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重點工程進展情況

日期:2018-12-27 16:09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分享:
字號:        

  12月25日,市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佈會,披露2018年市政府重點工程進展情況。

  在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下,經過全市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2018年市政府重點工程276個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引領本市重點領域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支撐全社會投資完成預期增長目標的重要手段、成為全市調整産業結構佈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指明行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抓手。

  一、工作背景

  自2006年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根據首都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每年都確定一批對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基本建設項目投入建設,涉及市政基礎設施、大型公共建築、高新技術産業、能源資源設施、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其他關係國計民生的項目。伴隨北京城市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市政府重點工程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每年一批的市政府重點工程從2006年的146個項目、年度投資860億元發展到2018年的276個項目、年度投資預計超過2500億元,項目數量增幅超過近1倍,年度固定資産投資增幅近3倍,佔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例由25%上升為30%以上。以重點工程建設為支撐進行“謀篇佈局”,已成為推動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色和成功經驗。

  二、2018年市級重點工程計劃安排情況

  2017年底,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市住建委,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聚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重點實施任務,聚焦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重要需求,按照“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範圍開展對於項目的徵集和遴選,挑選出本市地域內精選出的投資規模突出、實施意義重大、關聯度廣泛、帶動性明顯、導向性明確的重大建設項目。主要安排原則為:

  一是突出重點。全面對標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精準安排市級重點工程,以任務確定項目、以項目落實任務。

  二是強化支撐。適當擴大市級重點工程安排規模,安排項目數比2017年增加20%、支撐全市建安投資三成以上。

  三是激發活力。以提升政府協調服務水準帶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重點工程建設,社會投資比例不低於70%。

  2018年共計安排年度市政府重點工程276項,年初計劃完成投資約2400億元、建安投資約1200億元。分別安排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88個、安排公共服務提升與民生保障57個、安排城市治理水準提升項目78個、安排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項目53個。276項重點工程代表了本市階段性發展的建設重點和關注熱點,成為全年投資建設項目的“精華版”。

  三、2018年市政府重點工程完成情況

  2018年全市各區各部門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區各部門按照年初既定的重點工程任務安排,共同努力、精準調控,系統謀劃推動,定向開展調度,主動靠前服務,1-11月,全市建安投資完成3015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較上月快1.7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保持增長,完成全年任務的91.4%,完成4%的年初預期目標可期,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市政府重點工程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頂梁柱”,276項市政府重點工程1-11月累計完成投資1184億元,支撐全市建安投資超過三成,完成全年計劃任務97.8%,預計全年將超額完成年初計劃。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類項目

  88項項目1-11月完成建安投資418億元,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工作紮實推進。

  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持續加大。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成效明顯,北京資訊科技大學昌平新校區、北京工商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新校區項目加快建設,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同仁醫院亦莊院區項目加快實施。

  二是城市副中心發展框架穩步拉開。重要功能節點建設有力推進,城市綠心起步區詳細規劃方案及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完成建築設計方案國際徵集,副中心水系工程建設完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廣渠路東延、通州文化旅游區綜合管廊全面開工,北京五中通州校區建成投用。環境治理效果初顯,行政辦公區水系工程竣工,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建設工程(一期)開工建設。

  三是冬奧會冬殘奧會項目實施加速推進。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有序推進,國家速滑館、冬運中心綜合訓練館項目工程加快建設,北京冬奧村、國家體育館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昌赤路(王家山-白河堡)、松閆路改線段道路工程等交通工程按計劃推進,賽區市政配套設施全部啟動建設。

  四是一體化交通網路加快構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區工程實現結構封頂、進入精裝修階段,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新機場段主體工程全部完工。京秦高速、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實現全線貫通,市域內3條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面消除。有序實施京沈客專、京張鐵路等國家高鐵項目,加快建設京唐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等城際鐵路網,推動京雄城際、京雄高速等雄安新區與北京交通銜接項目。豐臺火車站改建工程全面開工,站區站前工程啟動建設。

  五是生態環境聯同聯治力度加大。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生態屏障,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傳輸體系啟動建設,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資公司成立,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2018年北京房山區太行山綠化三期工程等綠化工程全部完工、官廳水庫八號橋水質凈化濕地工程、延慶新城北部水生態治理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二)公共服務提升與民生保障類項目

  57個項目1-11月完成建安投資420億元,引領民生保障設施短板加快補齊,提升全市公共服務水準。

  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初見成效。重點區域品質不斷提升,持續開展故宮周邊、南鑼鼓巷等重點地區綜合整治,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推動老城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西單文化廣場升級改造開工建設,法源寺、大柵欄等重點文物修繕加快實施,德勝門對景倣古建築工程竣工。東西城微迴圈道路工程有序開展,打通中心城區斷頭路。

  二是教育體育設施優化均衡配置。補充中小學學位缺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石景山區實驗中學新建綜合樓、北京師範大學第四附屬中學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體育便民設施加快佈局,回龍觀文化體育公園實現開工,門頭溝區體育文化中心建設工程、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項目加快建設。

  三是完善醫療養老體系。健全婦幼、中醫醫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批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順義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工程、昌平中西醫結合醫院、懷柔醫院二期開工建設,北京朝陽醫院東院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提供多元化養老服務,加強社會服務保障,西城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紅蓮廣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昌平敬老院項目加快建設。

  四是政策性住房住房保障力度不斷加大。1-11月全市新開工各類政策性住房84271套,其中公共租賃房10701套、定向安置房43766套、共有産權房29804套,全市已開工6個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提前完成全年建設任務。

  五是綠化及生態水環境改造提升。2018年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完成23.5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下達新增造林計劃23萬畝,城市綠化率進一步提高,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十八里店鄉萬畝郊野公園等城市公園陸續開工,順義區舞彩淺山郊野公園一期建設工程景觀建設啟動。污水處理廠房和配套管線建設順利,TBD再生水廠開工建設,建成後預計每天處理污水10萬噸。

  (三)城市治理水準提升項目

  78個項目1-11月完成建安投資243億元,引領城市治理水準硬體建設不斷提升。

  一是軌道交通加緊建設。建成通車軌道交通6號線西延、8號線三期南段及四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630公里,位居全國前列。繼續加快建設3號線一期、12號線、17號線、19號線一期等線路,在建線路達到20條(段)320公里。加快建設亦莊現代有軌電車T1線,完善重點功能區多層次軌道交通線網。

  二是城市交通路網體系逐步完善。建成通車北辛安路(北段)、西站南路南延、龍爪樹路,加快推進長安街西延、永引南路、化工路等城市道路建設,完善城市主幹路網系統。按照“窄馬路、密路網”的理念,大力建設次支路,完善路網結構,核心區和城市副中心35條次支路建成通車。

  三是公交樞紐及停車設施緊密佈局。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主體結構完工,蘋果園、望京西等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接駁換乘環境,促進交通設施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大力推進立體公交場站建設,馬官營、二通廠等公交場站主體結構完工,加快建設康家溝、郭公莊等公交場站,其中二通廠公交場站採用首鋼智慧立體機械式技術建設,屬國內首創。

  四是能源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加快農村煤改清潔能源,2018年煤改清潔能源配套燃氣管線陸續實現通氣。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擴大強制分類實施範圍,北京首鋼餐廚垃圾收運處一體化項目等垃圾處理設施建成。

  五是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開展世園會、冬奧會、城市副中心、新機場高速等一批綜合管廊項目,繼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永興河北路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結構工程全部完成,世園會園區內外地下綜合管廊土建工程基本完工,為2019年新機場通航和世園會開園保駕護航。

  六是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南水北調和供水工程穩步推進。南水北調配套水源工程加快推進,大興支線計劃2018年底主線貫通;團九二期、河西支線、亦莊調節池加快建設;亦莊水廠加快實施,石景山水廠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供水範圍進一步擴大,更多市民將享受高品質水源。截至2018年南水北調累計來水約40億立方米。

  (四)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項目

  53個項目1-11月完成建安投資103億元,引領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成效凸顯。

  一是科技創新平臺及大科學裝置加速佈局。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陸續落地,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建設順利推進,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啟動開工,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和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建議書獲批,首批院市共建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全部封頂。

  二是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發展品質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建設,中關村移動智慧服務創新園、小米産業園、積體電路産業園等一批創新空間載體竣工,神州數位環保園項目等項目加快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精尖”主陣地加快打造,積體電路標準廠房(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封頂,新能源汽車創新科技中心一期項目研發中心、行銷中心已投入使用。 

  三是文化旅游産業蓬勃發展。文化産業配套陸續完善,北京畫院擴建項目、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實現開工,北京文化産權交易中心、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等重大功能性文化設施加快建設。旅游會展打造國際品牌,世園會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環球主題公園、世界休閒大會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序開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