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説十年丨投資提質增效 供給結構優化

日期:2022-10-08 16:25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分享:
字號:        
  • 報告六
  • 報告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五子”聯動,精準聚焦産業升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實減量發展,著力提高固定資産投資有效性,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投資發展由速度規模型向品質效率型轉變,在補短板、強弱項、增動能方面成效明顯,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一、固定資産投資提質轉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

  2012—2021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1]累計完成7.8萬億元,年均增長4.1%。第三産業投資帶動作用增強,年均增長4.9%,高於全市投資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佔全市投資的比重為89.5%,比2012年提高2.9個百分點。項目計劃總投資不斷擴大,2021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超6400個,比2012年增加近500個,計劃總投資達5.9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5.6%。其中,計劃總投資10億元以上大項目增加近300個,計劃總投資增長超1倍,佔全市項目計劃總投資的比重(86.7%)提高11.4個百分點。

  二、投資引導産業升級育新,産業發展迸發新活力

  産業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新動能加快孕育成長,對優化供給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製造業投資轉型升級。全市實施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以來,製造業“瘦身健體”發展方向更為明確。在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大幅增長帶動下,2021年製造業投資規模超過600億元。高耗能製造業投資明顯下降,2012—2021年,石油加工、化學原料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完成投資年均下降11.3%,佔製造業投資的比重由2012年的11.1%下降至2021年的2.8%。高技術製造業投資拉動力增強,十年間年均增長15.5%,佔製造業投資的比重由2012年的30.3%提高至2021年的72.1%,有力支撐了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了積體電路、電子資訊、現代生物醫藥等産業快速發展。

  新興服務業投資加快發展。2012—2021年,全市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9.9%,建設並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資訊産業園區,以重點場所和典型應用為引領的自動駕駛、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加快建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13.7%,共用單車、共用汽車等共用經濟快速擴張,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新國展二期加快建設,重大國際交往設施不斷健全。

  三、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夯實,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2012—2021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完成2.2萬億元,年均增長4.7%,快於全市投資增速0.6個百分點。

  城市路網建設加快。2012—2021年,全市交通運輸領域投資年均增長6.2%。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由2012年的16條增加至2021年的27條,運營里程由442公里增加至783公里。航空運輸業投資年均增長6.9%,大興國際機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推動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落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城市管網佈局優化。2012—2021年,全市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投資年均增長4.7%。電網供電能力及供電可靠性大幅提高,電力生産和電力供應投資年均增長4.8%,架空線入地、變電站建設、電力管網建設等項目持續推進。水的生産和供應業投資年均增長15.4%,供水、節水、排水各環節建設力度加大。城市“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基本完成,陜京四線燃氣管道北京段建成投産,成為首都新的“供氣生命線”。

  四、投資助力普惠民生,城市環境建設力度加大

  社會領域投資較快增長。2012—2021年,全市社會領域投資年均增長7.5%。其中,教育投資年均增長5.2%,教育品質持續優化,教育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年均增長8.1%,醫院建設、醫療設備購置助推基層衛生服務網路不斷完善、服務能力逐步加強。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年均增長9.4%,環球影城建成打造北京文旅“新名片”,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環境治理投資加大力度。2012—2021年,全市市政設施管理業投資年均增長6.6%,城市道路、照明等市政設施更加完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平原重點區域造林工程持續推進,全市綠化覆蓋率由2012年的46.2%提高至2021年的49.3%,南海子公園、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等先後建成。

  五、房地産供應體系日益完善,市民居住條件改善

  全市致力於滿足多層次的住房需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穩步實施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2012—2021年累計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3.8萬億元,年均增長4.3%,新建商品房施工面積年均增長0.7%,城鎮居民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從2012年的29.3平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33.4平方米。

  供應體系逐步優化完善。一方面,擴大商品住房市場有效供應,滿足多層次、多類型需求。2012—2021年,全市住宅投資年均增長4.3%,陸續推出了限競房、共有産權房、自持性租賃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層次的住宅類型。另一方面,商辦地産開發建設以産業和商業集聚效應促進市場發展,十年間全市辦公樓投資年均增長8.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年均增長4.1%。

  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推進。全市優化供應結構,建立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2012—2021年,全市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積年均增長3.1%,累計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85萬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主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北京固定資産投資呈現積極變化,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準提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展望未來,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註釋:

  [1]固定資産投資統計範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2019年及以後統計口徑由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調整為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