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奏響創新“協奏曲”

日期:2024-04-24 16:59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十年來,北京充分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輻射引領作用,一顆顆從北京出發播撒到津冀的“金種子”落地生根,政策鏈、産業鏈、創新鏈在三地深度融合,共同推進科技創新,京畿大地一派勃勃生機。

   協力創新 科技源頭活水來

   2020年6月,科技部批復成立我國第一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為“京津冀國創中心”)。京津冀國創中心採取大學“育種”、中心“育苗”、企業“育材”、區域“成林”的發展模式,構建技術研發、産業培育、人才培養“三位一體”全球化協同創新體系,致力於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節點。

   2020年12月,京津冀三地簽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共建框架協議》,隨後京津冀國創中心天津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燕郊中心、通州中心相繼揭牌成立或啟動建設,三地科研機構和企業陸續接入現有協同創新體系,共建技術研發平臺、産業創新平臺、綜合中試平臺,挖掘潛力項目,組織協同攻關,助推京津冀創新資源有效利用及落地轉化。

   目前,京津冀國創中心已與約20所全球一流大學建立官方合作關係,每年組織實施顛覆性項目約100項,已産生約50項全球首創項目,培育出約100家硬科技明星企業。

   破繭成蝶 協同發展天地寬

   協同發展、攜手創新,共同孕育出京津冀新業態、新模式、新活力。

   1994年,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雕集團”)紮根中關村門頭溝園,致力於自主研發精密數控機床。2011年前後,精雕集團遭遇車間不足導致研發和生産無法同時開展的窘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精雕集團將項目生産基地和裝配基地從北京搬遷到河北廊坊。新建廠區佔地15萬平方米,年産8000到1萬台中型精雕機。在“北京研發、津冀轉化”的模式下,精雕集團踏上了跨越式發展之路,自主研發並生産的高端數控機床在半導體、汽車、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領域不斷落地,實現了一個個國産化替代和突破。

   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設立了河北雄安超圖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為雄安新區的規劃設計、大規模開工建設及數字城市建設提供堅實可靠的地理空間數據支撐。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城市大腦和城市視覺感知計算的底層引擎運用到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中,助力雄安一體化智慧大腦AI計算平臺、人工智慧演算法開放平臺等底層化平臺建設……

   2023年8月30日,雄安中關村科技園區揭牌。園區以空天資訊、人工智慧、智慧硬體、科技服務為産業主導,聚集了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以及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具有高成長性的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

   串珠成鏈 金字招牌閃耀京畿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17年,中關村發展集團在京外的首個重資産投資項目——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在天津寶坻破土動工。

   北京合眾匯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匯能”)、北京市洛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家企業是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第一批“住戶”。合眾匯能作為從事超級電容研發生産的高科技企業,落地後一再增加投資擴産。僅2021年,其高端器件的出貨量就達到前幾年的總和,增量幾乎都來自天津中關村科技城基地。

   北京光環新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宇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不僅緩解了北京的能源結構壓力,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北京企業提供了上游配件産品,還為北京的整車裝配提供了零部件……

   近年來,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以構建園區鏈為支撐,推動政策鏈、産業鏈、創新鏈等深度融合配套,推動京津科技資源共建共用、成果轉移轉化和産業分工合理佈局。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註冊企業從2017年的396家增加到2023年超5000家,園區主要科技指標保持強勁增長態勢,2023年累計註冊資本金達2451.49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59家,天津市雛鷹企業145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成首個人才社區,天津南開中學科技城分校簽約落地,中關村協同發展中心産業綜合體啟動試運營。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吸引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華鳴電力科技(保定)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新簽約入駐企業,引領帶動當地産業轉型升級。

   協力同心 鍛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受益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

   2018年,北京首鋼朗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公司在曹妃甸工業區建起了全球首套、年産蛋白5000噸的鋼鐵工業煤氣生物發酵法制燃料乙醇項目。該項目以鋼鐵工業廢氣為原料,通過生物發酵生産燃料乙醇,實現了尾氣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可以助力更多鋼鐵企業為保障藍天白雲作出貢獻。

   2018年,北京天智航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智航”)獲得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等新三板定增4億元融資。2023年10月10日,天智航第三代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適用範圍從原來的“脊柱外科和創傷骨科開放或經皮手術”,擴展至可用於“脊柱外科和創傷骨科開放或經皮手術”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該系統成為全球首款實現了“脊柱、關節、創傷”三大領域骨科手術全覆蓋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標誌著國産骨科手術機器人實現了全球範圍內“領跑”的新突破。

   北京市還支援中關村精雕智造創新中心建設京津冀地區創新研發基礎製造服務平臺,通過自建核心製造資源、整合津冀優質製造資源,實現“北京研發、津冀協同製造”的新模式。截至目前,該平臺整合京津冀地區優質製造産業鏈50余家,供應鏈300余家。

   近年來,在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推動下,北京不斷加強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促進創新鏈産業鏈對接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合作平臺建設、推動重點區域協同創新發展、佈局應用場景示範建設形成新興産業集群、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創新生態培育,持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任務高效落實。截至2023年底,中關村企業累計在天津、河北設立的分支機構數量已突破1萬家,總投資額超過2800億元。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8.7億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