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説十年丨農業高效農村煥顏 農民生活顯著改善

日期:2022-10-08 15:53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分享:
字號:        
  • 報告二
  • 報告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市情農情,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大力提升農民生活水準,全市“三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一、農業高品質發展快速推進

  (一)服務首都發展大局,農業生産實現快速恢復增長

  緊密圍繞首都發展需要,積極調整農業發展思路。2014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農業生産向綠色化、科技化、高效化方向發展。2021年,全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農藥使用量(按實物量算)、農業用水總量分別比2012年下降53.9%、39.8%和69.9%;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5%1,提高6個百分點,高於全國13.5個百分點;設施農業總産值57.9億元,比2012年增長11.5%,畝均産值1.2萬元,提高35.1%。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在應用新技術、推廣新品種、開拓新市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市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數量達130家。

  2020年以來,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基礎上,全市紮實推動“米袋子”“菜籃子”穩産保供工作,糧食、蔬菜、生豬生産均實現恢復性增長。2021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産量分別為91.4萬畝和37.8萬噸,比2019年增長31.0%和31.3%;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和産量分別為69.7萬畝和165.6萬噸,增長49.0%和48.6%;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分別為59.0萬頭和30.9萬頭,增長3.5倍和8.8%。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為26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

圖  2012—2021年糧食、蔬菜及食用菌産量、生豬存欄變化情況

圖  2012-2021年糧食、蔬菜及食用菌産量、生豬存欄變化情況

  (二)聚焦都市型現代農業,農業生活功能不斷增強

  農業産業鏈逐漸向二、三産業延伸,以設施農業、休閒農業等為代表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市升級改造老舊設施,加速建設智慧化連棟日光溫室,因地制宜培育多種果蔬,巧打時間差搶“鮮”上市,吸引遊客體驗採摘樂趣。農業節慶活動多姿多彩,“海淀櫻桃文化節”“平谷桃花節” “農民豐收節”等為市民提供休閒旅遊好去處。2013-2019年,北京連續舉辦七屆農業嘉年華活動,2019年接待遊客110.7萬人次。傳統農家樂加速轉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精品民宿得以合理規劃。2020年推出《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2實施意見》,提升休閒農業發展水準,更好滿足市民文化休閒、觀光體驗、科普教育等生活需求。2021年,全市鄉村旅遊實現收入14.1億元,比2012年增長56.1%,每人平均消費增長近1倍。

  (三)著力建設首都生態屏障,農業生態功能日益凸顯

  全市加快城鄉生態環境建設力度,積極推進生態走廊、水源保護林等綠化建設。先後實施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十年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41.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38.6%提高到2021年的44.6%。林業産值大幅提升,在農林牧漁業總産值中的佔比由13.9%提高到32.9%。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服務價值年值3從3439.4億元增加到3923.3億元,年均增長1.5%。郊區生態環境建設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態屏障保障。

  二、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宜業

  (一)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加深

  全市持續推進土地流轉起來、資産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的“新三起來”工程,不斷激發“三農”發展活力。2017年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以來,將疏解整治工作與城鄉融合發展密切結合,城鄉要素流動加速,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係進一步鞏固。北京城鄉融合發展監測體系數據顯示,2020年城鄉融合發展程度指數為89.5%,比2016年提高6.6個百分點。城鄉在社會發展、生態文明、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和民生品質方面均實現較高程度融合發展。

  (二)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2014年印發《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2018年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19年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狠抓“清臟、治亂、增綠、控污”,3000多個村莊普遍達到了乾淨整潔有序的要求。農村人居環境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村莊清潔活動成為新風尚,村容村貌明顯改觀。2021年,全市村莊規劃已實現全面覆蓋,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提高到99%以上,農村三類及以上公廁比例達99%以上;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的村莊達2128個,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4.6%,行政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9%以上。

  (三)農村公共服務水準大幅提升

  全市大力開展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2021年底,有電子商務配送點和社區服務站的村佔比分別達45.6%和81.1%,村綜合文化室覆蓋率達97.3%,村民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全市鄉鎮範圍內小學727個,比2012年增長8.3%,基礎教育資源得到擴充;鄉鎮範圍內醫生數量為3.3萬人,比2012年增長76.1%,農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顯著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7萬張,比2012年增長80.2%,農村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健全。

  三、農民生活更加富裕

  (一)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

  全市高度重視農村居民增收工作,制定多項惠農政策,促進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21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33303元,相比2012年,年均增長9%;其中佔比較高的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9%和14.9%。一方面,全市持續開展就業幫扶,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工資性收入;另一方面,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逐年上漲,低收入保障標準不斷提高,“煤改清潔能源”、糧食及蔬菜種植等多種補貼發放帶動農村居民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2021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45,較2012年下降0.17,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二)農村居民消費水準逐年提升

  全市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生活消費支出從2012年的11888元增加到2021年的23574元,年均增長7.9%。消費內容不斷豐富,在衣著方面的支出比重由6%降至5.4%,交通通信、醫療健康支出分別由11.7%、8.9%提高至14.4%、9.4%。2021年農村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洗衣機、電冰箱等主要耐用消費品數量保持增長,空調、家用汽車擁有量分別比2012年增長99.1%和1.7倍。

  (三)農村居民生活保障更加完備

  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于2015年實現統一。通過實施“六個一批”?精準幫扶政策,2020年,低收入農戶全部脫低,涉及6.8萬戶、234個低收入村。2018年,全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並軌,標誌著全市城鄉之間社會保障制度全面統一。2021年,城鄉基礎養老金標準和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標準分別增至每人每月850元和765元,比2012年分別提高1.4倍和1.8倍。

  十年來,北京“三農”加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新征程上,北京將繼續堅持首善標準、著力守正創新,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註釋:

  [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數據來源於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即打造十余條精品線路、百餘個美麗休閒鄉村、千余個休閒農業園區、近萬家民俗接待戶。

  [3]年值即年産出價值,是指一年內所産出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服務價值。

  [4]“六個一批”即扶持産業幫扶一批、促進就業幫扶一批、山區搬遷幫扶一批、生態建設幫扶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社會力量幫扶一批。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