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SU7正式亮相 北京智慧製造結新果

日期:2024-03-29 08:4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小米汽車工廠總裝車間內,小米汽車正在進行下線前的檢測。

小米汽車工廠總裝車間內,小米汽車正在進行下線前的檢測。(和冠欣 攝

  從代步工具到移動智慧空間,人們對汽車的想像與期待正隨著技術進步變遷升級。不斷提升核心科技能力的北京企業,也正奮力投身這場時代浪潮。在宣佈投身造車3年後,小米汽車正式赴約。3月28日晚,小米汽車SU7亮相。

  “小米要經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産業全面崛起而奮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説。

  造車勢力迎新“軍”

  “上市4分鐘,‘大定’破萬台。”舉著同事遞過來的後臺數據,雷軍在發佈會後向記者展示道。半個小時前,他剛剛在舞臺上交出了小米造車3年來的第一份成績單。

  大定,是指交5000元定金。吸引購車人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雷軍的描述——“這個時代的夢想之車必須要有最先進的智慧科技和最出色的駕駛質感。我們希望造一台50萬元以內最好看、最好開、最智慧的轎車,造一台高品質的車。”

  與一般的發佈會不同,3月28日晚上現場除了雷軍,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和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等企業家齊聚發佈會,中國汽車行業大咖雲集。

  “跟手跟腳、一踩就有”的操控感,全國都能開的高速領航、上車後無需進行任何操作就能自動完成“手(手機)車互聯”的智慧座艙、車身兩側只需要有5釐米空間就能完成的極窄代客泊車……“選智慧電動車本質上就是選智慧科技的實力,這是大家對小米、對新能源車真正的期待。”在雷軍看來,“智駕+智艙+生態”將會成為小米汽車參與競爭的技術制高點,他也在現場展示了小米汽車的部分智慧體驗。

  從手機行業“跨界”到汽車領域的雷軍也分享了一路走來的艱辛。“造車3年來,我感覺造車真難。”他感慨道,如果沒有北京市的支援,想要在3年內把環環相扣的造車工作完成是不可思議的。

  聚焦智慧化“決勝點”

  當前的汽車行業,國際同行珠玉在前,國內同行英才濟濟,小米造車的關鍵優勢在何處?

  “智慧是汽車的靈魂,智慧化將成為這個時代的決勝點。”面對這個問題,雷軍給出的答案是,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已偃旗息鼓,開始進入智慧化比拼的“下半場”,而這正是小米作為科技公司的優勢,例如其在消費電子、作業系統、晶片、人工智慧等方面的研發能力大幅度領先於傳統車廠。

  除了智慧科技“老本行”,小米也在材料、裝備等製造行業“硬骨頭”上下足了功夫。“一體化大壓鑄技術”是小米汽車的五大核心自研技術之一。它是通過巨型大噸位壓鑄機,將車身單獨、分散的零部件“多合一”進行整合化生産的工藝。採用這種技術生産車身,生産效率高、零件堅固可靠,是目前汽車行業新技術應用中的“明珠”。而小米目前是全球唯二、國內唯一的同時擁有自研免熱處理合金材料、自研大壓鑄島集群的車企。

  在智慧科技領域投入多年的小米,也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了創新材料的研發中。據悉,材料研發團隊通過人工智慧倣真建模,在1016萬種配方中多次篩選並經過上千次測試打樣後,最終得到加入稀土、鋯等微量元素的“泰坦合金”,實現了強度、韌性和穩定性兼具。

  “一輛車的生命週期很長,只有下決心自研,才能真正做好迭代升級。”用真金白銀的投入做好汽車,雷軍現場展示了幾個最新數據:小米在2023年研發投入191億元,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67億元;2024年預計研發投入更是要達到240億元。

  20年“馬拉松”力爭全球前五

  創業“老兵”雷軍在科技圈早已是風雲人物。但無論昔日有著怎樣的光環,激烈的市場叢林競爭,是每個企業家、創業者再次上路時都需直面的考驗。“小米要造車,肯定要和全球最好的車商比,如果連比都不敢比,那肯定做不好。”雷軍説,他將小米SU7的目標初步定為“純電豪華轎車的前三”。而放眼未來,他還有個更大的目標:用15到20年的時間,將小米打造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這是一場馬拉松,比的是耐力、比的是後勁,我們更重視核心技術的積累。”雷軍説。

  對於雷軍和小米的目標,多位業界資深從業者持樂觀看好的態度。

  “小米汽車最大的競爭力在於其龐大的現金流、強大的研發能力、網際網路思維和品牌。”亞仕龍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小稚説。她同時提醒,製造汽車這種比手機複雜幾百倍的工業産品對小米來説是不小的挑戰,汽車供應鏈比手機、家電複雜得多,如何提高對關鍵零部件的掌控力,將是小米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認為,除了具備網際網路新勢力的天然優勢外,小米既擅長軟體也擅長硬體,更有其強大的生態優勢。“依託不斷壯大的生態系統,小米有可能建立起成本低、效率高、迭代快、用戶體驗好的垂直整合産業鏈。”

  一線直擊

  小米汽車工廠探訪:

  未來每76秒下線一台新車

  海灣藍、雅灰、橄欖綠、珍珠白、霞光紫……陽光下,一排排車尾左側閃著銀色“北京小米”標識的小米SU7整裝待發。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近日投産,記者探訪了這座佔地面積71.8萬平方米的智慧工廠。未來,每一輛小米SU7汽車都將從這裡駛出。

  走進壓鑄車間,足足有兩個籃球場大小、幾人高的壓鑄島佇立於眼前。這個“工業巨獸”除了塊頭大,本事也不一般。它能將72個零部件一次壓鑄成型,整個過程只需要100秒左右。

  在100秒左右的生産節拍內,模具要經歷一場“冰與火”的淬煉:先後經歷700℃鋁液的加熱、7℃冷卻水的降溫。為了在這一劇烈溫差過程中保持穩定性,技術團隊自研了閉環溫控設備集群,包含水溫機、油溫機、模冷站、熱成像儀、模具內參數檢測等設備,通過232個回路的精確控制和自動監測形成閉環控制,保障了産品品質的穩定性。

  抓取車門、送上鉸鏈、車門安裝……在車身車間的一處工位上,8台自動裝配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協作。幾秒鐘後,左右兩側車門就在幾台機器人的協作下完成了。據悉,機器人自動裝配的精度能達到0.5毫米以內,這一數據甚至超越了三大豪華汽車品牌的極窄車身間隙精度水準。

  邊走邊播放音樂、邊在車間裏如快遞員一般不停奔忙的AMR自主移動機器人,讓大塊頭零部件全部實現自動上線的自動視覺上件機器人,系統精度達到0.05毫米的自動檢測機器人……在小米汽車超級工廠裏,這樣的機器人隨處可見。“工廠的關鍵工藝100%自動化,引入超過700個機器人。”工廠相關負責人説。以車身車間為例,其綜合自動化率高達91%,有400多台機器人,配合400多個高精度的攝像頭,就可以實現黑燈生産。

  電機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心臟”。當車速較高時,電機轉子在高轉速下會受到巨大的離心力,可能存在碎裂風險。為解決這一難題,小米與首鋼共同建立了技術聯合實驗室,並在一年半的時間內進行108批次試驗,共同解決了硅鋼強度、磁性能和生産等多方面問題。“它的強度有多強呢?您可以理解為類似戰鬥機螺旋槳的強度。”在小米汽車工廠的展廳裏,工作人員手持一片超強硅鋼轉子樣品説道。

  作為在北京成長起來的科技行業領軍企業,小米造車無疑也將為北京的新能源及高端製造帶來新動力。當前小米汽車70%的零部件來自京津冀産業鏈,將帶動京津冀區域的智慧製造能力與産業升級。在産能爬坡達到滿産後,該工廠每小時可生産約40輛小米SU7,每76秒就將有一台新車下線。(孫奇茹)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