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共譜“千年運河新傳奇”

日期:2023-12-07 09: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共譜“千年運河新傳奇”

  站在通州區北關分洪樞紐旁的大光樓上向南眺望,北運河猶如一條綠帶蜿蜒遠去。千百年來,北運河見證過萬舟雲集、千帆競發的繁盛,也經歷過舟稀鞍冷、環境污染的困頓。經過一系列的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如今的北運河碧波盪漾、水草豐美,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隨著京杭大運河京冀段全線通航,京津冀三地水資源聯調聯控力度也不斷加大,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千年古運河正在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京津冀三地共譜“千年運河新傳奇”

汪麗麗 攝

京津冀三地共譜“千年運河新傳奇”

汪麗麗 攝

  生態治理恢復運河生機

  走上北關分洪樞紐,向北放眼望去,溫榆河、小中河、通惠河、運潮減河與北運河在此交匯形成的開闊水面讓人眼前一亮。岸邊,“京杭大運河北起點”標誌碑標誌著這裡的特殊地位。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北段的統稱,從北關分洪樞紐向南,北運河流經河北香河、進入天津武清區、河北區後匯入海河,然後入渤海全長142公里。

  北運河承擔著北京中心城區約90%、城市副中心約85%的排洪任務。地處“九河末梢”,儘管常年有水,但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增長,北運河的水質逐漸降低,甚至一度處於劣Ⅴ類。

  北運河流域的治理對整個北京城的水生態環境都至關重要。

  北京市北運河管理處水環境管理科科長王子龍介紹,從2006年開始,通過開展運河城市段治理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北運河水質大幅改善。

  2013年起,北京市連續實施三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北運河沿線排污口逐步截污並納入市政管線,消減入河污染源,目前,第四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正在實施。同時,視河道實際情況不定期開展清淤整治,並進行了北運河綜合治理、溫榆河綜合治理等,北運河水質逐步恢復。

  此外,北運河管理處踐行“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的治水理念,通過生態化運維的一系列舉措,有效改善水域生態環境。

  例如,建設生態護岸。在北運河五河交匯處、溫榆河、北運河及鏡河種植蘆葦、鳶尾、溪蓀等挺水植物,美化景觀,提高水質,穩定護岸,還能為水生動物提供食物、棲息地和繁殖場所。並視情況將損毀的原硬質護坡改造成生態護坡,如鏡河的松木樁、北運河的插柳、五河交匯處的鉛絲石籠等,保證穩定安全、生態健康、景觀優美的多功能型岸坡。

  開展生態調度。通過有序推進閘門輪調、生態補水、迴圈穿流等生態調度手段的常態化應用,逐步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合理利用雨洪尾水,統籌調配水資源,減輕雨後水質下降程度,提升水體感觀恢復速度。

  創造不同生境。建設人工生態島,劃定生態保育區,避免人為干擾,適度保留荒野狀態,促進自然演替,實現生態留野;營造深潭淺灘等複雜生境,深潭保護河床,強化水體的復氧能力和自凈能力,為河道生物提供良好棲息環境,淺灘水位較淺,水流較急,受陽光直射,是附著藻類等水生微生物及水生昆蟲的極佳棲息地,形成了完整的生態食物鏈。同時,岸上岸下生境搭配,既為動物提供活動場所,讓水生態的結構趨於穩定和健康,又能減緩對岸坡的沖刷。並通過搭建本傑士堆、種植食源類植物等措施,為鳥類等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繁殖和覓食場所,有效促進區域生態系統完善。

  科學管控植物。打草時,岸邊野草保留10公分,防止土地裸露、避免水土流失。冬季適當保留部分挺水植物,為鳥類提供棲息地,待來年,開春植物返綠再對枯黃的挺水植物進行清理。科學管控水草,清理河道中央水草、適當保留兩岸5至10米區域;中央清理水面以下0至80釐米,確保水生態系統健康穩定。

  如今,北運河水質全年平均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個別月份甚至可達Ⅲ類。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水生植物已多達35種;魚類從寥寥無幾增加到20余種,包括鳑鲏等對環境比較挑剔的魚類;還吸引了200多種鳥類,其中還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等珍稀品種。

  京冀通航再現漕運盛景

  研究運河的史學家們曾説“北京是運河上漂來的城市”。據史料記載,秦漢時期,北京就有了運河漕運。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蜿蜒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全線暢通後,糧食、木材、石料等物資源源不斷從南方運抵北京,滋養了運河兩岸的城市和人民。

  自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以來,北京一直在重點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北京市北運河管理處副主任周洪利介紹,早在2017年北京啟動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時,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也同步啟動了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治理工程,雙方對河道的疏浚、拓寬、築堤、景觀等標準都進行了統一,甚至河道開口的寬度都一樣,這就是在為後續的航道聯通做準備。

  2019年10月,經過綜合治理生態修復而重獲新生的北運河實現從北關閘至甘棠閘段11.4公里河道的正式通航。2021年6月26日,實現了京杭大運河北京段42公里的河道旅遊通航;河北廊坊香河段20公里也實現了旅遊通航,重現了當年的漕運風采。2022年6月24日,隨著楊洼船閘的竣工投入使用,京杭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京冀協同發展再進一步。

  在遊船開航的日子裏,北運河北京段內,乘船順流而下,可以看到岸邊高樓林立的運河商務區,東關大橋、玉帶河大橋、北運河大橋等風格各異的跨河橋。夏日,遊船行至大運河森林公園附近,不僅可以看到朱紅色的三重觀景閣,還有500余畝、30多個品種的荷花風姿別致。而北運河香河段,運河春色、河灣濕地、半島尋芳、河畔船趣等十大水上景點和四大陸上景區也展現出別樣的運河魅力。

  這條滿載兩岸居民回憶和期盼、傳承厚重漕運文化的千年古運河,一步一步重煥新生。

  三地水資源加大聯調力度

  “通州有三條主要京津冀水路通道。第一條,水經北關分洪閘,通過運潮減河流向潮白河入河北界;第二條,北運河干流經楊洼閘出市界入河北香河;第三條,港溝河經軍屯閘出京後入天津武清。”北京市北運河管理處調度運作科科長王雲海説,因此,北運河管理處日常的水資源調度工作也主要圍繞這三條水路通道展開。

  在王雲海的手機裏,有一個特別的群聊,名字叫京津冀防洪通航水情資訊群,裏面有將近60位成員,除了北運河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外,其餘的分別來自廊坊市水利局、香河縣水務局、武清區水務局、寶坻區水務局等多家單位。“今年汛期的典型降雨過程中,我們這個群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王雲海説。

  王雲海説,在2023年8月11日的那次降雨過程中,當天下午4點多,為了保障北運河防汛安全,北運河管理處提高了楊洼閘的閘門開度,加大下泄流量。工作人員于下午4點半左右在這個工作群裏通報了變閘資訊,5分鐘後,香河縣水務局就根據這次調整情況,對楊洼閘下一級的北運河香河段曹店橡膠壩進行兩次降壩操作,總計下降60公分;又過了10分鐘,再下一級的青龍灣減河泄洪閘也分兩次提閘,提請相關單位注意水情變化……

  “下午5點鐘,河北省廊坊水文勘測研究中心就出了一個水情快報,相當於從我們發佈資訊開始,半個小時時間,京津冀這一串單位就都串起來了。”王雲海説,這個群,原本是為了保障大運河京冀通航建立的,起初群很小,後來加入的單位越來越多,“不光是我們,三地的相關單位也覺得通過這種方式,水情資訊得到高效傳遞。”王雲海説。

  2023年汛期前,單位主要負責人帶隊,帶著北運河管理處各相關科室、水管單位的工作人員們,對從北關分洪樞紐到天津耳閘入海河口全長142公里的北運河進行踏勘實地調研,了解重要樞紐行洪及通航情況,與津、冀兩地相關單位建立聯繫,逐步完善三地聯動工作機制。

  除了汛期調度,北運河管理處也承擔著水資源日常調度的重任。比如,港溝河位於跨市域的國考水質監測斷面,過去除了春灌期間河道有水,平時基本上是死水或者幹河。2020年春天,為了改善河道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北運河管理處與屬地環保、水務部門及河北、天津聯動,保障國考斷面水質達標,對港溝河等河道進行生態補水。

  從劣Ⅴ類水質的“排污河”,到生機勃發的“生態河”,北運河的蛻變與京津冀三方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未來,京津冀三地還將攜手續寫千年古運河的新傳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