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許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就量子科技發展的重大意義、北京推進量子科技研究的重要舉措進行了詳細闡述。現將許強主任採訪內容全文刊發,以饗讀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説明瞭黨中央在前沿科技、核心技術等問題上的宏大視野和戰略佈局。
當前,全球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量子科技是具有關鍵作用的“殺手锏”技術,特別是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的突破,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
正因為此,近年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爭相在量子資訊領域制定戰略,加大投入。量子科技成為各國戰略必爭之地。在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下,量子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就是其中一個“關鍵變數”,關乎國家核心競爭力和國家發展未來。
營造推進量子科技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近年來,北京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若干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超前謀劃部署,積極培育了一批戰略科技力量。2017年底,北京市聯合中科院、北大、清華等院所高校成立的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就是承擔了這樣的歷史使命。
我們深知,建設戰略科技力量,體制機制創新是重中之重。因此,2018年初,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支援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實施辦法(試行)》,明確提出新型研發機構由戰略性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領銜,採取與國際接軌的治理模式和運作機制,賦予新型研發機構人員聘用、經費使用、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權。
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作為北京重點佈局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北京市以這家機構為“試驗田”,在諸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在治理模式上,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在組織架構上,量子院是獨立法人事業單位,但不定機構規格,不核定人員編制;在運作機制上,支援量子院探索“小核心、大網路”的建設模式,與共建單位“共建共商共用”,打破“三堵墻”(機構之間的墻、學科之間的墻、科學和産業之間的墻),與共建單位一起,推進人才雙聘、聯合攻關、知識産權共用、聯合培養學生、設備共用等一系列重要舉措,實現了存量資源整合。
北京在量子資訊領域的整體優勢更加突出,“集團軍”效應初步形成。
同時,北京市構建了強有力、按需保障、穩定支援的政策體系。科委等相關部門和海淀區,在政策指導,空間載體建設,産學研促進,人才引進與培養,科研人員住房、落戶、醫療、入境、出行、子女入學、配偶工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方面,大力支援,營造良好環境,讓科學家心無旁騖搞科研。
促進量子科技領域産學研協同創新
在量子資訊科學領域,北京市從基礎研究、器件研發到産業佈局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北京市的高等院校、中科院、各部委的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擁有最齊全的相關學科和最頂尖的科研隊伍,具有國際一流的實驗條件和完整的産業鏈。
目前,量子院已與各共建單位形成了科研的協同創新。超導量子計算團隊已産出自主知識産權的晶片,搭建的測試系統可以滿足50個比特樣品的量子測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量子計算中衡量測試水準的重要指標兩比特門保真度達到99.53%,達到國際一流研究組水準,與Google公司持平;拓撲量子計算研究團隊提出了數年內實現首個拓撲量子比特的技術路線圖,相關成果於2018年發表在《自然通信》上。
在産學研協同方面,已經與清華合作,聯合組建團隊,啟動超短超強鐳射器、量子直接通信2個産業化項目。其中,量子直接通信龍桂魯教授團隊攻克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安全容量估計、高損耗信道編碼、量子存儲替代等三項關鍵技術,研製了具有實用價值的樣機。2020年6月,成功完成了樣機的全部設計功能和長時間穩定檢測,有力推動了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的實用化進程。
同時,北京市支援量子院與骨幹龍頭企業建立産學研合作機制,已經與一家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在量子計算方面聯合組建團隊,聯合攻關。下一步,北京市還將支援量子院與其他相關大企業合作,培養用戶、健全産業生態,促進科學研究、企業需求和應用場景之間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