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政發〔2015〕29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地區、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委、辦、局,各縣屬機構:
《密雲縣關於加快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及水資源迴圈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第76次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密雲縣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6日
密雲縣關於加快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及水資源迴圈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推動全縣水務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有效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提高水資源調配水準和保障能力,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及水資源迴圈利用工作的意見》(京政發〔2015〕8號),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的四定原則為指導,以提高水資源調控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洪排澇能力為中心,以河湖水系連通、水資源迴圈利用、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為重點,全面深化水務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節約用水和污水治理工作,着力構建“清水下山、凈水入庫、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的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不斷提高全縣水生態文明建設水準,為建設和諧宜居的首善之區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標
2015年至2017年,用三年時間,逐步完善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以下統稱清水)與再生水、雨洪水聯合調度體系,建立城鄉統籌的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到2017年,密雲水庫上游主要河流、水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密雲水庫下游河流、水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到2022年,密雲水庫上游主要河流、水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密雲水庫下游河流、水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5%以上,確保全縣河流、水庫水質考核斷面達到考核目標值以上。
同時,建立完善密雲縣水資源與水環境保障、管理、補償、預警等機制,有效發揮政府對人口、資源、環境的宏觀調控作用,形成量水發展、開放有序的水務保障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工程建設任務
1.加快再生水迴圈利用工程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北京市加快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京政發〔2013〕14號)精神,全力做好密雲新城再生水廠、密雲新城再生水管線、經濟開發區再生水廠、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再生水回用等工程建設工作,加大再生水在新建住宅項目、農田灌溉、洗車行業、景觀用水等方面利用力度,提高再生水迴圈利用水準。
2.加快雨洪控制與利用工程建設。2015年至2017年建設城鄉雨水收集利用工程42處。按照“雨洪水蓄起來”的要求,以把本縣建設成“海綿家園、海綿城市”為目標,進一步推進城鄉雨洪利用工程建設,加強對已建成的雨水利用工程監督管理,使被收集的雨水更好地用於地區灌溉、洗車、環境景觀等。開展中型水庫防汛歲修,完成中型水庫安全評價工作;加快推進轉山子、栗榛寨等小水庫塘壩的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本縣防洪工程的調蓄能力。
3.加快源頭污染控制工程建設。結合山區農民搬遷和溝域經濟發展等工作,在農村地區實施污水、垃圾、廁所、河道、環境五同步治理工程,計劃到2022年治理小流域38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0平方公里。加快實施密雲水庫圍網以及一、二、三級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密雲水庫水源保護工程,計劃利用五年時間(2016年-2020年),使密雲水庫一、二、三級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處理率、達標排放率、再生水回用率達到100%。
4.加快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北水南調(將沙廠水庫水通過沙廠水庫南幹渠調入巨各莊鎮和洳河右支的東邵渠鎮)、東水西調(將沙廠水庫水通過輸水管道調入潮河、白河)、密懷順地下水回補(利用南水北調來水,回補密雲水庫下游地區的地下水。密懷順地下水回補工程密雲部分,分三條引水線路,即西沙河線路、白河線路、西田各莊北幹渠線路,由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雲水庫調蓄工程和調節池引水進行回補)、密順地下水回補(通過密雲水庫下游已治理的潮河,再經潮河總幹渠引水至順義區的唐指山水庫,可回補密雲縣河南寨地區及順義區地下水)等工程建設,促進縣域內河湖水系的連通,提升科學合理配置水資源的能力。二是充分利用縣域內外水資源,通過現有水系滲蓄功能實現水資源回補。三是紮實推進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沙河、龍潭溝(高嶺段)、上甸子溝、黃岩河、潮河(密雲水庫上游段)、沙河三峪、白馬關河、蛇魚川河等水系和76條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設,在已建和在建河道中,以環境改善為重點,突出水資源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加快流域水系連通和區域水體迴圈工程建設。
5.加快地下水保護及回補工程建設。全面完成712眼廢棄機井封填任務,加強面源污染防控。在地下水超采地區,實施地下水回補,促進地表水、地下水迴圈可持續利用。
6.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建設。統籌山區移民搬遷、一事一議、農民安全飲水維修維護等資金,集中解決農村供水設施老化等問題,保障農民飲水。抓緊啟動不老屯鎮中心區、太師屯鎮南部、巨各莊鎮蔡家洼村等地的集中供水廠建設項目,同時將集中供水廠附近的村莊納入鎮級集中供水範圍,提高集約化供水水準。
(二)深化改革舉措
1.推動區域合作。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與河北省承德市的聯合會商和溝通協調,探索建立水源保護、水污染聯合防控與動態監測機制,建立定期協商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及市資金支援,保障水源安全,構建多渠道、多水源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2.推進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規划水資源論證制度,全面實施建設項目水影響評價審查制度,嚴格執行取水許可、排水許可、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以及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等制度。
3.堅持節水優先,進一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大産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思路,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推進農業機井計量全覆蓋,建立農業節水設施管護、收費、獎補等新機制,實現農村用水總量控制和用途管制。進一步加強節水器具換裝和推廣的力度,嚴格水資源用量控制和水資源費徵收,計劃到2020年我縣農業全部實現節水灌溉。
4.推動流域管理和基層水務管理改革。加快河道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建立河道管理“河長制”。進一步完善水務管理體制,優化水行政管理機構設置,分類推進水務事業單位改革,加強基層水務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管水員的教育培訓和監督考核力度,提高基層水務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效率。
5.落實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完善水資源用途管制制度,進一步加強水生態系統監管。一是落實跨界斷面水質指標和污水治理指標考核任務,認真貫徹執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試行)的通知>》(京政辦發〔2014〕57號)的各項要求,落實各鎮街(地區)、各部門治污責任,促進水環境持續改善。二是建立河道、雨水井、雨污水管線清淤長效機制,開展水務資産産權登記工作,劃定生活、生産、生態水資源開發管制界限,積極穩妥確定水資源保護和限制開發利用範圍。三是劃定河道保護及管理範圍,加快調整地下水嚴重超採區耕地用途,實現水資源用途管制。
6.探索建立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機制,進一步提高水務監管服務能力。強化水利工程的基礎性、公益性地位,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在政府監管基礎上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服務;在政府統籌基礎上,按照市場化思路穩步推進水務行業向社會資本開放,穩妥推進供排水領域國有企業與非公有制企業合作。積極推進排污權、水權交易。嚴格執行供排水行業和節水市場准入條件,服務標準,加強服務品質監管。
7.創新水務投融資體制機制,保障資金投入。積極落實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以及10%土地出讓收益用於水務建設的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政府在水務領域的投入力度。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培育多元化投資主體,拓展水務投融資渠道。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務工程建設和運作管理。
8.加強水資源、水環境精細化管理。建立清水、再生水、雨洪水聯合調度系統和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監控系統,逐步實現對全縣供水、用水、排水實時監控和統一調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部門聯動。建立由縣水務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規劃分局、國土分局、環保局、農委、住建委、市政市容委、經信委、交通局、園林綠化局等單位和各鎮街(地區)共同參與的工作聯動機制,協調做好全縣河湖水系連通及水資源迴圈利用工作。
(二)嚴格執法、依法治水。進一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城鄉供水、水源保護、河湖管理等相關機制,紮實推進水務領域依法行政,加強水務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完善聯合執法機制,依法嚴厲查處各類水務違法案件。
(三)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各成員單位按照《密雲縣河湖水系連通及水資源迴圈利用工作職責分工》(詳見附件)要求,團結協作,抓好落實,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四)全員參與,強化監督。加強對河湖水系連通及水資源迴圈利用工作的宣傳,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志願者作用,加強對重點河道違法排污的社會監督,營造社會各界關心、支援、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