生動力。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節水型區創建工作全面完成,全市新水用量控制在31億立方米以內;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萬元地區生産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均降低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5%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5,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

  到2022年,節水型生産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非常規水資源利用佔比進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增強。萬元地區生産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0%和2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保持在0.75以上。

  到2035年,節水型生産和生活方式基本建成,構建完善的水價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良性自我運作的節水內生動力機制,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市新水用量控制在40億立方米以內,主要節水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産業結構和空間佈局等相適應的現代化新格局。

  三、重點行動

  (一)總量強度雙控

  1.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健全分區域、分行業的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明確節水主體責任,強化用水管理。削減地下水開採量,限期置換自來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自備井,實現採補平衡。建立和完善本市主要工業産品、生活服務業和農作物的先進用水定額體系。

  2.嚴格用水全過程管理。嚴控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嚴格實施規劃和建設項目水影響評價、節水“三同時”、取水許可等制度。科學制定全市年度用水計劃,並逐級分解下達到區、鄉鎮(街道)、村莊(社區)。根據年度用水計劃、相關行業用水定額和用水單位的生活、生産經營需要,核定下達用水指標到用水單位,嚴格落實“單月預警、雙月考核”及非居民用水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

  3.強化節水監督考核。逐步建立節水目標責任制,將用水計劃和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建立用水分析制度,每半年對用水量增長較大或超出用水計劃的行業主管部門、鄉鎮(街道)、用水單位,進行通報或約談。繼續將用水總量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到2020年,建立水資源督察和責任追究制度。

  (二)農業節水增效

  4.大力推進節水灌溉。按照“細定地、嚴管井、上設施、增農藝、統收費、節有獎”原則,繼續發展“兩田一園”高效節水灌溉。

  5.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積極組織耐旱、節水、優質、高效作物品種選育和示範推廣,因地制宜發展旱作雨養農業和實施休耕輪作。探索農藝節水措施,推廣水肥一體化、農機深松、高效智慧灌溉等節水技術,示範帶動農業節水技術水準。

  6.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實施規模養殖場節水改造,推行先進適用的節水型畜禽養殖方式,推廣節水型飼喂設備、機械幹清糞等技術和工藝、漁業應用池塘工程化迴圈水等養殖技術。

  (三)公共服務降損

  7.提升公共服務領域用水效率。推動公共服務機構開展水準衡測試等節水診斷,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産品。交通客運站、綜合性購物中心、星級賓館、醫院、學校等公共機構帶頭使用節水産品,逐步實現節水器具“全覆蓋”,主要用水部位張貼節水宣傳標識,發揮行業特點主動開展節水宣傳。

  8.進一步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繼續實施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全面推廣供水管網獨立分區計量(DMA)、用水戶分用途計量管理,完善供水管網檢漏制度,健全精細化管理平臺和漏損管控體系,有效降低管網漏損。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專業化管理。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到10%以內。

  9.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加強對洗浴、洗車、高爾夫球場、滑雪場、洗滌等行業用水的監管力度,從嚴控制用水計劃。洗車、高爾夫球場等積極推廣迴圈用水技術、設備與工藝,優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

  (四)綠化節水限額

  10.推進園林綠化精細化用水管理。加強對公共綠地、園地、林地、濕地等園林綠化的基礎資訊調查,建立園林綠化詳細名錄,將用水計劃指標落實到管理單位,配套完善用水計量設施,加快實現用水“全計量”、“全收費”,嚴控用水計劃。園林綠化選用耐旱、節水、環境適應能力強的樹木、花草品種,因地制宜建設微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施。

  11.加大園林綠化非常規水利用。加大再生水、雨洪水、河湖水利用的推廣力度,加強集雨型綠地建設,研究利用綠地、林地等地下空間建設雨水、再生水灌溉儲水池的可行性,園林綠化用水逐步退出自來水及地下水灌溉。

  (五)工業節水減排

  12.優化調整産業結構。嚴格執行《北京市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持續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推進退出一般性製造産業。

  13.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完善取供用水計量體系和線上監測系統。推廣高效冷卻、洗滌、迴圈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産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加強對工業行業取用水定額標準的量化監督考核,支援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重點企業要定期開展水準衡測試、用水審計及水效對標,對超過取水定額標準的企業,要限期實施節水改造。

  14.積極推行水迴圈梯級利用。推進現有企業和園區開展以節水為重點內容的綠色高品質轉型升級和迴圈化改造,加快節水及水迴圈利用設施建設,新建企業和園區要統籌供排水、水處理及迴圈利用設施建設,推動企業間的用水系統優化整合,促進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實現一水多用和迴圈利用。加快推動“三城一區”節水標桿園區創建。

  (六)建築節水控量

  15.加強施工現場用水管理。施工單位應充分考慮非常規水利用,制定工程節水和水資源利用措施。建立住房城鄉建設、水務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機制,發現施工現場存在水資源浪費行為,依法處罰並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改。

  16.嚴格限制施工降水。積極採取帷幕隔水等新技術、新工藝,限制建築工程施工降水,確需降水的應編制施工降水方案、地下水回補及利用方案,經專家論證通過並取得排水許可後方可實施,降水階段排出的地下水應按規定交納水資源稅。

  (七)教育節水引導

  17.強化校園節水文化培育。堅持教育先行,學校要將節水納入幼兒園及大中小學教育範疇,加強市情水情教育,普及節水知識,開展節水宣傳,引領帶動家庭及全社會節約用水。鼓勵建立節水社團,推選“節水大使”,開展暑期節水社會實踐等活動。

  18.創新高校綜合節水模式。充分發揮高校技術人才優勢,積極開展節水設計、改造、計量和諮詢等創新活動,推廣合同節水新模式,有效提升學校節水水準,並對全社會節水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八)非常規水挖潛

  19.提升再生水及雨水利用水準。加強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的多元、梯級和安全利用,因地制宜完善再生水管網及加水站點、雨水集蓄利用等基礎設施。住宅小區、單位內部的景觀環境用水和其他市政雜用用水,應當使用再生水或者雨水,不得使用自來水。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到2022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利用水準進一步提高。

  20.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分區管控策略,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加大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比重。到2020年,2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實現降雨70%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2年,3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實現降雨70%就地消納和利用。

  (九)節水載體創建

  21.開展節水型區復驗。在全市16個區全部完成節水型區創建的基礎上,建立“一年一評估、三年一復驗”的動態管理機制,科學優化節水型區建設指標,抓好節水型區復驗監管工作。

  22.加強節水型村莊(社區)創建。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生活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改造,結合農村“廁所革命”和老舊小區改造,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推動用水計量收費。到2022年,節水型村莊(社區)覆蓋率達到40%。

  23.推進節水型單位創建。統籌建立中央駐京單位、部隊和各行業主管部門節水工作協調管理機制,加大節水型企業(單位)創建力度,樹立一批節水典型並進行示範推廣。2021年底前,全市水務系統機關及事業單位、供排水企業率先完成節水型行業創建;到2022年,所有市直機關及60%以上市屬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70%普通高等學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十)科技創新引領

  24.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依託首都科技人才優勢,推動節水技術與工藝創新,瞄準世界先進技術,重點加強取用水精準計量、水資源高效迴圈利用、用水過程智慧管控、精準節水灌溉控制、管網漏損智慧監測、非常規水利用等先進適用技術、設備研發。

  25.促進節水技術推廣。建立“政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節水技術創新體系,拓展節水科技成果及先進節水技術工藝推廣渠道,加快節水科技成果轉化,逐步推動節水技術成果市場化。

  26.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加強與節水先進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引進相關技術和裝備,不斷提升節水技術水準。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動

  1.全面深化水價改革。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勵提升供水服務品質、促進節約用水的城鎮供水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適時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按照“兩田一園”高效節水相關政策,健全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及節水考核獎勵機制。適時調整再生水價格,鼓勵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

  2.加強用水計量統計。全面實施線上計量管理,完善北京市節約用水管理平臺,用水量統計分析到鄉鎮(街道)和村莊(社區)。實施計量設施量值溯源管理,保障計量數據準確。

  3.強化節水監督管理。嚴格實行計劃用水監督管理,對重點領域、行業、産品進行專項檢查。探索建立用水審計制度,鼓勵年用水總量超過10萬立方米的企業或園區設立水務經理。進一步健全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到2022年,將年用水量5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全部納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

  4.健全節水標準體系。按照“統一部署、行業牽頭、統籌發佈”的工作思路,建立由水務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統籌,各行業主管部門具體落實的節水標準制修訂機制,根據用水總量控制與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實施“百項節水標準工程”,構建覆蓋服務業、工業、農業、園林綠化等領域的先進用水定額和滿足節水基礎管理、節水評價的節水標準體系。

  (二)市場機制創新

  5.落實水效標識管理。落實生活用水産品水效標識,強化市場監督,加大專項檢查抽查力度,淘汰水效等級較低産品,對水效標識不實的廠家,依法查處向社會公開處罰結果。

  6.實施水效領跑。積極引導用水産品、用水企業和公共機構參與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樹立節水先進標桿,鼓勵開展水效對標達標活動。按照國家要求做好相關領域水效領跑者申報、初評工作,加快推出水效領跑者企業和公共機構典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節水工作的領導,將節水作為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與“河長制”的重要內容。各區委、區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本轄區、本行業節水工作負總責,按照“管理生産必須管節水、管理行業必須管節水、管理城市運作必須管節水”的要求,分別制定節水行動措施和年度實施計劃,確保節水行動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二)推動法治建設。加快推動地方立法,力爭2022年出臺《北京市節約用水條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大節水執法力度。

  (三)加大節水投入。建立節水投資保障機制,將各部門、各單位年度節水工作納入部門預算安排。充分利用國家節水、節能、環保補貼政策,並通過合同節水、PPP等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爭取更多的資金、資本投入節水型社會建設。

  (四)健全節水獎勵機制。在節水型區建設、節水載體創建、農業“兩田一園”節水、水效領跑等方面,建立節水獎勵機制,針對用水單位節水情況建立具體獎勵措施,並對節水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

  (五)提升節水意識。各區委、區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常態化開展節水宣傳工作,在文化旅遊、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等人流密集場所大力開展節水宣傳,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要廣泛倡導節水護水綠色生活理念,擴大宣傳能見度和影響力,營造節約用水的良好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節水意識。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